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乐文小说中文>1937年的日子 > 第26章 暗谋太原夺重器蛰伏静待铁甲成(第1页)

第26章 暗谋太原夺重器蛰伏静待铁甲成(第1页)

第二十六章:暗谋太原夺重器,蛰伏静待铁甲成

云蒙山的春意藏在解冻的溪水里,叮叮咚咚地淌过练兵场。李明远蹲在溪边,看着水里自己的倒影——军帽檐下的鬓角又添了些白,可眼神里的光,比三年前刚到这片山时更亮。手里攥着的情报,墨迹还带着潮气:“日军华北驻屯军主力调往东南亚,太原兵工厂守备队换防为朝鲜籍补充兵,平均年龄不足十七岁。”

“旅座,这可是好机会!”王铁柱凑过来,手里的树枝在地上画着太原城的轮廓,“太原兵工厂是鬼子在华北的命脉,造步枪、炮弹、甚至装甲车零件,要是能端下来,咱的‘云蒙一号’坦克就能批量造了!”

李明远把情报往石头上一拍,水花溅到裤腿上也不在意:“端不得。”

“为啥?”王铁柱急了,“补充兵就是群娃娃,朝鲜兵又不卖命,咱带一个旅过去,三天就能拿下!”

“拿下容易,守不住。”李明远指着远处的煤窑,浓烟正顺着风往南飘,“太原是鬼子的华北中枢,丢了兵工厂,他们就算从东南亚调兵回来,也得跟咱拼命。重炮、飞机、坦克全会往这儿砸,咱现在这点家当,够填几次坑?”

他捡起块石子扔进溪里,涟漪荡开,把倒影搅成碎片:“要的是设备,不是城。让赵大山带特工队摸进去,能拆多少拆多少,机器零件、图纸、量具,哪怕是一颗螺丝钉,都比占座空厂房强。”

计划定得周密:赵大山带三十个精通机械的战士,混进太原城——有的扮成送煤工,有的装作修铁路的民工,还有五个跟着汉斯学过德语的,穿上缴获的德军军服,冒充“友邦观察员”,负责牵制守卫。

关键是要找个内应。李明远想起孙茂才从太原带回来的消息:兵工厂里有个叫刘振山的老工匠,以前在沈阳兵工厂当师傅,被鬼子抓来太原干活,儿子死在淞沪会战,心里早憋着股火。

“让孙茂才再跑一趟,”李明远对王铁柱说,“带二十瓶青霉素去——刘师傅有哮喘,这药能救命。告诉他,事成之后,咱给他在云蒙山盖个新作坊,让他当总工匠。”

孙茂才这次扮成药贩子,挑着担子进了太原城。城墙根的伪军检查时,他塞过去两盒罐头,嘴里念叨:“家里有病人,求官爷行行好。”进了城,七拐八绕摸到兵工厂后街,敲开刘振山家的破木门时,老头正蹲在灶台前咳嗽,脸憋得通红。

“刘师傅,晚辈给您送药来了。”孙茂才把青霉素瓶放在桌上,“这是八路军的新药,能治咳喘。”

刘振山盯着药瓶,浑浊的眼睛突然亮了:“你们是……”

“我们想请您帮个忙。”孙茂才压低声音,“兵工厂里的镗床、铣床,您熟门熟路。我们想拆几台运走,造打鬼子的枪炮。”

老头咳了半天,突然站起来,往灶膛里塞了把柴:“拆哪几台?最里面那台德国造的精密镗床,能加工o毫米炮管,鬼子看得紧;还有三号车间的万能铣床,能车坦克履带……”他从炕洞里摸出张油纸,上面画着兵工厂的布局,连守卫换岗的时间都标得清清楚楚。

“我儿子是三八大盖打死的,”老头的手在图纸上摩挲,“我这辈子造了无数枪,也该造点能打鬼子的了。你们哪天动手,我把车间的电路弄短路,就说机器坏了,能给你们争取两个时辰。”

三天后的夜里,太原城的梆子敲了三下。赵大山带着人摸到兵工厂后墙,刘振山果然拉断了总闸,厂区里一片漆黑,只有巡逻的朝鲜兵打着手电筒瞎晃。

“友邦观察员”大摇大摆地走到门岗,掏出伪造的证件,用生硬的德语喊:“紧急检修!机器故障!”朝鲜兵哪见过这阵仗,慌里慌张地开了门。

三十个人像泥鳅似的钻进车间。刘振山早在镗床旁等着,手里举着油灯:“快!先拆主轴箱,零件编号我都标好了,回去照着装就行。”战士们拿出周先生特意造的拆装机具,拧螺丝的拧螺丝,卸齿轮的卸齿轮,铁器碰撞的轻响在黑夜里格外清晰。

刘振山一边咳嗽一边指挥:“别碰那台日本造的冲床,精度太差!拿墙角的量具,千分尺、百分表,这些比机器还金贵!”他突然想起什么,往废料堆里钻,摸出个锈迹斑斑的铁盒子:“这里面是坦克炮的图纸,我藏了三年了!”

两个时辰后,当第一缕晨光爬上城墙时,赵大山的队伍已经消失在城外的密林里。马车上装着镗床主轴、铣床齿轮、几十套量具,还有那个装着图纸的铁盒子。刘振山没跟他们走,说要再留几天,把剩下的图纸藏好。

兵工厂第二天炸开了锅。鬼子现精密设备被拆成零件,气得把朝鲜兵捆在电线杆上抽鞭子,却连人影子都没抓到。刘振山混在工匠里,看着鬼子的狼狈样,偷偷往咳嗽药里加了点甘草——青霉素省着点用,将来还能救更多人。

云蒙山的新车间里,汉斯看到拆回来的零件,激动得直拍大腿:“这是克虏伯的精密镗床!有了它,你们能造o毫米重炮!”他指挥工匠们组装,嘴里不停念叨:“齿轮要对正齿合线,主轴要涂润滑油……”三天后,当机器重新转起来时,镗出的炮管内壁光滑如镜,误差不到o毫米。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周先生则捧着坦克炮图纸,在沙盘上摆了又摆:“照这个造,炮管能打穿鬼子的中型坦克!咱的‘云蒙一号’要是装上这玩意儿,能在晋省横着走!”

李明远没让他们急着造重炮。他让人把镗床藏进最深的溶洞,外面用巨石挡住,只留个仅容一人通过的洞口。“现在还不是用的时候,”他对汉斯说,“等咱们有五十门重炮,三十辆坦克,再配上高射炮,才能跟鬼子打城市战。”

他心里的账算得明白:日军把精锐调往东南亚,国内只剩老弱新兵,这正是攒家当的好时候。太原兵工厂的设备只是开始,接下来还要摸大同的煤矿机械、阳泉的钢铁厂,甚至要想法子弄几台电机——汤姆的煤化工需要电力,戴维的学堂也该装电灯了。

各部队按捺住攻城的念头,专捡日军的运输队和小型据点下手。陈二牛的小队在同蒲线截了辆闷罐车,里面全是日军的新兵,手里的枪还没上膛就举手投降,战士们没费一枪一弹,缴获了两百支崭新的三八式。

“这些枪太旧了,”陈二牛嫌弃地踢了踢枪托,“咱现在都用自己造的半自动,这玩意儿留给民兵练手吧。”

赵大山则带着人,在太原城外的公路上埋了“土炸弹”——用煤焦油做的炸药,威力比黑火药强三倍。日军的运输卡车路过时,一炸就是一串,车上的罐头、布匹、甚至还有几箱崭新的军装,全成了战利品。

最让人兴奋的是,有个朝鲜籍的日军士兵,不堪忍受军官打骂,带着一挺轻机枪投诚了。他说自己是被强征来的,家乡在平壤,父母都死在日军的轰炸里。李明远让他教战士们说日语和朝鲜语,还给他取了个中国名字叫“李朝民”。

“朝民,你看这是什么?”李明远把从太原兵工厂拆回来的零件给他看。

李朝民眼睛直了:“这是装甲车的变箱!鬼子的‘豆战车’就用这个!”他突然跪下,磕了个响头:“李司令,让我跟着你们干吧!我会修装甲车,还知道太原兵工厂的弹药库在哪!”

李明远把他扶起来:“好,你就去乔治的坦克车间,帮着造咱自己的装甲车。将来打回平壤,我派你当向导。”

李朝民哭得像个孩子。

日子一天天过去,云蒙山的“家底”越来越厚。兵工厂里,新造的半自动步枪堆到了房梁;坦克车间里,“云蒙二号”的履带已经成型,乔治说再等一个月就能试车;汤姆的煤化工基地,不仅能造炸药,还炼出了煤油,晚上学堂里终于点上了电灯,戴维教学生们用望远镜看星星,说那是未来的航空坐标。

李明远站在溶洞顶端,看着远处的灯火,像撒在山里的珍珠。他知道,现在的每一台机器、每一张图纸、每一个愿意跟着干的人才,都是将来打城市战的资本。日军在东南亚的胜仗打得越欢,国内的守备就越空虚,他们攒家当的时间就越充裕。

“旅座,汉斯说那台镗床,能造oo毫米的重炮了!”王铁柱兴冲冲地跑来,手里举着新造的炮管样品,闪着寒光。

李明远接过炮管,掂量着分量,冰凉的钢铁里仿佛藏着千钧之力。“不急着造大的,”他把炮管递回去,“先造五十门毫米山炮,配上汽车拉的炮架,再练出百十个炮手。等咱的‘云蒙坦克’能跑了,高射炮能把飞机打下来了,再去敲太原的城门。”

晚风从山坳里吹来,带着新翻泥土的气息。远处的兵工厂还亮着灯,锤声、机器声、偶尔传来的笑声,混在一起,像充满力量的歌。李明远知道,他们正在用最朴素的方式,积攒着改变战局的力量——不是靠一时的勇猛,而是靠一步一个脚印的踏实,靠把每一台缴获的机器、每一个投诚的士兵,都变成对抗侵略者的火种。

总有一天,这些火种会连成一片火海,烧掉鬼子的炮楼,掀翻他们的坦克,让太原城的城门,在重炮的轰鸣中,为八路军敞开。而那一天,已经不远了。

喜欢年的日子请大家收藏:dududu年的日子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