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張三丰點化劉伯溫(1 / 2)

小說:太極祖仙 作者:天民思想

上回說到朱重八覺得元朝的天子不行,或許在他少年時那個元朝皇帝真的不行吧。但忽必烈建立元朝,開始時還是挺不錯的。

先,忽必烈自己是深受漢族文化影響的,他也想讓天下安穩展,也是注重了安頓老百姓的。還有就是他因受丘處機勸說,兼之也深感蒙古軍隊一路燒殺搶掠,往往站不穩腳根,所以在對南宋進行全面進攻時,提出了“止殺”的號令,並命所有軍隊將領,每到一地,必須打著書有“止殺”二字的大旗!所以,南宋後期,幾乎望風披靡!算是把戰爭對人民的傷害儘量控制下來的。最重要的是,他重用劉秉忠,採納了劉秉忠“馬上打江山,馬下治江山”的建議,準備鋪開和平治國,還百姓一個安寧的日子。可惜他只活了三十幾歲,滅了南宋後沒兩年就死了!

這兒順帶又得聊聊劉秉忠其人。因為他是紫徽仙界另一拔人派下界來的,那就是以張良為的道家黃老學派!畢竟天界千年一次的論道大會臨近,各路神仙都在抓緊時間提升實力!這派姓劉的,大家可以想象下是誰了!是那個主持寫《淮南子》的淮南王劉安!

劉秉忠,初名劉侃,法名子聰,字仲晦,號藏春散人。邢州(今河北省邢臺市)人,祖籍瑞州。大蒙古國至元代初期傑出的政治家、文學家。

劉秉忠出身世宦之家,自幼聰穎,十三歲時入都元帥府為質子,十七歲為邢臺節度府令史。之後一度棄官隱居,拜慧海禪師為師。這慧海禪師是慧能禪師的小師弟,所以世人也認為劉秉忠與張三丰是師兄弟。當然,張三丰歲數肯定比劉秉忠要大些。有些傳說甚至把他們二人說成是同一個師父的同門師兄弟去了。

劉秉忠也是個精通儒、釋、道三家之學之人,從其法號“藏春散人”看,是個偏向於道家為主之人。個性比較隨性而低調,長期在忽必烈身邊卻不任官職,與忽必烈算亦師亦友的關係,屬於忽必烈隱藏的智囊團領。故其死後,被忽必烈追封為“太師”!

劉秉忠入大蒙古國忽必烈幕府,以布衣身份參預軍政要務,被稱為“聰書記”。直到至元元年,才任光祿大夫、太保,領中書省政事。至元八年,建議忽必烈取《易經》“大哉乾元”之意,將蒙古更名為“大元”。至元十一年,劉秉忠無疾而終,年僅五十九。忽必烈念及其功,累贈推誠協謀同德翊運功臣、太師、開府儀同三司、上柱國、常山王,諡號“文正”。

劉秉忠於對元代政治體制、典章制度的奠定揮了重大作用。他對元大都的規劃設計,奠定了原中都後來的北平最初的城市雛形。當然是按五行設計修過的!劉秉忠兼擅詩文詞曲,有《藏春集》《平沙玉尺經》等傳世。

劉秉忠死後沒多久,忽必死也英年早逝了。說來也怪,一個元朝,短短六十八年時間裡,經歷了十任皇帝,可見,好些皇帝在位時間都不長。最短的只在位二十七天!

正因為此,劉秉忠制定的國策並沒有被很好的實施。

還有就是蒙古貴族太驕橫了,許多大族連皇帝的賬都不怎麼買的。所以整個元朝統治很不穩定!

劉秉忠死後,又轉世為劉基(劉伯溫),為後一個王朝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他所提出的監察機制及許多建議都深受朱元璋贊同,讓大明朝庭可以在皇帝(指嘉靖)二十多年不理朝政的情況下都能正常運轉!

說到這劉伯溫,也與張三丰有著一面之緣。

正是張三丰遇到年少的朱重八後,雖然對朱重八略感失望,但他還是認出了王氣所指應該就是這少年。於是他想,若能找個人輔佐那朱重八,說不定於踐行人間大道還有可能。於是他來到了江西高安縣。

當時劉伯溫正任高安縣縣丞。而且才名遠播。

這劉伯溫自幼聰穎異常,天賦極高。在家庭的薰陶下,他從小就好學深思,喜歡讀書,對儒家經典、諸子百家之書,都非常熟悉。尤其對天文、地理、兵法、術數之類更是潛心研究,頗有心得。他的記憶力非常好,讀書一目十行,過目成誦。而且文筆精彩,所寫文章非同凡俗。他十四歲時入處州郡學讀《春秋》,十七歲師從處州名士鄭復初學習宋明理學,同時積極準備科舉考試。

天生的稟賦和後天的努力,使年輕的劉伯溫很快在當地脫穎而出,成為江浙一帶的大才子、大名士,開始受到世人的矚目。他的老師鄭復初就曾對劉伯溫祖父說"他日這個孩子必定會光大你家門楣,振興劉氏家族!"西蜀名士趙天澤在品評江左人物時,將劉伯溫列為第一,將他與諸葛孔明相比了,說劉伯溫他日一定會成為濟時大器。

劉伯溫涉獵極廣,但其所學以西漢初張良他們那黃老學派為主。屬於道家學派(不是道教,是真正的經世之學。於天文地理、兵法權謀、經世治國等都有)。

像劉伯溫這種人才,正好就是張三丰此時需要物色的對像。本來,張三丰作為一個方外之人,所修之道的路子不同,是不會好在意劉伯溫的。但現在有所需要又不一樣了。就算玄武那等大羅金仙,有所需要也會找上當年的凡人張三丰的嘛。

而此時的劉伯溫,還正一心為元朝出力,熱衷著大展才華,經世濟民呢!張三丰欲說動他以後能輔佐朱重八,倒得動點兒心思!

張三丰到了高安,執尺被長歌而行。歌曰“忽隱忽現雖見長,一羽不加夢黃梁。風雲季會需待時,真龍在野不在堂!”如此一連在縣衙門外走了數日。

劉伯溫忙於政務,倒也沒在意張三丰。但衙役們閒聊開來了,說幾天前來了個瘋老道,天天唱那歌,不曉得啥意思。

劉伯溫聞言便問啥子歌。衙役們便如實相告,並說“大人,你學富五車,才高八斗,可知他歌中之意?”

劉伯溫細細品吟一番,對前兩句不甚明瞭,覺得似乎是在勸人不要醉心功名。而後面兩句就大含玄機了,隱隱有要變天了的意思!但他哪敢與這些衙役們明說,只說道“瘋人瘋語的,莫要去管,也莫亂傳!別損了衙門形像!”

衙役門聽劉伯溫如此說,也便不再談論這方面的了。

劉伯溫雖如常一般不動聲色,但心裡卻想去弄懂那道士倒底是啥回事。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