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乐文小说中文>1937年的日子 > 第30章 青霉素的金色粉末根据地的造血机(第1页)

第30章 青霉素的金色粉末根据地的造血机(第1页)

青霉素的金色粉末,根据地的造血机

一、霉的面包与救命的药

初夏的雨来得急,山洞工厂的角落漏了雨,装在木箱里的备用面包受潮,长出了一层青绿色的霉斑。后勤员小陈正要扔掉,却被李明远一把拦住。

“等等。”李明远捏起一块霉的面包,指尖蹭到那层毛茸茸的霉,眼神骤然亮——那是青霉菌,是他穿越前在微生物课本上见过无数次的“黄金菌种”,是盘尼西林(青霉素)的母体。

“这东西……能救命。”李明远的声音带着抑制不住的颤抖,把面包小心翼翼地放进消过毒的玻璃罐里。

小陈一脸茫然:“队长,霉的东西吃了会闹肚子的,您留着它干啥?”

李明远没解释,抱着玻璃罐冲进自己的隔间,反锁了门。他翻出那本被翻得卷边的《微生物学》,对着书上的青霉菌图谱反复比对,确认无误后,心脏狂跳得像要撞破胸膛。

盘尼西林,这个在二战战场上被称为“神药”的抗生素,能在关键时刻遏制感染,挽救无数伤员的命。现在根据地缺医少药,战士们中枪后最怕炎,一点小伤口都可能因为感染丧命,要是能造出这药……

他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培育青霉素的步骤在脑海里飞闪过:筛选菌种、优化培养基、控制温度湿度、提纯结晶……每一步都不容易,尤其是在连消毒酒精都稀缺的山洞里。

“得先做个恒温箱。”李明远在纸上画着草图,用木板钉个箱子,里面装上电灯泡(从报废电台里拆的),再连个简易调压器,就能控制温度。培养基更简单,用黄豆芽煮水,加些葡萄糖(偷偷攒的白糖提炼的),就能给霉菌提供养分。

最难的是提纯。青霉素易被破坏,必须用有机溶剂萃取,还得有精密的过滤装置。李明远盯着墙角那台缴获的旧离心机,突然有了主意——拆了它的转子,改装成简易分离设备。

“小陈,去药房找王医生要些酒精和纱布,再弄点小苏打来。”李明远推开门喊,眼睛里还闪着兴奋的光。

小陈虽不解,还是赶紧跑了。王医生听说李明远要这些东西,也跟着过来了,看到玻璃罐里的霉面包,皱起眉:“明远同志,这霉斑可不能乱用,会出人命的。”

“王医生,您看这个。”李明远翻开《微生物学》,指着青霉素的结构式,“这东西叫青霉菌,它分泌的物质能杀死细菌,尤其是伤口感染的链球菌。”

王医生是老中医,不懂西医那套,但看着李明远认真的样子,又想起他之前改良的医疗器械确实管用,犹豫着说:“要是真能行……我这儿还有几个感染化脓的伤员,再拖下去就危险了。”

“您给我三天时间。”李明远语气笃定,“三天后,我给您拿样品。”

接下来的三天,李明远几乎没合眼。他在隔间里搭起简易无菌室(用蒸汽熏过的布帘围起来),每天守着恒温箱,观察霉菌的生长情况。菌丝从最初的青绿色,慢慢变得浓密,培养基的颜色也渐渐变深。

第三天傍晚,他用注射器抽出一点培养液,滴在长满葡萄球菌的培养皿里(王医生帮忙准备的)。第二天一早,培养皿里出现了一圈清晰的抑菌环——霉菌周围的细菌全被杀灭了!

“成了!”李明远激动得差点掀翻桌子,王医生在一旁看得目瞪口呆,连连称奇。

但这只是第一步。粗提液的浓度太低,杂质太多,必须提纯。李明远拆了离心机,用煤油和酒精反复萃取,再用小苏打中和,最后得到一小瓶淡黄色的粉末,像极了细沙,却沉甸甸的,闪着微光。

“这就是……盘尼西林?”王医生颤抖着伸出手。

“是。”李明远把粉末小心翼翼地装在小瓷瓶里,“每次用一点点,溶于生理盐水,给伤员静脉注射,能控制感染。”

当天下午,王医生就用这药救了个腹腔感染的战士。之前战士持续高烧,伤口流脓,已经开始说胡话,注射青霉素后,第二天体温就降了下来,伤口的红肿也消了不少。

消息很快传开,山洞工厂里的人都知道,李队长从霉面包里捣鼓出了“救命粉”。

二、黄金粉末的“身价”

“这药……太金贵了。”周部长再次来到山洞工厂,手里捏着那个装青霉素的小瓷瓶,反复看了好几遍。王医生刚汇报完救治经过,连见多识广的他都忍不住惊叹。

“明远同志,你知道这东西在外面值多少钱吗?”周部长看着李明远,“在重庆,一支青霉素能换两盎司黄金;在上海的黑市,甚至有人用等重的金条来换。”

李明远心里一动:“您的意思是……”

“对。”周部长点头,“咱们自己用肯定优先,但多余的可以想办法卖出去,换钱,换设备,换咱们缺的钢材、药品、技术资料。”

根据地的经济一直吃紧,光靠百姓捐献和缴获远远不够。兵工厂要扩大规模,需要车床、电机、优质钢材;纺织厂要造布匹,需要纺纱机;甚至连战士们的军装、口粮,都得用钱来周转。要是青霉素能变成“硬通货”,简直是给根据地开了台造血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