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九章 月旦評(1 / 2)

山頂的空地極其空曠,如今星光黯淡,星光下面的人顯得格外的渺小。

巨石之後有人在大笑道,“唐解元,你在這個時候還能有閒心與一個小女子拌口舌,果然是好雅緻。”

這是天機明鏡先生的聲音。

唐寅冷笑道,“月旦之評,每次都是月初一,今年為什麼要改到月中,卻還將程式弄得如此複雜?”

這時間,天機明鏡先生手執宮燈引路,身後跟著的竟然是暹羅公主沈櫻。

沈櫻淡淡一笑,道,“這些專案都是我臨時增補的。”

祝枝山道,“有……這個必要嗎?”

沈櫻笑道,“你說呢?”

今年月旦之評與往年格外不同,新增加的專案出人意料,如品河豚,如走鐵索橋,無不讓各位才子們心有餘悸,如今當著一個女孩子,卻不好意思說出來,只有祝枝山上前笑道,“這考題不但刁鑽,而且有些要命。”

這時間,有人附合道,“大家來此,是為了參加月旦之評,卻不是來玩命的!”

沈櫻道,“月旦之評舉辦至今,恐怕有不少人是其中的常客。”

正所謂“心負雲霄志,名高月旦評!”,有過幾次經歷的才子們得意的笑笑。

卻不知沈櫻介面道,“你們…還記得當年月旦之評的初衷嗎?”

這說話引得各位才子們一片噓聲。

大家都知道,“月旦之評”最早源於東漢時期,那時,汝南地區有品評人物的風氣,其產生與當時的辟舉制度有關,士人如果想要獲得辟舉,出任地方行政機構官員,必須先要得到大人物的好評。

在當時的汝南地區,名士許劭和許靖就是這樣的大人物,他們都喜歡品評人物,每月一換品題,所以將這個活動稱之為“月旦之評”。

沈櫻不理眾人言語,忽然問道,“許劭與許靖又維持幾年?”

眾人面面相覷。

由於當時的朝廷選拔人才還沒有實行科舉制度,而是透過“舉孝廉”的形式來推舉為官之人。

作為民間輿論喉舌的許劭,在坐議鄉黨人物時,卻是很有原則,連當時的袁紹,曹操都不給面子,利用自己的名望,竭力向朝廷舉薦賢人,尤其是舉薦那些有賢德卻家居清貧的人。例如,販賣頭巾的樊子昭,牧牛趕車的虞承賢,鄉間種田的李淑才,送信跑腿的郭子瑜,這些草根經許劭“選秀”為官之後,皆能以才德治理鄉郡,成為當地有名望的人。

一時,引得四方名士慕名而來,競領二許一字之評以為榮。

只是,月旦評雖盛行於一時,持續時間卻並不太長。“(許)劭邑人李逵,壯直有高氣,劭初善之,而後為隙,又與從兄(許)靖不睦,時議以此少之。”

不久,十常侍當國,許劭目睹朝政腐敗,天下將亂,不願入仕,

他說“‘方今小人道長,王室將亂,吾欲避地淮海,以全老幼'。乃南到廣陵。”

許靖因事得罪董卓,亦避難出走,隨著許氏兄弟兩人關係的破裂並分別離鄉他走,月旦評其實很快便淡出了歷史舞臺。

唐寅悵然嘆道,“飛光飛光,勸爾一杯酒。吾不識青天高,黃地厚。唯見月寒日暖,來煎人壽……”

沈櫻卻悠悠道,“月旦之評第一輪淡出的真正原因,其實是因為後來的朝庭透過科考來選拔人才。”

唐寅聞聲臉色反而一慘。

沈櫻道,“有些人熱衷月旦之評,卻是因為他雖然自詡甚高,卻早己失去了透過科考入仕的機會。”

早些年,唐寅雄心萬丈,卻因為“科考弊案”一事負罪,他貴為江南第一大才子,卻再不能憑科考入仕,為國為家建功立業,此事本來是他心底最大的痛處,誰若敢當面提出來,他殺人的心都有了。

可是,這一次卻是由一位暹羅國的公主的口中說出來,唐寅只能跳起來,道,“放屁放屁,簡直是放屁。”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