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樓船東來白浪飛(四)

小說:表同作用 作者:平老爺

“貼切,貼切。”烏爾德沒口子的讚道,又是一口‘郎母酒’下肚,心下說不出的暢快。

新近試製的這批朗姆蜜酒存量不多,加上做法上的問題,保留了更多的甜味,反倒讓這酒喝起來更加順口,可無論如何也是3o多度的烈酒,沒有幾杯,烏爾德便已有些不勝酒力了。

這邊番人與大食人美酒盈杯,那邊華商卻是聚在一處,早已在商討著如何應對這伏波軍入城後的種種。

“沒聽劉太尉說的?這大宋的朝廷既已開列了和買的清單,以後的生意恐怕就不大好做了。”

所謂和買,在大6上是源自秦漢時便有的制度,說出來倒不稀奇,官府將所需物品列出單子,從商戶手中購買,在以往無論是官府還是民間,都是兩便雙贏的事情。只是在如今的大明朝,此事便往往淪為官人們巧取豪奪的手段,這名聲經大6上的海商們傳揚開去,故而乍聽之下即便是遠在南洋的商人,也是聞之如虎。譬如廣州港中的商船,每一艘上都有一定比例的貨品是要用比市面低上不少的價錢賣給官中的,雖則如此也並非沒有賺頭,無非是羊『毛』出在羊身,從別處再找補回來,但總歸沒人嫌錢多,斷人財路如殺人父母,這個道理一點就透,何況海商本就是無利不起早的。

只是有另一個聽了道“我看這劉太尉說的和買與大明的和買並不相類,你看他那單子上的都是糧食、木材之屬,胡椒等物卻並不在列。”

大宋的官人從一開始便與天國上朝的形象不符,早年間記得舊港宣慰司尚在時,在渤泥國中作威作福的大明天使等於半個攝政王了,也不過是大6上一介小官,要不怎麼有人會說,外邦的國王不如天朝的城門吏呢,在南洋的一眾遺民眼中,這話顯然也不是玩笑。不過劉大悟被呼為太尉,大宋的官制不太清楚,可說書的在這古晉城中依然是有,武官之中這名頭也是朝廷中拔尖的了,就算這群人是私授明器之輩,可這鐵船的艦隊許不是假的,但這群人說話做事又透著親和。

就拿方才說話的這一位提到的單子,那是用上好紙張印製的一個清單,如名刺一般的挺括。為了方便散的緣故,這次倒是沒有印製圖片,全以表格歸類,但其中林林種種的明目,尤其是折算的價錢,不僅有銅錢和白銀,連本地的錫幣都給羅列了起來,實在是清晰明瞭。過去無論是北邊還是南洋的商人和,都像是生怕將事情說得太明,規則上都是儘量模糊,而這群自稱大宋官人的做派倒與泰西的紅夷頗似,只是條理更加分明,甚至可以說是過之不及了。

果然便又有心思活絡的說了起來,連帶著稱呼也都變了,“我看長們給的價格也算公道,不過貿然就答應下來也為不美,倒不如讓思公他們再與劉太尉說上一說,給利上若是能夠更加優厚一點,就算光是糧食和木材一項,從爪哇去運回來也是很有賺頭的。”

“都在想些什麼,還當真以為是為了這些東西?他們這大鐵船十萬石的貨物還不夠裝?要煩我們去轉運?不過是個由頭罷了,虧你們還當真了。”

表示反對的這位自然是看到了那後面關於結算貨幣的一段,說是什麼大宋銀行的鈔票,光聽這一句便知道是類似寶鈔一般的東西。

眾人在角落小聲爭論,廳中的幾位元老只管敷衍,權當沒有瞧見,本也不指望靠著一頓自助餐來收買人心。這和買的清單即是戶部開列,印成了幾種文字在席間廣為放,也讓他們回去通傳給族人和遠近部落周知。其中內容依然與在汶萊府中傳播的一樣,糧食、木材和各種礦產都是多多益善,以當下的這點收購量來說,手上的白銀也還足夠,近期開的幾種產品也能夠勉強衝抵進口帶來的支付壓力,照目前的形式來看,還是越來越好。原本這貨品價格明細,在汶萊出版的《新華日報》上每天也都在一應更新,但一來報紙上定下的規矩從來都是漢字,而來每日更新的資料多是圍繞幾個大宗,翻到不如這dm單子上的詳細。

而對於古晉的商家來說還有一件也是奇事,便是這劉太尉說要在古晉種植一種從未見過的樹種,軍士們在廳中抬出一顆盆栽的樹苗,不過盈尺而已,看起來倒是嬌嫩得很,就不知作何用處。

劉大悟倒也不多解釋,道“你們只管領了去種,每一顆苗種成了朝廷每月都有貼補,經略司也會來人教導你們如何護持,等這樹苗成了材,各家還另有每顆二兩銀子的賞賜。”

就實而言,一棵橡膠樹,即便以成材二輪,二兩銀子的價格也是多了,南洋氣候適宜,本就是橡膠樹最好的生長之地,可以說樹苗『插』進土裡便能成活,想著這個法子無非是勸農司想要迅擴大種植面積,現在穿越者最最欠缺的還是人力,何況這橡膠樹能夠堪用即便是在南洋也要長上三五年才能出膠,也是需要用些手段才好。

其中也有幾個自以為得計的道“若是太尉想要好木料,這婆羅洲多的不敢說,上好的金絲楠木也總能找出不少,何苦來種這嫩苗。”

明初自永樂以降便開始大量從南洋進口木材,跟著鄭和船隊進來的上好木料到了清代都還沒有用完,更不用說因為木料的緣故,明代的三大殿比起清時重修的還要大上不少,只是如今紫禁城中的前三殿早已毀在了二十年前的一場大火之中,至今尚未修復。

話頭又回到了這橡膠樹苗上來,劉大悟笑道“朝廷要你們來種自有道理,不過話要說到前頭,這樹苗要是死了,還是要有責罰的,萬事都有章程在,至於此物的用處,到時你們自然便知。”

要想將這橡膠樹種死,在別處可能可以,在這南洋實在是難,就是要防著有人破壞,故而還是要把話說清。橡膠畢竟是戰略物資,這林子的規模元老院自然不會嫌少,誰要是在這事情上觸了‘大宋’的逆鱗,拿來嚇唬猴子的雞也同樣不會覺得多,如今婆羅洲萬事肇基,任何事情都可以成為元老院興兵的理由。

兩個小時的午餐匆匆而過,酒足飯飽的古晉商戶們輕鬆了不少,先前的爭論無論結果如何,總是要再聽上一聽,看看這劉太尉還有甚話說。

劉大悟倒也不急,縱然各家的小艇早在河上等候,他還是饒有興致的將古晉的‘代表’們再次帶到了甲板上面。

海軍戰士用標準的姿勢拉下來保護的帆布,船頭上先前便看著古怪的一處突起才『露』出了真容,一個鐵皮屋子上開著一個豎起的口子,泛著青光的炮口從裡面伸出,不知這些軍士如何『操』作了一番,只聽見其中有鐵索鉸動之聲,那炮房竟然自己轉動起來,不消片刻炮口便已直直的指向河口南岸。

劉大悟指著還放在甲板一側的幾門步兵炮笑道“那些個都是樣子貨,當不得事,方才用餐時,聽各位說話多有顧慮。我這裡不妨交個底,此番本帥奉詔鎮撫古晉,也知道這周邊的蠻部頗為棘手,故而才會謹慎行事,畢竟在座各位與古晉城中的漢番商人此刻都是我大宋的子民了。”

眾人等著劉太尉的下文,卻見一名軍士規規整整的小跑過來,一手舉在側,朗聲道“報告長,『射』擊諸元已校正完畢,請您指示。”

劉大悟將手一指,“開炮。”

眾人眼光隨後而至,震天動地的一聲巨響,李芳華只覺一道氣流從船頭衝出,片刻之間便見劉太尉所指遠處那小島上騰起一陣濃煙,顯然一擊命中了。

‘好厲害的炮。’

觀禮的眾人心中一陣驚愕,方才試放禮炮不過是些空響,陣勢雖大,也只開始的兩聲嚇住了人,後面便絲毫沒有影響到各位東主的心情,反倒讓他們生出了些許輕慢之心,尤其中間有幾位去過爪哇島上的馬打蘭國,那邊的國中平日便是用火炮宣禮,早聽得慣了。而如今實實在在的參照就在眼前,隱約中似乎還有炸裂的碎石騰空而起,只是看不真切,再一想此地離那面的小島足有兩、三里的距離,這炮居然也能『射』及。此時的火炮,即便是紅夷船上的大炮,過了一里,也就只能聽個響,毫無準頭可言,而這宋人的火器比之紅夷,當真是精妙了不知多少。

這一回劉大悟並未留給他們好生領悟的機會,見經過改良的阿姆斯特朗炮的確震懾住了眾人,於是乘熱打鐵道“朝廷北歸,外夷久不服王化,故而安撫一事還要諸位多多費心,好生與那各部頭人談上一談,不要與朝廷為敵。”

反應過來的眾人紛紛揖應承,可劉太尉彷彿還有話說。

“不過蠻夷嘛,也不能光靠安撫,我也聽說古晉周圍各部不甚安分,故而此次也是有備而來,這古晉城我們橫豎是要進的。”

但這話說的是蠻部,但究竟是要誰聽,明眼人早已心中透亮。

見眾人頗為動容,劉大悟知道時機正好,於是朗聲總結道。

“談得好,咋們唱著歌進城。”

“談得不好……”

“開著炮還是要進去。”

喜歡標銅請大家收藏標銅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