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为民最大的遗憾和心结就是自己曾经的老搭档、老战友、老伙计赵兴国明明是为革命捐躯却未能评上烈士,反而被怀疑叛变了。
这件事至今都无法让胡为民释怀,也让他无颜面对赵兴国的家人,他辜负了老战友的信任。
事实上,关于赵兴国到底是牺牲,还是叛变的问题,组织上进行过多次调查论证,可惜始终都没有找到证据表明他是革命烈士。
最关键的就是遗体!
到现在赵兴国的遗体都没找到,加之当时是有人背叛革命,苟延残喘,所以就有人说赵兴国怕死,被捕之后就叛变了。
“绝对不可能,我相信老赵的为人,他绝对不可能背叛革命,背叛党和自己的信仰。”
这是胡为民在接受政治部调查时说的话。
可是他又无法解释现场为什么找不到赵兴国的遗体,而其他同志的遗体都在。
并且事后,我方的军事计划和部署就遭到了部分泄露,偏偏这些被泄露的信息赵兴国都是知道的。
当时由于政治部事务繁多,赵兴国就草草的被定性为叛徒,尽管胡为民磨破了嘴皮子为赵兴国喊冤,依旧改变不了政治部下的结论。
之后,胡为民经常为赵兴国被定性为叛徒的事情奔波,时过境迁,建国后当有关部门再次启动事件调查时,连当初战斗的地点都找不到了,就连胡为民也只记得大概的范围,变化太大了。
“小陈,你知道我那个老战友的事情?”
胡为民平复下激动情绪后问道。
几十年过去了,连党都快忘了赵兴国了,没想到陈默还记得他,这让胡为民高兴的同时又感到心痛。
他的记忆一下子又回到了那个烽火连天的岁月。
当时他是连指导员,他们连在某次战役中负责殿后,掩护大部队撤退。
仗打到最后,他们计划在途径的一个山口预埋炸药,准备炸毁山道,堵住追兵。
可是由于时间紧迫,需要有人在前方拦住追兵,为预埋炸药争取时间。
这是一次必死的任务。
“老赵,你带部队撤,我来狙击敌人,引爆炸药包,部队可以没有我这个指导员,但不能没有你这个连长。”
胡为民是搞政治工作的,老赵是部队指战员,在这种情况下,一个擅长指挥打仗的人显然比搞思想工作的人更为重要。
所以,胡为民毫不犹豫的做出了自己的抉择,他个人的生死早已不值一提。
毕竟在这个硝烟弥漫,炮火如雨的战场上每天都会死人,上一秒还在说话的同志战友,可能下一秒就血肉模糊了。
这是一个命如草芥,轻如鸿毛的时代。
他死不要紧,只要大部队能够顺利转移,他就死得其所。
“老胡,你走吧,我这个腿受伤了,走不了多远,你身上没伤,更适合带着同志们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