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乐文小说中文>千山风雪 > 4050(第10页)

4050(第10页)

他心惊不已,又见崔重晏还立在原地未动,只森然望来,便杀气迫人,知今夜自己怕是要栽在这里了,一时悔恨万分,恨自己没听谢隐山之劝,落到如此地步。

正绝望之际,突然这时,外面再次发出一阵喧声,仿佛又来一拨人马。

宇文敬尚未反应过来,便见寺门后疾驰冲入一匹高头骏马,一道浑厚有力的声音在外响起:“太保勿慌!速速上马!”

宇文敬辨出竟是谢隐山来了,顿时大喜,精神一振,当即看准机会,一个纵身翻上马背,随即调转马头。

这时,人随声到。只见一名身形魁伟的汉子也纵马冲入,威风凛凛,硬生生地杀出来一条通道,接到宇文敬,护着他便又冲了出去。

崔重晏做事一向会留后手。这一带靠近潼关,形势复杂,他早在送公主去往太原府时,便提早在此暗留了一百人,既作消息刺探,亦是为防不测,作接应之用。

此次一路行来,身后始终咬着这队人马,距离越来越近,他早有所察觉,却无事一样,直到今夜,推断对方应会动手了,便预先设下埋伏。眼看就要彻底反杀,却没想到,那个最早追了他一路的信王谢隐山竟然又出现在了这里。

崔重晏疾步奔出寺门。

外面已陷入混战。谢隐山应也带了几十人马过来,两边人手齐平,斗得难分难解。宇文敬在谢隐山的保护下,骑马正在朝外冲去。

这个宇文敬,看谢隐山这般救他,便能窥知一二,应是宇文纵的继位之人了。崔重晏岂肯就此让他逃脱,一个纵身,也跃上马背,疾追不放。

谢隐山转头,看见崔重晏带人还在追赶,放了一箭。

那箭星移电掣,疾射而来。

崔重晏挥刀砍箭,追势被迫受阻。

谢隐山此时厉声道:“崔小将军!你冒用我天王之名行事,坏天王之名在先,过错在你,岂不知见好便收之理?我看你也算是个人物,此事暂不追究,回去禀明天王再论!听我一句,今夜各退一步,各司其事,免得耽误正事!”

言罢,命人撤退,自己继续护着受伤的宇文敬离去。

崔重晏盯着前方远去之人,渐渐停马。

“右将军,追不追?”

崔交见险情解除,也赶了出来,问道。

“罢了!你带个人跟上去便可,看他们究竟怎的一回事!”崔重晏吩咐。

“多加小心,这个谢隐山不好对付。”他又叮嘱一句。

崔交应是,叫上一名经验老道的斥候,两人纵马离去,身影消失在了夜色之中。

这场乱战来得突然,结束得也叫人意外。瑟瑟躲在后殿口看完经过,暗自咂舌。这时,又见崔重晏走来,说已无事,问公主是否受惊。

她摇头笑道:“崔郎君运筹帷幄,有你在,何须担心。放心吧,公主很好,我会陪着她。”

崔重晏望一眼后殿里的那道身影,向着瑟瑟行一谢礼,转身退去。

第二天,一行人继续上路,平安无话。再过两日,他们将出虢州,青州也会有人前来接应。崔重晏开始加快行程。

这一夜,宿在一间旅馆之中。一切安顿好后,深夜了,李霓裳发现瑟瑟一反常态,还是没有睡去,在榻上翻来覆去,仿佛心事重重的样子。

傍晚的时候,崔重晏曾托瑟瑟再次问她关于前次所谈之事的想法。这边同行之人,皆是崔重晏自己的人,无须隐瞒,但青州之人即将到来,两方汇合在即。虽不知接应之人是谁,但无论谁来,她若不回青州,便需提早安排一番。

自然,她依旧是当日的回复。

李霓裳疑心崔重晏是否就此事又向瑟瑟额外说了什么别的话,或是施加过压力,她却不方便和自己说,这才闷在心里无法入眠,便起身,点了灯,执笔问事。

瑟瑟凝眉半晌,终于仿佛下定决心。她下榻察看了下窗外,这才附耳,用极轻的声音告诉李霓裳,她早在青州之时,便暗中买通过崔交的一名手下,那人对她死心塌地。这件事,长公主也是不知。

就在今日,那人向她透露了些崔交前日刺探得来的消息,因事关裴氏,她十分犹疑,不知该不该让李霓裳知道。

李霓裳心口咯噔一跳,下意识便觉不是好事,立刻攥了瑟瑟的胳膊,睁眸恳求地望着她。

公主这等表情,瑟瑟怎会不明,一咬牙,终还是将事说了出来。

起初,谢隐山潜入太原府,是为探查裴氏兄弟与青州联盟之事,并无插手之意。不料婚礼当夜,发现有人竟然冒充天王之名行事,目的可疑,怎会放过,盯上崔重晏后,想将其捉住,奈何他十分警惕,谢隐山一时也无法得手。随后,他收到另外一则消息,因事关重大,便放弃此事,匆匆赶了回去。

能让谢隐山如此重视,自然是件极大之事。

天王宇文纵早年便与裴氏结下了不解之怨,如今这么多年过去,当年的裴大将军早已作古,裴家如今只剩小辈当家,天王自视甚高,自然不屑与小辈再去清算陈年私怨,但河东之地,山西之域,自古山河表里,天王早便想要纳入治下。

此番潼关战后,关中到手,天王的下个目标,既不是世人以为的齐王青州,也不是孙荣的洛阳,而是裴氏兄弟如今据有的河东之地,太原府。

天王定下战计,假意在潼关与风陵一带排兵布阵,作出一鼓作气,继续佯攻孙荣的假象,实际却是另有谋划。

沿着黄河北上,有一古渡关口,名为龙门关。那里传言乃是大禹治水所凿,水浪起伏,如山如沸,状若破门,一泻千里,两岸皆是悬崖,唯有神龙可越,故得名龙门。

龙关门往北,可直通晋州和太原。故此处自古便是黄河险关,如今依旧控在孙荣手中。

但那个召国的龙门守将,早在潼关战后,便暗中降向天王,做好了接应的准备。

天王的计策,便是大张旗鼓佯攻孙荣,实则趁人不备,暗中渡过谁也想不到的险关龙门,直接北上,奇袭晋州。即便一时无法拿下太原府,只要攻下晋州,便可截断裴氏南下交通。不但如此,太原府若失晋州,没了缓冲,如丢失大门,被破也是迟早之事。

先打裴氏兄弟,另外还有一个目的,便是继续分化孙荣与崔昆。

如今天王若是攻打这二人当中的任何一方,反或会促使两方摒弃前嫌继续合作,共同对敌。先不打他们,去打裴氏兄弟,两方没有压力,利益驱使之下,必会继续狗咬狗。先叫他们相互消耗力量,将来打起来,也更容易一些。

至于这个隐秘计划,如何会被斥候探知,那便要归功于宇文纵的那位族侄宇文敬了。

第46章

昔年长安被破,皇族与高姓名门,遭人手拿族谱逐一杀戮清点人头。惨烈程度,可想而知,有侥幸逃生者,实属大幸。

而事实上,如此屠门之法,也不是什么新鲜之举了,先前早就已经开过先例。

宇文纵少年时叛出朝廷,最后落得个家灭族亡的下场,凡族谱上记有姓名之人,悉数遭到检点,无一例外,人头落地,九族之人,全部都被朝廷杀死,剩他孤身逃到河北,可想而知,深仇重怨,不共戴天,说是梼杌饕餮、饿虎饥鹰都不为过。化为巨寇之后,从此彻底肆无忌惮,兴风作浪,玄黄翻覆,直接成为了后来前朝覆亡的重要因素之一。

此后却不知何故,他竟孤家寡人了多年,始终不曾开枝散叶。如今的这个侄儿宇文敬,并非三服血亲,严格来说,应是五服之外的旁支族侄。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