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北城烽煙試曲直(七)(1 / 2)

小說:表同作用 作者:平老爺

朗朗書聲從明倫堂中傳出,聲音較之往日格外的洪亮。

馬文卿在麥架下寨——現在已經更名為麥家寺寨的老家——修養得好了,如今暑熱也已退去,又有巡撫和提學官一再相邀,他也就搬回貴陽繼續出來講學了。

貴州難得出幾個進士,有現成的進士出來講學更是少見,故而今日連告假的人都沒有,來得甚是齊整。

貴州的府學和書院雖為一體,甚至可以說是共用教室,卻也有高下之分。

府學多是初級教育,而書院中多有已經是諸生的了,只有王星平這種年紀小但卻被人看重的才算破格。而且貴陽這裡還有不同,宣慰司的司學也和府學、書院一牆之隔,是以這明倫堂中今日也是漢夷學生混雜,只是土人中讀書的自然也還明理,與外面的蠻子自然不同。

王星平好生的補了一覺,一大早便來到書院,在明倫堂中找了個靠前的位置準備認真聽講,畢竟本時空的學校還是頭一回來,但擺出一副誠懇聽教的樣子想必老師總是不會不喜歡的。

說起來他之前告的假也快到了,回到貴陽處理了許多事情,總不能老不去讀書,畢竟還要靠著科舉有個出身,態度也是非常重要的。不然靠著那麼些先生的看好,難免遭了別人嫉恨,學問上還是低調的好,何況於本朝的文學上王星平也的確是沒什麼概念。

‘就當是放個煙幕彈好了’。

他心裡這樣盤算著。

坐在王星平身旁的那人王星平認得,就是馬文卿的侄子,去年的新科貢士馬士英,其實民間貢士進士原本都是一回事,不過是補個殿試而已,什麼時候都能辦到,故而馬士英今日也來聽講倒是讓王星平有些詫異,但也能看出馬文卿對教學事情的重視。

今天的講課內容除了經義之外,又有一些實際之學。

此時的學院風氣,除了科舉照常要用的四書五經之外,還要教授其餘課程。

大抵必修的科目中還有史書、察理、學禮和古文這些內容。

史書中多是朱熹的《通鑑綱目》及其續書等,察理無外乎敕編的《『性』理大全》,有時候也會教讀朱熹和呂祖謙輯錄的《近思錄》。再如什麼《朱子家禮》、《周禮》還有《文章規範》也是要學的內容,而這些東西雖然舉試不會從中出題,但卻是以後做為士人為官行事的根本,也是必須要有所知道的。

但今天馬文卿卻沒有講這些,前面說了些《春秋》中的註疏,後面便開始講起了《貞觀政要》來。

嚴格來說,一個合格的進士底子的生員,除了經典之外,還要博觀、明治。這《貞觀政要》和《唐鑑》、《大學衍義》等便是博觀的書目。而明治則包括了武經七書【注《孫子兵法》、《吳子兵法》、《三略》、《六韜》、《尉繚子》、《司馬法》、《李衛公問對》】這樣的兵書和《大明律》、《刑統賦》這樣的刑名書籍,此外像什麼《救荒備考》、《河防通議》、《齊民要術》也都算得上是一門選修課。

總體說來王星平覺得大明的官學雖然獨重文學,但也並非是食古不化,實用之學和為官之道也全都在平日的積累之中,端看學生們用心不用心罷了。尤其是以文官為目標的諸生們還要學習兵書,這在過去也是不曾想到的,至少當初梅凱西沒對他提起過。

馬文卿講了幾段,將王星平身旁的馬士英叫了起來。

“衝然,你來說說這擇官之道當如何?”

馬士英如今已是貢士功名,只要下一科參加殿試後便能授官,退一步說就算不要進士頭銜以他如今的功名一樣可以參加高階官員的拴選,王星平想這也許就是馬文卿叫自己侄兒回話的緣故,當然也有教化其他學生的因素在內,畢竟馬士英的老子沒有讓他參加上一科的殿試明面上的理由只是‘少不任吏’‘以老其才’。

而擇官一提也是《貞觀政要》中的一章內容,馬文卿拿這個來考學生完全說得過去。

年青人站起身來,先向老師行了一禮,便侃侃而談起來。

“學生以為,治國之本,關鍵還在審查官吏。務要根據才能授予適當官職,更應精簡官員。所以《尚書》才會說‘任官惟賢才’,也是‘官不必備,惟其才’一句的本意所在。”

馬文卿點頭稱是,“所謂寧缺毋濫正是這個道理。”

馬文卿說這話時明顯有些嘆氣,明白人都能知道這是在說什麼。

當今的這位天子平日躲在內廷不出來視事,內閣擬定的各級官員任命許多也留中不,造成如今大批職位長期空缺,馬文卿久在宦海,這‘官不必備’四個字倒是讓他頗生感慨。

“但也不可太過,還是要謹守中道才是。”

馬士英應該是聽明白了伯父的語氣跟著補了這麼一句,儒家推崇中庸怎麼說都不會有錯,放在這裡倒像是在回應伯父剛才話語的抱怨之意。

“學生以為,近來國家綱紀不整,也不在官多官少,還是要看是否用心做事。”

馬文卿聽著有所緩和,忽然轉過頭看著王星平。

“天成,你覺得呢?”

王星平毫無先兆的被馬文卿點了名,看了看周圍同學的目光,也只得無奈站了起來。

先向馬文卿鞠了一躬,“衝然學兄說的都是好道理,我等身為讀書人以後都是想要出仕國家,若不恪守中道倒是將事情做差了。”

他暗自慶幸還好說的是觀點,《貞觀政要》這書雖說是唐人所撰,但內容算是樸實易懂,若真是讓他說什麼註疏說不定就要丟人了。奉承完老師的侄兒這位貢士師兄,王星平才表達起自己的觀點。

“不過以星平的愚見,治國的大道理我是不懂,倒是陽明先生講格物致知四個字值得好生揣摩。”

馬文卿覺得這個回答尚沒有脫離自己對王星平的瞭解,聽他往日事蹟便是個老於事功的小子,遇事往實際的方向去考慮也是尋常,“聽說你家要興辦鐵冶,莫不是也是因為這格物致知?可有些心得?”

王星平老實回答,“的確是有這麼回事,不過若說是格物致知也就只有器械精良沾得上邊,其實也是為了以旁義證大道。”

馬文卿呵呵一笑,“好個以旁義證大道,那你平日讀些什麼書正好說來與各位師兄分享分享?”

王星平並不推辭,“近段時間忙碌得很,耽擱下不少功課,倒是前些日子讀過幾章《紀效新書》。”

“是戚武毅【注戚繼光的諡號】的那一本?”

“正是。”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