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紫江風靜物華殊(二)

小說:表同作用 作者:平老爺

【節日還沒過完,還是先來求票好了,依然結合之前細節進行了一些略微修改,不影響故事大綱走向】

早春二月,草長鶯飛,這一年時間所生的事情對於王星平而言可謂詭異多變,但如今他卻對結果甘之如飴。

他的前一世因為意外穿越來到這個數百年前的陌生世界,地處西南蠻夷之地。而他的這一世是以父親和家人的被害為開端,透過個人的努力總算在如今有些小小的局面,也終於支撐起脆弱的門庭,加之意外獲得了穿越同伴的訊息,讓他能夠安下心來規劃自己的未來。現在的情況說不上好與不好,看起來商號已經穩定,鐵廠正在向軍工廠順利轉型,而手中也有了一支人數不多的武裝,但在貴州這個地方依然要過得戰戰兢兢,無他,大明政權的根基在此地太過薄弱了。

新年之後,北門新城已經初具規模,圍繞著詰戎所的若干被佔軍屯在被奪回之後也開始重新安置下王星平招募回的逃亡軍戶,千戶所正軍的規模也比年前擴充了一倍,總算有近六百人了。這些人對外號稱千二,有他們鎮守在貴陽城北,不光張相公安心,甚而在各自利益的相互角力之下,連水東宋氏也忍下了這一口氣而沒有對王星平的行動有所追究。當然,王星平也知道分寸,雖說追回軍屯只針對宋氏,但也只選了五處,當初的養牛圈宋家莊園便已是最大的一處了。

原來的宋氏莊園在新近入住的二十多家軍戶打理下已經被拾掇得井井有條,那個先前被宋家收作莊奴的漢人軍戶蕭十三在宋忠死掉之後帶著全家投到了詰戎所,成了養牛圈這處屯堡的屯民之一。

萬世英一家也在養牛圈重新有了自己的田地和家園,只是萬世英本人因為作戰出『色』依然被留在了詰戎所。但有萬兄弟給蕭十三撐腰,蕭十三也就硬氣了起來,原本他對水東土兵還有些畏懼,但親眼目睹了土兵在詰戎所計程車兵面前被打得屁滾『尿』流,而自家昔日的鄰居便在這幾十人的軍隊當中,如何再能夠不信萬世英當初的話。

蕭家雖然都是軍戶出身,但在水東人口不少,過了年後不久,蕭十三便去各處將族人中願意投靠的蒐羅來了不少,是以他打下包票,再過半月,養牛圈屯堡的人口還能翻上一番。這其中自然還有他的私心,王星平親口許諾,來的人都按軍餘給足耕地,而且這耕地除了供應詰戎所的軍糧外再無加派,這就讓蕭十三更加急迫,切不想將這好地便宜了外姓。

王星平得知此情倒也無奈,這被壓迫的人一旦翻身不是想著如何幫助當初同被『逼』迫的軍戶,而是竭盡所能先為本家族人尋求利益,不過他也不惱,主動權尚在手上,如今能多些直轄的丁口並不是壞事,退一步來講,若是擔心宗族坐大,日後還能將人打散了分到各處,然而現在去想卻是有些早了。

其他幾處屯堡也與養牛圈這裡一般無二,精銳士兵留在詰戎所整訓,考核成績稍差的便單獨編練後派駐各堡,年節之後王星平也的確花了錢讓各屯堡出工出力修築簡易的堡壘,全是圓環形的土樓樣式,論及防禦比之先前的莊園強了不少。

誠然,實力在對普通人心中的判斷影響上起著決定『性』的因素,但能在如此短時間內將奪回的軍屯重新安置來人口則一是王忠德和他手下一干弟兄出力,二也是靠了王星平自己的一番謀劃,眼下王忠德雖是詰戎所的正印千戶,卻不知何時開始事事都依著王星平,連王星平本人都對這種變化稍稍不適,但他也知道這是王四哥的信重,也是一番好意便不再多心了。

那日在養牛圈滅了宋忠,他便與劉灝達成了君子協議,自此以後劉灝與軍屯兩不相涉。而支援這一協議的基礎則是王星平答應與劉灝就貿易開展深入合作,劉總爺經那一戰後對這支新出現的衛所軍甲堅兵利的形象先入為主,王星平承諾日後在滿足官軍需求後可以有限供應養牛圈一些鐵器,這正是劉灝所需,而且王星平的手下也的確按照約定並沒有動谷中原系土民的田地,這也讓劉灝漸漸安心。至於以後,王星平也想好了一樁長久買賣,保證劉灝這邊絕對會綁在利益驅動下與自己綁在一起。

畏威做了十成,懷德的功夫王星平也沒少下,那日戰後到了第二天,他不僅遵照承諾將母二好生安葬,過後又找來郎中為母大及其餘受傷土兵醫治戰傷,後面更是拉著劉灝挨家挨戶去給陣亡土兵家眷送了撫卹銀子,還有水6道場也一應做足。

至於自己這邊戰死的,將一個的妻子兒女接到詰戎所養了起來,另一個無後的也好生安置了其老孃,受傷的不僅照樣領俸還給加了一些,這樣一來,無論在土民還是軍戶中的威望,王星平不到一月便又漲了許多。倒是土民之中多將此戰的賬算到了已經死掉的宋忠身上,說他強佔軍田,真真該殺,讓王星平好不感嘆。

福泰號的種糧,保利行的農具,在王星平的授意之下全都無息貸給樂新來的軍屯戶,還搞出了分期付款。相比於此時民間動不動就是倍稱之利的盤剝實在是一股清流,如此一來更是讓屯戶們感恩戴德不已,而原本做著放貸生意的劉灝雖然心頭有所怨言,但礙於王星平的實力,也不敢出頭當這個反派,連其餘四處往年盤剝農民的縉紳也一概偃旗息鼓,眼看著王家商號在軍屯和土民中建立起根基。

二月的第二天便是春龍節,與去年在各種事情中周旋不同,如今王星平也有心思跟著屯戶們在田間欣賞春牛祭祀了,看著雪融冰消後新出來的青草嫩芽,新任的王總爺也不禁自內心的笑了起來。

喜訊不斷,春牛節過去沒幾日,重慶來的信使帶來訊息,姐姐王若曦為夫家添了個嫡子,取名蹇濤。雖然是女婿家添丁,但畢竟也是自己的外孫,王母這些日子高興得很,還又專門準備了賀禮讓人送去了重慶,想著女兒誕下嫡子,以後在夫家就更加穩便了。

王星平也讓葉顯蓮跟著同去,這位蓮哥兒上次從廣東回來送信算是經過了歷練,此番王星平正想借機與自家姐夫在重慶做些生意上的合作,福泰號也想在那邊開一分號,就讓姐姐、姐夫負責經營,重慶不比貴陽,是真正的西南重鎮,若論經商機會當是更多,而且四川產鹽,在那裡有一分號以後也好收鹽,當然也還有其他意想不到的好處,對於王星平想要營造的商業體系非常重要。

王母如今心情也好,王來廷新喪時,王家內憂外困,沒想到自己這兒子如此早慧,堪堪一年的時間便將家業重新支撐起來,而且比之其父在時更為興旺,眼下櫃上有葉大櫃支援,又少了顧鳳鳴這個隱患,夥計們同心同德,王星平又襲了官身有了自己的跟腳。他知道兒子有志科舉,但當媽的顯然更關心兒子的婚事,這些日子托出去的媒人少說也有十多個,害得王星平為了躲自己老孃過完年節便搬到北城校場去住了。

按照朝廷制度,新任的武官一樣要去兵部報道,然而貴州也是邊遠地方,祖制不必上京堪合,地方可便宜從事,至於送到京中查驗的揭帖自有幾個師兄弟幫忙做了,他是信更不需要考語,黃冊戶部也有留檔可查,一切都不用自己出力,有時想想這邊地任官倒是天高皇帝遠,也不是全無好處,至少這路途上的蹉跎便可免去了。

保利行經過年後一個多月的展,產能又有所提升,加上裡面的工匠都漲了月銀,幹勁更足,連殘次品的產出都少了許多。原本每個工匠一月能造兩支掣電銃,但依然有些殘次品,現在若是還照這個度倒是殘次品卻少了許多,每人每月也大致能有三支的產出了。

原本鐵廠中有工匠五十人,一個月便是一百五十支火槍的產量,後來又招募了一些,但也有一些如丁得水叔侄便放棄了匠人之途選擇了從軍,這樣一進一出,如今保利行的工匠數量也還不到兩百。其中五十名熟工被王星平留作專門打造火槍,剩下的五十人則負責刀劍鎧甲,至於其餘技術稍差的不到百人則被專門編練一處專造農具和工具,如今民用器具的銷路不錯,加之有葉宜偉高價聘來的佛山大匠指點,保利行出產的剪刀、農具、鐵鍋等物已是很有些口碑了。

如今一支火槍的官中給價依然是二兩五錢銀子,二兩是當時所報成本,五錢是利潤,而這五錢利中大半都被王星平拿來打點各處官員了。

但因為工藝改良的緣故,除去各種成本和打點利潤也接近一半,單這一項便能給王星平帶來每月一百五十兩銀子的進項,農具和刀劍加在一起也就和這相當罷了。至於之前曾經給張鶴鳴說過成本還能再降,但如今撫軍相公不問,王星平自己便不會點破,他可不會嫌的錢太多,何況這其中本也有張鶴鳴和孫崇先的一份兒。

三個多月的時間,孫開祚的守備營那裡已經6續裝備了三百多支掣電銃,孫守備手中已經組建起一個全火器的標營,營官便是王忠德的那個比他大不了幾歲的族叔王建中,而私下裡王星平也給自己留下了一百多支,這些火槍耐久還不夠好,真要打起仗來損耗也必然很大,而且從最近的幾次衝突中來看,火槍兵若能組成陣列再配合槍陣的確比什麼鎧甲效果要好,看來歷史上那些列強在當下逐步都開始走上這條道路並非沒有道理,應該也是來自於實戰的總結。

所以接下來他準備讓專做刀劍鎧甲的一坊也轉產火槍,一來是加緊裝備,二來也可以多賺些錢,畢竟這又是招募人口,又是擴大經營,王家的底子幾乎又要被掏空了,這還是有之前清算顧家時他私下得到的一些好處,不過也就是當時沒有自己的班底,大頭倒是都被城中的官員們分潤了,想到這些便又讓他肉痛不已。

忙完了這些經營上事情,王星平便帶著小六在城中瞎逛,和他一起的自然還有楊文驄,甚而連馬士英也都出來了。

無他,正是因為郡試就要開始了。

所謂郡試,又稱童生試,一共有縣、府、院三級,透過了院試便能成為生員,也就是俗稱的秀才。只有秀才才有資格參加鄉試,透過了鄉試便是舉人,並且獲得了上京會試的資格。而通常所謂縣學、府學,也是要在成為生員後才有資格入學的,只不過如今早已沒有那麼嚴格,稍微有些底蘊的人家都會將子弟送入官學學習,而王星平則是因為有人看好破格入學。

但是楊文驄與馬士英不同,楊文驄是早就透過了院試,是正經生員,而馬士英更是上一科的貢士,王星平也聽他說起過,今年鄉試一完,他便會和新科的舉子一起上京,明年春闈他直接參加完最後的殿試走走過場便能成為正式的進士了。

喜歡標銅請大家收藏標銅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