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胡鸞仙的由來

小說:太極祖仙 作者:天民思想

出了董仲書那個“獨一館”,張三丰見儒家所設的這些論道場已經沒啥值得挑戰了,便對胡鸞仙說“不如我們還是去我們紫徽仙界道家所設論道場吧!興許熟人些都在那兒了呢!”胡鸞仙應和道“就是!這儒家些也太沒意思了,在你面前簡直瓜得很!你啥子都比他們高得多,也沒啥耍事了!不如回自己陣地去守擂!”

二人達成默契,便不再在儒家論道場中停留了,直接步入通往紫徽仙界論道場的通道。

來到紫徽仙界所設論道場,張三丰與胡鸞仙簡直傻了眼!但見紫徽仙界的這論道場,就一個廣場而已!各位仙家所設論道點,完全如擺地攤一般,雜七雜八不成個樣兒!不過場面還挺熱鬧,除了一些有點兒招牌的攤位有些桌椅茶具外,絕大多數都放些莆團席地而坐。還有不少賣狗皮膏藥及大力跌打丸之類的。當然,最熱鬧之處便是耍雜的和跳廣場舞的地方了!如果說與儒家那些會館書院之類的比起來,他們那點兒是銷金窟,這兒簡直就是貧民窟一般。誠然,道士不重吃穿用度,隨便慣了也是不難理解的!但這天壤之別的情形,也的確讓張三丰與胡鸞仙很是不解!

於是,張三丰就找了一個地攤問了下情況。對方不屑地回答道“道友是來論道的?還是來旅遊觀光的?我們道家,只講求真!物盡其用可以!若覺口乾舌燥,無味之極,粗茶還是有的!若不論道,你來此又何必?若要論道,席地而坐何妨!亭臺樓閣、燕樓楚館,豪車駿馬,華紋縟服,儀仗車攆,果以為你翩翩然於世間乎?徒外物爾!於汝何干?吾視汝冠服,也當是同道中人,何來此問?”

張三丰受如此一番訓責,才知了道家之人,果然盡是不拘一格之傲士也!於是連忙賠著小心地說道“我是初次參加論道大會,方才才從儒家那論道場中過來,故有此問!望勿見笑!”

那人卻挺認真地說道“如此可見,道友你道心不堅啊!一歷凡塵世俗,便慕虛榮,也不知你是如何得道成仙的?莫不成如那些借吾道之名,行騙於江湖而中飽私囊之人,也可成仙了乎?”

這話直接把張三丰說得滿頭黑線!胡鸞仙也聽不下去了,便斥道“休得胡說!此乃武當山張三丰張真人是也!他以武入道,且道行高深,豈如爾等因循守舊之輩?”

那人聞言,看了一眼胡鸞仙,然後閉目朝天,一副不屑地說道“以武入道的麼?適合那邊去耍雜!倒是仙子,你可以去跳那壩壩舞!他莫非是你帶攜成仙的喲?”

張三丰倒不是個受不得奚落的人,反倒覺得此道人有趣起來,正欲以言相試,看他有何高論。但胡鸞仙哪按捺得住?便搶先問道“哪你又是以何成道的?莫非天生道體?”

那人一聽,頓然笑道“仙子也知天生道體?誠然也,吾即是之!”

胡鸞仙說道“汝憑天生道體而成道,終非自我所成,亦好意思說別人來的?”

那人淡然一笑道“仙子也是天生道體,莫非也不經修煉便成了仙了?”

胡鸞仙一時無語!她知道遇著高手了,但她哪會服輸,便說道“我自然是歷經辛苦修煉而成!但我豈如你這般瞧不起人過?”

那人卻哈哈大笑道“仙子固然是瞧得起人的!不然如我這般邋遢之人,何以竟入了法眼?”

胡鸞仙更有些惱怒了,以為對方在洗涮她沒有眼光,居然看得起張三丰那邋遢樣子之人,氣得杏眼也有此瞪圓了,說道“人不可相貌!豈如你這般鼠目視之?”

那人又是一笑“仙子違心矣!你自是修的情道,豈因他相貌與本身如何來哉?”

胡鸞仙聞言,頓然大驚!因為她從黎山老母處知道,她修這情道,世間罕有人知。對方既一眼而識,絕對是如同黎山老母般的存在!如此高人面前,她哪還敢犯渾!一時不知該如何接話,便閉口不言了。

張三丰忙向那人施了一禮,說道“前輩所言甚是!我輩道行薄淺,尚需多多聆聽前輩們的教誨!”

豈料那人大袖一揮,又哈哈大笑道“張真人莫當真!我乃邋遢道人是也!張真人之名早已響徹宇內,我豈有不知的?今番只是故意出言相試以戲耳!”

張三丰這才省悟過來,頓然心下也是一驚!這邋遢道人,也算道教中挺神秘的人物了。據說他以瘋癲入道,行事不拘一格而出人意表,嬉遊於天地之間。然其真也,非為人之所能表。絕對不比呂洞賓遊戲人間時差。就張三丰在金臺觀那段時間裡來說嘛,凡間也有許多人認為他就是那邋遢道人所化的呢!而今他出言相試,也算是對張三丰的一種警醒。的確,以張三丰此時的成就,又在著意踐行人間大道,難免沾染了一些俗氣,故當迴歸,以持初心。雖然以張三丰道行之深,不大可能迷失,但亦屬良言也!

張三丰想到此,自是又真誠地一拜,感謝地說道“承蒙仙師教誨!吾自當謹記!”

邋遢道人撫須笑道“若此,我道當大倡也!幸甚至哉!你我一家,不必多禮!”

張三丰奇道“前輩此話怎講?”

邋遢道人說道“我亦張姓,是五斗米教的!”

張三丰連忙又拜道“原來是先祖!”

邋遢道人趕忙扶起,說道“情理上是。但我輩修道之人,何必計較那些?你之能遠我等,尤讓我等榮光呢!我道倡大,必賴於你!”

他轉而對胡鸞仙笑道“先前說你天生道體,又修情道,你可知我何以知之?”

胡鸞仙茫然搖頭,無以為答。

邋遢道人說道“話說來我等也該一家的。汝祖母與我有舊!當年我在龍虎山修行時,恰逢汝祖母歷凡重修,兩千年乃成。然而逆天之舉,當受雷劫。時兇雷大作,而汝祖母又身懷有孕,不敢獨自當之。故汝祖母求避於我所,央我助之。吾雖視之為妖,然念其坦誠純良,遂奮力相助,幸得過劫。也因受神雷之傷,神智不清,遂逐汝祖母。汝祖母含淚告別,言後世必報於吾張家。不料她竟修成分魂,而植諸於汝之靈海,讓汝主修情道,以汝回報吾張家也!三豐有福,然也不枉汝相配!實乃天作良媒,玉成你們!”

聽他如此一說,胡鸞仙才曉得了一向自視甚高的她,為啥一見張三丰後就有了揮之不去的念頭。按說,冥冥之中,她那回去江西過白鹿洞書院,就是想到龍虎山去找當時正一教主持天師張繼由(也就是張三丰那二叔祖)的,遇著朱熹那書呆子,本也有些心動,但因其不是要尋之人而舍之。但時值張繼先逼走了張繼由,而張繼先也到汴梁去展去了,所以未果。後來因聽聞張繼先與蔡京為伍,心生不齒,便放棄了原有想法,一心修煉。直到見到張三丰,竟不覺凡心又起,故以吸星大法誘之。

其實她初見張三丰時,張三丰風華正茂,縱使沒有九尾神狐血脈,也該挺吸引她的。但奈何她比張三丰大了一個甲子還多些,恐怕按常人之心,也便罷了。好在她修煉了天山童姥那九轉還童之術,還不致於心理落差過大。其中有無黎山老母種下的因果就不得而知。而成仙后,自然就拋開了凡俗的東西,才有了與張三丰終結為道侶這麼回事。故所謂情緣,的確是既簡單而又太複雜的事了!

關於邋遢道人所說這回事,北宋時民間也有傳說,只是肯定有些走樣。傳說是這樣的

北宋崇寧年間,第三十代天師虛靜公一日正在在“三省堂”打坐之際,突然聞巨雷當空,虛靖天師起身仰望天空,覺似有妖魔出現。正在思忖時,忽見一女子氣喘吁吁地跪倒在前,流淚懇求天師真人相救。虛靖天師喝問何人?女子稱自己是修行兩千年的狐狸精,已修煉兩千年,即將修成正果,所以歷此大劫。天庭命雷電相劈,奈何此狐狸精已有孕在身,胎兒無辜,所以求天師救命。

聽完狐狸精的哭訴,虛靖天師頗有憐憫之意。心想“天生萬物,都有生靈。儘管狐狸精令人厭惡,但她腹中狐嬰不能受到株連。如果狐狸精能改惡從善,不也是一件義舉嗎”?於是,虛靖天師與其約法三章“第一要持齋,不許殘害其它動物;第二要擇地隱居,不得騷擾百姓;第三要受戒入道,早晚誦經,改惡從善,為民做好事”。狐狸精當即拱手立誓,決不違犯。

虛靖天師見她有悔改之心,便叫其起立受戒。然後帶領幾名道徒前往祖天師殿焚香點燭,向天庭文申奏,奏明赦免狐狸精的原委。並以五雷神符作蔽,抗過輪神雷。不一會,天空便恢復晴朗。呈現出一派碧空萬里,春意盎然的景象。狐狸精千恩萬謝地辭別天師,從此隱居在耳口的雲臺山中,以山果為食,潛心修道。不久生下一個白白胖胖的小女孩,取名“小白仙”。

這段動人的故事,終有善終。狐狸精奉道修行,幸遇道高德深的虛靖天師。倘若她一不小心跑錯地方,在金山寺遇到了法海老和尚,那其命運當又是另外一番結局。

度人者自度,後來的狐仙母女,亦沒少幫天師世家的忙。據說四十三代天師羽化之時,曾留下法旨“百餘年來,雲臺山二狐對吾道貢獻良多,已成仙果。天師府內可為其塑金身以祀。”四十四代天師張宇清遵從遺命,便把西客廳闢為“狐仙堂”並塑了神像。

故而,至今龍虎山道觀中仍有“狐仙堂”在嘛!看官們若是不信,可以自己去看看!

喜歡太極祖仙請大家收藏太極祖仙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