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北城烽煙試曲直(十五)(1 / 2)

小說:表同作用 作者:平老爺

【事情繁多,這周幾乎沒怎麼更新,奉上大章略表歉意,求紅票,求收藏,求評論】

田十九看了看面前的板子,又看了看遠處,喜滋滋的朝著人多的那頭跑了過去,帶起腳下一地的枯葉。

隔著好幾丈,他那聲音中便透著歡喜,“中了,中了,又中了。”

跑過來的軍卒田十九是貴陽衛中的一名小兵,今天跟著長官到北門外來是為了測試一樣火器。

獻上火器的這位名聲在外,堂堂城中福泰號的少東主,新近才鬧出一番大事情的少年如今就陪在幾位相公身邊。原本福泰號的倉院東頭不遠的地方如今被擴建出了一處鐵冶,那裡原本是一處貨棧,不過隨著這處貨棧的主人牽扯進了上月的一樁大案,此地也就在一番區處之後成了王星平的產業,算是張鶴鳴給他的添頭。

其實熟悉北隅裡的居民多少都知道一些,那處貨棧先前的主人原本姓何,正是城中出名的大經濟何德固,因為勾結土司牽連進了防秋糧草的事情如今已經被下了南監,這處被沒入官中的場院本也是當初何家從軍屯中侵佔的,這次是拔出蘿蔔帶出泥連帶多少年前的舊事都給挖了出來。巡撫衙門賣了王星平一個面子準他折價典買了去,如今便成了王家鐵場的基址,而寬闊的場院便被臨時改成了今日的靶場。

葉大櫃尚沒有訊息回來,顧二櫃當日憂懼之下中了風疾如今只得躺在了床上半死不活,顧家的兩個兒子連同姑父何德固都被收進了貴陽府的內監,最後能判的刑罰想必都不會小。加上少東家的軍漢弟兄當日又帶頭圍了水窩寨,顧家的莊子如今也已被官軍給平了。遊五幾個全部下獄,甚而連之前毀人祖墳的事情都給翻了出來,恐怕最後追究下來判得不會比顧、何兩家輕上多少,也就只有顧鳳鳴的外甥,何德固的親兒何進偷跑去了水西,被抓回來也是遲早。

那日王忠德與族叔王建中一併前往水窩寨與廖四幾個匯合,還沒等上幾時又來了張鶴鳴帳下的撫標助陣,那些健卒見了功勞,又聽說是要拿回本就籌給官軍的糧餉於是個個爭先,倒是顧家的莊丁見了天兵根本沒有像樣的抵抗莊子便被破了。莊後的倉房中被挪走的數千石軍糧連同顧家自己積攢下的千餘石米糧整整齊齊全都給官軍接管了去,反正有王星平背書,怎麼說都是官府佔理,外人更是說不得什麼。

因為這樣大的罪責,顧、何兩家的走狗迅被清洗,顧、何兩人的財產迅被瓜分,巡撫、知府順水推舟,下面官吏的‘效率’也是驚人,這事上連一向清高的巡按楊鶴也當作沒有看見,一場盛宴不到半個月便告終結,王星平不禁感嘆真是比飛蝗過境還要乾淨,下來與人玩笑這蝗蟲可惜不是鄰縣飛來。

雖然去往廣東的汪革等人尚無訊息回來,但鑑於前次改良過後的魯密銃表現頗為不俗,張鶴鳴也對此頗感興趣。眼下貴陽兵不滿萬,正是需要在器械甲冑上下些功夫的時候,何況王星平所言的這種改良火器雖然要費些工時,但威力極可觀,半個月前的那一夜便是明證。

但官方要支援,還是需要有拿得出手的說法,光是那些被火槍轟死的賊人自然無法分辨中槍時到底是死前還是死後,而且當時的火槍畢竟是在原有基礎上的改造,王命德、顧叢新二人為此還擔著干係,不說還好,鬧出這麼大的動靜,自然要有個說得過去的理由張鶴鳴的麵皮上也才好看,畢竟此事他也算半個知情。

是以半個多月的趕工,同樣的子母火銃丁得水幾人又打造了八支出來。

剛才的一輪試『射』,八支火槍在三十步的距離上連『射』了三輪,最後只有四脫靶,以這個命中率而言實在是非常之高了,一寸厚的木板洞穿了一層之後又穩穩鑲在了後面一層上,以這個效果來看即便是面對鐵甲也一樣可以殺傷甲冑之後面的敵人,而對付一般的夷賊只要能夠『射』透皮甲便已經足夠。

負責監『射』的孫昌祚是王建中的上司,手下統領兩千餘人的守備營是貴陽軍中最慣征戰的一彪人馬,剛剛從外巡視回來的孫軍門一到貴陽便被委派了這個差事。

方才的那最後一『射』便是孫昌祚親自『射』中,對於這種武器無論是裝填度還是準頭和威力他都非常認可,若是能夠裝備給他的守備,只消有個三兩百支,周邊的蠻部土司便能更好順服了。

但今日來觀演的並不止孫昌祚一個,貴陽知府和貴州巡撫兩位相公一樣端坐在靶場這頭的兩把交椅上,旁邊還坐著一個一向與張撫臺唱著對臺戲的巡按楊鶴,一時間貴陽府中能夠排在前十位的官人來了小一半多。

作為一方主官,他們的心思可沒全放在這改良後的火槍能不能戰上。

張鶴鳴倒是希望儘快在黔省的土司中開啟局面,若是能夠多些地方改土歸流也顯得他的治政手段,但孫崇先呢?張相公若是短少了錢糧還能向朝廷上書往鄰省催要,他這個新上任的貴陽知府呢?向朝廷告捷的文書他孫崇先可是已經將名字寫上去了兩回,當然這也全賴張撫軍的提攜,但這樣的功勞難免遭同僚豔羨,是以孫大府如今行事也頗為謹慎,生怕被言官扣上一頂擅開邊釁的帽子,何況喜歡扣帽子的那人如今就穩穩坐在張撫臺的身側,都秋涼了,手中還拿著一把川扇做樣,楊鶴心中的一些不滿原原本本寫在輕搖的扇面上。

先前解決了糧草,張鶴鳴原本想要趁勢藉著夜襲王家倉院的由頭對於的家動手,但卻被王星平給勸住了,這少年如今在撫臺相公心中身價看漲,他說要用不戰而屈人之兵以成猛虎在山之勢震懾群小,這倒也合張鶴鳴脾胃。

“重之,你覺得這『射』火槍如何啊?”張鶴鳴品著手中的熱茶笑著問起身旁的孫崇先。

孫崇先瞥了一眼立在張鶴鳴身後的王星平,不無欣慰之『色』,“比之以往所見火器,的確是精進了許多。”

其實王星平也覺得僥倖,以他後世的見識,這種摯電銃與魯密銃的結合體無論是『射』還是『射』程都難入他的眼界,只是在原有設計基礎上加之工匠的巧思和改良,於精度上又有了較大提升,放在此時的武人來看自然也就覺得不錯了。孫知府也是領兵打過仗的人物,於實戰中這樣的武器如果能夠集結成軍那的確是極好的,至於威力倒在其次,對付此時的步兵鉛丸便足夠了。

但就如之前所言,眼下各位官人甚或王星平本人都有著各自的心思。

張鶴鳴主戰,急切想要建功,而手上的軍力不過如此,雖然秋收之後糧草暫時豐足,但土司的領地中一樣也在收穫,張鶴鳴雖然撫黔不久,可則溪二字究竟何意府中的幕賓自會提點他。【注則溪在夷語中有糧倉之意,引申為各家行政之所在。】

孫崇先及府中軍卒也要建功,但畢竟他的地位在巡撫和巡按這邊看來終歸是矮了一級,不好太過爭強。對於孫知府而言,能夠穩妥起見最好,即便他支援改土歸流但也要步步為營才好。

至於下面的孫昌祚、王建中之流則是隻要東西精良,哪管耗費,真有了這『射』火槍,與蠻夷們作戰則更加輕省,自家弟兄打起仗來也就更加安全,功勞獎賞自然重要,但是能多些弟兄活著領賞無論如何都是好的。

王星平呢?他則是急於開啟生意銷路。

靠著糧食上的貿易這一回措辦軍需沒有虧本,各家分潤顧、何兩家產業時甚至還得了不少添頭,比正經囤積居奇都賺得多些,卻終做不得長久。糧食這樣的買賣技術含量又太低,而且貴州本就缺糧,土地也貧瘠,這種先決條件以他個人之力無法改變,而要仰仗外路省份更不是長法,畢竟外面沒有根基,這危機感便促使王星平要去尋找更為妥貼的生財門路同時也是自保手段。

目今因為北隅裡的‘槍戰’,至少在王星平的這一定義之下,王家鐵冶的技術實力有機會得到官方的認可,既然古往今來軍火生意都是最賺的一門營生,這樣的機會也就需要緊緊抓住了。

只是一直一言未的楊按院終於放下了手中的摺扇,開了尊口,“這火槍好則好矣,只是不知所費幾何?還望王東主以實告知。”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