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太極拳(1 / 2)

小說:象形傳奇 作者:文武雙全yhj

這種氣屯於內的“勁力”,表面是看不出來的,但是它確實有勁力,只有你接觸到它時你才會感覺到。

氣屯於內,真氣體內上下連綿不斷地執行,其實會生成兩種勁力。一種是下行能量生成的勁力,一種是上行能量生成的勁力。

上行能量生成的勁力是與心意六合拳一樣的勁力,只是不外,外了就能夠像心意六合拳一樣硬打硬進無遮攔。張三丰把這種勁力叫剛勁。

下行能量生成的勁力,是一種內縮的勁力,這種勁力能夠引帶、把對手能量吸引到自身體內的勁力。張三丰把這種勁力叫柔勁。

所以大家以後可不要再用勁力的大小區分剛柔了,不是說微小的勁力就是柔勁了-------切記,在實戰中,使用微小的勁力是一無是處的,是要捱打的。

柔勁怎麼用?

用來吞吐對手的勁力和能量!

使用自身的下行能量,把對手打來的力量和能量引帶、吸引到自身體內,讓對手的能量隨著自身能量的下行一直執行到腳下,此時,對手打來的能量就變成了自身的下行能量,即對手給自身貢獻了一部分下行能量,則自身獲得的地面反作用力的上行能量中,就包含了對手的能量,自身再用包含了對手貢獻的上行能量打擊對手--------這就是引進落空借力打力。

這就是在使用自身能量與對手能量做陰陽轉換來打擊對手。

而如果想使用引進落空借力打力的打法,其前提條件就是要把自身身體練通,把自身身體練成一個能量導體,能夠讓對手的能量順利引進與下行到自身腳下-------這種功夫叫做“通”。

而心意六合拳的功夫叫做“滿”。只要在一條腿上蓄滿周身三節壓縮旋轉折疊擰裹的能量即可以打擊對手。但心意六合拳卻不“通”--------或者說是不太“通”,因為心意六合拳是虛實轉換,能量轉換不完整,所以身體不太通,還不能引進落空借力打力。

要想引進落空借力打力,能量轉換必須要完整。像心意六合拳那樣的虛實轉換,由於一條腿上週身三節壓縮旋轉折疊擰裹的能量不能完整轉換到另一條腿上,就不能完全將對手的能量吞入並且引帶到腳下,也不能再出來上行能量打擊對手。不完整的能量轉換會將自身和對手的能量執行“卡住”。

那麼要想練通,就得改變習練方法,不能練心意六合拳的五行拳了。

這種練法的目的就是要把身體練通,練成一個能量導體,能夠讓自身能量與對手能量在自身體內上下執行。

我們知道,內外合一的能量(真氣)在體內以兩條路徑執行,一條是內裡的經絡,一條是周身上下的一條骨骼大龍。

在經絡中執行的真氣,其表象就是周身三節壓縮旋轉折疊擰裹;在骨骼大龍中真氣的執行,就是大龍中的每一個骨節都能夠作出壓縮旋轉折疊擰裹。自身與對手的能量,就是透過周身三節和每個骨節的壓縮旋轉折疊擰裹執行、傳導的。所以,這種功夫要著重習練周身三節和每個骨節的壓縮旋轉折疊擰裹,讓周身三節、每個骨節都要感知對自身和對手能量的傳導和執行。

要實現這個目的,這種功夫的外形動作不能太快,太快則無法讓周身三節和每個骨節感知能量的傳導和執行。心意六合拳是不需要這種感知和使用的,只需蓄滿內外合一的能量即可。所以這種功夫的外形動作要比心意六合拳慢。

那就使用緩慢的外形動作吧。這外形動作要能夠囊括身體的各種體位,以保證身體在各種體位之下都能夠感知並且使用周身三節和每個骨節傳導、執行能量。

於是張三丰編排了一些外形動作。這些外形動作雖然看起來很像是打人的技法,但實際上只是借其動作讓人看起來像是拳而已。這些外形動作不是用來打人的,是用來習練身體在各種體位之下都能夠保證周身三節和每個骨節的摺疊擰裹對能量的傳導、執行的。

張三丰得給這種功夫起一個名字,他毫不猶豫地把這種功夫叫做太極拳。

之所以要叫做太極拳,是因為這種拳是使用太極的陰陽轉換的方式實戰技擊的,而不是硬打硬進無遮攔。只是能量與對手能量是一對陰陽,透過自身能量與對手能量做陰陽轉換的方式打擊對手。

從這種拳的能量生成方式來說,也處處體現出來太極的陰陽轉換-------但這些不是太極拳所獨有的,心意六合拳與心意把同樣具備。但是為了突出太極二字的意義,我們不妨細數一遍。

太極拳的能量之源是由陰之極的先天一氣,即心力(息)陰陽轉換出來的。從內裡來說,心屬陰而腎屬陽,心腎交合即陰陽交合,生成心腎交合之氣的能量。心腎交合之氣的能量在內屬陽,但在外屬陰,心腎交合的能量在經絡中執行,在丹田部位進行河車執行,生成外部的腰腹摺疊,生成精的能量,精的能量下行被陰陽轉換為腳底氣的上行能量,氣的上行能量上行到頭頂生成神的能量,即虛領頂勁。精氣神的外部能量都是由內裡心腎交合的能量陰陽轉換出來的,並且精氣神的外部能量在命門之處與心腎交合的內部能量合一為真氣,真氣周身執行,就形成了直接顯露於外能夠打人的九轉純陽之功。至此,陰之極的心力透過不斷的陰陽轉換,最後被轉換為純陽之功的陽之極。

以下是張三丰總結的太極拳論

(原文)一舉動,周身俱要輕靈,尤須貫串。氣宜鼓盪,神宜內斂,無使有缺陷處,無使有凹凸處,無使有斷續處。其根在腳,於腿,主宰於腰,行於手指,由腳而腿而腰,總須完整一氣,向前退後,乃能得機得勢。有不得機得勢處,身便散亂,其病必於腰腿求之,上下前後左右皆然。凡此皆是意,不在外面,有上即有下,有前則有後,有左則有右。如意要向上,即寓下意,若將物掀起而加以挫之之力。斯其根自斷,乃壞之而無疑。虛實宜分清楚,一處有一處虛實,處處總此一虛實,周身節節貫串,無令絲毫間斷耳。

長拳者,如長江大海,滔滔不絕也。掤、捋、擠、按、採、挒、肘、靠,此八卦也。進步、退步、左顧、右盼、中定,此五行也。掤、捋、擠、按,即(先天八卦)乾、坤、坎、離、四正方也;採、挒、肘、靠,即巽、震、兌、艮、四斜角也。進、退、盼、顧、定,即金木水火土也,合之則為十三勢也。

(介紹)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