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孫祿堂拳論

小說:象形傳奇 作者:文武雙全yhj

孫祿堂拳論

孫祿堂先生先跟郭雲深先生練形意拳,成為形意拳大家,後遇到武氏太極拳傳人郝為真先生,又跟郝為真先生學太極拳,終自創孫氏太極拳,成為太極拳大家。孫祿堂先生還跟程廷華先生練過八卦掌,可謂是通曉內家拳的巨匠。

孫祿堂先生對形意拳、太極拳均有論述,但是與已經介紹過的形意拳論、太極拳論大同小異,就不介紹了。

本章專門介紹孫祿堂先生自己習練內家拳時的感悟,由此讓大家明白內家拳到底練的是什麼。

(原文)孫祿堂太極拳論

太極拳之名稱

人自賦性含生以後,本藏有養生之元氣,不仰不俯,不偏不倚,合而不流,至善之極,是為真陽,所謂中和之氣是也。其氣平時洋溢於四體之中,浸潤於百骸之內,無處不有,無時不然,內外一氣,流行不息。於是拳之開合動靜即根此氣而生;放身收縮之妙,即由此氣而出。開者為伸、為動;合者為收、為縮、為靜開者為陽,合者為陰,放伸動者為陽,收縮靜者為陰。開合像一氣運陰陽,即太極一氣也。

太極即一氣,一氣即太極。以體言,則為太極以用言,則為一氣。時陽則陽,時陰則陰,時上則上,時下則下。陽而陰,陰而陽。一氣活活潑潑,有無不併立,開合自然,皆在當中一點子運用,即太極是也。古人不能明示於人也,即此也。不能筆之於書者,亦即此也。學者能於開合動靜相交處,悟澈本原,則可在各式圈研相合之中,得其妙用矣。圜者,有形之虛圈是也,研者,無形之實圈是也。斯二者,太極拳虛實之理也。其式之內,空而不空,不空而空矣。此氣周流無礙,圓活無方,不凹不凸,放之則彌六合,卷之則退藏於密,其變無窮,用之不竭,皆實學也。此太極拳之所以名也。

(介紹)太極拳之名稱

人自由天賦本性含生以後,本藏有五臟六腑生成的養生之元氣,存位中正而不仰不俯,不偏不倚,各臟腑之氣融合而不散亂,至善之極,是為真陽,所謂心腎交合之中和之氣是也。其氣平時洋溢於四體經絡之中,浸潤於百骸經絡之內,無處不有,無時不然,五臟六腑與四肢百骸內外一氣,流行不息。於是內家拳之身體開合與動靜即根於此氣而生;放身收縮、屈伸束展之妙,即由此氣而出。身體開者為伸、為展、為動;合者為收、為縮、為靜開者為陽,合者為陰,放伸動者為陽,收縮靜者為陰。身體之開合像一氣運陰陽,即太極一氣也。

太極即一氣,一氣即太極。太極為一氣之表,一氣為太極之裡。以體言,則為太極以用言,則為一氣。一句話,太極拳就是先天一氣的能量蓄。

時陽則陽,時陰則陰,時上則上,時下則下。陽而陰,陰而陽。陰陽是相對的,習練太極拳的過程就是將各種陰陽不斷合一,陰陽合一則成為一個新的陰而參與下一個陰陽轉換,直到將心力這個陰之極陰陽轉換為四肢百骸的九轉純陽之功。

一氣活活潑潑,有與無為陰陽兩級而並立,開合自然,皆在當中一點子運用,即太極是也。古人不能明示於人也,即此也。不能筆之於書者,亦即此也。學者能於開合動靜相交處,悟澈本原,則可在各式圓研相合之中,得其妙用矣。園者,身體動作形成的有形之虛圈是也,即周身三節摺疊擰裹;研者,內裡無形之實圈是也,即一氣之迴圈起落形成的能量圈。斯二者,太極拳虛實陰陽之理也。其式之內,空而不空,不空而空矣。周身經絡通暢則為空。此氣周身流動無礙,圓活無方,連綿不斷,不凹不凸,放之則勁力似乎彌慢於天地六合,收之則退藏於心腎交合之密,其變無窮,用之不竭,皆實學也。此太極拳之所以名也。

此篇描述人體先天一氣。五臟六腑的能量蓄是人體先天本存的,無時無刻都在體內各處流動。但是由於人體學會後天肌肉緊張收縮力後則掩蓋了先天一氣的能量,內家拳就是要返璞歸真,明心見性,習練出人體原本的先天狀態。

喜歡象形傳奇請大家收藏象形傳奇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