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論道白鹿洞書院(一)

小說:太極祖仙 作者:天民思想

看過中堂,張三丰帶著胡鸞仙又在白鹿洞書院內轉了一圈。這論道場內的書院,僅是朱熹按凡間那書院景緻佈置的個論道場所而已,並無人在此讀書了,故而清幽得很。

胡鸞仙看了景緻後,竟恍覺有些熟悉的感覺,但又記不大起來了。她努力地想了想,終於有了點兒頭緒。心裡說道“原來是那傻書生!”張三丰感應到了胡鸞仙的情緒波動,便問道“鸞仙,莫非你們熟識?”

胡鸞仙狡黠地抿嘴一笑道“他到此處讀書還是我引來的呢!”

張三丰好奇地問道“此話怎講?”

胡鸞仙故作神秘地說道“我不告訴你!”

張三丰見胡鸞仙故意不說,便說道“我若想知道,那還不簡單!雙修時神魂一交融,不就都曉得了!”

胡鸞仙被張三丰說得羞了起來,嬌嗔地抬起粉拳就捶張三丰的膀子,說道“你個死三豐,壞死了!”

張三丰乘機又逗道“那你還不說?”

胡鸞仙妙目一轉,手指一豎,對張三丰說道“現在告訴你也可以,不過你可不準生氣喲!”

張三丰笑道“我哪是那麼容易生氣的?”

胡鸞仙說道“其實呢也沒啥子,就是你們到訪靈鷲宮走後。我為尋修煉寶地,到過五老峰。我在鄱陽湖邊時,就遇著了這個傻書生。他才下船,見天色已不早了,便向我問路欲去求個住宿之處。我說我也是初次到這裡來,便沒搭理他了。誰曉得他竟尾隨於我,連走夜路都不怕,便到了這白鹿洞書院。只是當時我也不曾在意!”這就是民間傳說朱熹是被白狐精誘入白鹿洞書院的故事。

張三丰一聽,敢情是胡鸞仙那九尾白狐血脈,迷惑了對方!這還了得?那不是胡鸞仙的前任情人了麼?不過他哪能那麼小心眼兒?否則以胡鸞仙現在那九尾狐神魂功效,他可能遍地都是情敵去了!但他還是故意問道“那後來呢!”

胡鸞仙白了張三丰一眼,說道“我並未在那兒停留,趁黑就走了,哪還有啥後來?我離開書院時他倒問了我叫啥名字的。見他呆傻,我就編了一個假名哄了下他而已!”

張三丰故作放心地說道“那倒幸好!不過你也不該哄人家的!真惹出禍來,又是你的罪過了!”

胡鸞仙嬌笑道“要真惹出禍來,你怕也饒不了我!”

張三丰故作狠狠地說道“知道就好!”

這時,一名儒生從後院裡走了過來,見到張三丰他們,便向張三丰問道“我這白鹿書院如何?可是個清雅之所?”

張三丰知是朱熹來了,正要答話,胡鸞仙卻笑道“傻書生,想當初這書院也不過破廟般而已,倒不想你把它修葺成了這個樣了!”

朱熹定睛一看胡鸞仙,便驚道“你?你是……慧娘?”

胡鸞仙假嗔道“啥子“慧娘”喲?我說的是我叫媚娘!你腦子不管用,居然連耳朵也不好使!”

朱熹聞言不禁赫然!不過這些年來他那修為也不是亂蓋的,能提出“存天理滅人慾”來的人,可不是一般的狠!如今他的定力自是少有人能及,即使是在胡鸞仙動媚功的情況下,他可能也穩得起嘛。所以他迅沉穩了下來,說道“不料在仙界這論道大會上還能與姑娘相遇,倒也是緣分!二位仙家,請到書房沏茶!”說完,做了個請的手勢,然後轉身帶張三丰二人向書房走去。

他之所以沒有過早出來,也是有心要讓來人參觀下他這白鹿洞書院,好震懾別人,樹立威風。

他們來到書房,朱熹奉上仙茶,雙方分賓主落坐好後,朱熹拱手問道“在下朱熹!不知二位仙家如何稱謂?”

張三丰還禮答道“我乃武當山張三丰是也!她是天山靈鷲宮宮主胡鸞仙!”

朱熹聽了,不覺又感覺心下苦澀,敢情當初胡鸞仙告訴他那個叫啥子“媚娘”的也是個假名啊!不過他迅壓制住了不良情緒,端坐起來,說道“兩位來此,自然是來論道的。我那“理”“氣”之說,不知二位可曉得些?”

張三丰笑道“朱子“理”“氣”之說,大意我還是知道的!你所說的是天地之初就存在“理”,你把這稱為“天理”,然後依天理才產生了氣機,由氣機而生萬物,故而萬物皆需循天理。不知是否如此?”

朱熹傲然答道“就是這樣的!”

張三丰卻說道“先生謬也!先生是將“理”與“道”混淆不清了!“理”字本意為治玉,是將玉石順其紋理琢磨成器。此乃人為加工,豈是天生的?而我道家認為,天地之初有“道”存在,“道”才是天然的,故謂之“天道”。人依道行事,不違天道,方叫“有理”!故而我們說要講道理,是先有道,才能理!難不成按先生之意,講“道理”反該成講“理道”去了?”

胡鸞仙在旁聽了,也覺得好笑得緊,竟捂起嘴也笑出聲來!

朱熹卻說道“張仙人倒會掰字眼!我說那天理就是說的道!”

張三丰說道“非也!老子有言道常無形!它作為萬事萬物的根源,可是於無形運轉中演化出有形的事物來的,有形之事物才有了相應各自的紋理及執行軌跡和規律,這才有了“理”。所以,“理”是“道”產生的,也可以視之為是“道”作用於具體事物上所呈現出來的外在表現!“道”豈如先生所指那般天生來就如“理”般有板有眼的?倘若天道刻板成形,何消我等眾人孜孜以求?一目瞭然,何消論道?況乎天道若如先生所說成了刻板的“理”那般,世間萬物,便將會同一模樣兒才對頭,何來紛繁複雜的世界?所以,道衍萬物,萬物各顯其存在執行之理才對頭的!縱孔子在世時,也嘆息“道之不行,吾將乘浮柯於海”嘛,他何不說成“理之不行”呢?雖然仲尼所言之“道”還並非天道,不過你們儒家所提倡的那套“以禮治國、以仁恤民”的設想而已,並非具形之物,故被他稱之為“道”而不稱為“理”也!足見先生謬矣!”

張三丰這番言論,朱熹自是聞所未聞,甚至分析到他連自己的傳承所在都沒弄確切,這頓然讓他一時感覺有點兒汗顏,竟無以為答了!

喜歡太極祖仙請大家收藏太極祖仙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