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危局前傳108

小說:大明危局 作者:老文說

第一百零八節 大國重器

大明永樂三年(公元14o5年)黃曆六月十五日,江蘇太倉地區,劉家港。

六十二艘巨大的寶船已經全部試水完畢,列陣待,這些寶船,每一艘都長達四十四丈,寬十八丈,每艘船身配神機營改進後的大將軍炮四十八門,每艘船配士兵五百人,船伕及民夫三百人。鄭和船隊的第一次出海,光訓練有素的作戰士兵就有多達兩萬八千人,其中六千多人的火器營所有人全部配備大明強大的火器長短火銃各一支,這樣的軍力,足以掃平大部分的沿途小國。

寶船之上,可謂應有盡有,生活設施極其齊全,船艙配備有洗漱設施,還設有可以攜帶家眷的幽雅客房以方便小國國王要隨船覲見。貨艙中備有充裕的食品和淡水, 甚至還專門配置了養豬艙,還能在船上種菜和種藥材,還有專門的釀酒裝置,官員的船艙中還有種植盆景以供觀賞。

在經歷了從宋朝就開始的海上貿易之後,中國的造船技術和航海技術都有了長足的展進步,造船技術更是大大領先於同時期的歐洲國家,除了南京的寶船廠以外,在江浙福建沿海地區也還有很多大型的官辦船廠,民間生產船舶配件的作坊則更多。

最重要的是,中國已經擁有了相對比較詳盡的世界地圖——《大明混一圖》,在這幅世界地圖中,雖然各大6板塊的形狀還稍有欠缺,但對歐洲和非洲的描述已經十分詳細,加上航海技術的累積,可以說大明當時的海船和航海技術,均是世界一流的。

看著眼前這龐大的船隊,皇帝朱棣自是心潮澎湃,感慨萬千,父皇洪武先帝就想做的事,終於是在自己手上實現了,而且僅僅只用了三年的時間,這批耗費巨大的寶船,承載著洪武先帝的遺願,永樂皇帝的希望,還有大國的威嚴。

在送行的地方,只有一張石桌,桌上放著一壺酒,有資格坐下的,也只有三個人皇帝朱棣,正使鄭和,副使王景弘,其他送行的官員只能垂手立在一旁,這座建在高處的亭子,正好能俯瞰整個船隊和海面,此時,一隊隊整齊計程車兵正在列隊登船。

皇帝朱棣從近侍手中拿過酒壺,親自給鄭和、王景弘倒滿了酒,皇帝陛下頗為開心的說道“兩位愛卿,朕再敬你們一杯,願你們此去一帆風順,揚我大明國威。”二人連忙謝恩後一飲而盡。鄭和躬身說道“陛下放心,臣時刻謹記陛下的囑託和教誨,一刻也不敢鬆懈。”

皇帝朱棣點點頭道“該說的,先前也說的不少了,今日送別,朕只想告訴你們,我大明不會去欺侮小國,只要他們尊奉我天朝上邦,皆可與我大明通商往來,可若是敢輕慢甚至敢動刀兵,那也無需手軟,直接打殺了便是。”

鄭和與王景弘一起躬身道“臣記住了。”朱棣轉頭看著遠處的海面,悠悠說道“至於那廢帝,你們若是尋著了,就把他父子二人帶回來吧,告訴他們,他當年不殺朕,朕如今也不會殺他們的。”鄭和猶豫了一下,還是問道“那若是他們不信呢?”

朱棣笑笑道“你告訴他,朕如今江山穩固,四海昇平,再不懼他能翻起什麼大浪來,而且他能遵循父皇的遺命不殺朕,朕如何會不尊父皇遺命殺他的朱氏子孫?朕對父皇的孝心,不會比他少!若他還是執迷不悟,那就綁了來見朕吧。”

鄭和躬身回道“臣記住了。”皇帝眼神變得凌厲的說道“那張士誠的舊部化成的海盜如今就在不遠處逡巡,還想勾結倭寇犯我海疆,幸而其使被朕截下了,若倭人按其信中所指大量湧入沿海為寇,必將成我大明的一大禍患啊!所以這出海前的第一戰尤為重要,務必要一舉殲滅!”

鄭和看看遠處道“陛下放心,陳將軍已經率兵去抄他們在6地上的據點,臣也已經摸清他們的動向,此次必能將其全殲!”朱棣點點頭道“這樣的疥癬之患,不早除之,必成大患。還有那橫行南洋的海盜王陳祖義如今也已經成了氣候,我大明和各國往來的商船多受其苦,那時你們已是孤懸海外,真能拿下這狡詐的海盜頭子?”

鄭和朗聲說道“臣一直跟隨陛下征戰,從漠北打到南京,陛下的戰術臣都牢記於心,一個小小的陳祖義如何是臣的對手。”朱棣點點頭道“愛卿有此信心很好,可也需記住,那陳祖義也有百多艘戰船,上萬的部眾,更在海上稱霸多年,這海盜王的名頭也不是浪得虛名的,實力不容小覷,他若是正面與我為敵,自是不堪一擊,可這些海盜頗為狡詐,或許會使些下作的陰謀詭計,兩位愛卿一定要慎之又慎啊!”

鄭和與王景弘再次躬身領命,鄭和堅定的說道“臣等記住了,臣一定將這陳祖義捉了來見陛下。”朱棣悠悠說道“只要消滅了陳祖義,那些小股的海盜就不足為懼,我大明與南洋諸國的商貿往來就再無阻滯,兩位愛卿責任重大啊!”

時辰一到,鄭和等人拜別皇帝朱棣率隊登船,隨著禮炮的轟鳴,六十二艘巨大的寶船逐一起錨緩緩開動,正式出海的地方,其實定的是福建的五虎門,之所以選在劉家港試行,就是針對張士誠舊部化成的海盜和與之有聯絡的倭寇。

此戰若是旗開得勝,則軍威大振,再挾著得勝之勢一路下南洋掃平為禍南洋的陳祖義,這就是此行的要目的,也就是所謂的立威,只有如此,才能為今後的航海時代掃清障礙,鋪平道路。大國,當有重器,而這六十二艘裝備精良的寶船,就是大明帝國的大國重器之一。

皇帝朱棣並沒有急著回南京城,而是就在港口等著。對於這位酷愛征戰的皇帝來說,那是恨不得自己親自率隊遠航體會一下海戰的感覺啊,可惜,身為皇帝,就有太多的身不由己,也不是想做什麼就能做的。所以,他只能儘量讓自己離的近一些······

劉家港,這是一個佔盡地利的地方,在一塊較為突出的三角形6地半島上,左右都是海峽,上方是南京,下方是杭州,這樣的地形簡直就是天造地設的最佳港口,而且上下隔著海峽遙相呼應的6地也讓這裡比其他孤懸的港口更加安全。

佘山島,這個距離崇明島以東百里,距離橫沙島以北也是百里的孤懸小島,就是張士誠舊部化成的海盜盤踞的窩點,此前數十年來,朝廷曾派兵征剿過十餘次,可不是撲空就是中了埋伏。張士誠在蘇州滅亡時,他的舊部將其大部分戰船帶出,實力不容小覷。

此時,蘇州將軍陳誠和副將李達正帶領三千精銳乘小舟緩緩駛向佘山島,對於這個海盜的老巢,兩位將軍可謂是深惡痛絕,在洪武先帝時,陳將軍就參與過兩次征剿,後來又帶兵征剿過一次,但都收穫甚微,這些狡猾的海盜,行蹤飄忽,很難捉摸。

然而這一次,卻是皇帝陛下親自在太倉坐鎮,兩位將軍自是躊躇滿志,絲毫不敢懈怠,而且這一次有六十二艘巨型寶船在海面圍殲,他們要做的,就是搗毀海盜的老巢,讓他們再也翻不起身來,從此徹底除了這一禍患!

夜色中,已經能看見佘山島上的火光。為了這一次戰役,陳將軍可謂是處心積慮,更是派出了大量哨探偵查,務求精確掌握這三四千海盜的準確動向,按照探子傳回的情報,此時的佘山島上,只有不到五百人!

陳將軍率領的三十艘船全都沒有開燈,趁著夜色的掩護在距離佘山島兩裡的地方停下,而後,又放下一百支小舟,每舟十人先行搶灘登6。對於誰打頭陣,在這時候可無需爭來爭去,有那隨時打仗都衝在最前頭的皇帝陛下和漢王殿下做榜樣,哪個將軍還願意落在後面讓副將去打頭陣?

所以,陳將軍親自登上小舟,率領一千人緩緩向小島逼近,而副將李達則在旗艦上等著收到他們登6的訊號便立刻開船前去支援。終於,小舟距離小島只有不到兩百步,陳將軍和所有軍士都伏在舟中伸手划水,只有舵手坐在舟尾掌握著方向。

大明的寶船出海的訊息,海盜們自是早已獲悉,此時的海盜頭子沙老已經是七十多歲的老頭子,很多率隊的海盜其實也都是五六十歲的老人。其他則是他們的後人或是後來加入的流寇。這些老人家身為張士誠的舊部,他們是堅決不願意投降大明的。

所以,聽聞大明的寶船下海,這些老人家的第一反應就是想要去搞沉它。而年輕人們則多半主張先避其鋒芒,等寶船走遠了再回來。可此時做主的畢竟還是這些老人家,所以,沙老最後還是決定,去給大明新下水的煊赫船隊一點教訓,而他們的行動,自然也是選在夜裡。

此時,大部分的海盜船都派出去對付鄭和的寶船了,佘山島周圍,只有幾艘小船在隨波盪漾,島上留守的,多半都是老弱婦孺。可戰爭就是如此殘酷,你不把他們的根斷了,這些海盜就會像野草一樣的春風吹又生。

另一邊,緩緩航行的寶船主艦上,鄭和也在焦急的等待著訊息,按情報,那夥不知死活的海盜已經來追擊自己了,此時已是臨近丑時,卻依然不見動靜,自然是讓次指揮海戰的鄭和頗為不安。忽然,哨兵來報“啟稟鄭公公,現敵船蹤跡。”

鄭和霍然起身喊了一聲“來得好!”便匆匆上了甲板。在千里眼的鏡筒中,數十艘海盜船已經只相距數里。在海盜們心裡,這些寶船不過是造型巨大了些而已,肯定不堪一擊,他們只要打一頓齊射,就能將這些龐然大物擊沉。

看著臨近射程,鄭和才下令道“準備開炮。”看到寶船的船身上忽然開啟了許多的視窗,從視窗中還伸出了黝黑的炮口,海盜們一時愣住了,相比起海盜們架在甲板上的大炮,這些原先以為毫無戰鬥力的寶才是瞬間能要人命的閻王啊!

匪沙老連忙下令轉舵逃跑,可哪裡來得及,寶船上的大炮也是神機營新近改進製造的,射程和威力都遠勝於元末時期的戰船大炮,此時寶船還未進入海盜們的射程,而海盜船卻已經在寶船的射程覆蓋下,他們想逃,已經是來不及了。

隨著鄭和的一聲令下,十多艘寶船之上震耳欲聾的炮聲響起,一艘艘海盜船紛紛中彈,有的直接碎裂,有的開始漏水傾覆,只有兩三艘倉皇逃離了戰場。確切的說,這根本都不算是戰場,只能算一邊倒的碾壓而已。

次海戰,鄭和只動用了接近海盜的十多艘寶船,在不到三刻的時間裡,就將數十艘張士誠留下的戰船全數擊毀,海面上全是碎裂燃燒的船身和漂浮的屍體。鄭和看著眼前的一幕,真正才終於放下心來,看著南方大聲吼道“海盜王陳祖義,你給咱家等著,你馬上就會知道,我大明才是今後海上的霸主!”

就在沙老帶著殘存的三艘戰船逃回佘山島的時候,還未及反應,早已拿下全島等著他們落網的陳將軍一聲令下,就聽得黑暗中炮聲四起,三十艘戰船的艦炮轟擊三艘本就帶傷的海盜船,這肯定又是一場一邊倒的碾壓。

不到一刻時間,以沙老為的張士誠舊部,就全都葬身大海了,這為害蘇杭到琉球國、東瀛國一線海域的海盜便從此不復存在了。而聽聞如此駭人的戰績之後,東瀛來的倭寇也立刻有很多都立刻啟程返回了本土。大明海疆為之清淨了許久。

第二天一早,終於等到全勝捷報的朱棣也長長的舒了一口氣,此戰全殲張士誠舊部海盜三千餘人,戰船四十六艘,一舉蕩平了海盜老巢佘山島據點,俘獲海盜家眷婦孺兩百餘人,而明軍傷亡僅為——三人。看罷,朱棣終於仰天大笑,下旨迴鑾。

就這樣,大明帝國開啟了自己的大航海時代,而鄭和也即將成為世界最頂尖的航海家,而戰告捷的鄭和船隊從福建五虎門正式出,第一站要去的,便是安南的占城!

#明朝的太倉地區,便是今日蘇州轄區的太倉市#

#琉球國一直都是獨立的國家,明朝初期為山南,山北、中山三個小國組成,但都同為大明藩屬國,統一接受明朝冊封,宣德年間琉球內部實現三國統一,琉球國一直到二戰結束後要求加入中國未果,才被劃歸日本,之前一直是中國的藩屬國。”

#對於張士誠舊部化成的海盜據點究竟是在佘山島還是其他島上,記載頗為混亂,或許是因為海盜行蹤飄忽,狡兔三窟的原因吧。

——未完待續,敬請關注——

~~~~本文為篇長曆史小說《大明危局》第五卷“大明危局前傳”章節,如果覺得還不錯,敬請點選下方書名加入書架訂閱更新~~~~~

喜歡大明危局請大家收藏大明危局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