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太極拳論要解

小說:象形傳奇 作者:文武雙全yhj

(原文)先在心,後在身。

腹松,氣斂入骨,神舒體靜,刻刻存心。

切記:一動無有不動,一靜無有不靜。

視靜猶動,視動猶靜,動牽往來氣貼背,斂入脊背,要靜。

內固精神,外示安逸。

邁步知貓行,運勁如抽絲。

全身意在蓄神,不在氣,在氣則滯。

有(尚)氣者無力,無(養)氣者純剛。

氣如車輪,腰如車軸。

彼不動,己不動;彼微動,己先動,

似松非松,將展未展,勁斷意不斷。

(介紹)此太極拳論即是指陳長興太極拳十大要論。此篇為陳長興太極拳十大要論的要解。

太極拳的能量蓄,要先啟動心力,習練在經絡中執行拉動周身三節生成動,所以要先在心,後在身。

心力在腹部進行心腎交合、河車執行,故腹部要松而不能讓心力積存於丹田(以後在孫祿堂拳論中有介紹)。心腎交合後才能斂氣入骨,斂氣入骨則神舒體靜,蓄合一,無蓄無。在這個過程中要刻刻存心,心腎交合是內家拳的根本。

周身三節一動無有不動,一靜無有不靜。如果在打拳時只運動身體某一部位而其他部位不動,則就是在使用肌肉緊張收縮力,而不是周身三節摺疊擰裹力。

內家拳體用一源,動靜一體。內裡心腎交合為靜,外部周身三節壓縮旋轉折疊擰裹為動,動靜合一,視靜猶動,視動猶靜,內外合一。動則上下行能量都要在從頭頂到腳底一條大龍中執行,斂氣入骨,斂氣入骨則無形無式,則內外合一為靜。

內裡鞏固精神的上下行能量(精為下行能量,神為上行能量),對外要顯示安逸,不讓對手觀察到自身虛實。

內家拳邁步由心力在會陰做河車執行所致,心力抽合腿部邁步時先向內縮腿再邁出,如同貓行先抽退再邁步一樣。易筋易髓這種能量蓄方式,在明勁暗勁階段,心力在經絡中執行所形成的一個能量筋從無到有,從小到大,會形成一根絞索拉動周身三節摺疊擰裹。到了煉神還虛的階段,心腎交合形成一種狀態,此時心動如抽絲。能量筋從絞索轉換為抽絲的過程,就是還虛的過程。

全身意在蓄神。神,意也,為意的高階形態。靜為本性,動則為意,妙用為神。氣為能量,是力量在體內的表象,求氣即求力。求力則滯。用意不用力,只需作出內裡心腎交合、外形摺疊擰裹即可得到巨大力量,不可專門求氣求力。

求、用氣者無力,養氣者純剛。養氣,使心力這個先天一氣與後天之氣交合,後天之氣補充先天一氣,此為養氣。讓心腎交合的能量在周身執行就是養氣,總是氣沉丹田地力就是用氣、求氣。

氣如車輪,腰如車軸。腰腹部位的摺疊擰裹是身體所能夠生成的最大的摺疊擰裹,心腎交合之氣先充實帶脈一圈,如同一根腰帶一樣,帶脈膨脹如鼓,拍擊如同拍鼓,此為氣如車輪,腰如車軸。功夫能夠練到如此者少之又少。

彼不動,己不動;彼微動,己先動。我動為心動,敵動為肌肉緊張收縮動,心動奇快無比,所以太極拳雖然後制人,卻能夠後先至。

似松非松,松中有心力抽合;將展未展,展中有身體屈伸。周身三節摺疊擰裹到極致需要反向摺疊擰裹,此時勁斷,但勁斷意不斷,又將勁力連續起來。

喜歡象形傳奇請大家收藏象形傳奇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