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樓船東來白浪飛(三)

小說:表同作用 作者:平老爺

隆隆的炮聲在塞京卡特的天空中迴響,每一聲都震撼著在坐的古晉城領袖們。

‘對著海島開炮?這算的哪門子的禮儀?’

‘這宋人是錢多了燒的不成?眼看著雨季都快到了,這莫不是在洩火?’

劉大悟看著觀禮眾人的表情,心中暗自好笑,艦隊入港鳴放禮炮這一事在本時空似乎尚未有哪家用過,關於禮炮的起源說法其實很多,然而即便是按照世界海軍有據可查的歷史,那也是在英國人稱雄海上之後的事情了,想來在此時的各家列強那裡,的確沒有靠著這樣宣示實力的法子,再有便也如那些古晉各家的頭目心中所想一般,的確也是太過浪費了。

軍器監土法造出的火『藥』且不說麻煩,穩定『性』也還真不好說。再有就是這炮,如今拉到豐城號上的炮全是自步兵炮改造而成,有兩門乾脆就是從捧日軍中給直接拉了來的。

而炮彈也多是空包彈,純粹就是聽個響而已。故而雖然聲震天際,但因為沒有實際效果的緣故,除了剛剛開始時有幾人稍顯緊張後,其他人的面『色』也就平和了許多。

看著河口的碧海藍天與對岸的青山綠水,若不是這巨大的炮聲倒真是一派太平時節的好風景。

就著窗外的炮聲足足放完了二十一響,而場景早已換到了室內,位於艦島二層的餐廳內素白整潔,一水的橡木桌椅全是到了本時空後請汶萊府的工匠照著圖樣新做,新木的清香尚未散盡。一旁擺放的取餐檯上,早已放上了各『色』美食。

劉大悟若無其事的坐在正中餐桌的上,大聲宣告。

“我大宋伏波軍此番奉詔接管古晉,乃是順應天命,此番入城當是要以安定人心為上,各位無論漢番都是本地的頭面人物,還需你們出面脅從安撫為是。”

李芳華尚在流連桌上精緻的杯盤碗盞,此時聽了劉大悟的話便道“貴部想要收拾人心自是要緊,但還望太尉給小人們一個章程也好照例施行才是。”

上船之後,他早就瞧出這自稱伏波軍的宋人絕非一般的海上強人。原本他就好奇於這是一股怎樣的力量,能夠驅使顧梅堂這樣的本地人充當嚮導,且備極殷勤。前兩日更是連汶萊的各家大戶商船都一股腦的突然在古晉登岸,雖然是胡椒上市的季節,但這個時節通常都是往大食或是大明去的商隊更多,那裡不虞風雨的影響,而幾十條汶萊商船在雨季之前突然造訪此地倒是稀奇得很,實在難得一見,要知道常年在此地來往交易的大船也就七八艘而已,種種跡象都在表明,突然出現的大宋艦隊似乎代表著古晉就要面對什麼強大力量帶來的改變。

故而無論是今日被邀請上船來參加什麼議事,還是與這位宋人艦隊的劉太尉說話,李芳華都顯得異常謹慎。宋人的做派總是讓他想起那些常年往來此地一邊做著有本和無本買賣且船堅炮利的佛郎機人一樣,而且僅以船上所見,這宋人的武力似乎更甚這些紅『毛』夷人。

劉大悟放眼看來,不慌不忙的對李港主道“不知這古晉一城如今有多少軍力?”

李芳華面上微不可查的掠過一絲不安,但還是馬上便介面道“其實哪裡有什麼軍力,不過都是些年輕勞力,胡『亂』教練些刀槍,也就可比明國的鄉勇民壯罷了,比不得伏波軍的威猛。”

其實這也是套話,伏波軍威猛與否,都是道聽途說,就算是剿滅了河口的幾股海寇,其實用些心思,李家自問也是辦得到。不過李芳華不說破,其他各家自然不會拆臺,他手上『潮』州鄉人組成的三百多民壯隊伍眼下可是古晉最看得過眼的武裝,不僅人人都有皮甲,還有五十多條火繩槍,每年到了胡椒收穫的季節,就要依靠這支隊伍才能保障不出意外。

“李港主可是說笑了,誰不知道這鄉勇民壯可比官軍有用多了。”黃鵠聽了李芳華的話在一旁笑道,他這話倒也不是胡說,所謂守土有責,在抵禦外敵時本鄉的民壯往往比客兵更能拼命。當然那是大明的情況,不過想來世上事情殊途同歸,換到南洋也是一般。

齊思中也出來打圓場,笑道“尋常軍士都是各家僱傭,港中有事再行攤派,只是如今天兵既至,倒是能為各家省下不少開銷。”

齊思中此言倒是說得乖巧,他在港中耳目眾多,自也比其他人對宋人實力更加清楚。顧梅堂那裡有些話可是沒在外面宣揚,至少剛到了汶萊便與當地的海匪和西班牙人戰了幾場,連帶著城中的大食豪商和貴人也收拾了不少,連那個什麼黃總兵如今都是對他們俯帖耳。這些秘聞,也就只有齊老爺打聽到了。

從顧梅堂那裡聽來的自然也有宋人不光有鐵製的快船,還有精巧的火器,那連珠火銃更是神兵利器一般。當然,如今顧梅堂為宋人做事,語帶誇張也是情有可原,但這誇張中也不是全然編造,這點識人的本事齊老爺自然還有,更何況小心駛得萬年船,出頭的事情還是不要貿然才好,既然李芳華都沒有多言,他也樂得順水推舟,總不過是些漂亮話罷了。今天的核心其實還在宋人的章程,說得直白些,便是能夠得到什麼利益。

古晉一小城,縱然仗著香料貿易市面繁榮,也不過就是萬把人規模的小城,這樣的地方南洋不說千千萬萬,幾十處也是有的,對於地盤的概念本就不算明晰,尤其在面對外來的強權時,更多考慮的還是利益的取捨。

今日能來船上議事,齊老爺倒也有所峙仗,宋人好幾個長早已進了古晉城,如今就在顧梅堂的指引下往城裡城外各處‘調研’。那些人據說都是這船上的官人,不過總共也就七八個,城中早已安排下了眼線,不然城中的貴人們也不敢以身犯險的貿貿然上宋人的船來。當然,另外也有些好奇的意思,畢竟如此大的鐵船聞所未聞,更不要說親自登上甲板感受一番。

而如今室外的炮聲剛剛放停,面前的氣氛更是輕鬆無比。

餐廳中早已擺下了豐盛的宴席,雖然都是些簡單菜『色』,卻是長親自所做,程起林穿越前就喜好精研廚藝,只是那個時空如他這樣出身底層的人士實在是消費不來這樣高階的愛好。但到了這裡,程長卻是如魚得水一般,此次艦隊西下,他是主動請纓來全權負責艦上伙食,能夠親自料理真正的食材對於程起林而言的確是一樁幸事,何況還能收穫一眾軍士與土著的羨贊之辭,實在是舒心得很。

李芳華從未見過這樣用餐的陣勢,以往外出行商,即便是有國主宴客,也只是分席而坐,雖然器皿多有金銀寶玉,但飲食依然算得上是節制,其實也不叫節制,實在是物產不豐。關於這一點也不是誇口,永樂時三寶太監下西洋,船上水手可沒少抱怨過南洋各國飲食的單調,尤其菜蔬更是匱乏。但這宋人大船上的午宴,說不上多麼鋪張,卻是別開生面,這餐盤中的餐食,不要說許多食材未曾見過,就是那飄散在空氣中的陣陣香味也讓各懷心思的眾人味蕾大動起來。

靠著舷窗一側盈丈長的條案上,鋪著精緻的白布桌旗,上面裝擺菜餚的器皿似都都是昂貴的鋁製,那些都是仿著過去自助餐廳的樣式讓軍器監私下打造的。

“不知幾位可還用得習慣?”劉大悟關切的詢問著來自古晉的客人。

“不瞞太尉說,小人也算吃過見過的,馬打蘭國王的宴會小人都曾去過,可從沒喝到過這樣的瓊漿玉『液』。”回話的中年人大腹便便,一副受寵若驚的面孔正是本地最出挑的大食商人,此時他的手中正端著一杯冰鎮過的朗姆酒。

玻璃器皿此時不算稀奇,每年從義大利熱那亞萬里迢迢運到澳門去的就不少,南洋這裡自然更多,但是如此晶瑩剔透毫無雜質,又能做得胎薄似吹彈可破的玻璃杯子實在是沒有,而用這樣的精緻器皿裝著的美酒,又籠罩著一層霜霧,光是看上一眼便能讓人心曠神怡。

烏爾德的讚歎自內心,相比起在爪哇行商時的那些‘禮遇’,今日的一番享用的確舒爽,不覺連先前的一些戒心也都一併放下了。烏爾德家中在此地經商數代,也是沙撈越河北數一數二的大商戶,每年都要販上好幾船的胡椒去往印度,或者到北大年和當地的大明海商交易,各國風俗享受也算是有些見識。但光這輕巧的金屬餐盤也是聞所未聞見所未見,還有那些菜『色』,好些也是從未聽說過的物產。仗著胃口吃喝了一陣,對廳中的一切都有著好奇,這才讓略通漢語的烏爾德老爺願意開口問起心中的疑『惑』。

劉大悟倒也沒有客氣,直接普及起烏爾德老爺口中這瓊漿玉『液』的‘典故’來,自然也都是經過包裝的故事,畢竟戶部還指著這些東西創匯,現代營銷學的手段也就敬謝不敏了。

“說起來也不是什麼精貴的東西,乃是以甘蔗榨糖後產出的糖蜜酵而成。只是此物明有年,國中釀師又精研改良之道,故而才有如今這樣的口感,說來容易,中間的門道卻是隻可意會不可言傳,然而卻不可多飲。”

烏爾德來了興趣,忙問“何以不可多飲。”

“此物雖然入口溫醇,卻也醉人,故而我國航海行商之人多有以木桶收藏於船上的,一來儲藏方便,二來航行海上,水手漂泊在外,念及家中老母,每飲此物便能安然入眠,一解解思鄉之情,故而還得了個俗名。”

“正未請教此飲名字。”

“郎母酒。”

【注甘蔗釀酒的技術雖然在14世紀後就廣泛出現在了歐亞大6,但甘蔗作為舊大6作物是哥倫布第二次航海後經迦納利群島傳入古巴,而根據學者推測,古巴土著釀造出近代意義的朗姆酒不會早於十七世紀二十年代,而有記載可查的檔案是在165o年初代朗姆酒產於巴貝多。故而此時朗姆酒尚未出現在航海船員當中,本文采納了這一觀點】

喜歡標銅請大家收藏標銅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