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乐文小说中文>1937年的日子 > 第31章 铁流汇聚兵临城下(第1页)

第31章 铁流汇聚兵临城下(第1页)

铁流汇聚,兵临城下

一、车间里的沙盘

深秋的晨雾还没散尽,山洞工厂的兵工车间已经腾起一片白雾——不是水汽,是新造的车床正在试切钢材,高旋转的刀具与坚硬的铁坯摩擦,迸出的火花在雾中划出一道道转瞬即逝的亮线。李明远站在车间中央的沙盘前,指尖划过一座用陶土捏成的城池模型,城墙上插着小小的日军旗帜,正是他们的目标——盘踞在县城里的日伪军。

“城墙高三丈,厚两丈,外包青砖,内里夯土,东南角和西北角各有一座炮楼,装备九二式步兵炮。”作战参谋老张拿着细木棍,在沙盘上标出火力点,“城里驻着日军一个中队,约一百二十人,伪军三个营,共六百多人,主力集中在县衙和东门一带。”

沙盘周围围着一圈人:八路军团团长赵刚,一个肩膀宽厚、眼神锐利的汉子,手指习惯性地敲着腰间的驳壳枪;县大队队长周铁柱,皮肤黝黑,脸上带着一道战场留下的疤痕,手里攥着个磨得亮的手榴弹;还有李明远的几位得力助手——负责兵工生产的老王,负责后勤的小陈,以及刚从总部派来的炮兵顾问李上尉。

“伪军战斗力不强,关键是日军的那个中队,装备好,枪法准,还有炮楼火力支援。”赵刚的声音低沉有力,“硬攻肯定吃亏,得想个法子先敲掉炮楼。”

李明远指着沙盘上的城墙:“城西有段城墙是光绪年间修的,根基受潮松动,我们试过用炸药爆破,效果不错。可以从这里打开缺口。”他拿起一个陶土捏的小人,放在城墙外的树林里,“团一营从这里主攻,携带炸药包和云梯。”

“我带县大队配合!”周铁柱往前一步,声音洪亮,“我们熟地形,能摸到城墙根下给你们搭人梯!”

李上尉推了推眼镜,指着沙盘上的日军炮楼:“日军的步兵炮射程两公里,威胁最大。我带炮兵连在城北高地设阵地,先用迫击炮压制炮楼火力,等缺口打开,再延伸射击,覆盖日军指挥部。”

老王蹲下身,拿起几个铁皮做的小坦克模型(其实是根据地造的铁甲车,用卡车底盘改装,焊了钢板,装了两挺重机枪):“我们新造的三辆‘土坦克’能派上用场,护住爆破组抵近城墙。还有二十门‘狼牙炮’,虽然射程不远,但精准度够,能打掉城墙上的机枪巢。”

李明远点头:“弹药方面,我们备了五百迫击炮弹,两千颗手榴弹,还有三十捆炸药。步枪子弹每人补足五十,保证够用。”他顿了顿,看向赵刚,“赵团长,部队什么时候能到位?”

“三天后。”赵刚斩钉截铁,“一营和二营从侧翼穿插,三营垫后,确保后路安全。总部已经协调了周边县区的游击队,到时候会佯攻周边据点,牵制日军援军。”

沙盘上的小人被一一摆好位置,进攻路线、火力支援点、预备队位置……一幅清晰的作战图渐渐成型。阳光透过车间的气窗照进来,落在每个人紧绷却坚定的脸上,映出一片金属般的冷光。

二、最后的检修

接下来的三天,山洞工厂变成了一座沸腾的熔炉。

兵工车间里,老王带着工人们给“狼牙炮”做最后的校准。他趴在炮管上,耳朵贴着冰冷的钢铁,听助手转动炮栓的声音:“再紧半圈……对,这样击更顺畅。”每门炮都试射了三炮弹,直到弹着点误差不过半米才罢休。旁边的桌子上,堆着一排排崭新的步枪,枪身擦得亮,枪管里的膛线清晰可见——这些都是用新到的精密车床加工的,射程和精度比之前的老步枪提高了一大截。

“土坦克”的改装车间里,叮当声震耳欲聋。铁匠们正往卡车底盘上焊最后一块钢板,火星溅在他们满是油污的脸上,像缀了层金粉。周铁柱蹲在一辆坦克前,用拳头捶了捶钢板:“这玩意儿真能挡住子弹?”

“放心吧周队长。”负责改装的小李拍着胸脯,“这是从鬼子火车上拆的锅炉钢板,厚两厘米,步枪子弹打不透!就是跑得慢点,最高时三十公里。”

周铁柱咧嘴笑了:“慢点怕啥?能护住弟兄们就行!”他钻进驾驶舱,摸着粗糙的方向盘,眼里闪着兴奋的光。

青霉素车间里,气氛则要肃穆得多。护士们戴着口罩,小心翼翼地将药粉分装进小玻璃瓶,每瓶都仔细贴上标签,注明日期和剂量。王医生站在旁边,反复叮嘱:“重伤员优先用,感染化脓的伤口一定要清理干净再注射……这药金贵,可不能浪费。”他手里拿着一张清单,上面记着预计的伤员数量,算下来,现有的青霉素刚好够用,多一瓶都没有——这让他心里始终悬着块石头。

李明远穿梭在各个车间之间,检查着最后的准备工作。在弹药库,他拿起一颗手榴弹,掂量了掂量,手感比之前的更沉:“装药量加了?”

“加了五克炸药。”保管员点头,“威力大了三成,就是扔起来费劲点。”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告诉战士们,扔的时候提前量留足。”李明远把grenade放回箱子,“对了,导火索再检查一遍,确保都是三秒延时,别出意外。”

走到食品仓库,小陈正指挥着乡亲们往麻袋里装窝头和咸菜。“李队长,够三天的口粮了,还煮了两百个鸡蛋,给突击组当干粮。”小陈擦着汗,脸上沾着面粉,像只花脸猫。

李明远看着堆成小山的粮食,心里踏实了些。打仗,打的就是后勤,吃饱了才有力气冲锋。

傍晚时分,最后一批武器弹药清点完毕,装上了卡车。三十门狼牙炮被固定在板车上,由骡子牵引;“土坦克”加满了油,动机空转时出沉闷的轰鸣;战士们背着新步枪,腰间挂满手榴弹,正围着篝火擦枪,枪油的味道混着烤红薯的香气,在空气中弥漫。

赵刚站在高坡上,看着眼前这片忙碌而有序的景象,对身边的李明远说:“你们这工厂,真是个宝贝。有这些家伙事儿,拿下县城,有底气。”

李明远望着远处黑沉沉的山影,那里藏着即将出鞘的锋芒。“等拿下县城,我们就能扩建工厂,造更多的枪炮,到时候……”

“到时候,咱就能把鬼子赶回老家!”赵刚接过话头,眼里燃起一团火。

三、铁流集结

第三天拂晓,团如期而至。

队伍沿着山间小路蜿蜒而来,像一条黑色的长龙。战士们穿着洗得白的军装,背着步枪,腰间缠着子弹带,虽然面带疲惫,眼神却亮得惊人。最前面的是一营,营长姓王,是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见到赵刚就敬了个标准的军礼:“团长,一营全员到位,无一掉队!”

“好样的!”赵刚拍了拍他的肩膀,“休整两小时,吃点东西,上午九点,准时出。”

山洞工厂外的空地上,很快挤满了人。县大队的队员们好奇地围着团的战士,看他们肩上的机枪,摸他们腰间的手榴弹;而正规军的战士们则对工厂造的“土坦克”和狼牙炮兴趣浓厚,时不时出惊叹。

“这炮看着不起眼,真能打准?”一个战士指着狼牙炮,满脸怀疑。

老王听见了,二话不说,让人推来一门炮,装弹,瞄准远处一棵大树,“轰”的一声,炮弹正好落在树根旁。“咋样?”老王得意地扬了扬下巴。

战士们顿时爆出一阵喝彩,看向工长的眼神里多了几分敬佩。

李明远趁机给大家介绍装备:“这‘土坦克’能挡子弹,里面能坐五个人,带两挺机枪,适合掩护爆破组;狼牙炮射程一千五百米,精准度高,专门打鬼子的火力点;还有这些手榴弹,威力比之前的大,扔的时候注意……”

他讲得认真,战士们听得仔细,连赵刚都凑过来听,时不时点头称赞。

两小时后,队伍出了。

打头的是三辆“土坦克”,像三只笨拙的铁乌龟,在土路上慢慢爬行,后面跟着扛着炸药包的爆破组;接着是团的主力,一营在前,二营在后,步伐整齐,踏得地面咚咚作响;县大队的队员们熟悉地形,在队伍两侧警戒,手里的步枪上了刺刀,闪着寒光;炮兵连的迫击炮和狼牙炮被骡子拉着,紧随其后,炮身被红布盖着,透着一股神秘感。

李明远和老王、小陈他们也跟在队伍里,带着备用的零件和弹药。李明远背着一把新造的步枪,腰间还别着两把驳壳枪——这是赵刚硬塞给他的:“拿着,防身用。虽说你是技术人员,但战场凶险,得有家伙在手。”

队伍穿过树林,越过溪流,朝着县城的方向前进。秋风扫过树梢,出“哗哗”的声响,像在为他们送行;阳光透过枝叶的缝隙洒下来,在地上织出一张晃动的网,照亮了战士们脚下的路。

四、城下的寂静

县城越来越近了。

远远地,已经能看到城墙的轮廓,像一条灰色的巨蟒,盘踞在平原上。城门口隐约有日伪军在巡逻,刺刀在阳光下闪着冷光。

队伍在离城三里地的一片树林里停了下来。赵刚召集各路人马开最后的作战会议。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