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回 義利孰先

六月十七,就在三十六寨軍民上下忙碌之際,一份名為《太行時報》的新式報紙,在紀某人的親自督導下,由血旗營宣曹創辦面世。這份暫定為每旬一期的報紙,涉及三十六寨的大事小情、政策法規、周邊動向、文娛趣聞乃至思想宣傳。

軍民可花上兩個大錢購買自賞,也可透過各單位、各城寨的公報欄,由功曹諸史、機關署員或各地教員定期宣讀,更可賣弄風騷,自行撰文投稿,小賺稿酬,名利雙收。一時間,這份報紙成為軍民們勞累之餘的熱門談資。

最令少男少女與八卦黨們津津樂道的,是期特刊報道中的英雄事蹟,在敘述上黨與鐵谷兩處戰場的戰情之餘,著力刻畫了運籌帷幄的張賓、每戰必先的劉靈、機警頑強的紀莊、臨危不亂的梅倩以及視死如歸的女兵團體。自然,仁義無雙、憂國憂民、智勇雙全、百戰百勝的紀某人是最被大書特書的主角。對他們的大肆渲染,有效激勵了軍民們擁護血旗並鐵血從軍的正面情緒。

當然,期特刊中,不乏“火眼金睛”這類筆名的撰稿人,用陰謀論的眼光,深度挖掘了聯兵來襲、烏桓襲擾、趙驤入並等事的時間關聯,點出血旗營全力抗匈,卻痛失上黨戰果並險遭覆滅厄運,皆源自一隻黑手的背後操控,其言辭犀利,苦口婆心,雖未明說黑手是誰,但只要是名合格的八卦黨,誰都看得出來啊。

由是,藉著含冤受屈的激憤情緒,一股自立自強、自保為先、謹慎衛國的山頭主義思潮在三十六寨迅蔓延,原先狂呼著打回幷州老家的人也不好咋呼了。而這個山頭,自然就是血旗營,是三十六寨,更是要緊密團結在紀將軍的周圍...

將軍書房,被大肆傳頌的紀某人正自處理公務,有報白望山求見。他不由一愣,白望山被派往西河郡秘密行事,怎生趕了回來?他忙起身召見,卻見白望山一臉憔悴,風塵僕僕的模樣,顯是這一路趕得焦急。

“稟將軍,卑下此行西河,已與水軍弟兄將一應軍用物資秘密轉移至汾河之畔,藏於暗影設定的秘密據點。並且,汾河沿岸一應碼頭泊船也已摸清。”白望山入房後也未歇息,立刻彙報道,“此外,卑下利用昔日交情,業已說動兩股水上幫派,以及一支義軍,合眾近千,擁船三十餘艘,願意投效我血旗營,可隨時接受調遣。”

“很好,眾家弟兄們辛苦,白兄也辛苦了。”紀澤笑著點頭道。上黨一役,兵甲軍械繳獲甚多,除了精弓鎧甲等短缺之物,紀澤之前下令將床弩、刀槍等血旗營看不上的繳獲,以及長弓箭矢等些許軍用物資轉入西河郡,以備水軍萬一之用。而白望山能拉來當地水上勢力,倒屬意外之喜。

不過,近來細作事件連連生,血旗營如今正四處追索緝拿鐵谷城危機時涉嫌奸細者,紀澤腦中正繃著這根弦呢。出於謹慎,他問道“那兩家幫派與那支義軍是否可靠?緣何加入我血旗營而非幷州軍?”

“那兩家幫派一為汾漁寨,一為文運盟,因幷州兵亂,民生凋敝,河運不興,他們夾在漢匈兩軍之間,日趨難混,若不另謀出路,遲早都得消亡。”白望山淡淡一笑,不無自得道,“兩幫昔日皆屢受幷州軍壓榨,頗有積怨。而我血旗營起於寒微,卻於上黨大破匈奴,斬殺劉景與綦毋達,呵呵,在民間聲威正盛呢。”

面色一正,白望山接著道“至於那支義軍,約四五百人,本為西河郡兵殘部,為者名叫彭丘,原汾河水軍屯長。此人昔日曾在晉陽宗學藝,文武雙全,但身為寒門,受不過排擠便投軍而去。匈奴叛亂之時,其舉家為匈奴人所害,是以不齒幷州軍昔日軟弱,卻願投我血旗營。大人若是得空,望山以為可以考察此人一番,當會滿意。”

“好,某會注意彭丘此人。你可先代紀某承諾他們,但若立功,可授予軍候甚至校尉之職。但是,暗影聯絡之時,須得詳加提防,謹防他們有詐抑或洩密。涉及眾兄弟性命,我軍任何計劃不得對其提前透露,且主動權必須在我軍手中。”紀澤並不放鬆,沉聲說道,“若是可以,可趁幷州混亂,將他們家眷提前遷移入山。”

見白望山鄭重點頭,紀澤這才笑道“對了,這些事情,白兄飛鴿傳信便好,何必不辭辛苦,專程趕來鐵谷?”

“我血旗營此番血戰抗匈,收復上黨,卻為東嬴公算計,著實令人義憤填膺,但望山希望知道,將軍是否還會抗匈?”白望山卻是一肅,莊重一禮道,“尤其是方才,望山在鐵谷西門,見到期的太行時報,其間口風,確令望山心憂抗匈前景啊!”

“哦?”紀澤目光閃爍,想起眼前是個強烈的幷州抗匈人士,卻是似笑非笑道,“若是紀某負氣收兵,你當如何打算?”

“望山既然投了血旗營,一切自當以將軍馬是瞻。”白望山連忙擺手,繼而懇切道,“但望山依舊希望,將軍能以幷州百姓為念,莫因司馬諸王不義,便輕棄民族大義,任由匈奴狗賊肆掠。況且,我血旗營斬殺劉景、綦毋達,已與匈奴勢不兩立,可不能留其為患啊!”

“某已下令白洋水軍、騎衛曲與四曲暫編騎兵潛留野狼寨附近,並抽調了劉靈等一批骨幹充入暫編騎兵,隨時可以西出作戰。”紀澤面色轉緩,淡笑道,“若西征大軍有幸戰勝匈奴,紀某會旁觀以儲存實力;若其不敵,紀某將加入戰團,至少也要力保其殘兵安全退回晉陽。”

“若是我血旗營提早加入戰團,豈非於大局更為有利?”白望山皺眉,直言不諱道,“也即是說,將軍意欲坐山觀虎鬥,甚或坐收漁翁之利?”

“不然,不論顧及民族感情還是三十六寨安全,紀某皆不願匈奴人猖狂得勢。但雙方十數萬人馬大戰,我血旗營本就不受待見,區區幾千人參與正面作戰,無非飛蛾撲火而已,倒不如留作一支奇兵,或有大用。”紀澤苦笑著解釋道,卻不免言不由衷,,“當然,鐵谷城血跡猶在,紀某承認,某不會為了抗匈,搭上我血旗營十萬軍民之身家。”

其實,紀澤心底也有過猶豫,倘若他一心為了大晉,此番全力相助司馬騰西征匈奴,即便別個是豬隊友,也沒準能夠取勝,從而暫改歷史,將匈奴趕出幷州。只是,那樣的話,得勢後的司馬騰怕要第一個收拾自家血旗營了。

從現實考慮,呆在幷州軍與匈奴人邊上,只有二者彼此相持,誰都奈何不了誰,三十六寨才最為好過。且西晉之亂,根源又何止匈奴,他紀某人意不在幷州,為別人搭上自家兄弟性命,拼死拼活還不落好,值得嗎?然而,若是匈奴此戰勝了,幷州軍即便苟延殘喘,遲早也會敗給匈奴,漢家之傷卻是難免,他紀某人會心安嗎?

“以將軍輕取上黨之才略,定有辦法相助幷州軍擊敗匈奴,且未必損失慘重。還望將軍以大義為先,率我等全力抗匈。”白望山似乎看透了紀澤的心思,竟是直身長揖,一躬到底的懇求道。

你丫不過是個跑江湖的,咋比咱還講究民族大義!?紀澤本就有些為此事躊躇,大義還是私利,梟雄還是英雄,他也兀自掙扎,而今見白望山這般懇請,心中更是煩躁,終是不耐道“你且忙去,某會先派出水軍,別的且讓紀某再想想...”

五日一晃而過,血旗軍民完全撤離上黨,退回太行,一應繳獲錢糧也平安運抵谷豐城,其間未再有何意外。除了秘密潛留野狼寨左近的水軍與騎軍,其餘軍民健婦紛紛迴歸三十六寨,或解散歸家,或入營修整,與分流各處的上黨移民一道,再度投入了熱火朝天的生產勞作與家園建設,三十六寨也由戰時狀態轉變為正常狀態。

自然,所有參與西襲行動與鐵谷守城的人員,不論戰士、民夫還是健婦,皆得了不菲的封賞撫卹,總額高達二十五萬貫。其中,那位在東二北二寨出警訊的王三癩子,非但得了百貫賞金,更被紀澤特批掉入監曹,還特賞了一個擄自上黨的匈奴女奴暖床,一時羨煞旁人。

伴著軍民迴歸的還有血旗營一眾高層,鐵谷城內會議不斷,為了應對暴增的人口,也為籌備日後的重心轉移,血旗營對一應民務軍務進行了好一番調整佈署,一條條軍政命令與實施規劃接連出臺。

先是三十六寨方案有所調整,南北區域適當外擴,除了南方加設谷豐城,北方還將加設北峰城,五城之外設三十六處山寨,每寨三至六保不等。東南西北四成各轄六寨,鐵谷城則下轄十二寨。而且,外緣山寨之外,都將加設烽火崗哨。

為了消化暫編軍兵,血旗營將再一次著手整編,暫定兵額六千人,擇優遴選,寧缺毋濫。將改設前後左中右五軍,一軍也即一個校尉部,主官稱軍主。左右兩軍為步卒,前後兩軍為騎兵,中軍則是紀澤的近衛軍。其中,前後左右四軍仍各設兩曲,但每隊暫先縮編為三什,以至美軍僅有千人,若有必要,也可擴編至滿編的一千六百人。

近衛中軍則下設滿編三曲,即兩屯親衛與一屯女衛組成的親衛曲,兩屯特戰屯組成的特戰曲,陌刀重步兵與具裝重騎兵各一屯組成的重灌曲。值得一提的是,紀某人在幷州得了大量優質戰馬,便開始了重騎兵的嘗試,而原本的教導屯,則將被更為正規的軍校所取代。

同時,為了強化三十六寨防禦,也為日後血旗營重心轉移,此番將新設太行營,以紀氏子弟紀莊為別部司馬,定額近五千,下設上下左右前中後七曲,作為三十六寨的地方守備部隊,其中前中後三曲為戰兵,兩步一騎,駐鐵谷城,其餘四曲為守備輔兵步卒(取代預備曲輔兵),分駐其餘四城。

各城寨還將常設一至十隊民兵不等,歸民務署武曹轄制,總計三千,帶薪服役,擇青壯三月一次輪替。凡體格強健的適齡男子,除非具有足夠級別的一技之長(譬如中級匠師),皆需履行民兵義務。當然,血旗營也對戰兵輔兵給出了相應的自願退役年限,戰兵六年,輔兵三年。

署曹機構方面,獨立參軍署與民務署之外,新設司法署,與監察廳的法曹各司民法與軍法,下設判、捕、訟、詢四曹。此外,參軍署之下新設偵曹,專事軍情偵查與彙集轉遞。

地方機構方面,各寨設寨正、寨守、教員,各城則射城正、城守、城判、城學、城簿,各司職民政、軍務、司法、文軒與錢糧戶口,對相應上級署曹負責。因環境險惡,各城寨以城守、寨守為尊,各城守更由太行營駐軍最高長官兼任。

軍政系統的完善與擴容需要大量人才,好在,西襲行動時間雖短,但對血旗營軍民上下絕對是一次錘鍊。血旗營非但多了大批真正上過戰場的忠誠老兵,還透過大規模搬運遷移,鍛鍊了行政隊伍,湧現出一批表現搶眼的基層管理人才。

這些軍政人才,給血旗營的大調整提供了組織基礎。尤其是透過軍隊整編,一批年紀稍大抑或傷殘退伍的老兵,以及一些頗有政才的功曹諸史將被退伍衝入各級管理機構,經過軍隊熔爐錘鍊的他們,又紅又專,將成為紀澤有效掌控三十六寨的極大臂助。

二十二日,忙忙碌碌的紀澤終於收到來自晉陽的訊息,司馬騰大犒三軍,十萬大軍號稱二十萬,誓師西征,兵出晉陽。得此訊息,紀某人的第一反應便是心疼,那些犒賞費定是來自趙郡那十幾家傻鳥士族,趙郡人口三四十萬,是上黨的四倍,其本土士族的積累財富至少幾百萬貫,原本應該被他血旗營劫掠一大票的呀!

正自憋悶加窩火之際,討厭的白望山竟又來了,隨之同來的居然還有劍無煙。二人面色嚴肅,皆呈憂國憂民,大義凜然狀...

喜歡乞活西晉末請大家收藏乞活西晉末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