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姜子牙探北帝星界

小說:太極祖仙 作者:天民思想

卻說姜子牙領命前去北帝星界探查真龍之氣大量消失之事。他把自己的命魂進入量天尺內,念動咒語催動量天尺,量天尺內便迸出出璀璨的玄光來。外界卻僅能見一道黑影一閃即沒。姜子牙於量天尺內也根本看不到外面的情況,但元始天尊本暗中傳音告知過他,說咒語可使量天尺自個到達北帝星界後停下。姜子牙便在量天尺內修煉起來。

也不知過了多久,量天尺停了下來。姜子牙忙從量天尺內顯形出來,收起了量天尺。按元始天尊告知的資訊,姜子牙知道量天尺應該是到了北帝星界的軒轅界內。

這北帝星界也端的挺大,其中星球比紫徽仙界多得多。按華夏文明對天界的認知,北帝星界又分為軒轅界與東倭界、北羅剎界、西波斯界、南蠻界以及並不知道多少的羅馬界、法老界等等。當然,以軒轅界為中心,乃是尊軒轅黃帝為主。

軒轅界又分許多國,但皆自以朝庭相稱,而不稱國。各朝庭基本上就是一個帝族。有的很強大,也有的很弱小,當真算萬族林立。

姜子牙駕著祥雲來到一座城外,按下雲鬥步入官道,向城門走去。只見城門上書“闕城”二字。他自然是不知所屬何方勢力,便向人打聽。路人告訴他,這兒是漢朝的闕城。姜子牙知道了是在劉氏帝族了。便問去周朝該往何方去。周朝也是大朝庭,基本上還是算天下共知的。那人便說在西北方向。於是姜子牙便又駕起祥的往西北方向而去。

這北帝星界的人出行一般是乘天馬所拉的御攆,並不騰雲駕霧的。地上之人見姜子牙竟騰雲而去,直笑遇到了個土包子!駕雲去周朝,得走多久?

話說回來,天馬雖快,但御攆並不怎麼快。許多時候還不如駕雲快。姜子牙也知完全靠雲自己飄慢了,待升至天上,便掏出兩張疾風符來,念動咒語,貼在兩腳上。那雲便一道煙地直向西北方向飄去,不一會兒就看不見影了。地上之人才大感驚奇,沒見過駕雲竟也這麼快的!簡直比騎天馬都快了不止十倍!

姜子牙駕雲走了大半天,來到一座關口前。估計可能出了漢朝,便又按下雲頭來看。一看清關口上居然是“陳塘關”,頓然笑了!這不到了託塔李天王李靖鎮守之地了麼!他正要向城內飄落,卻見城樓上眾兵將早已將手中靈箭鎖定了他。若那些兵將放起箭來,他哪消受得住?便連忙喊道“我乃李靖李天王故人姜尚!今來拜訪,別無他意!”

眾兵將聽了,才準他降落。並派人報與天王府。

不久,李天王與三太子哪吒便匆匆趕來了。一見果是姜子牙,便十分熱情地接入王府之中好生接待。

從與李靖交談中知道,這周朝雖算上邦天朝之一,但除周文王、周武王兩位大帝之外,其他諸王人數雖多,整體實力並不強大。所以,一般也很少參與真龍氣運之爭,只自己潛心修煉罷了。如今更不景氣,於軒轅界內地位並不怎麼樣。好在不爭,也得了安寧。

姜子牙問及真龍之氣大量消失之事,李靖卻挺茫然,似乎連丁點兒訊息都不知道。姜子牙倒也不感覺奇怪。本來一般仙將靠修煉而成的真龍之氣,少得可憐,並還要上交部份。而探尋真龍氣穴之類的事,又向來是皇室秘密,非當事人根本不得而知。

姜子牙見李靖處無法瞭解到任何有用資訊,便說要去找周武王問問。李靖自然答應帶他去覲見武王。

來到武王宮中,武王自然以師禮待姜子牙。其實姜子牙還是國丈身份,但因在人間時就習慣了以師禮尊子牙,故一直未改。

二人寒暄畢,姜子牙又問起真龍之氣大量逃逸之事。武王聞言大驚,說道“若不出所料,當是聖皇棄地那盜墓之事捅出如此大的漏子來了!”然後就把前不久秦朝嬴氏在聖皇棄地現了一處被盜古穴之事與姜子牙說了。

原來,所謂聖皇棄地是指聖庭荒棄而封禁之地。此地原本聖庭處置罪臣之地,將罪臣神魂擊碎再封禁於內。聖庭是北帝星界至高朝庭,乃三皇五帝修真之處。由於年代久遠,聖庭內也有不少禁地成為棄地。管理聖皇禁地之人是秦始皇嬴政。只因他膽敢藐視三皇五帝而自稱始皇帝,聖庭便拿了他們嬴氏去充當獄卒以示懲戒。前不久他們在一處古老的棄地抓到了一名叫王莽的盜墓賊,除了原始封印有被破壞外,據說也沒有啥子其他現,所以並未引起多少重視。

說來這王莽也是個聖庭罪人,卻不知何從脫逃出來,東躲西逃地做些偷竊之事倒也不足為怪。但聽姜子牙一說,武王思來想去,便覺只有這回事才有可能造成那麼嚴重的後果。

茲事體大,武王決定找文王商量如何上奏聖庭。

於是,周武王帶著姜子牙來到文王殿,找到周文王。周文王聽後也是心驚。只是要覲見聖庭幾大聖皇何從容易?歷來非聖庭相召,有人接引方可入覲外,基本上沒有先例可由下而上求見聖皇的。因為幾大聖皇對北帝星界的管理幾乎就純粹如老子《道德經》所說的那麼採取“無為”的態度。何時進行何等的賞功罰過,下面這些朝庭完全無從知曉。只曉得聖庭就猶如老天爺在看著他們一般,故也形成了一句諺語,叫“人在做,天在看!”。也正因如此,整個北帝星界即使爭鬥不斷,倒也不至於有大亂。

周文王正在沉思如何才能使訊息能上達聖聽,周武王提醒道“父皇,不如你起卦算算,看有無特殊法門!”

文王八卦神算堪稱天下一絕,周武王希望由此來推測出可能的機緣和方向。周文王見想不出其它確切辦法,也只能如此試試。

文王拿出卦器。三人凝神肅穆而坐。文王默唸法訣,閉目起卦。卦成,指東南方向。文王睜眼細看,看著看著,竟自有了一絲笑意。文王收卦後對姜子牙說道“子牙,這卦象看倒恰有一絲機緣。就在東南方,屬童子!”姜子牙不解。文王又接著解釋道“卦上說要想訊息上達聖聽,可向東南方向去尋找一個小孩子。至於其他就不得而知了!”

周武王著急道“這東南方向童子何其之多,怎知道要找多遠?該找哪個呀?”

周文王說道“既顯機緣,且有明瞭之跡,當不會遙遠!只是聖人痕跡豈可輕易窺探?故還得想些具體方法!”

姜子牙沉思己久,畢竟足智多謀之人,便試著說道“有可能是哪位聖皇正幻化成小孩子在東南方向行走呢!要尋實在聖人,確實不易。但可以試下向東南方向傳播童謠,這不就能上達聖聽了麼?”

武王一聽,頓呼此法可取!

童謠又怎麼制定的回事,又有點兒讓三位難過。

童謠不比一般!宛如天道而言,輕則傷君,重則亂世。後面李闖王其實沒帝王之資,就一句童謠“迎闖王,不納糧”就差點兒搞定天下。所以,有史以來,童言開道,近巫近道,非比同常!

三人又攪盡腦汁,而定下。歌曰“蒼龍出,天下靡。意辛兇,塗炭裂。道不存,天命絕。

縛蒼龍,泯浩劫。萬物作,復明白!”關鍵點就在“道不存,天命絕。”一句上。此句傳去,聖庭若聞,必然震動!當然,這風險,始作蛹者,一不小心,就是滅族之禍!

不過三人再三計較,也最終覺得只能如此。自認於心不壞,縱天道見責,也無所謂!故此可見,神明也是如此,為天下而奮不顧身,正常!否則,有愧於神明之位!

果然如此操作後不久,一童子懸空立於周朝殿宇前,直說宣周文王聽命。

周文王急率姜子牙與武王迎接!

童子詰問“何以亂言?”

文王即答“有因矣!當細說!”

遂接童子入正殿而上位侍之。

原來童子即炎帝。修煉之道,到高絕處,即如《道德經》所言“聖人皆孩”般返樸歸真了!所謂壽星,鶴童顏,還差之甚遠!

炎帝聽文王一一道來,一問細處,復驚道“乃蚩尤也!”

炎帝也覺事大,復攜三人見黃帝。黃帝接見他們,聽了事情原委,但笑道“這斯心有不甘!縱迴光返照,也不過五十年而已!人間荒淫闇昧己久,也當此劫!”竟不置可否!

三人無果遂返!

既得聖諭,姜子牙已算完命。辭別周文王父子,又啟動量天尺回了紫徽仙界。

喜歡太極祖仙請大家收藏太極祖仙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