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家四个孩子,除了春丫夏丫和爹娘到万林镇卖过菜,秋丫和冬林连万林镇都没去过。
村里不过百多人,哪像现在,就东城门里边外面就好几百口。
今日的落风镇不仅人多,还到处都是节日的喜庆氛围。不仅城门口挂上了大红灯笼,街上各处也是披红挂彩。
街边的树上还挂了不知用什么材料做成的月亮,让人一看就知道是中秋佳节到了。
各家店铺都学着世子妃的铺子,在门头挂上两个大红灯笼,很是喜庆,连铺子里的掌柜伙计都是一身节日盛装。
街上干干净净,清清爽爽,让春丫几个都不敢下脚去踩。
就没见过这么干净的街面。
冬林紧紧拽着大姐的手,生怕被人群挤散了,眼睛兴奋带点小心翼翼四下贪看,舍不得眨。
洪氏看得心酸,摸了一把铜钱给春丫,“带弟弟妹妹去吃早食。”
春丫本不想要,可看着弟弟一脸期盼,又把铜钱揣进怀里。
“我们先陪爹娘卖完菜再去。”
“不用不用,这些天菜好卖得很,一会就卖完了。”
董二壮直说不用,跟四个孩子说东城门这边就有不少卖早食的摊子,让春丫带着弟弟妹妹去吃。
四个孩子临走前,洪氏又问他们藏在衣角的铜钱还在不在,见都在,就挥手让他们自去了。
几个孩子哪怕是初次来落风镇,她也放心得很。
这落风镇安全得很。就算四个孩子走散,在街上找到差役、护军、监市、看到公共马车,随便找到哪个都能帮助他们。
临来时她在四个孩子身上各藏了一枚铜钱,就算被拐子拐了,在城门口就能被扫出来,丢不了。
春丫带着弟弟妹妹也不敢走远。只在东城门口转悠。
天才蒙蒙亮,叫卖声就已经此起彼伏了。喊声有韵味叫声有节奏,听着就让人舒服。
走了这么久,几个孩子肚子早饿瘪了。一路看过去,光咽口水了,眼花缭乱。
那卖粥的粥摊,光各种粥就十好几种,卖炸物的,麻球油条炸糕炸饼,香得让人走不动道。
大蒸屉里的肉包菜包馒头烧麦,热乎乎一看就宣软得很。还有各种汤面汤粉馄饨水饺,糯米饭团芝麻饼油酥饼各种饼……
竟不知吃哪个好。
“姐姐,这些我都没见过。”
冬林眼睛都快粘到小食摊上了。
春丫夏丫也没回过神,她们去过万林镇,但他们镇上卖的吃食没有这么丰富,好多她们都没听说过。
姐弟几个找了一处有座的食摊,买了好几种分着吃。
还没吃完,洪氏和董二壮就找来了,夫妻二人要了碗汤面,买了两个馒头也跟着吃。
今天多挑了一担菜来,没想到不到半个时辰就卖光了。得了钱夫妻也舍得了,难得过一次节。
吃过早食,夫妻二人便带着几个孩子在街上四处逛。
今天各铺子开门似乎都特别早,在门口揽客的伙计穿着喜庆,笑容可掬。
像洪氏一家这种光看不买的,人家也不生气,还笑咪咪地送出门,道“欢迎下次再来。”
姐弟几个频频回头看,“娘,这落风镇的铺子没有看不起人。”
他们喜欢逛落风镇的铺子!
洪氏向几个孩子介绍,“你们看上面的匾额,带有笑脸的是世子妃开的铺子,里面的掌柜伙计态度最好,不会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