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憑高才識功名路(一)

小說:表同作用 作者:平老爺

【求票,因為息烽所設定時間考據的問題,地名沿革上整部小說做了從頭到尾的修訂,本章節中有一些地名上的疑問可以檢視最新公告,也可點開以前章節檢視】

“原來小平你只是擔心此事。”身前的中年男子聽過面前少年的疑『惑』後爽朗的笑了起來。

原本讓王命德一直以來有些想不通的問題今日王星平竟然主動問了出來。

萬曆四十五年這一年來,王星平的各種經歷可謂奇遇了,幾次三番于軍事上見功,殺紅苗、救貢使、滅『奸』商,這樣一番機緣之下,官中的封賞自然不少,雖然對於他這個沒有功名的讀書人不會有什麼太過實惠的賞賜,但賜下冠帶和旌表也只是遲早的事情,對於官中的榮寵,王星平倒也絕對會來者不拒,甚至貴陽衛百戶的世職也給了下來,然而畢竟只是虛職,他也並不在意。

但最近幾天事情似乎又有了新的變化,前兩日張鶴鳴居然有意無意的說起想給他請個副千戶的實職。

王星平自然也明白張撫軍的心意,他要守孝三年的事情不算秘密,而因為時間上的不湊巧,想要走上科舉的道路至少還要四年,眼下無論是鑄造火器還是督築新城,王星平已經充分展『露』出了自己的才能,張撫軍便有些愛才心切了。畢竟他雖身為朝廷的地方大員,可也沒有打算能夠在貴州呆上三、四年時間,多少還是有些打算入閣的私心,那像王星平這樣的治世之才便需要另想辦法籠絡。若王星平本來就是實受的衛所軍官,以那王忠德前幾次的功勞如今已經到了千戶所鎮撫,王星平於中之功勞不下於他只要肯點頭,這個副千戶誰也說不出什麼不對。

但張鶴鳴也是讀書人出身,深知王星平於正途上的追求,故而話也問得委婉,但縱然是張老相公本人有心任事,也沒有為他人做嫁衣的道理,看起來在任上將王星平收為己用那是勢在必得的樣子。

但王星平也明白一個道理,大明朝是文貴武賤,在貴州,這軍戶更是個沒有前途的營生,張鶴鳴於此事的私心他也,明白。放開此一節不說,王星平也不是沒有認真考慮過擔任武職的問題,而且作為貴陽王氏一族,擔任地方上的衛所軍職也算是個說得過去的選擇,畢竟王家本就是軍戶,當然前提是王星平科途無望,然而他自己畢竟過了年才滿十四,自問也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混個正經出身,現在早早便定了調未免就會影響到將來。

但王星平依然還是有些不太甘心,這才趁著今日臘八來王命德府上走動時問起此事。

聽到王命德笑,王星平還是有些疑『惑』,“雖說侄兒孝期未滿,但畢竟還是想要走科舉正途,就是擔心一旦應下了這差事日後耽誤了功名。”

對於軍戶應舉的細節王星平自然知道,且其父和王命德都是軍戶應考的舉人,王尊德更是進士,這個身份問題他是完全不用擔心的,唯一可慮的只是武資轉文資的問題以及已有實授的武職能否再透過科舉任官。這些問題其實他私下也問過幾人,得到的回答總是模凌兩可,故而還是覺得再找王命德確認一下為好。

王命德似乎覺得自己的話還需一些說服之力,便對王星平道“前朝倒不知道,本朝可是出過一位文武兩解元的奇才,且就比你伯父早了兩科罷了。”

“竟有這種事?還請叔父與我說說此人是誰?”

再沒什麼比實際的案例能夠說服自己,聽到竟然真有身兼文武的奇人,王星平自然大感興趣。

“這也難怪,這些事情平日你恐怕也難得聽人談起,說來此人名氣倒算不小,姓熊諱廷弼的,本是湖廣人,年輕時應湖廣武鄉試得了第一,授官後因為不得志的緣故才又棄武從文,萬曆二十五年中湖廣鄉試第一解元,次年又中進士,有這位先生珠玉在前,小平你還有什麼顧慮麼?”

熊廷弼的名字一出來,王星平馬上便回憶起了這位大名鼎鼎的人物,心道怎麼把他給忘了。

“對了,你在府學中的那位同學叫邱懋樸的,他先考與熊進士便是同年,好些事情都還是邱進士在京中與你伯父提起我才知道。”

原來邱懋樸的父親邱禾實也是萬曆二十六年進士,萬曆四十二年亡於京中任上,邱家在貴州也是以文章名世,邱懋樸扶靈回鄉後便在府學中讀書,與王星平關係也算不錯,去年孝滿便可以參考了。對於這個和自己有著類似情況的同學王星平還曾經私下請教過一些問題,沒想到和這位大名鼎鼎的熊相公還有這樣的淵源。

他聽了王命德的話淡淡回道“若木【注邱懋樸表字】倒的確是準備開春便要備考院試了。”

王命德道“他今年童試已經過了?”

“今年四月便已過了童試,年後補生員想必也是無疑的。”

“這倒是了,鶴峰【注邱禾實號】先生故去都有三年了,他的確可以參考了,以邱家的家學淵源一個童生自然是手到擒來,倒是我憊懶了沒去注意府衙外的‘長案’。”

所謂童試便是院試前的兩級科舉,和院、鄉、會試的三年一考不同,是三年兩考,分為縣試和府試,透過的便是童生,童生便有了參加院試的資格。再透過院試後便能成為正式的生員,也即是所謂的秀才,到了秀才這一級才算是真正成為了士人,不僅可以免除田賦、徭役,還可以見官不跪,由此讀書人在大明的然地位也就可見一斑了,才難怪王星平會於科舉一途上有如此多想法。

嚴格說來,後年的縣試就在二月,剛好王星平孝滿,也是可以參考的。

王命德見王星平還有些神不守舍,知道多半還在想著剛才的話,又道“難得撫軍相公要倚重於你,你也就不要白費了這一場機緣,那些匠戶若是能垛整合軍戶,你日後想要練兵也才名正言順。”

“這個道理侄兒自然是懂的,正好葉先生已經從廣東回來,還運回了十幾位大炮。”

“葉掌櫃回來了?這是什麼時候的事情?”王命德聞言有些驚訝,居然還帶回了這麼多大炮。

“過廣西時在西江上遇到了水匪,頗經歷了些風波,還失落了一門炮在江中,也是昨日傍晚才剛到貴陽城外,我怕那些大炮太過惹眼也沒讓他們進城便直接打去了城北的倉房。”

“小平你這事倒是做得滴水不漏,不過居然弄來了大炮,看來你也是志向非小啊,這就更當要將這副千戶的實職給應下了。”

王命德忽聞此訊,轉念又將話頭引到了開頭之事上來,畢竟若是隻練些民壯也就算了,但居然王星平還想讓這些工匠學著『操』炮。不找個官面的身份的確是大大的不妥,這自然也是王星平本人糾結的原因,若不是在軍器上太過扎眼,張鶴鳴的提議他原本可以輕鬆婉拒的。

王星平經過一番開解,又見本朝卻也有成功案例,那點疑慮也就徹底打消了,“待明日侄兒將事情稍做安頓便去見撫軍相公。”

…………

再後面的幾日,王星平乘著休沐的日子再次上門拜問了張鶴鳴,並當著他的面表示經過慎重考慮願意應下軍中的差事,條件自然是給他足夠的軍額準備垛集一批青壯編練新軍,此外便是保利行軍器坊生產的各式軍械也都要留下少許充實他的軍額,這事並不要官中出錢,最後一條便是以這批青壯未來都要在貴州官府的軍事行動中有所襄助,故而便不能再承擔多餘的糧賦和加派。張鶴鳴雖然對王星平主動讓自己招募的工人垛集為軍戶有些意外,但還是允了。

之後王星平又去顧叢新處報了到,顧叢新因為王星平的幾件功勞沾了不少光,已經正式升任了貴陽衛指揮使,此時便算是王星平正經的頂頭上司了,自然要好生親近一番。顧叢新見手下又多了個得力之人,還是如此乖巧懂事的王家少爺,心頭也很是歡喜,就恨自己族中沒有合適的女兒,不然都想先把親事預訂下了。

接下來的日子過得平淡無奇,但貴陽城北的工地上卻每日清晨已多了一道新奇的風景,無論官民人等總會在一大早看見一名身高體壯的紅夷人帶著一隊匠戶繞著新築的城基邊跑邊喊,每次都要跑夠兩圈,最近到了傍晚還要加跑一次。

起先人們都是好奇,沿途還有不少人停下手中夥計跑來圍觀,隨著此事變得習以為常,也就漸漸習慣了起來。

也有好事者曾找鐵廠中相熟的打問過,只道是新任的副千戶老爺在『操』練手下軍戶,王星平倒也捨得,每日都有從城外夷民那裡購入牛羊來宰殺,讓這些大漢不僅未因日日『操』練和繁重的鐵廠工作而清減,反倒益的個個膘肥體壯起來,也就不再對垛整合緊為軍戶而有什麼怨言了。

王星平這個副千戶實際上也是隸屬於剛剛升格的詰戎千戶所的佰2堡,他頭上的正官正是王忠德,張鶴鳴上報前番戰功,並提奏將佰2堡升格為千戶所,取《尚書?立政》中‘其克詰爾戎兵。’一句改名為詰戎,意在震懾諸蠻,對於這種要求朝堂諸公看在張老相公先前的一番作為上也不會拒絕,何況新增的12oo軍額都是軍戶,並不要朝廷另外給餉。

但原本佰2堡周邊的不少屯戶就早已逃亡將土地拋荒,好一些的也多被周邊的土豪和番人佔據,或以夷民佔耕地,或以山水營別業,是以這一千二百的正數軍額王忠德這個主官手上連兩成都還不到,剩下的就都算是給王星平留下的空餘。

看著只是點頭答應了張鶴鳴的一點請求,手中忽然便多了這許多籌碼,王星平也不禁為之前的患得患失有些不好意思起來。

‘看來步子可以邁得再大一些……’

喜歡標銅請大家收藏標銅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