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又至年末(1 / 2)

小說:隋末暴徒 作者:劍關南山

七月底的時候,來護兒水軍在平壤城遭伏大敗,還有宇文述九軍薩水慘敗的訊息,相繼傳回遼東六合城。

隋軍原本就低落計程車氣更是一片慘淡,厭戰情緒越高漲,將士們都在呼籲著撤軍返回。

大隋朝廷,從天子楊廣到朝臣,皆是一片震驚譁然,急忙派遣人馬多方打探,確認訊息的真偽。

四大城裡的高句麗軍隊開始瘋狂反撲,甚至夜裡開啟城門,突襲圍城隋軍,雖未成功,卻給隋軍造成極大傷亡。

從將帥到朝臣官員,無一不想撤軍,他們默許大隋將士們天天吵鬧,希望天子能夠早日下定決心。

楊廣不信邪,他不相信縱橫天下的大隋軍隊會在小小高句麗國境內,遭遇如此慘重的失敗。

楊廣嚴令繼續圍城,嚴禁軍中朝堂議論有關撤軍的話題,違者一律嚴懲。

楊廣不甘心,他還想等等,等確認這兩個訊息的真實性。

八月初五,宇文述率領兩千七百名南下隋軍狼狽逃回六合城。

九大將軍,三十萬大軍南下,歸來者卻不過宇文述和於仲文,兵士兩千七百餘人。

張謹和崔宏晟也死在逃亡路上,李元愷和薛世雄下落不明。

按照宇文述哭訴,李元愷不遵帥令,擅自帶兵脫離大軍,也要對這場慘敗承擔一定的責任。

楊廣又驚又怒,一面驚慌失措地下令撤軍,一面迫不及待地宣佈了對宇文述和於仲文的處置。

將二人罷官免職奪爵,革為庶人。

朝臣們誰都看得出來,這是天子在急不可待地推卸掉責任,將這場大隋立國以來遭遇的最大失敗,歸咎於宇文述和於仲文的無能上。

楊廣在觀風行殿怒火沖天地大罵二人,朝臣們雅雀無聲,大隋的將士們更是把宇文述罵得一文不值。

慘敗的怒火,所有的矛頭都對準了宇文述,也需要有人來為這場國朝大敗負責任,承擔天下悠悠之口。

隋軍倉惶撤過遼河,淵氏父子趁機追擊,在遼河東岸再度大敗隋軍,殺敵數萬。

一場萬民矚目,舉國征伐的大戰,以大隋慘敗的結局落幕。

遼河以東,隋軍丟下了大批的軍資器械,以及過半陣亡將士的屍骨...

楊廣逃回遼東郡以後,一刻也不停地下旨返回洛陽。

其餘數十萬隋軍,則暫時駐紮在涿郡,等待後續詔令。

至於生不見人死不見屍的李元愷和薛世雄,朝野議論紛紛,宇文述信誓旦旦地說他們必定死在了薩水,也有不少人相信。

衛玄魚俱羅蘇威等朝堂大臣將帥,則持質疑態度,遼東三鎮鎮將則堅信李元愷絕沒有戰死。

只是他們人微言輕,連楊廣的面也見不到,無人會在乎他們的呼聲。

楊廣雖然將信將疑,他也覺得李元愷命大,不會輕易戰死,但距離薩水慘敗已過一月,仍然不見其下落。

楊廣當然不會因為李元愷失蹤,就耽誤他返回洛陽的行程。

他只是命遼東太守房彥謙,和三鎮鎮將全力搜尋李元愷的下落,一旦有了訊息,務必第一時間上奏朝廷。

程咬金點子多,思前想後,他偷偷去了一趟契丹老營,見到了新任契丹汗大賀摩會,請求摩會派遣契丹人在扶余城,和粟末水等靺鞨人領地找尋李元愷的下落。

八月十一,就在大軍撤出遼東郡不久之後,契丹人果然在粟末水下游,伯咄部的領地現李元愷的行蹤。

大賀摩會親自率人接應李元愷一行,將他們平安送至瀘河鎮。

一回到瀘河鎮,李元愷就病倒了,病得很重,他這副身子長這麼大,除了受傷以外,還是第一次病的如此厲害,幾乎是不省人事。

程咬金忙著找尋大夫為李元愷治病,房彥謙則上書朝廷,將李元愷和薛世雄歸來的訊息上奏天子。

薛世雄率領三萬死裡逃生的隋軍返回涿郡,匯合大軍駐紮。

臨行前,瀘河鎮外,三萬跟隨李元愷出生入死,輾轉數千裡才返回遼東的隋軍將士,列陣齊聲高喝,高舉狻猊戰旗,怒吼“隋軍威武”的口號,來表達心中的感激和祝福。

九月初三,楊廣聖駕返回洛陽。

十月初五,在北宮嵐悉心照料,並且臥養了將近兩個月後,李元愷這場大病終於是痊癒了。

入了冬,遼東的氣溫降的很快,天早早地開始下雪,由零星雨夾雪漸漸變成了足以模糊視線的大雪紛飛。

李元愷穿著一身厚皮裘,戴著毛絨絨的裹頭,一個人坐在城外的高崗上,一動也不動,任由雪花堆落在身上。

他凝視著模糊視線遠處的馬場,心裡惦記著青騅,天冷了,不知道那小傢伙可有找到棲身的地方,不知道它會不會在山林裡遇到野獸...

李元愷心頭泛起一絲酸楚苦澀,青騅一定很痛恨自己吧,它是一匹有靈性的神駒,它一定對自己很失望...

李元愷手裡捏著一份詔書,那是楊廣在半道上接到他還活著的訊息後,親筆書寫的一封詔命。

字裡行間,似乎可以看出楊廣對於他還活著的訊息,由衷的感到喜悅,讓他病癒以後,即刻啟程回洛陽。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