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五十七章 出發,南山懸崖

小說:滴血瞳 作者:丫丫不學語

這個老傢伙!我在心中嘀咕了一句,迎著他那充滿了敵意,彷彿是禿鷲一樣的目光,我頓時覺得自己的心裡面遍生含義,這雙眼睛裡面貌似馬上就能噴射出刀子,讓人不寒而慄,這個老傢伙,我總是覺得他讓我們穿這身大紅色的喪服,是別有企圖,肯定是他心裡面藏著壞,但是故意不給我們說。

“三位都到了,稍等一下,我們才可以請靈出門……”這老傢伙衝著我們施了一禮,但是我總是覺得他每一個眼神兒還有每一個動作裡面都是那麼不懷好意。

我們三個看著面前的情形,頓時心頭猶如刀割。

“哞哞哞……”面前是一頭老牛,這老牛被栓在了一個木樁上面,但是這老牛身上卻血跡斑斑,並且隱隱可以看得到白骨,可是身後卻有一個人用剔骨刀在老牛的身上游走著,一塊塊的血肉從老牛的身上被剔下來,並且這人的手法十分的嫻熟,每剔下來一塊血肉是絕對不拖泥帶水,十分乾脆利落。

但是那老牛卻顯然很疼,它的眼睛裡面不住地往外流淌著淚水,並且鼻子環鉤處也因為自己的用力撕扯而出現了血跡,這模樣看起來著實讓人心疼無比。

“這是在幹嘛?”說不上是因為什麼,我走到了手持剔骨刀的劊子手面前,這是一個貌似乾薑的老頭,瘦骨嶙峋的模樣,貌似來自於地獄的惡鬼一般。

“與你無關,外來之客,無須多問!”他說著,便準備把我給推到一邊,但是我卻仍舊伸手抓住了他的胳膊,這個惡鬼老頭狠狠地瞪了我一眼。

“你這是什麼意思?”這個小老頭貌似一點也不懼怕和他有如此身高差的我。

“不好意思,這個閒事兒,我就是管定了,眾生平等,你何苦這麼折磨它。”崔明麗走到了我的身邊,企圖抓住了我的手,但是我的手卻仍舊不放下。

“哞哞哞……”那老牛貌似也明白現在生了什麼事情,竟然也朝著我叫了幾聲,這小老頭終於放下了手中的剔骨刀。

“怎麼回事?”巫虺文再次來到了我們的面前,詢問似的看著我們。

“桑林族長……”小老頭兒氣勢洶洶拿著剔骨刀指著我們,而此時,那剔骨刀的刀尖兒還在不住地往地上滴著鮮血。

“喂,這位大伯,您說就說了,您別拿刀指著我們好不啦!”崔明伏說。

但是在巫虺文得知事情的前因後果之後,反倒是笑了起來,“哎呀,我以為多大點兒事兒呢?這些肉也夠了,直接把它宰了就行了,小夥子,這是我們苗族喪葬的習俗,你可能不太懂,我給你說一下。”

老人過世後,孝家一定要打牛祭奠,婿家也可同時打牛祭奠,意思是讓死者牽去用。有條件的可在安葬死者前進行。條件差的在安葬後再逐步備辦,然後擇日進行。

打牛這種習俗的歷史在苗族中可能已非常久遠苗族先民的著名部落領蚩尤被古代民間描述成牛的模樣,“俗雲也就是蚩尤,人身牛蹄。秦漢間說蚩尤耳鬢如劍戟,頭上有角”。這證明牛和苗族先民有密切關係。

蚩尤死後,“祭蚩尤不用牛頭”,證明當時還是實行牛祭的。苗族至今仍必須用牛來祭奠死者,說明牛對苗族社會的生產生活有著貫穿歷史的聯絡,這也許是苗族比較早使用牛來作勞動工具、從而進入農耕民族的一個證明。

黑苗的牛祭分為家祭和外祭兩種。家祭即在家中堂屋進行祭奠活動;外祭要在外邊一個較平坦的地方搭一個棚子作為祭房,然後將靈柩抬到裡面祭奠,抬棺木到祭房時,祭師在前,孝子背弓弩、長刀隨後,再後是靈柩,最後是笙、鼓及送靈人群。

原置於大門後的竹棍可一路丟掉。這一行圍繞祭房繞若干圈後,置靈柩於祭房內,頭朝東方,弓弩、長刀、鼓等掛好放當。有的地方要把牛打倒地後才將弩掛在祭房前,而且須一百天後才能由孝家取下來。

打牛先要交牲,就是用反手繩把牛繫上,拉到靈柩附近,繩子一頭拉進靈柩,放在死者手上。這時祭師手持竹卦,向死者靈魂作一番交待,叫死者靈魂拉上牛去“做種”,然後才將牛拉到較寬敞的地方打。

打牛是苗族喪葬習俗的*。打牛時,孝子要身背弓弩、長刀,大喊“外鬼!不要搶我家老人的牛!”接著由舅家先打三斧頭後,將斧頭交給幫忙的人,幫忙的人隨後用斧頭猛擊牛頭,直到牛倒地後方才開頸接血。如果牛身強體壯,則要事先用繩索捆綁後腳拉住,以防不測傷人。打牛期間,孝眾痛哭,笙鼓齊鳴,地炮三響。

牛死後,血用開水燙成塊,拿到靈前供奉一次。有的地方是事先準備一個藤圈,開頸時將藤圈沾牛血到靈前供奉。之後,舅家、孝家、婿家等各家要分別輪流吹笙擊鼓,唱酒令的人要圍繞靈柩轉幾圈。

“好了,直接把它整到屋後給宰了,不要把血濺到客人身上,然後開始指路。”巫虺文說道。

指路,也就是給死者靈魂指一條去同死去的祖先相聚的道路。苗族相信人死後,其靈魂要去同祖先的靈魂團聚,但剛死者的靈魂不知道路,要由祭師給予指出途中經由的地方,告訴其途中應注意的事項,死者靈魂都會走到祖先處。

指路是祭師手持竹卦,透過唱指路詞的形式進行的,指路詞比較長,一般前部份主要是敘述人為什麼要死,死後要帶些什麼東西同去等等;後部主要是路上要經過的地方以及死者靈魂經過時須注意的事項等等。

從內容上來看,指路詞有幾個特點,一是叫死者靈魂帶回去做種的,都是些生產生活的必須品,如糧種、麻種、雞種、豬種、竹種、牛種等;二是死者靈魂都是走路返回祖先居住的“祝略城”,並不是像其它宗教有“昇天”、“輪迴”的內容;三是返回祖先處的路標有真實的,有抽象的。

“下壩、冷衝、剛鬧衝、熱衝、丫口塘、水井衝、沼澤地、阿略寨、十字街、阿略城。”那祭師念念叨叨,並且手舞足蹈。

從路標上看有具體的地名,也有抽象的地名。苗族喪葬習俗雖然具有原始宗教性質,但它也是苗族社會客觀存在的一種反映。歷史上,苗族是一個不斷被迫遷徒的民族。顯然,指路詞反映的內容可能是苗族對於遷徒的追憶留下的痕跡。

指路時,要用一隻公雞作為指路雞,祭師邊念指路詞邊捏雞脖子使其窒息後,用竹棍穿上置於靈柩旁。指路結束後,有的地方還要由祭師唱送死者靈魂的歌,並祝願今後孝家順順利利,財富。

“懸棺崖葬——”巫虺文大吼著,“請靈,村南懸崖——”

祭奠結束後,就是埋葬。

一般的苗人的土葬,在挖墓穴前,先在墓穴處的四角及中間奠酒,然後先挖中間奠過酒處的土,將第一鋤泥巴在另一邊專門放好。墓穴挖好後,置入棺木,即可埋葬。

葬完後,祭師執卦在手,對死者靈魂交待說,“你轉來等早飯。今天我拿卦頂遞給你,到第三天早上你又拿卦頂遞給我。”說畢,將卦放在墳前的石縫中。埋葬一般是一次葬好,但有的如果因天晚當天葬不完,就培土到平棺停止,而這時卦不是放在石縫中而是插在墳上,第二天再葬完。

葬好後的第三天覆山。屆時孝家及部份鄰居親友抬上酒肉飯等前去墳前供奉,供完後將竹卦插在墳上,並將挖墓穴時的第一鋤泥蓋在卦上。

解簸箕是接死者靈魂回家和親人團聚的一種形式,一般是死者去世後滿一個月的時候,或以單數年月為期。先是孝男手持一根竹棍到死者墳邊,將竹棍搭在墳上,喊著死者的名字說“我來揹你去解簸箕。說完將竹棍揹回。離家不遠時,將竹棍置於路旁說“你在這裡等,明天我才來接你!”

當晚,孝家要殺兩隻雞,將煮熟的雞肉、心、肝抬到竹棍前由祭師供奉。第二天早上,孝家用竹棍捆成一個十字架,套上衣服,拿到路邊那根竹棍前,由祭師奠過酒後,即表示死者靈魂已由竹棍移到十字架上,放進簸箕內,然後全家哭著將其抬回置於屋中間方桌上,由祭師供飯、酒、肉等。

有的地方接靈魂時不用到墳上,只是拿上死者生前穿過的衣服,在路口邊點燃蠟,由祭師念上幾句,表示死者靈魂已附在衣服上,接回家置於簸箕內即可。孝家要殺一頭豬,一是用來供祭,同樣經過交牲程式,二是招待親友、鄰居。供祭結束後,全家仍要哭著將簸箕抬到原來放置竹棍的地方,拿掉十字架,表示死者靈魂從此與陽世人家分手,路上返回祖先住地的途程。至此,整個喪葬習俗全部結束。

但是桑林婆婆因為地位之高,是被選取懸棺崖葬的方式,所以和這個又十分不同。

喜歡滴血瞳請大家收藏滴血瞳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