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傳道朱重八

小說:太極祖仙 作者:天民思想

張三丰悟得人間大道,但卻苦於不曉得如何去踐行。不能踐行的大道,就只是句空話!就算不得自己的道行!沒有去踐行,只能算自我明悟而已!自我明悟雖然也很有好處,但於德行業績上的評價就要被大打拆扣了。這也是東王公授予諸仙相應等級的重要指標!況且,從信仰力的大小上來講,沒有去踐行的道,信仰力小得多,這會關係到成仙后的法力大小的!法力弱小了,在仙界裡混得肯定就不怎麼樣的!

玄武對此倒給出了個比較好的建議。他建議張三丰暫且不要去做實際的事,最好先去傳道。知道的人多了,大家就都會這麼去做,也就相當於在踐行這人間大道了!大家做下去,最終就能得證大道,成就正果!

張三丰也認為這樣可行,於是決定到處傳道!

傳道也要選好傳道的人!一般的芸芸眾生,哪有時間來聽你閒扯?一把好牌可能就要被打得稀爛!

所以,他決定先去尋找有慧根的人。於是他一路向東,準備遊歷四方。

據明朝任自垣的《大嶽太和山志》記載,張三丰手中拿著方尺,不論寒暑,身披一衲。或置身於窮山,或遊走於鬧市,雲遊四方,也有人看到他能一日千里。

張三丰本也善於詼諧,行止言論,旁若無人。若有人問他方術秘訣,他就什麼也不說。要是問三教經書,他就會滔滔不絕,講個不停。但他所講的,專以道德仁義為本,並無虛誕禍福欺誑於人。正所謂心與神通,神與道合,事事皆有先見之理!

其實,他就是想透過這種方式來觀察,是不是真的有人能對自己所講的上心。

有一天,張三丰經過淮西鳳陽的一山坡,見山坡上一個小孩獨自在放牛。那小孩見到張三丰,便向他直招手叫道“老道士,過來陪我聊聊!我一個人都快憋死了!”。張三丰見那小孩隨意之間的動作,自帶一種特殊的王者般氣韻風範,頓然眼睛一亮,也就走了過去,問道“小倌兒,你想聊點兒啥?”

那小孩見張三丰搭理了自己,便雙手叉腰,虎踞龍盤地往山坡上一坐,說道“老頭兒,你也過來坐坐!隨便聊點啥都行!總比這整日裡沒人說話的好!”

張三丰依言也坐在了那小孩身邊,和藹地看了眼那小孩,便問道“小牛倌,你叫啥名字?”

那小孩回答道“我叫朱重八(後來改名才叫的朱元璋)!家裡排行老八。但我家裡只有四個人了。除了爹孃外就只有一個哥哥了,其餘的哥哥姐姐都死了!”

張三丰一聽,知道窮人家的孩子,父母生得再多,也難得帶起來幾個。不禁也有些同情起這小朱重八來,便說道“那你家裡很窮吧?”

朱重八說道“是啊!窮得很!沒吃沒穿的,連床也沒得睡,就在乾草上鋪了兩張破席子將就睡!”

張三丰聽他如此說,不禁感嘆道“這也太窮了!”

那小朱重八聽張三丰也同情他們家,便抬起臉望著張三丰問道“老頭兒,你說天底下幹嘛有窮人?”

張三丰不料朱重八會這麼問。對這一問題,他倒沒有仔細地思考過。平常他是太去在意“道”的問題去了,倒是忽略了思考這些。不過,他一沉吟,便用《道德經》裡的話說道“天之道,損有餘而奉不足;人之道,損不足而奉有餘!都是因為世間爭利,你們家爭不過別人,把你家本該享有的利益都給搶去了,所以你們才變窮了!”

小朱重八聽不大懂,便對張三丰說道“老頭兒,慢點!你說那天道啥的,給我仔細解說解說!”他是挺在意想弄清楚自己家為啥這麼窮的,所以一定要想弄明白。

張三丰就耐心細緻地解釋起來“天之道呢,就是指天老爺的意思。就是說天老爺會把富足有餘的那些多餘部分拿出來,分給那些不足的,缺少的人。而人之道呢,就是指這世上的人們由於私心作怪,爭奪利益,總是恃強凌弱,使得越窮的人越爭不過富的,那財富些反而彙集到了富人那兒去了,窮人就越沒有東西!”

朱重八低下頭想了想,說道“對頭啊!我們家種了東家七八畝地,每年也收了那麼多糧食的!但一交了租,就剩不了多少了!還有這牛,平常就是我養著的。但到我家耕地要用時,還要向東家付錢租牛!這些該死的富人!遲早我要搶了他們的地,殺了他們的牛!”他說到憤慨處,雙眼中炸出凌冽的黑光,小拳緊握,向地上狠狠砸去!

張三丰見狀,不由搖頭一嘆。他是個講仁慈的人,對於朱重八表現出來的戾氣之重,也是有些震撼。於是,他便也不想與之說太多了,便安撫朱重八道“小倌兒,你還小!等你長大後再想這些吧!我要走了!”說罷,站起身來,便欲離去。

朱重八才聽了這老頭兒說了幾句入心的話,哪裡願意張三丰這就離去,便對張三丰招手示意道“不忙!不忙!老頭兒,你還跟我說說,那老天爺不是講求公平的麼,他幹嘛不來管管?”

張三丰心裡忖道“你就是那未來的老天爺啊!”見他還想聽,便又坐了下來,說道“老天爺不是不管,而是他只在暗中看著的。老天爺會委派一個人來管,那個人叫天子。只是好些天子不合格,還帶頭來爭搶利益,那就要把天下搞亂,最終自己也沒個好下場!直到有了個聖明的天子,就把天下給管好了,窮人就少了噻!”

朱重八想想也點點頭道“對頭!就是要有個好天子才行!”天子他是知道的,戲文裡有,平常人們閒聊時也會提到。然後他補充道“現在這天子要不得!哪時得把他換了!”

張三丰早在貴州與沈萬三卜卦時就知道東南方有王氣。這淮西鳳陽,有一潛在龍脈結穴。如在以前,他自然是要來尋的。但現在沒那必要了。所以他自一見朱重八,便有些懷疑可能就是那“明主”。但有些天機,的確是不宜過早透露的!所以,張三丰目前只能把這朱重八當一般小孩對待!

於是,張三丰伸手摸了摸朱重八的頭,語重心長地說道“哪有那麼容易喲!且靜待時日吧!”

朱重八仰頭又問道“老頭兒,聽你開先說的啥天之道之類的,文縐縐的,還這麼有道理!你是哪本書上看來的?”

此時的朱重八肯定沒念過書,但他們喜歡聽戲,對戲文也挺在意。他也挺想讀書,但哪裡讀得起書嘛?只是他這幼小的心靈中,還是挺看重讀書人的,所以才這麼問張三丰。

張三丰也沒在意朱重八讀沒讀過書,說道“那本書叫《道德經》,是太上老君寫的!怎麼?你也想看看!”

朱重八連忙搖頭“我沒讀過書,拿來也看不懂!不過以後我若是識字了,一定想法找來好好看看!哦!你說那本書還是太上老君寫的呀!怪不得那麼有道理!”

後來,他在皇覺寺出家當和尚時才識了字。

但這次遇到張三丰,卻讓他深深地記住了有本太上老君寫的《道德經》!並且到他得了帝位後,特別喜歡研讀《道德經》,還自己作了許多批註。可惜,雖開洪武新篇,讓天下經濟迅復甦,但他終究沒有完全吃透《道德經》。不過於懲治貪官汙吏,別開一種政治面貌,他老朱可以說是彪炳歷史的!明朝政府的執行機制,已經有了三權分立的雛形,這是有別於其他任何朝代的!由於自己是窮苦百姓出生,所以朱元璋對老百姓還是挺好的。

張三丰卻看到了小小的朱重八仇富心太重了,這對他以後可能會很不好。道家講修心養性,一念成聖,一念成魔。在張三丰對教派的劃分上而言,他是隻認一教的。他說道之為一,一豈可再分?若是要分,就只有正邪之分。即心正則正,心不正則邪!正邪之間的決定因素很多時候就是人的一些命理方面的問題,就是心態與一些負面情緒!所以修道講個性命雙修,最終要以性壓命,成就真我!這朱重八顯然是不大符合修道標準要求的。

張三丰所擔心的這點,在朱元璋佔領金陵(就是後來的南京)時差點現了。朱元璋入城後,差點兒就對富人們來次大清洗,好在馬皇后和李善長極力勸阻,才沒有造成動盪局面。當然,這也反過來決定了他領導的這次“農民起義”不可能徹底了。畢竟當時也很難找到一種打破舊秩序,建立新秩序的方案來!

張三丰其實也困繞於此!他知道老子總寄託於再出聖人而不得,就是因為只有重現聖人之治,才能真正踐行他那套以道治國的道理!但要出聖人會是何其之難嘛!所以,直到現在,太上老君縱使修為達到了,但在天界神仙地位上,他也遠差於聖人的!當然,這可不能把東聖界那些偽聖人算進去。

不過,張三丰此次與這小小的朱重八說這麼一點點兒,於他而言還是極其有效的。畢竟朱重八成了洪武皇帝后去研習了《道德經》,也深知了“天下患不均”的道理。他更是想重訪張三丰,但始終未得,便把真武大帝奉為大明朝的保護神,武當派成了國教般的存在。這使得張三丰與玄武都雙雙豐收!後來明成主朱棣還重修武當山金頂,把一個縮小了的皇宮送給武當派,這種刺激,使得武當山一下子成了人們心目中的聖地,讓張三丰的信仰之力大增,從而法力大增,得以在仙界成就顯化神通,直接征服了整個仙界!

喜歡太極祖仙請大家收藏太極祖仙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