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神農秘境(二)(1 / 2)

小說:太極祖仙 作者:天民思想

張三丰的神魂一方面關注著這群人的展,一方面也在搜尋著整個秘境內的其它情況。但說來也怪,任隨他怎麼探索,這秘境內除了自然環境及野獸外,他就沒現其他的人。無盡遠處,四周都是灰濛濛一片,神魂也無法探知。

搜尋無果,他也只能又回過來繼續關注那群人的展。

森林被燒光了,地上長出了嫩草,食草動物聚了過來,那群人卻獲得了更好的打獵場所。所以他們捨不得走了。他們除了打獵外,也去刨一些植物的根塊或採一些嫩葉、種子之類的為食。人群也逐漸壯大起來,山洞裡住不下了。搬遷到外面住的人,為了避雨,逐漸學會了搭窩棚。為了禦寒,他們把獸皮披在身上,用繩子繫著當衣服穿。後來還會了簡單地縫製衣物了。

但覓食還是要大事。他們每天在王的帶領下,早早地出去,又在天黑前回到住所,就這樣奔行於天地間。

其間,有些人因為誤食有毒的植物被毒死了。有的沒死,但弄得上吐下瀉、口吐白沫、頭昏眼花的。於是,王就決定自己要先償償不認識的植物確認能否食用後再讓大家採。

隨著經驗的積累,他們基本上確認了哪些植物可食用,哪些不可食用。還逐漸現了許多植物的獨特功效——可以拿來治療一些病痛和跌打損傷!(後人把這些經驗總結下來,成了一套醫書,叫《神農本草》!)

在此過程中,他們也不斷地改進製作工具。有人明瞭標槍,有人明瞭弓箭,還有人明瞭刨地用的鋤頭。

然後,他們透過觀察植物的萌芽、開花結果、結籽等生長過程,開始償試著種植一些植物。

他們還現了動物的糞便可以使植物生長得更好,於是就在自己的居所附近種上植物,用自己的糞便來作為肥料進行栽培。

隨著栽培的植物獲得豐收,大家也懶得每天走挺遠的路去覓食了。王決定把人分派開來,讓有打獵經驗的人出去打獵,有種植經驗的人進行種植,婦女老人除了在家幫下忙,就負責帶下孩子、製備食物、縫製衣物等。

他們還把捕來的幼獸進行飼養,展起了原始的畜牧業。

這樣,大家的生活就安頓不來,各方面也更有保障了。

王呢也無需時常帶領著大家早出晚歸的了。他的主要工作就是安排大家的工作,然後巡視一下大家的工作情況。當然,也負責計劃整群人的生活、分配食物衣物等,遇事也需排解一些糾紛。餘下的時間就是努力造人!

隨著人口的增長,王也開始了下放生育權。人們紛紛開始組建起自己的家庭。不過,大體上還是過著公有制的生活。

群體壯大起來,他們逐漸成為了這片土地真正的主人。各種猛獸開始對人產生畏懼之心,紛紛隱藏蹤跡,對人敬而遠之。如此,算是基本上擺脫了野蠻時代,整個社會進入到了農耕文明。

後來王乾脆把管理生產方面的權力也委派給一些骨幹人員,他自己統管全域性。這樣就逐漸開始出現了權力階層。

經過許多代人的展,這群人展得越來越多,地盤也開拓得越來越大,形成了一個原始的氏族。他們把自己稱為“神農氏”!

但隨著擴張,他們現了另外的人群了。這些人群有的人數很少,經過接觸後,十分羨慕他們的生活,便加入到他們中來了。有的人數多,雙方為了爭地盤,難免不生一些衝突甚至戰爭,王就帶領著精壯去與對方對峙。能和談當然就和談,不能和談就只好武力驅逐。不過,他們和談成功的例子比較多。只有遇著那種來搶劫他們的才付諸武力征伐。這種情況很少。所以,整個神農時代,社會是比較安定的。畢竟可開墾的沃野很多,他們還不需要故意地侵佔別人的地盤!

隨著人群數量多起來,還有不少其他群體加入,社會管理方面也不再像以前那麼簡單了。

王開始分散人群,進行資源和物資分配。當然,各部族都必須服從王的領導。但就是這麼回事也讓王忙不過來!王乾脆再次下放權力,讓各部族長老自己去管理自己的部族,他開始過著靠進貢的方式生活了!對於本氏族的管理,他也是按家庭如此分配。

這樣,家庭協作式的私有制生產方式就代替了原始公有制。

最先或有所缺,還找王協調挪借。稍久點兒,這些事也不好頻頻麻煩王或者自己就民間私下操作了。就在公道的原則下,以物換物、以物換勞地進行了!這也催生了手工業(製造業的祖宗)的展,擅於製造工具的人,利用閒遐時製作出一些工具,去與別人換取自己所需的物品。交換中自然會帶著一定的不對等。比如,以食物為最基本流通物品來看,豐收後,有些東西就得多拿食物去換取。而缺少食物時,要換取食物就需更多的其它物品。這就也為“見利者”提供了一條取利的渠道!就有了商業的萌芽。只不過當時主要是屯積貯存式的商業和地方特產外銷。也許原始狀態下沒太多商業需求的,但架不往亦農亦商的人那麼一操作。隨著地域之間遠了,以物易物的中間環節——運輸業也就誕生了。

這就展現了我們祖宗就是那樣過來的!

不過,作為漁獵之類的活動,還是以公有制的形式進行。這在民間流傳下來就形成了一種不成文的規矩,叫做“上山打獵、下河捕魚,見者有份!”。只要參與了的人都有平均分配獵獲物的權利。

對於私有制是如何出現的,張三丰是一直挺在意這個問題的!因為張三丰自研習《道德經》以來,就一直在糾結於如何能實現人心的“無私”與“不貪”。看了這神農秘境的一番演化,張三丰算是清楚了——實行私有制是不得已而為之的!這種自食其力的生活方式,以他理解,也算一種自然現象,算是“民生自然”!與其說算私有制,不如說算是一種衝開了必須“抱團取暖”才能生存的限制而更趨於貼近自然生活的狀態吧!

既實行了私有制,那就必然滋生“私心”!在原始社會那等管理鬆散的狀況下,社會應該迅變得比較混亂起來的!但神農秘境顯示出來的情況卻是人們各自勞作各得所獲,反而激出了空前的生產積極性!各家各戶間也互相團結協作,親密友愛,並沒有多少糾紛要上面的人去處理。原來,老百姓的“私心”是被“公平公道”圈住了的!在公平公道的前提下,有那麼點兒小小的私心,反而成了促進競爭的催化劑!但“私心”一旦蔓延出了“公道”這個限制範圍,那就必然會出大亂子了!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