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一代名將餘玠

小說:太極祖仙 作者:天民思想

淳佑元年(公元1241年)十一月,蒙古窩闊臺汗飲酒猝死。蒙古卻一時選不出大汗來,便由其皇后乃馬真監國。最終長子貴由繼承了汗位。

貴由繼承汗位,同樣也是名不正言不順。因為窩闊臺生前比較喜歡三兒子闊出。可惜闊出戰死了,所以窩闊臺就想立闊出的兒子。但是窩闊臺臨死之前,因為是喝酒導致的猝死,所以還沒來得及下立儲詔書就掛了,這就給了長子貴由機會。

所以,窩闊臺猝死之後,蒙古先是由其皇后,也就是貴由他媽乃馬真掌權。這五年時間,乃馬真皇后極力為貴由造勢,終於得到了大多數蒙古貴族的支援。於是在1246年,蒙古帝國內部,再次召開投票大會,貴由這才當上大汗。

蒙古帝國,由此進入第三個大汗的時代,貴由時代。

然而誰都沒想到的是,貴由時代,其實只持續了兩年。兩年之後,貴由得了一場急病,直接病死了。貴由死後,蒙古大汗之位,再次出現空缺。接下來由誰做大汗,就成了一個大問題。內部的爭鬥,使得蒙古軍隊無法全面進攻南宋,因此給了南宋一個喘息和修整的機會。

而這段時間內,南宋方面一位名貫史冊的人物逐漸脫穎而出。此人便是一代名將餘玠。

餘玠其人,幼年時家庭貧窮,在白鹿洞書院和太學上舍讀書。後來在茶館之時,與茶館老人生口角,一個不慎失手推到了茶翁,最後致使茶翁死亡。為了脫身,餘玠出逃到襄淮一帶。淮東制置使趙葵欣賞其雄心壯志,於是有心收留他,餘玠因而隨後進入淮東制置使趙葵幕下為幕僚,在軍中任事。

這時正是孟珙那“移動的防線”正在左撲右擋地到處防禦蒙古軍之時。

餘玠應蘄州守臣徵召,協助組織軍民守城。在宋軍援兵的配合下擊退援軍,憑戰功補任進義副尉(無品秩的武階官)。次年(1237年)十月,餘玠率部援救安豐杜杲,再次擊潰元軍。因此役,他進官三秩,擢升為將作監主簿(從七品)。

嘉熙二年,蒙古大軍再次進攻滁州。餘玠聽到訊息之後,當即率兵前往支援,獲得了對蒙作戰的大勝利。他被派遣至招信軍(今江蘇盱眙縣一地),任該地知軍兼淮東制置司參議官,同時進任工部郎官(從六品)。嘉熙三年1239,他又率領水軍在汴城、河陰與元軍在作戰。因立有軍功,被授任直華文閣、淮東提點刑獄、淮安知州,同時兼任淮南東路制置司參謀官。這一切對他而言,只是個開端。

餘玠的脫穎而出,讓當時全面主持軍務的孟珙倍感欣慰,對他也是青睞有加。

淳佑元年(1241年),餘玠再次率兵接應安豐一地。事後,他立即官拜大理寺少卿(從四品)、任淮東制置副使。第二年(1242年)在覲見宋理宗的時候,他向天子大膽地進言不應對武官有失偏頗。同時,他表明了自己願意重整四川的信念。

孟珙十分欣賞餘玠,便極力舉薦他出任四川防務。當然,此時宋理宗還是極其倚重孟珙的,自然准奏,

不久,宋廷便任命餘玠為兵部侍郎、四川安撫制置使,同時兼任重慶府詞條知府、四川總領、夔州路詞條轉運使職。可以說,巴蜀一地的軍政大權幾乎委與他一人身上。

上任伊始,餘玠就打響更革弊政的旗號他親自挑選州郡官守和縣邑宰令。

同時,他設定招賢館於府衙左側。在唐宋兩朝,以左為尊,由此可見他對賢才的重視程度。而且招賢館的設施裝置,與帥府住處別無兩樣。

不僅如此,餘玠更是直接下令言道"想要進言的人,近者可以直接到我的官府來。距離遠的,可直接報告給當地的州縣官吏。各地官員需以禮相待這些賢人,朝廷也不會吝嗇賞賜。"對於前來計程車大夫、有賢之士,餘玠都不厭其煩地以禮相待。有賢之士的見解若被採納,餘玠會按照他的才能給予一定的職務。即便不被任用,也會厚禮以謝之。

餘玠所採納的"八柱守蜀"體系,其中八柱為雲頂城、運山城、大獲城、漢城、白帝城詞條、釣魚城、青居城、苦竹等八個戰略要塞。

餘玠的尚賢禮才還有一段佳話。話說當時播州詞條(今貴州遵義)有冉氏兄弟——冉王進、冉璞。他們都是文武雙全的有才之士,但數任駐此的將帥卻未能夠召用他們。當兄弟二人聽聞餘玠選賢用能,便不辭車馬困頓上門拜謁餘玠。

他們的來訪,餘玠不可謂不高興。待他們兄弟二人到府,便趕緊迎接。但餘玠也自有其待人接物之道,雖給冉氏兄弟安排了貴賓的館舍,卻不屈不傲以平禮待之。

可冉氏兄弟兩人一連居住數月,卻沒有任何進言。餘玠設宴打算酬謝他們兄弟二人,實則還想更為含蓄暗示他們兄弟二人。但冉氏兄弟二人在宴席上只顧吃喝,仍然沒有多言。餘玠表面無事,卻給他們更換了一個僻靜的館舍來安頓他們,派人每天偷偷觀察他們的行為。

就這樣又過去十幾天後,不善言辭的冉氏兄弟最終上交了一治理西蜀之策。這當中,就包含著將合州府城詞條遷至釣魚山的建議。見此計劃,餘玠激動萬分,但他卻未把謀劃歸功於自己。

他直接將冉氏兄弟二人的計策上報朝廷,請求朝廷不按舊制擢升兄弟兩人。

在孟珙的支援下,很快,宋理宗詔令冉王進為承事郎,冉璞擔任承務郎,二人共同管理合州(治所在今重慶合川區)。

召令一下,眾人一片喧嚷,皆對此舉抱有爭議。

餘玠大怒道"此城修建好,則巴蜀一地安危全仰仗於此。不成,則我一人負責,各位無需擔憂。"此番言論,他幾乎把所有責任攬於己身,給予了冉氏兩兄弟極大的信任。

淳佑三年(1243年),釣魚城完工。從往後三十餘年的戰事來看,餘玠與冉氏兄弟的謀劃不可謂不高瞻遠矚。

時間就這般悄悄滑過七年,蒙古新君貴由死了。拖雷長子蒙哥受西征軍主帥拔都(成吉思汗長子赤朮之子,算是蒙古的新一代戰神級人物。)提名當選為蒙古可汗,又重整軍馬來滅南宋。

在淳佑十年(125o年)冬天的時候,餘玠率各將領巡視邊防,直搗興元府(今治所陝西漢中市)與元軍爆戰端。兩年之後,又與元軍在嘉定府(治所在今四川樂山)爆大戰。

但戰事結束後,他又不得不處理另一個大敵——利州路詞條(治所即為興元府)司都統王夔。

這王夔恃功驕橫,素來殘暴驕悍,當地人稱其為"王夜叉"。據說王夔每到一地,均行搶劫掠奪之事。並且,他對百姓私自施以酷刑。這當中,有用挖空的竹箕懸掛他人,有用木頭傾軋他人的雙腿。有的人被他用惡臭的水,灌入耳朵、嘴巴等等,不一而足。又因該地遠離朝廷,導致懲罰屢屢得不到執行。

當地的百姓敢怒而不敢言,王夔卻更為猖狂。

而餘玠初到嘉定之時,王夔就給餘玠一個下馬威。他先是讓一批老弱病殘計程車兵前來迎接餘玠。當餘玠提出質疑後,王夔又安排出精明強幹計程車兵。彼時集合聲震震如雷,讓人為之顫抖。屬官們無不為之膽寒,但餘玠卻依舊神態自若,按次給予賞賜。王夔見此,也不得不暗暗稱讚其膽識過人。

王夔的行為不僅百姓不滿,餘玠也早已想將其除掉,以免後患無窮。但餘玠忌憚王夔的軍事實力過於強大,在白天遲遲未能下手。最後,餘玠與到達該地的當晚,命王夔以商量事情為由引入帳篷,暗殺之。

與此同時在另一頭,餘玠的心腹楊成,則以新任將官的身份來統領王夔部隊。就這樣,二人巧妙地除掉了王夔。隨後,楊成又接連除掉了幾名與王夔交往甚密的人。

不過,這次的除惡行徑也導致了餘玠人生的轉折。寶佑元年(1253年),餘玠想進一步清除跋扈的地方將帥、官員。但這時,一個與餘玠命運轉折有關的人物——姚世安登場了。在利州都統制的交接上,二人之間結下了樑子。而姚世安與宰相謝方叔的親屬為至交,於是他請求謝方叔援助。

此時孟珙已被排擠告病還家,第二年憂憤病死了。

謝方叔和姚世安等人向理宗誣告,攻擊餘玠獨掌大權卻不知事君之禮。而此時宋朝庭內又因權力紛爭,以孟珙為的主戰派正在受到清算。餘玠聽說宋理宗有召他回朝的詔令,鬱郁不安。七月,餘玠服毒自盡,一夜暴亡。南宋末期一位文武雙全的賢才,就這般逝去著實令人可惜。不過終趙宋一代,這等悲劇也非第一次上演。

然而搞笑的是,餘玠去世之後,宋理宗卻又擺出了一番明君風範,輟朝,特贈五官。第二年的時候,又將餘玠的親族和親信一同以潛通蒙古的罪名處死。

其實,孟珙、餘玠之死,不過又一回岳飛的下場而已。

也正此年,蒙古大汗蒙哥在攻打合川釣魚城時,見久攻不下,便親自督戰。冉氏兄弟堅守釣魚城,見江對面蒙軍中眾人簇擁之處有人在指揮,知道是個大人物,便命人移來床弩,向那群人射去。

床弩要十來人操作才能射。本來是準備用來對付蒙古軍渡江船隻的,但這回卻被那冉王進拿來射了一條大魚。也合當那蒙哥隕命,哪裡料到隔那麼遠忽然天降神矢,竟被射中胸膛,搶救都搶救不過來,沒好久就死了。

不過蒙哥雖然死了,他這一年多的南征,卻攻佔了雲南大理國,已構成了最終東進合圍消滅南宋之勢。

喜歡太極祖仙請大家收藏太極祖仙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