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能守住。”陈峰嚼着饼干,声音含糊不清,“只要还有一口气,就不让鬼子进城。”
夜里,日军突然从南门偷袭,那里是团防守的区域,团长李卫国是个四十岁的老兵,脸上刻着风霜,却比谁都硬气。他没等日军靠近城墙,就带着士兵从暗道绕到城外,摸到日军背后打了场漂亮的伏击,日军丢下百具尸体,狼狈撤退。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他娘的,想玩阴的!”李卫国回来时,棉衣上全是血,不知道是自己的还是鬼子的,“老子在南门埋了二十颗地雷,让他们尝尝厉害!”
第五天,日军改变战术,集中炮火轰击东门缺口,同时派工兵填护城河。陈峰站在缺口后,指挥士兵用沙袋堵缺口,日军的子弹像飞蝗般打来,身边的士兵一个接一个倒下,可没人后退。
“团长!子弹快打光了!”
陈峰从尸体上捡起步枪,检查了下弹匣:“省着点用,等他们靠近了再打!用刺刀,用石头,实在不行就用牙咬!”
中午时分,日军终于突破了东门缺口,潮水般涌进城内。陈峰大喊:“撤到第二防线!打巷战!”
士兵们有序撤退,依托民房、院墙构筑临时工事。日军进城后,坦克在狭窄的街道里转不开身,成了活靶子,陈峰让人从屋顶往下扔炸药包,三辆坦克瞬间成了废铁。
巷战打得惨烈。在十字街口,一个名叫王小二的年轻士兵,抱着炸药包冲进日军堆里,拉响引线时还喊着“娘,儿子给你报仇了”;在绸缎铺,老板娘用剪刀刺死了一个日军军官,自己也被乱枪打死;在小学堂,十几个学生兵守着最后一道防线,直到弹尽粮绝,拉响了最后一颗手榴弹。
陈峰在巷子里穿梭,身上添了七八处伤,却像不知疼似的。他看到一个老太太给士兵们送馒头,被流弹击中,手里的篮子滚落在地,馒头撒了一地,他鼻子一酸,挥刀劈死两个日军,吼道:“给我杀!为大娘报仇!”
四、援军至
第六天清晨,日军的攻势弱了些。陈峰靠在断墙上,看着身边仅剩的三十多个士兵,每个人都带伤,却没人说累。他从怀里掏出张照片,是他和对象在重庆码头的合影,照片上的姑娘笑靥如花。
“等打完这仗,我就娶你。”他轻声说,像是在对照片里的人承诺,又像是在给自己打气。
中午时分,城外突然传来密集的枪声,不是日军的三八式,而是国军的中正式!陈峰猛地站起来,血痂裂开,疼得他龇牙咧嘴,却笑得比谁都灿烂:“是援军!师到了!”
师师长带着部队从侧翼杀来,枪声、喊杀声震耳欲聋。日军腹背受敌,阵脚大乱,赵志国趁机下令反攻,士兵们像打了鸡血般冲出工事,与援军里应外合。
陈峰一马当先,大刀挥舞得像团旋风,砍倒最后一个日军军官时,他突然眼前一黑,栽倒在地。
醒来时,他躺在后方医院的病床上,手臂上打着石膏,身边放着那把跟着他拼杀了六天的大刀。赵志国坐在床边削苹果,动作有些笨拙:“命大,医生说再晚送过来半小时,胳膊就保不住了。”
“县城……守住了?”陈峰声音沙哑。
“守住了。”赵志国把苹果递给他,“师赶跑了鬼子,委员长来电,说要给你请功,升你做旅长。”
陈峰咬了口苹果,眼泪突然掉了下来。不是因为疼,也不是因为升官,而是想起了那些没能看到胜利的弟兄——王小二、送馒头的大娘、小学堂里的学生兵……他们的脸在他眼前一一闪过,清晰得像昨天才见过。
“师座,”他抹了把眼泪,“能……能在城里修座纪念碑吗?把他们的名字都刻上去。”
赵志国点点头,眼眶也红了:“修,不仅要修,还要让后人都记住,这座城,是用他们的命换来的。”
窗外的阳光正好,照在陈峰的脸上,暖洋洋的。他知道,这场仗他们打赢了,不仅守住了县城,更守住了中国人的骨气。那些牺牲的热血男儿,虽然没能看到胜利的曙光,却永远活在了这座城的记忆里,活在每一个被他们守护过的百姓心里。
而他,会带着他们的份,继续守下去,直到把所有鬼子都赶出国土,让这片土地再也听不到枪炮声,只有孩子们的笑声,和风吹过麦田的轻响。
喜欢年的日子请大家收藏:dududu年的日子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