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香山城郭復南行(二)(1 / 2)

小說:表同作用 作者:平老爺

【繼續求票】

“你說要是香港迴歸那時也學著澳門這樣,哪會有後來那些破事。”

呼吸著略帶鹹味的新鮮海風,看著遍佈澳門各處大街聚廬所在的高樹柵欄上‘畏威’、‘懷德’幾個大字的牌匾和各家按照大明裡甲規制編訂的二十字門牌,傅小飛對著顧子明起了感慨。

這次負責北上任務的兩艘‘貢船’內部命名也有一艘叫做‘遼寧’號的,傅小飛此刻觸景生情想起曾經從紀錄片中看來的遼寧號航母第一次訪問香港時的情形。

公元1997年,香港特別行政區迴歸中國,但是時中國的實力尚不足夠強大,故而在迴歸之後不光一直未能透過反對‘港獨’的《基本法》第二十三條,甚而英國人在撤離香港之前還給中國『政府』挖了不少陷阱,諸如外籍法官以及跨迴歸的大量市政預算等等,直到2o25年中國統一臺灣之後香港的情況才算逐步好轉,但傅小飛心中卻想若是都像如今眼前的澳門這樣,香港民心的向背又哪裡會折騰這麼許久。

而現在看著澳門的情形則完全與想象中的葡萄牙海外殖民地不同,比起後世的那個香港,這裡倒是更像一個大明朝廷管轄下的特別行政區了,且還是較為聽話的那種,如今的澳門至少表面上連經濟大權都完全歸於廣東掌控,往來澳門的商船不經駐澳官員的許可是不能隨便交易的,若是澳門的葡萄牙人有何不軌,香山縣便可直接拿問用刑,都不用審判。

自萬曆以來,大明廣東官府對澳門的管控一直非常嚴格,從廣東海道到香山縣,各級官員都盯著這裡,光是香山與澳門之間的雍陌營便有一千的駐軍,分作了數十處墩堡分守在澳門周邊各處海6要隘,中午從那裡過時簡單的看看,傅小飛便覺得這雍陌參將的援軍營中軍額恐怕至少有八成還多,而且方才過關閘時候才聽人說,如今因為去年南京教案的關係,關閘開放的時間又要從五日一開改為一月兩開了,沿途商賈都在叫苦。

雖然私下裡澳門官方依然還有一些小動作,但並不意味著葡萄牙人能夠在此主宰一切。

就如這橫在半島北面的城牆一樣,將澳門半島分作了南北兩邊,但也只是朝廷沒有與葡萄牙人較真而已。

一般以為過了蓮花莖便是澳門半島,但半島之上卻並非全是洋人,在城牆北面背山靠海之處尚有一個不小的村落,因村人多是來自福建廈門的疍戶故而便得名望夏。村中以何氏宗親最多,洪武年間便已在此開枝散葉,村人原本也做海貿走私,但澳門也有些荒地可以耕種,尋常做農卻與澳門的葡萄牙人矛盾頗多,無論宗教信仰還是實際利益平日多有衝突,歷次械鬥香山縣倒是都佔在了村中漢人一邊,而後世著名的中美《望廈條約》(又稱《中美五口通商章程》)也是簽訂於此。

原先澳門並無城牆,直至隆慶三年(西元1569年)之後,葡萄牙人在澳門半島北面才6續修起一堵夯土圍牆,但萬曆三十二年(西元16o4年)後又被明庭要求6續拆除了,眼前這城牆聽鄧全美說還是今年新起的。北面過了望廈村便是高大的城牆正門,鄧全美神秘兮兮,對顧子明透『露』說香山知縣新來不知,但海道的羅觀察是確信收了朗夷銀子的,駐澳的兩個把總和吏員一樣有份,不然這麼長的城牆橫在眼前哪有裝作看不見的道理。這牆身並非磚石包就,而是就地取材以泥沙、細石、稻草再摻合蠔殼粉逐層壓築而成,雖然未明形制,但以目測城高也在三米上下,正北這段城牆中間開的這扇正門,便是本地人稱的三巴門,門上有一閣樓,樓下門洞以磚石捲開。

三巴門後走不許久便是後世知名的大三巴牌坊所在,也即是澳門聖保祿大教堂,本地人稱作三巴寺的,所謂牌坊便是教堂正面前壁,壁分五層,上飾以聖經故事和中文經義,此時其後卻是一片大工地。聖保祿大教堂初建成於萬曆八年(西元158o年),後萬曆二十三年(西元1595年)和萬曆二十九年(西元16o1年)兩場大火下來教堂被徹底焚燬,直到次年義大利耶穌會士皮諾拉神父再次重建,教堂於萬曆三十年(西元16o2年)重新奠基,如今十五年修修停停也才只完成了一半,葉宜偉聽說這泰西寺廟完工須得花費紋銀數萬兩不禁咂舌,這錢都夠修幾個貴陽城了,海貿之富的確非尋常可比。

海道的守澳官此刻正領著澳門的佛郎機夷目和兵頭及議事會議員在議事亭恭候,議事亭在澳門半島南面,不過是一座一進的小院,對著大門的房舍和迴廊並無牆壁遮擋,故而稱亭,粉壁飛簷倒也與內地建築無異,是香山縣和廣東官員巡視澳門時接見駐澳官員和葡萄牙人的地方。院西另有兩進的宿房以作接待上官之用,院中間或種著些樹木眼下都已葉黃。

此刻那夷目正下跪請安,然後為曾棟和羅之鼎奉茶,一副誠惶誠恐的模樣。

不過朝廷禮儀與傅小飛等人無關,既然不干己事,又難得到了這一世的澳門,他當即與顧子明便拉了葉宜偉一起,尋了一個澳門本地的通事一道帶著往北轉去,葉宜偉先前路過佛山已經與辦事回來的汪革取齊,是以這回又多了幾人。

“傅東主此來澳門總不會是尋那玻璃匠人吧。”汪革邊走邊笑道,以他從葉宜偉處所知這些宋人在玻璃器上的造詣斷然看不上此地的工藝。

汪革身邊一人卻是希奇,“這邊的風俗倒是與異國無差了。”

此人姓劉名鏽,二十五、六年紀,是韶州府曲江縣一個破落書生,考過幾次秀才未中,漸漸又沒了生計便去佛山鎮想學一門鐵冶的技藝,他雖好學卻不善動手,是以在佛山的鐵廠中並不見容於人,這回正好沒了生計遇到汪革,聽說他們要來澳門尋找制火器的匠師便強跟了過來。

他對面正看著兩個黑奴抬了一頂單槓的硬轎,與大明市井中的轎子絕不相類,更似一個長條吊籃掛在木槓上,一名似乎有些身份的朗夷便如此躺在那籃中閉目養神,又有一人在旁打著一頂清涼傘,後面還跟著兩、三個隨從從街上經過。

這場景顧子明倒是見過,這樣的轎子南洋不少,而日本也是類似只不過多了一個盒子樣裝置,那樣的倭轎澳門街上也有,據那通事說都是女眷乘坐。

“何通事。”顧子明叫起在前引路的何怡,那何怡二十不到,一身大明服飾,只帽子帶著個泰西的三角大簷樣式,看著頗為滑稽,但此人樣貌卻極俊朗,顧子明見他回頭在聽,便又問起,“你可是望廈村人?”

“小人的確是望廈村的。”那何怡見顧子明看著他臉,笑了笑道“不過家父是佛郎機人。”

顧子明一愣然後反應了過來,原來是混血所生,路上他曾聽鄧全美說起香山澳附近的漢人有將女兒許給佛郎機人的,沒想到這麼快就找出一個。

那何怡似乎是被問慣了,也不羞惱,正好藉著機會道“先前當著各位上官不便,現在倒無妨了,還不知幾位東主是要買貨還是賣貨?”

“有何區別?”傅小飛覺得此人話中有話。

“如是買貨,從果阿和南洋來的香料都是上好的,貨場就在南面港口邊。若是賣貨則要與商行中的各位先生們去說,但還得先看看幾位東主的貨物,不知是瓷器還是絲綢?”他看看幾人都沒有官方的身份,乃又小聲道,“這些都不用經過官中,小人這裡也有些門路。”

顧子明聽他說姓何,料想其母當是此地人士,又道“原來如此,那望廈村也有私舶麼?”

“自然……也有。”聽了問話何怡神『色』略顯尷尬。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