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赵铁山部的‘成绩单’。”李明远拿起一块木牌,上面刻着:“大小战斗十七次,歼敌一百二十,缴枪八十,护粮五十石。”
“这是马老根部的。”又一块木牌:“端据点三个,造炸药三百斤,扩兵六十,煤窑三座。”
“水生部的。”“冰面作战五次,缴船十艘,护运输队八次,无一损失。”
念到最后,李明远把十二块木牌摞在一起,声音传遍全场:“这些不是数字,是弟兄们用命换来的底气!以前咱打伏击得躲着鬼子,现在,咱能跟他们正面对决;以前咱造土炮炸膛,现在,赵铁柱的铁厂能造出连枪;以前咱缺医少药,现在,周桂兰的药坊能治枪伤、能防瘟疫!”
他指着县城的方向,声音陡然提高:“那里是鬼子的窝,是咱扩大根据地的桥头堡!拿下它,不是因为咱人多了,是因为咱的兵质变了——会打仗,会造武器,会跟百姓一条心!”
台下响起雷鸣般的掌声,赵铁山举着重机枪喊:“打县城!”马老根的矿工们敲着矿灯呼应,水生的队伍喊着号子,连妇女队都举起了药箱——里面藏着给伤员准备的麻药和绷带。
四、砺兵:为攻城做的最后准备
武器革新
赵铁柱的铁厂搬到了青石镇附近的山洞里,炉火昼夜不熄。他带着徒弟们赶制“城墙破坏器”——用粗铁链连着两个铁球,甩起来能撞碎砖石。“县志上说,当年拆旧城墙,就用这法子,”他擦着汗,“给它装个木柄,让弟兄们能扛着跑。”
老顾的炸药坊也升级了。他让人在炸药里掺了煤油,做成“燃烧弹”,扔到屋顶能烧半天。“县城里的鬼子炮楼是木顶的,”老顾给炸药包绑上引信,“这玩意儿比炮弹管用,烧得他们没处躲。”
最让人期待的是“抬枪队”。三十支抬枪分成十组,每组两人,专门训练打城墙垛口。试射那天,三十铁砂齐射,把远处的土墙打了个稀巴烂,李明远拍着赵铁柱的肩:“就用它掩护登城!”
战术演练
赵铁山带着攻坚队练“搭人梯”。他让人用树枝搭了个仿城墙的架子,高两丈,弟兄们踩着肩膀往上爬,嘴里喊着号子:“一搭肩,二踩腰,三攀顶,四挥刀!”周桂兰的妇女队在旁边看着,给他们缝了加厚的护肩垫——爬的时候能少受点罪。
水生的队伍练“水攻”。他们在河里演习如何用炸药炸开城墙下的涵洞,县志里说那涵洞是明朝修的,能过人。“只要炸开入口,咱二十个人就能摸进去,”水生带着战士们在水里憋气,“从里面开城门,省得硬攻。”
马老根的矿工支队练“坑道爆破”。他们在山根下挖地道,模拟往城墙下送炸药。“挖三丈深,能装两百斤炸药,”马老根用尺子量着坑道,“保准把城墙炸个豁口。”
民心备战
百姓们也没闲着。张老汉带着村民往青石镇送粮食,驴车、独轮车排了长队,麻袋上写着“攻城粮”;杏花村的妇女们织了三百条绑腿,每条都绣着“必胜”二字;识字班的孩子们用弹壳做了信号灯,红、黄、绿三色,对应“进攻”“撤退”“求援”。
药坊里,周桂兰带着姑娘们熬药,大锅里煮着茜草、艾草、金银花,空气中弥漫着药香。“这是‘行军药’,”她给药瓶贴标签,“红瓶是止血的,蓝瓶是消炎的,白瓶是麻药——都按李营长说的,用蜡封好,不怕潮。”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连县城里的百姓都偷偷传信来。有个在伪县政府当差的账房先生,夜里用箭把信射到根据地,上面画着县城的布防图:鬼子司令部在城隍庙,炮楼七座,伪军营房在东门里,粮仓在南门外……末尾写着:“百姓盼王师久矣。”
五、兵强马壮待攻城
元宵节的晚上,青石镇张灯结彩,却没多少人看花灯。祠堂里,李明远正和各队骨干研究攻城方案,地图上插满了小红旗——那是预定的进攻点。
“主攻东门,”李明远的手指落在东门的炮楼,“这里伪军多,防备相对松,而且靠近粮仓,拿下后能断鬼子的粮。”
“赵铁山带一营打正面,用土炮轰开城门,抬枪队压制城头火力。”
“马老根带二营从城南坑道爆破,炸塌城墙一角,往里冲。”
“水生带三营从涵洞摸进去,直插鬼子司令部,端掉指挥中枢。”
“周桂兰的医疗队在北门设救护所,妇女队负责送弹药、抬伤员。”
他顿了顿,看向窗外:“记住,咱打县城,不是为了占个空城,是为了让里面的百姓过上安稳日子。进城后,秋毫无犯,开粮仓分粮,开药房治病——让他们知道,八路军是来解放他们的。”
赵铁山攥着拳头:“放心吧李营长,谁要是敢拿百姓一针一线,俺崩了他!”
马老根拍着胸脯:“坑道爆破保证准时,误差不会过两丈!”
水生点头:“涵洞那边已摸清,水深不及腰,能走!”
散会后,弟兄们回营房擦拭武器,百姓们送来热气腾腾的饺子,祠堂前的空地上,有人唱起了新编的歌:“土炮响,城墙开,八路军进城来,分粮食,办学堂,百姓笑开怀……”
李明远站在土台上,望着县城的方向。那里还黑沉沉的,但他知道,用不了多久,那里就会亮起和青石镇一样的灯火。这支从各村镇聚拢来的队伍,带着泥土的气息、煤炭的温度、河水的韧性,早已脱胎换骨——他们不仅兵强马壮,更带着民心所向的底气。
“天亮就出。”李明远对身边的通讯员说,声音平静却坚定。雪已经停了,月亮从云里钻出来,照亮了地上的脚印——那是无数人踩出来的路,通向县城,通向更广阔的根据地,通向百姓盼了太久的安稳日子。
喜欢年的日子请大家收藏:dududu年的日子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