第49章 忠於大明的韃靼王子

小說:大明危局 作者:老文說

聽聞老皇帝這麼一說,眾文武大臣皆是滿眼疑惑的一起看向老皇帝,心裡卻都是一個念頭,我們的皇帝陛下難道又未卜先知了什麼事情?一個個都精心凝神的期待著老皇帝接下來要說什麼。

朱棣很享受這樣的感覺,環視眾大臣一遍,微微一笑,頗為得意的說道“這阿魯臺雖然是韃靼的實際領,可他始終只是太師的身份,韃靼畢竟還有名義上的汗王和其他大臣,阿魯臺一向專權跋扈,將韃靼汗王和大臣們視為玩物,韃靼汗王和其他大臣對其多有怨憤,現在阿魯臺遠遁又缺衣少糧,勢必會繼續對韃靼汗王和大臣強力施壓,雙方矛盾自然會更加激化,所以,現在該是分化韃靼內部的最佳時機了,不知忠義王對此有何高見?”

忠義王金義滿臉欽佩的說道“陛下聖明,韃靼汗王畢竟有著黃金家族血統,生來高傲,自覺高人一等,不得已之下才做了阿魯臺的傀儡,也曾想過真正掌控韃靼,奈何長期受阿魯臺的欺壓,而忠於王室的大臣和部族也備受阿魯臺勢力的排擠打擊。臣也只是因為和土幹王子志趣相投私交較好走得近些,就備受其寵臣阿狼尼的種種陷害,所有這些阿魯臺也從不制止,韃靼汗王及諸王子早就對其不滿,只是礙於他手握兵權又勢力強大才不得不隱忍。內部其實也是矛盾重重。陛下若是不棄,臣眼下就可以先去設法勸降土幹王子。”

朱棣聽完之後心裡立刻疑心大起“忠義王果然忠心可嘉,只是整個韃靼王室都被阿魯臺裹挾進了大漠,你如何能找到這土幹王子?”金義回道“土幹王子一直不滿阿魯臺的壓制,所以這次並未被裹挾去大漠,而是在出前就偷偷溜走了,如今獨自藏身在一個相熟的小部族裡,臣來見陛下之前還專門去看過他,而且,臣有十足的把握可以為陛下勸降他。”

老皇帝好奇的問“忠義王為何如此篤定?”金忠回道“陛下有所不知,這土幹王子自幼便醉心中原文化,更對大明第一才子解縉大學士推崇有加,而且臣深知我這位老友最想要的是什麼,所以才敢在筆下面前誇下海口。”

老皇帝這才打消疑慮哈哈一笑“朕得忠義王,果真是如虎添翼啊,朕命,楊榮草擬國書,準備禮物,張輔精選三百虎賁衛士作為忠義王隨行護衛,東廠提督馬雲作為副使帶上朕的禮物隨行。朕在此靜待忠義王早日傳回佳音。”眾人一起下拜齊聲道“臣領旨!”

眾人心中又是一驚,這老皇帝對東廠如此偏愛,這是要讓他們又立一功啊!

~~~~~~~~~~~~~~~

漠南,居延海大汗庭的大帳裡,額色庫翻看著手邊的情報,心情顯然很是不錯。幾個文臣武將和親信的部族領圍坐在四周,額色庫邊看邊笑著說“這阿魯臺太師大人還真是能跑,朱棣的幾十萬大軍外加阿失帖木兒做嚮導都找不到他,他莫非真的是像老鼠一樣打洞鑽到地下了?”

眾人也都哈哈大笑起來,丞相阿是才問道“阿魯臺的輜重糧草損失慘重,現下時近深秋,阿魯臺缺衣少糧很難捱過冬天,已經數次求援,請問大汗,我們是幫還是不幫?”

額色庫抬起酒碗喝了一口,悠悠說道“我們草原人在外敵面前是從來不記仇的,阿魯臺能三次派使者覲見,也算承認了我這個大汗的地位,既是臣子有難,我們當然是要幫的。”阿是才疑惑道“我們好不容易和大明修好,穩定邊市這麼些年,這一幫,豈不是又要和大明開戰了?”

額色庫哈哈一笑“丞相啊,你們以為朱棣真的能容忍我們越來越強大?要不是阿魯臺他們一直在北方襲擾,朱棣早就騰出手來整治我們了。當然了,朱棣要是敗了,那他阿魯臺就該來收拾我們了,所以,我們既不能讓阿魯臺滅亡,也不能讓他勝利,等朱棣幫我們削弱了北方几大部族,就是我們再次一統大草原的時候了,也還好,朱棣老了,沒有了盛年時的霸氣和膽識,否則,這種時候,只需調二十萬大軍開進大漠步步緊逼,阿魯臺就是插翅難飛了。萬幸,這老虎終究是老了,也變得膽小謹慎了,否則漠北一平,明軍就該轉向漠南了。”

大將軍阿憤然說道“我乞兒吉斯就有二十萬精銳勇士加上漠南各部的協助,他老朱棣若敢南下,就讓臣率軍與其決一死戰!”

額色庫微微一笑“老將軍稍安,現在還不是決戰的時候,當初漠北有三十萬精銳的時候,我們不是對手。感謝朱棣這些年不斷的幫我們消耗他們,此役過後,阿魯臺肯定只剩下不到十五萬精兵,科爾沁各部頂多不過十萬,瓦剌各部也就十多萬之數,只要他們不聯合,就誰也奈何不了本大汗。那時候,本大汗就可以聯合草原各部,組織起五六十萬精銳大軍,一旦明廷有變,你們與本大汗一起率大軍直入中原,恢復大元,豈不是更加快意?”

眾人聽的皆是熱血沸騰,忠心的部族領吉爾賽卻有些憂慮的說道“可韃靼,瓦剌、科爾沁這些大部族從來就不尊大汗號令,如何能調得動他們前來聽命?”額色庫得意的一笑“那就要感謝朱棣了,他這幾年的窮追猛打,擊潰了騎兵最強大的兀良哈三部,打散了瓦剌的遊騎軍團,現在只要等朱棣把最難纏的阿魯臺打得翻不了身,整個大草原就只有我大汗庭最富裕最強大,到時候,本大汗自有辦法讓他們甘心聽令。”

另一個部族領小心的問道“那大汗所說的明廷之變是指…?”額色庫霸氣的看了眾人一眼“明廷之變有三其一為天變,朱棣老弱多病且病情反覆,有內線傳來訊息,他撐不了多久了,短則一年,至多三年,一旦朱棣病死,明廷就將生亂,其二,為宮變,朱棣雖立了太子,但意志卻不堅定,放任兩個兒子爭權奪位,一旦朱棣忽然病死,那兩個兒子為了爭奪皇位就要爭鬥起來,搞不好還會引內戰,其三為民變,來自明廷內部,這個乃是機密,本大汗就不能透露給各位了。但有此三變,明廷必亂,那時就是我們聚集力量重返中原之時!”

眾人聽後無不振奮,丞相阿是才畢竟老成,又問道“那該如何援助阿魯臺才能不將明軍引來?”額色庫輕蔑的一笑“將糧草物資交給漠北的小部族,再暗示阿魯臺自己去搶,去偷,反正這隻大老鼠會有辦法的,但切忌每次不要給太多,能保證他不被餓死就行。”阿是才領命,在座眾人無不敬服,一起舉杯敬祝額色庫早日一統草原。

~~~~~~~~~~~~~~~

三天後,全副儀仗的忠義王帶著東廠提督馬雲找到了藏身小部族營地的昔日好友,韃靼的二王子——也先土幹。

看著突然改換身份到來的昔日好友,土幹王子一時有些愣怔“阿失帖木兒,你這是什麼意思?”金義上前施禮道“我的老朋友,以後再也沒有什麼阿失帖木兒,我現在的身份,是大明皇帝冊封的忠義王,也是大明皇帝賜名——金義!”

土幹王子表情複雜的看著這位已是大明忠義王的昔日好友,也難怪,土幹王子自小就對中原文化極其酷愛,更偷偷換上漢人服飾品到大明境內遊學,加上他又不是韃靼世子,也不需要顧忌那麼多東西。

所以,他自己的大帳裡有一半都是漢化的陳設,他一直都想著能再次打回中原後堅決奉行漢化統治,但是不管是父兄還是阿魯臺,都不接受他的思想,讓他很是失望,現在看著好友身著一身漢人官服服而來,心中真是五味雜陳,不知道是該恭喜他終於如願,還是該斥責他背叛民族家國。

金義看到土幹王子的表情,心裡已基本明白了一切,當初兩人就是因為喜愛中原文化而開始親近的,他如何不清楚土幹王子此時的感受,想想還是以使者身份先把事情說開,再以朋友身份相勸會比較好,遂上前深施一禮道“大明忠義王金義,奉皇帝陛下之命,特來與韃靼也先土幹王子會談。”說罷起身一指身側“這位乃是大明皇帝身邊的近臣,東廠都督馬雲,奉皇帝陛下之命隨我一起來見你。”

土幹王子會里後,招呼二人落座。見土幹王子還是沉默以對,金義坦然一笑“我知道土幹王子現在的心情。想我當初在阿魯臺手下,位列四大將之一,而且大小也是個五萬人眾的部族領,但處處受人壓制排擠,言不得說,計不得行,一身才學無處施展,更被阿狼尼之輩百般刁難陷害,險些身異處,連部族都隨時可能被人吞併。”

見土幹王子認可的點點頭,金義繼續說道“以我所見,大明皇帝陛下聖明燭照,輔楊大人也是膽識才具過人,更敢親身犯險,本王甚為感佩,這才選擇棄暗投明,其實,不管是草原統治中原也好,還是大明統治草原也好,只要皇帝聖明,百姓安居樂業,我等可以揮才能,又有多大分別呢?土幹王子一向醉心中原文化,與其一輩子跟著阿魯臺在草原大漠東躲西藏,不如與本王一起堂堂正正的奉行中原文化禮儀,自由進出大明各大書院,豈不快哉?”

這些話就像利箭,每一句都深深扎透了土幹王子的內心,但是,作為韃靼王子,他又如何能輕易捨棄民族家國呢?看土幹王子低頭沉思不語,金義繼續說道“況且,阿魯臺在弱小時也接受了大明冊封和寧王,等他依靠大明的支援強大後才又翻臉。土幹王子且想想,如今草原各大部的汗王,有幾個沒接受過大明皇帝冊封的?”

土幹王子一聽這話,眼睛忽然一亮,對啊,不管是韃靼的阿魯臺還是瓦剌的脫歡,草原大汗額色庫,包括遠在科爾沁的阿岱,都接受過大明皇帝的冊封。自己不過就是個韃靼的二王子而已,是不是自己真的太過於在意了。

金義敏銳的捕捉到了土幹王子的表情變化,繼續加火道“那阿魯臺藉助大明的勢力強大後,立刻扶持你的父汗上位,又借你父汗黃金家族的身份,才將韃靼徹底的牢牢掌控在手中,可惜,如今你汗王和世子如同傀儡,根本沒有半點說話的權利,更別說你這個二王子了,你們父子這樣的處境,也甚是尷尬。若是土幹王子能與大明修好,合力剷除兩面三刀的阿魯臺,韃靼才真正能成為你父兄的韃靼啊!”

聽到這裡,土幹王子的眼中終於有了不一樣的神采,臉上的表情開始變化。

這時,在一旁一直沉默著察言觀色的的馬雲知道時機已經成熟,就差最後一把火,立刻介面說話了“陛下聽聞小王子酷愛中原文化,甚是欣慰,又聽忠義王說小王子一直仰慕解縉大學士的才學和書法,陛下特命咱家帶來解大學士生前親自書寫的自書詩集一套三卷,贈予小王子。”

說罷,起身將手邊一直隨身攜帶著的錦盒雙手奉上,土幹王子一聽,臉上滿是驚異,欣喜,感激。要知道,這位文淵閣大學士,明朝第一大才子,大明的第一任內閣輔,永樂大典的主編,可是土幹王子心中的至高偶像,而由他親自書寫的自書詩集更是總共只有三套,老皇帝朱棣能把自己的那一套贈予他,這對於他的衝擊實在是太大了。

終於,土幹王子起身單膝跪地,雙手接過盒子,高聲說道“臣謝陛下隆恩!”金義和馬雲相視一笑,趕忙扶起土幹王子。兩日後,土幹王子隨二人一起返回明軍駐地,朱棣一樣親自到轅門相迎,當場冊封他為忠勇王,賜名金忠,(明朝之前曾有一位兵部尚書也叫金忠,原是朱棣燕王府的謀士,也是太子朱高熾的第一位老師,屢出奇謀助朱棣靖難成功後,官至兵部尚書兼 詹事府詹事,朱棣對其十分器重,六年前去世時,朱棣親自為其書寫墓碑和悼文,可見兩人情義之深。)

土幹王子見朱棣將這個名字賜予自己,更是心內震動,再次拜服於地,誓死效忠,並且主動放棄朱棣給他劃分的草原封地,願意站到大明的朝堂之上,朱棣欣然同意,金忠也的確對得起這個名字,從此後一直終於大明,此後歷經三代大明皇帝,一直備受信任,屢次作為開路先鋒征伐草原,屢立戰功,最後官至太保!成為外族人在大明朝堂上為官的一面旗幟,這是後話。

在金忠、金義的引導下,明軍對漠北的掃蕩更加順暢,特別是金忠,因為韃靼小王子的身份,還收服了幾個流散的小部族,幫金義的部族增加了幾萬人口,只要金忠、金義能保持忠誠,大明再在塞外就之間就有了一道相對穩固且不需派駐軍隊耗費錢糧的屏障,這對大明的邊防來說,無疑是一件好事。

在十月中旬,明軍渡過黃河繼續北上,在金忠的不懈努力下,終於聯絡到韃靼王室成員提供線索,找到阿魯臺主力的一部,金忠自告奮勇作為前鋒,一馬當先的率兵直插韃靼軍要害,連一旁作為主將的遂安伯陳英都覺得不可思議,連忙揮軍跟上,金忠非常熟悉韃靼軍的行動習慣,率軍堵住其退路,才讓隨後趕到的明軍主力將該部韃靼精銳合圍全殲。

此役殲滅韃靼主力一萬多人,讓朱棣的第四次北征終於有了實質性的戰果,也讓朱棣從此都金忠喜愛信任有加,再次加封金忠實職將軍職位,金忠從此也才真正融入大明朝廷。

然而,根據事後的情報顯示,在張輔提出要孤軍追擊阿魯臺的時候,阿魯臺的主力因為在沙塵暴中繞錯了方向,反而向著明軍方向走來,距離最近的時候已經離明軍主力不到五十里!

朱棣在這一生征戰中很少犯錯,在他的生命即將走到終點時,卻偏偏一改一貫的行事作風,年老膽怯,沒有讓張輔率軍進入大漠,上天似乎故意和這位戎馬一生的皇帝開了個小玩笑,讓大明失去了唯一一次全殲阿魯臺主力的機會。

否則,這次若能一舉殲滅阿魯臺,就可以乘勢一掃草原各部,徹底扭轉雙方態勢,這一次的錯失良機,也給大明的未來,留下了巨大的隱患!大明的危局,也因此一而再再而三的爆。

——未完待續——

本文為篇長曆史小說《大明危局》第二卷“邊塞醫神”章節,如果覺得還不錯,敬請點選下方書名加入書架訂閱更新~~~~~~

喜歡大明危局請大家收藏大明危局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