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乐文小说中文>东北军着名爱国将领于学忠 > 第277章 冯玉祥的日记(第1页)

第277章 冯玉祥的日记(第1页)

重庆的晨雾像浸了水的棉絮,沉甸甸地压在枇杷山的青瓦上。于学忠推开雕花木窗时,冰凉的雾气立刻涌进来,在军装领口凝成细小的水珠。他望着山下若隐若现的嘉陵江,江轮汽笛声穿过浓雾传来,仿佛隔着一层毛玻璃。

"总座,有位穿长衫的先生求见。"副官李振唐的声音在门外响起,"说是从白沙镇来的。"

铜制怀表在掌心弹开的声响格外清脆。才六点三刻,这个时间登门——于学忠摩挲着表盖上那道弹痕,那是台儿庄战役时留下的纪念。"带他去小书房。"

书房里的潮气更重。来客背对门口站着,灰布长衫下摆沾着泥点,正在看墙上那幅《长城抗战示意图》。听到脚步声转身时,于学忠注意到他右手缺了根小指。

"孝侯兄,别来无恙。"来人摘下圆框眼镜擦拭,左眉上的疤痕随之牵动。于学忠瞳孔微缩,这是冯玉祥的机要秘书徐明远,当年在张家口有过数面之缘。

火盆里的炭块噼啪炸响。徐明远从怀中取出油纸包时,袖口露出崭新的枪茧。"焕公(冯玉祥字焕章)让我务必亲手交给您。"油纸层层展开,里面是半页烧焦的公文纸,边缘还留着皮鞋脚印。

民国三十一年四月七日

今晨得报,第三战区扣棉衣两万套,士兵冻毙者三十余人。余质问何部长,竟答"冬衣本就不该足,否则来年如何报预算"。怒掷茶杯,彼仓皇而走。

午后孝侯来电,言鲁苏战区医药断绝

字迹在烧痕处戛然而止。于学忠的手指无意识收紧,纸页出脆响。去年冬天,他的士兵确实用树皮包扎伤口,而军需处的仓库里堆满了霉变的磺胺粉。

"日记原本藏在焕公卧室的圣经夹层里。"徐明远突然改用山东方言,"前天夜里来了群查水表的,现在圣经在曾家岩的炉子里。"他食指在茶碗里蘸了蘸,在红木茶几上画了个歪斜的十字,"四天前,焕公在参政院质问空军经费去向。"

窗外传来卖报童的叫卖声:"看报看报!冯委员赴缙云山休养!"于学忠推开半扇窗,两个穿中山装的男人正在巷口抽烟,其中一人脖子上挂着崭新的莱卡相机。

民国十六年的黄河水混着血腥气涌进记忆。那时于学忠还是直鲁联军将领,在兰封前线第一次见到冯玉祥。那位布衣将军蹲在战壕里,正给伤员喂小米粥,袖口沾着血和饭渣。

"于孝侯?"冯玉祥把粗瓷碗递给卫兵,战地特有的沙哑嗓音像磨砂纸,"张作霖给你多少军饷?"不等于学忠回答,他又自顾自笑起来,"我这儿只有地瓜干,但打的是救国仗。"

后来在五原誓师后的军事会议上,于学忠见过冯玉祥写日记。当时会议室墙皮剥落,这位西北军统帅就着煤油灯,在土炕上摊开线装本子,钢笔尖划得纸面沙沙响。窗外风雪呼啸,他写满三页纸才抬头:"孝侯啊,你说咱们今天议的联俄容共,后人会怎么评说?"

记忆中的钢笔变成了此刻茶几上的半页残纸。于学忠忽然想起西安事变后那个雪夜,冯玉祥闯进他在南京的临时寓所,大衣上积雪簌簌落下:"汉卿(张学良字)糊涂!你该拦住他!现在好了,姓蒋的床头岂容他人酣睡?"当时书桌上就摊着那本黑皮日记。

"焕公最近一篇日记提到,有人要把山东划为特殊剿匪区。"徐明远的声音把于学忠拉回现实,他食指在"鲁苏战区"四个字上重重一敲,"您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楼梯传来急促的脚步声。李振唐推门时带进一股冷风:"军统的人到山脚了,说是例行安全检查。"

徐明远消失得如同来时一般突兀。于学忠站在后院的黄葛树下,看着那个灰色身影翻过围墙,消失在雾霭中。树根处新鲜的泥土里,半截烟头还在冒烟。

"总座,这个"李振唐捧着油纸包欲言又止。远处已经传来汽车引擎声。

于学忠从公文包抽出《军事参议院年度预算草案》,把残页夹在最后三页之间——那里有组关于"敌后游击经费"的异常数字。他忽然注意到日记残片背面还有褪色钢笔字,对着光才能看清:

孝侯部王营长阵亡前留话:告诉于司令,俺没给山东人丢脸。

玻璃破碎声从前院传来。于学忠划燃火柴,预算草案在铜盆里卷曲成灰。火光照亮他眼角细纹时,大门被有节奏地叩响三下——是约定的安全信号。

"于副院长,打扰了。"领头的年轻军官笑容可掬,肩章上的梅花还泛着机器压铸的亮光,"最近有共党分子冒充服务人员混入要员宅邸"

搜查持续了四十分钟。他们甚至拆开了钢琴琴键,但没人注意书房地板上有块松动的水磨石砖——下面埋着于学忠昨晚取出的东北军花名册,此刻多了张对折的硫酸纸,上面是徐明远翻墙前塞给他的冯玉祥日记目录:

民国三十年十一月:军统与伪政权物资交换记录

民国三十一年一月:空军经费流向调查

民国三十一年三月:山东伪军将领秘密联络名单

喜欢东北军着名爱国将领于学忠请大家收藏:dududu东北军着名爱国将领于学忠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