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踢館獨一

小說:太極祖仙 作者:天民思想

張三丰帶著胡鸞仙又在儒家的論道場中繼續逛。一路上胡鸞仙也因為張三丰的傑出表現而既興奮又自豪得很,更是把他粘得很緊。弄得司馬遷倒不好意繼續跟著他們了。

逛著逛著,他們來到了一家會館前。門上那副對聯吸引了他們的注意。但見那副對聯寫的是“罷黜百家,清除天下禍患根源;獨尊儒術,確立大漢正統思想。”再看館名,匾額之題有“獨一館”三字。張三丰知道這個會館肯定是董仲書所設。胡鸞仙也對那副對聯甚是憤恨,輕蔑地笑道“好大的口氣!三豐!咱們去踢了他這會館!”張三丰也有此意,便攜著胡鸞仙進了會館。

會館內人還挺多,還分了不少的雅間。有啥子琴堂、棋室、書畫廳之類的。最大的大廳當名為“清談堂”。

西漢儒生喜歡清談。所謂清淡,猶如開個茶話會,主持人可以擬個主題,參與者可分別言,表自己的見解,對儒學上的一些問題進行探討或解釋。這種方式既近於辯論又有些像學術研討,但最後卻成了儒者詁名釣譽的一種方式去了。甚至於東漢未年,偏於談論些玄異內容,展成談玄去了。這有點兒像玄幻小說的展模式。原因呢還是在於董仲書所推行的“新儒學”其實就是個打著儒學的幌子的怪異之說,不乏“妄議災禍”的成分在內。

張三丰與胡鸞仙來到清談堂內,於偏僻之處找了兩個位置坐下。

此時主持之人正是那董仲書。他正在大講特講“天人感應”與“天人合一”。其實“天人感應”與“天人合一”是道家研究出的理論,就是講人自身的修煉要透過“守虛靜,致虛極”的狀態下去感悟天地大道,從而達到使自己的思想行為完全符合大道而猶如與天地融為一體一般。但董仲書哪裡精於此道?他所提的不過是一些“人之形體,化天數而成;人之血氣,化天志而仁;人之德行,化天理而義;人之好惡,化天之暖清;人之喜怒,化天之寒暑;人之受命,化天之四時;人生有喜怒哀樂之答,春秋冬夏之類也。故“天道”體現於人間,就是“人道”,其實質就是三綱五常。天地陰陽、五行相生、四時相續,這些都是現實生活中的倫理法則。故三綱“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和五常“仁、義、禮、智、信”必須是大家都要遵守的,這才算符合了“天道”的!”他解釋為“仁義制度立數,盡取於天。天為君而覆露之,地為臣而持載之;陽為夫而生之,陰為婦而助之;春為父而生之,夏為子而養之;秋為死而植之,冬為痛而喪之。王道之三綱,可求於天。是以天人合一,君權神授!”。董仲舒又強調“天人感應”皇帝受命於天治理人間,如果做的好,老天就會降下祥瑞,例如各種神獸、奇石、彩雲、星辰變化等;如果做的壞,老天爺就會降下天災示警,約束皇帝的德行。並說道“國家將有失道之敗,而天乃先出災害以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異以警懼之,尚不知變,而傷敗乃至。”

於張三丰看來,董仲書雖然吸收了陰陽家的天地陰陽、五行四時等觀念,又結合儒家的自然法則和人倫規範,牽強附會地構建了一套完整、系統的宇宙觀和社會間架模式,不過是為了重新樹立起天道的宗教權威性,進而引出“天子受命於天”的核心觀點而已。但真正從道學角度去衡量,完全就是一派胡言!

待董仲書停了下來,張三丰站了起來,問道“我有一個問題想問下董先生!按先生所說,人為天成,人之血氣、德行、好惡、喜怒、受命等皆顯天道。此誠人之天生,便當天養也。人之天生天養,方顯自然。老子有言“道法自然”,於人而言,天生天養,便合乎自然而循天道也!然先生卻以“三綱五常”框治於民,使之不能天生天養,何敢言“天道”即“人道”哉?先生之“人道”,謂之為“三綱五常”,以其束縛於人,使人不得自然地生存展,果真“人道”乎?”

董仲書辯道“父養子,此人性也。子無父養,幼時豈可得活?故父為子綱,豈有不對之處?夫養婦,婦賴夫生,故夫為妻綱,也此理也!君養臣,君為臣綱,豈可悖逆?仁、義、禮、智、信,皆為人之道,豈可廢之不顧?”

張三丰駁道“孔子有言“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鳥則擇木,木豈能擇鳥?”“君擇臣而任之,臣亦擇君而事之。”豈獨“君為臣綱”哉?又曰“事父母幾諫。”如果父母有錯,做法不妥,做兒女的就該盡力勸阻。孟子也討論過,若是大是大非面前,兒子更不應該順從父親。就如說到舜之父有錯,舜若包庇容忍,就應該交出天子之位而帶著父親自個躲到東海之濱無人之處去生存。豈能一概以“父為子綱”而論之?夫妻共同生活,各盡其職,各出其力,互相幫襯,共同過好日子,本就該是平等待之的,何來非得“夫為妻綱”的?仁、義、禮、智、信也是在平等待之的情況下才講的。對不仁者仁,則為縱惡而對天下人不仁!此為“仁”乎?對不義者義,乃授不義者肆意妄為之資也,此“義”乎?對無禮者禮,是要伸著臉去拿給別人打麼?對不智者講智,亦不是對牛彈琴麼?對不信者信,亦不足以取信之!反被他認為可欺也!故同等對應,平等而立,方為正理!遵守地位平等而獨立的原則,方是為人之道!豈可盲從之?人人平等,方可使人自適其命、天生天養,才合乎於天道!”

張三丰這番言論一出,頓然下面坐著這些人有些譁然開來!如此看來,董仲書那套看似玄乎的理論,實則步入歧途去了!

待得清靜後,張三丰又接著說道“王者,眾人所舉。眾人尊其為王其方為王,眾人不尊之,他向誰稱王去?故民眾方為王之天!欲求王道,須求於民!盡王之責,服王之勞,盡心為民而治理天下,方可得民眾之認可!此乃真王道也!君權民授,豈是神授?天下神器,亦指公權民意神聖而不可侵犯也!汝欲尊神權,可尊民為神乎?況乎“天道不仁,不以堯存,不以桀亡”,災禍祥瑞,豈因王意而生?然王之不道,的確會讓天下民不聊生,其統治勢必動搖。此誠當誡之!不過,汝也曾妄議災禍,如何?漢武帝喜你所作之文乎?”

董仲書被說得有些惶恐起來,但仍強裝氣場地問道“汝是何人?我之理論倍受漢武帝之賞識而踐行之,遂使天下大安,豈如你所說那般不堪?休得妖言惑眾!”

張三丰答道“我乃紫徽仙界張三丰是也!你這套理論,的確矇蔽了無數人無數歲月,遺害之深,罄竹難書!漢武帝信你之套,皆因他本就是個好大喜功而獨裁之人,你不過投其所好了而已!然他真信你麼?非也!不過用你之理論為他的獨裁樹大旗而已!他遣你為江都王劉非處為相,本想看看你是否有真材實料,哪曉得你數年下來毫無建樹,實是真正的一個“百無一用”之書生爾!他安會真的信你?倒是那桑弘羊,深得其器重!不過你二人皆覆滅他那大漢江山之禍,只是爾等皆不知也!武帝用你之策獨尊儒術,倒是扼殺了道家學說,免得如淮南王劉安那般傑出者與之爭天下。但也形成了儒家一枝獨大,壟斷文化思想的格局。最終於漢成帝后,你們儒家徹底征服了劉姓皇帝,讓他們也學起儒學來,成為了你們儒家的代言人。而其結果,至王莽當政時,爾等儒家竟共擁王莽篡了漢室!自此西漢遂滅。然東漢建立,光武中興,劉秀猶不識你儒家之險惡,仍以儒治國,何哉?知識階層盡出儒家,無人可用也!但結果如何?東漢又為你儒家曹操、司馬懿之流所篡!晉時司馬氏不敢再提以儒治國,但所用之人仍為儒生,就換湯不換藥地“以孝治國”,結果很快就把江山敗亡了。爾後千百年,儒家思想仍大行其道,不過老是弄個改朝換代,“興,百姓苦。亡,百姓苦!”的結果而已。天下生靈塗碳,從未得到過根本性的好轉。何也?只因你們儒家本就是“學而優之則仕”的追逐權力、蠅營狗苟而又袖手空談、百無一用之輩,皆夢著個大盜竊國也。這幫子政客官僚之徒,一旦權力到手,對下不顧民眾之死活,極盡貪腐盤剝之能事;對上便是挾天子以令天下,更行不軌而篡之!此即為汝之“君為臣綱”乎?”

張三丰這番話,更是震懾全場無人敢言。一則他張三丰之名已經廣為傳開,得到了亞聖孟子的認可了的。再則因司馬遷、班固都不怎麼認同董仲書,並不曾為他作傳,所以他在儒家地位並不高,一直只被稱之為董生而已。連朱熹都被稱作朱子,他董仲書可謂確立儒家思想統治地位之人,一個“夫子”的稱號都沒混到,可見儒家現實得很!此次論道大會,也不知何人使派,竟讓他來設如此大一個論道場,在座儒家人士不服者還是挺多的!而今見他被張三丰批得體無完膚,也有些幸災樂禍。雖然張三丰之言涉及所有儒者,但所據之理以孔孟之言,所舉之事俱為史實,故而不敢反駁,唯有自省而已。更有人暗怨董仲書違背了孔孟之道之根本,令儒者蒙羞。董仲書被扣了個千古罪人之名,又無從反駁,一時竟氣急攻心,暈了過去,伏於案上,被下人扶到後堂去了。眾人見了,沉默良久,乃自一散而去。

自此,東聖界儒家所設的幾個最重要的論道場,全折在了張三丰手裡!訊息傳到司馬遷耳中,頓然讓他心中痛悔不已!不該忌於“非禮勿視”而沒有跟緊張三丰,失掉了親眼所見,親耳所聞、見證歷史的大好機會!

喜歡太極祖仙請大家收藏太極祖仙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