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草堂論詩(三)

小說:太極祖仙 作者:天民思想

張三丰希望這些“知識分子”能站在人民這一面。他們有才華本沒有錯,往往是用錯了才華而已!之所以用錯才華,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受了儒家思想的蠱惑,總想著“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去了,因而與民眾脫離了!故此,為防激起他們的“公憤”,他還是又把杜甫給拉過來作擋箭牌了的。畢竟連詩聖杜甫也是關注民生、關心人民疾苦的,你們總不好反對吧?

果然,張三丰此番分析,讓大家陷入到了短暫的沉思中。杜甫雖被張三丰拿來作了擋箭牌,但他也覺得張三丰說得挺在理!因為他的許多詩,比如“三吏、三別”,他自認為可取之處並不在於詩藝上,而在於反映了現實之疾苦!所以,他這時就站出來力挺張三丰了,說道“你說得太對了!我寫詩時,只是下意識地如此做了而已,卻沒如你這般想得如此深刻!今番詩會,你能來此宣講如此一番道理,實屬天下詩人之幸,也是天下文人之幸!”

張三丰連忙說道“過譽了!只是詩聖早已得作詩之真諦,故能成就詩聖之名!於這方面而言,您其實是過了詩仙太白的!”張三丰曉得,有時這種投桃報李般的互相吹捧還是挺重要的!

一提到與詩仙太白比較,杜甫又來勁了,連忙問張三丰“那依兄弟之見,到底如何才能把詩寫得如李太白那麼流暢自然而又意境高遠呢?”

張三丰答道“這其實挺簡單的!不拘一格地順勢抒即可!所謂“我手寫我心”而已!就是說我們作詩時,寫眼前之景和心中所思,再順勢抒高妙之情懷,就能有渾然天成之佳作!當然,前提是有詩技傍身而又有一定的思想境界!”

這時,催護又心有不甘地難了“你說來說去又在提境界了!想來你境界應該頗高吧?何不作出來讓大家共同瞻觀瞻觀?”

張三丰自然不閃,便請他劃出道來。催護想了想,寫詩最難寫的是評論古代名人的詩,稍有不慎,便貽笑大方。況乎要寫得別緻、貼切而又凸顯出其高遠的思想境界來,就更為不易。因此,他便命張三丰作一寫一位名人的詩來看。

張三丰一想,要寫某個名人,最好是寫影響又大,而自己最熟的人。他沉思片刻,心中便篤定了,說道“那我就來《老子》!”

眾人一聽,以為張三丰要耍么蛾子!就連胡鸞仙也忍不住捂著嘴“撲哧”一聲笑了起來。

張三丰卻一本正經地說道“我這詩可能會涉及一些古奧難懂的字句,為防大家聽不明白,我且把詩顯化在空中,以方便大家細細品讀。”說完,他以指代筆,運起玄功,在空中劃寫起來。當然,這次沒用龍形大草,怕大家看不懂!

隨著張三丰手指的劃寫,空中金字陡現,稍傾,一詩便浮現於空中,經久不散。詩曰

老子

一部《道德經》,東方哲學根。

老子五千言,璣珠誡帝心。

欲得天下興,循道自然成。

蓄勢以待時,能屈為能伸。

治國宜平寧,為上不為尊。

上德不宣德,正己以正人。

驕奢敗德行,好大亂民心。

實腹強骨策,虛心弱志論。

盡心予民利,紛擾憑德淨,

舉世皆無爭,天下自太平!

一心何所求?獨望出聖人!

世風日下矣,大道不得伸。

騎牛出西關,不帶煙與塵。

睿智照千古,能懂有幾人?

一時,眾人盯著空中張三丰顯化出來的這詩細細品嚼起來了。爾後,盡皆交口稱讚。杜甫感嘆道“好詩!好詩!未曾想過老子居然如此高的境界!看來得好好去讀下《道德經》了!”

催護看不懂“實腹強骨策,虛心弱志論。”這句,但又不好顯露得,便吹毛求疵地說道“內容倒是絕佳,可惜轉韻太多了!”

杜甫笑道“的確轉韻多,但皆用相近之韻,反而顯得挺流暢自然而非強自合韻也!實乃大巧若拙之作也!其境界之高,自不待言,遠我等之詩。其中,“騎牛出西關,不帶煙與塵”意境優雅,自帶仙氣也!能把老子寫得如此豐滿形像,又凸顯出了他的精、氣、神,非神來之筆安能辦到?看來,我這詩聖之名怎敢當之!在此詩面前,我那些詩不過如同稚子所作也!”

張三丰連忙說道“詩聖說笑了!世人皆知李杜之詩,哪裡知我張三丰的呢!”

這時,家童來報,說詩仙李白到了。杜甫更是大喜,連忙對張三丰說道“小兄弟,詩且留著,千萬別散了!我這就去請太白進來一觀!”說罷,飛快地去迎接李白去了。

李白隨杜甫進來,亦不看人,徑向空中顯化之詩看去。品吟既畢,他撫須嘆道“不料竟有如此之詩啊!”

杜甫忙對他向張三丰一指,說道“正是張三丰老弟的神作!”

李白望向張三丰,納頭便是一拜“不想我紫徽仙界,竟有老弟這般詩才!我這詩仙,以後當為你提鞋!”

胡鸞仙覺得李白俊逸,心下喜歡,便對張三丰小聲說道“這太白詩仙還挺風趣的耶!”

張三丰哪來得及理她,也連忙站起來,向李白一拜,說道“詩仙千萬莫折殺小子!我也僅此詩稍稍上得檯面而已,平常並未寫過多少詩。”

李白卻認真地說道“一詩足以!此詩一出,足可壓倒天下之詩!況乎臨場應制之詩!實乃神筆!且由詩觀人,老弟應當與太上老君挺親近的吧?”

張三丰忙答道“幸得老君以弟子視之!”

這下大家譁然!怪不得嘛!原來是太上老君的關門弟子!有如此境界和實力,自然應該!

李白對張三丰套近乎說道“那我們可是一家人呢!想當年我熱衷功名,想幹翻事業,卻又不願讀儒家那些四五經,致使科舉無望,便欲走干謁之路步入仕途。誰料那些俗人怎識我這等真才實料之士,盡都不卵我!好容易因詩名被玄宗召入翰林院,授以學士之名,然終不得任用,僅令我為他與楊貴妃作樂之時寫寫詩歌,配樂演唱下而已!想我這等大才,豈甘於此?便屢屢喝醉而不應召。惹煩了他們,被賜金放還。我便看淡了功名,雲遊天下,入了道家!故此,我死後迴歸天界,也是到了紫徽仙界的嘛!三豐老弟,我們真的很親的!說來我也是太上老君之後呢!李隆基他們不正宗。太上老君是楚人,哪會有他們隴西鮮卑血統的後裔?而我們四川李姓,才是由楚地搬遷去的!”

張三丰曉得李唐宗太上老君,但民間說“李老亂”,就是說姓李的頭緒很多,鬼曉得哪個李家才是老子的血脈。不過張三丰怎會駁李白的面子,只是點頭應道“那是!那是!”

喜歡太極祖仙請大家收藏太極祖仙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