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乐文小说中文>诗词一万首 > 第636章 萧衍子夜四时歌秋歌其二(第1页)

第636章 萧衍子夜四时歌秋歌其二(第1页)

子夜四时歌?秋歌?其二

萧衍

七彩紫金柱,九华白玉梁。

但歌云不去,含吐有余香。

……

赏析:

萧衍此诗独具匠心,借环境与歌声描绘,营造出美妙灵动氛围,展现独特艺术魅力。

一、奢华环境营造

建筑细节显华贵:“七彩紫金柱,九华白玉梁”,诗人聚焦建筑构件。“七彩紫金柱”,以“七彩”突出紫金柱色彩绚烂,“紫金”为贵重金属,尽显柱子奢华;“九华白玉梁”,“九华”形容白玉梁光彩照人,“白玉”质地温润洁白,展现房梁精美。描绘奢华建筑,暗示诗中场景高贵,为后文歌声渲染高雅氛围,也体现贵族生活富足,奠定华丽基调。

烘托手法展背景:华丽建筑环境烘托出歌舞生的场所高端。读者可想象在如此精美的宫殿楼阁中,歌声响起,环境与人、歌相得益彰,使诗歌画面更丰富,为读者搭建身临其境感受美妙歌声的舞台,增加诗歌艺术感染力。

二、歌声魅力刻画

夸张手法赞歌声:“但歌云不去”,运用夸张,言歌声响起,云彩为之停留。古人常以夸张手法形容歌声美妙,如“响遏行云”。此句强化歌声感染力,赋予云彩情感,仿佛被歌声吸引,从侧面突出歌声悠扬动听,给人强烈听觉冲击,引读者对歌声的美妙联想。

通感修辞添韵味:“含吐有余香”,运用通感,将听觉转化为嗅觉。把无形歌声具象为可感香气,使歌声不仅能听,还能嗅,增添独特韵味。“余香”暗示歌声余音绕梁,久久不散,营造出悠扬婉转、回味无穷的艺术效果,让读者全方位感受歌声魅力,拓展诗歌意境。

三、艺术特色

层次分明:先描绘奢华建筑环境,再刻画美妙歌声,层次清晰。环境为歌声铺垫,歌声提升意境,二者结合,从视觉到听觉、嗅觉,多角度展现场景与歌声魅力,使诗歌内容丰富,结构严谨。

想象丰富:通过夸张、通感,激读者想象。“云不去”让读者想象歌声如何打动天地,“有余香”使读者仿若闻到歌声芬芳,丰富诗歌内涵,提升艺术表现力,使读者沉浸于诗歌营造的美妙境界。

……

解析:

七彩紫金柱

-解析:“七彩”描绘出色彩的丰富与绚烂,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展现出一种华丽夺目之感。“紫金”是一种珍贵的金属,象征着高贵与财富。这里说柱子是由带有七种色彩的紫金打造而成,不仅强调了柱子材质的珍贵稀有,更突出其制作工艺的精湛,显示出建造者的富有与对品质的极致追求。此句通过对柱子的描写,为整诗奠定了奢华富丽的基调,让读者初步感受到诗中所描绘场景的不凡。

九华白玉梁

-解析:“九华”寓意着众多的光华,用来形容白玉梁光彩照人,展现出白玉所散的璀璨光芒。“白玉”质地温润、洁白无瑕,是美好与纯洁的象征。用白玉来制作房梁,足见选材的考究,也进一步强化了场景的奢华程度。与上句的“七彩紫金柱”相互呼应,共同构建出一个美轮美奂、金碧辉煌的建筑空间,为后续歌声的出现提供了一个极为华丽的背景,暗示着即将在此生的一切都非同寻常。

但歌云不去

-解析:“但歌”表明仅仅是有人开始唱歌。然而,这歌声却有着非凡的魔力,使得“云不去”。此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云彩在天空中本是随风飘荡的自然之物,却仿佛被歌声吸引,停留下来倾听。这种夸张的描写,极言歌声的美妙动听,具有令人难以抗拒的魅力,连天上自由自在的云彩都为之驻足。通过这种侧面烘托的方式,从一个独特的角度展现了歌声的强大感染力,让读者能够感受到歌声的悠扬婉转和动人心弦,激读者对歌声具体模样的想象。

含吐有余香

-解析:“含吐”形象地描绘出歌声从歌唱者口中出,在空中传播的动态过程。而“有余香”则运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通感是将不同感官的感觉相互沟通、挪移,把听觉上的歌声转化为嗅觉上可感知的香气。这里说歌声仿佛带有一种特殊的香气,在空气中弥漫开来,即使歌声结束后,仍有余香留存。这不仅突出了歌声的美妙悠长,如同芬芳的香气一样,给人留下深刻而持久的印象,还进一步丰富了读者对歌声的感受,使读者仿佛能“闻”到歌声的美妙,从多个感官维度提升了诗歌的艺术表现力,营造出一种令人回味无穷的艺术境界。

……

句译:

七彩紫金柱:有着七种色彩的紫金打造而成的柱子。

九华白玉梁:闪耀着诸多华彩的白玉制成的房梁。

但歌云不去:只要一唱起歌,连云彩都被吸引而停留下来。

含吐有余香:歌声含着芬芳吐露出来,久久还留存着香气。

……

全译:

有着七种色彩的紫金打造而成的柱子,闪耀诸多华彩的白玉制成房梁。

只要歌声响起,云彩都被吸引停留。

歌声吐露,仿佛带着芬芳,久久留香。

喜欢诗词一万请大家收藏:dududu诗词一万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