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武禹襄太極拳論

小說:象形傳奇 作者:文武雙全yhj

武禹襄太極拳論概述

武禹襄先生是文武世家,不但是書香門第,還是武學大家。武禹襄先生在跟陳清平先生學習太極拳之前就已經是形意拳大家了,所以只跟陳清平先生學了“月餘”就成為太極拳大家了。

陳家對武禹襄抱有很大希望,希望武禹襄能夠利用自己的文筆和社會地位將太極拳揚光大。武禹襄先生果然不負眾望,其寫出的太極拳論已經成為太極拳論中的經典了。

由於陳長興先生在太極拳十大要論中已經將太極拳的能量蓄系統描述清楚了,所以武禹襄先生的太極拳論中就不再描述太極拳的一心二氣三節四梢五行六合這個能量蓄系統,而是著重描述太極拳的具體習練方法與實戰應用。

需要說明的是,武禹襄先生在其太極拳論中加入了其“偶然”得到的一本王宗嶽太極拳論,如果不瞭解並且沒有習練出來太極功夫的是不會理解武禹襄先生的本意的。

陳拳由楊露禪先生傳播到社會後,就開始出現一批以太極拳為生的人群,魚目混雜,泥沙俱下,都不得太極拳之綱要,為了顯示一定“功夫”,就將外家拳的功夫(弓馬步)移花接木到“太極拳”中,形成了以弓馬步為主的雙重“太極拳”,然後將弓馬步衝拳和其他外家拳的動作的動作打慢點,以此來冒充太極拳。

單重與雙重,並不是僅指身體重心,而是指能量蓄是否在一條腿上生成。在一條腿上生成周身三節壓縮旋轉折疊擰裹的能量蓄就是單重;在兩條腿上同時生成周身三節壓縮旋轉折疊擰裹的能量蓄就是雙重。

我們知道,周身三節壓縮旋轉折疊擰裹這種能量蓄方式是不可能雙重的,因為弓馬步限制了下半身的摺疊擰裹壓縮旋轉,所以內家拳只能是單重拳。但是面對當時社會上普遍被謬傳的雙重弓馬步太極拳,對太極拳的展造成不利影響。

武禹襄先生想改變這種影響,但是還不敢公開批判雙重太極拳,因為當時是雙重太極拳都以陳拳的名義傳播的,武禹襄先生是不敢也不能直接批判陳拳的,所以只能假借王宗嶽之口批判雙重太極拳。

一個非常明顯的證據就是,王宗嶽太極拳論中有一句話“每見數年純功,不能運化者,率皆自為人制,雙重之病未悟耳。”,我們知道,在王宗嶽先生的時代,只有單重內家拳,比如說心意六合拳、心意把等,還沒有普及太極拳,所以,王宗嶽先生是不可能“每見數年純功,不能運化者,率皆自為人制,雙重之病未悟耳。”的,即王宗嶽先生不可能在當時見過雙重內家拳。所以,武禹襄先生是在假借王宗嶽之名批判雙重太極拳。

楊露禪先生與武禹襄先生一樣,不敢批判雙重太極拳,所以只留下一句話“收身中定,往開裡打”。雙重弓馬步是不可能收身中定的,所以這句話實際上也是在批判雙重太極拳。

收身,周身三節壓縮旋轉折疊擰裹所形成的屈伸束展,在蓄力階段就是收身,在力階段就是往開裡打。

雙重是無法收身的,弓馬步是不可能收身的。在大家習練會周身三節壓縮旋轉折疊擰裹的外三合後,就會更深刻地理解到什麼是收身。

內收身外中定,也是楊露禪先生對雙重太極拳的批判。

我們再摘錄一些其他太極拳的前輩大師對雙重太極拳的批評,以讓大家徹底弄明白。

楊露禪先生的後輩楊澄浦先生太極拳論兩腿宜分虛實,起落猶似貓行。體重移於左者,則左實,而右腳謂之虛;移於右者,則右實,而左腳謂之虛。所謂虛者,非空,其勢仍未斷,而留有伸縮變化之餘意存焉。所謂實者,確實而已,非用勁過分,用力過猛之謂。故腿曲至垂直為準,逾此謂之過勁。身軀前撲,即失中正之勢。太極拳術,一分虛實為第一義。如全身皆坐在右腿,則右腿為實,左腿為虛;全身坐在左腿,則左腿為實,右腿為虛。虛實能分,而後轉動輕靈,毫不費力。如不能分,則邁步重滯,自立不穩,而易為人所牽動。

吳鑑泉兒子吳公藻先生太極拳論雙重者。無虛實之謂也。雙重之病。有單方,與雙方及兩手兩足之分。經雲。偏沈則隨。雙重則滯。又云,有數年純功而不能運用者。率為人制。雙重之病未悟耳。故雙重之病。最難自悟自覺。非知虛實之理。不易避免。能解此病。則聽勁,感覺,虛實,問答,皆能融會貫通焉。腳踏車之所以能行動彎轉自如者。均力學也。人坐於車上。手拂之。足踏之。目視之。身隨之。其重心在腰。而司顧盼,以手輔助之。其輪盤置於車之中心。兩足踏於腳磴之上。一踏一提。則輪齒絞練而帶動前進矣。若使兩足同時用力踏之。則車即行停止前進。此蓋雙重之病耳。夫推手亦然。對方用力推我。吾若仍以力相抵抗之。因而相持。則謂之滯。此即雙方之雙重也。若我或彼。各順其勢,不以力抵抗。而順對方來力之方向撤回。引之前進。然須不丟不頂。則必有一方之力落空。此即偏沉所致。如我擬攻對方之側面。使其倒地。若以兩手直接推之。而對方氣力強大。不可挫其鋒。須以虛實之法。雙手撫其肩。我左手由彼之右肩下捋。同時我右手擊其左肩。此時我之兩手作交之勢。同主一方。而勁成一圓形。則彼可側斜而倒。因彼同時不能上下相顧。而失利也。此即吾勁偏沉所致也。學者悟一而知十。所謂由著熟。而漸悟懂助也。

以上是吳拳和楊拳對雙重太極拳的批判。吳公藻先生更是以騎腳踏車不能雙腿同時蹬車的事例形象地說明了雙重之病。

孫祿堂太極拳論圜者,有形之虛圈是也,研者,無形之實圈是也。斯二者,太極拳虛實之理也。其式之內,空而不空,不空而空矣。此氣周流無礙,圓活無方,不凹不凸,放之則彌六合,卷之則退藏於密,其變無窮,用之不竭,皆實學也。此太極拳之所以名也。

孫祿堂先生的太極拳公開吸收了形意拳的單重和八卦掌的圓研,而八卦掌的圓研,要是在一條腿上生成旋轉,只有單重才能夠做出來,雙重拳是不能圓研的。

所以說,真正的太極拳必須要是單重的,決不能站弓馬步打太極拳。

王宗嶽太極拳論既然是由武禹襄先生公開出來的,我們就把它當做武禹襄太極拳的一部分。

喜歡象形傳奇請大家收藏象形傳奇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