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三水匯下人似蟻(二)(1 / 2)

小說:表同作用 作者:平老爺

【家裡添丁,忙得飛起,在不影響細節質量的前提下,最近更新會比較慢,繼續求票】

王星平聞言心頭一動,想起來那甕安知縣賴道行所言他家親戚便有做糖的,面上卻不動聲『色』,就見那夥計手中上菜飛快,嘴卻並沒有停。

“如今廣東的田地快有四成都種的甘蔗,從雷州到揭陽俱是如此,那醜字碼頭便是糖行一家專用的。”

“你這麼一說這些碼頭的工人看著倒是真如螞蟻挪巢一般了。”王星平聞言淡淡一笑,“不過我怎麼記得榨糖季是在冬至前後?怎麼現在才來收糖。”

甘蔗成熟一般是在十一月,加上收割、收購和初榨的時間,等到正式開始榨糖煉糖已經要到冬至前後了,王星平家中在貴陽也算是享用不錯的,自然知道以往都必要到每年冬至之後才會有當季新鮮的四川糖貨上市的,廣糖更是要到年前才會在貴陽市面上見到。

那店夥計像是見慣的一般,笑道“客官這就有所不知了,如今風信才起,看這些船東恐怕多半都是北邊過來的,那些糖貨想也是年前便已屯下,現在裝船時間倒才正好。”

王星平聞言來了興趣,當即『摸』出十數文銅錢當作打賞遞給夥計,問道“我等也是到廣州來行商,這其中事情正還有些不明白,還望這位小哥為我等說說其中關竅。”

那夥計見樓下也不甚忙,又得了賞錢,自然肯說,“其實也無甚關竅,這些多是蘇浙過來的行商,其實糖貨當是年初便已收了,只是候著如今風信才北上的,等到年底風信變了,他們自會運著蘇布或是棉花再來廣東。”

“可即便如此,年前到如今也有好幾個月,這樣耽擱時間不是要少賺不少麼?

“客官看來果然是頭次來廣東行商,這蘇浙的商人可都是做大買賣的,哪裡會吃虧,這些糖貨多都還是放貸抵來的,比起市價只低不高,且倉儲還不要自己破費。”

“竟有這種事情?”王星平聞言也有些吃驚,光是這簡單幾句話便能知道其中的商業手段頗多,比起貴陽那裡的確複雜不少,看來在此地開設分號需要注意的事情還有不少。

“誰說不是,江南的商人做起生意可比我們廣裡之人『奸』滑多了。”夥計說起此事便是一股怪異語氣。

於是王星平聽夥計侃侃而談了一陣,也漸漸將這廣東的海上商路給瞭解了個大概。

原來此時的廣東商路大抵在國內是三條,一條溯北江而上入湖廣,這個來時路上便見了不少,從連州一路過來的水道上督運的關閘和稅卡很多。還有一路走西江入廣西,越過靈渠後進入西南諸省,這次王星平行來的道路雖然未走西江,但他倒是聽葉掌櫃提過,而且西江水道是廣西木材東來的主要渠道,不少遷居廣西的廣東商人在西江沿岸收購木材,將之扎製成排順江而下,在三水縣時這樣的木材商號王星平也見了不少。至於這第三條嘛,自然是從廣州和揭陽出海,直接北販吳越京津,也是如今廣東海上商路的主要渠道,至於走南洋的反倒是小頭了。

以上三條商路中,這前兩條雖是逆流,但沿途有官私縴夫倒是不限季節,也就每年農忙之時略顯蕭條而已,卻只有海運一途雖然輕省但便要等候風信。

那些蘇浙客商正是在此候著風信才要將貨物裝船北運的,只是如那夥計所言,那些商人還兼做放利的勾當,自然要耽擱些時間。

大明廣東如今的糖業已經分工極細,大抵農戶從種蔗開始便與糖寮、糖商定下了期約,糖商借貸給糖寮收糖、製糖,不光賺取糖利也順便依靠借貸生息。而糖寮與蔗農也都定有契約,每年種蔗期間的全家生計皆仰賴糖寮供給,等到榨糖之後再計算盈虧給予蔗農一筆收入,表面上看來是讓蔗農生活更加穩定,糖料供應更為持久,但因為盤剝重利其實蔗農的負擔也不算輕,其實是將糖業中的利潤層層分去了大半,只是比起種糧還是要好上許多。

當然,盤剝與否王星平並不關心,至少目前市面上的糖貨供應還看不出這套體系存在多麼大的問題,農民的負擔自也不是他能夠過問得來,至少此地農戶比起貴州實在好過太多。

那些江南商人不少便是大糖商背後的財東,尋常的糖寮在他們面前根本沒有抵抗之力,只能選擇接受極為苛刻的條件,糖季榨制的成糖因為背後蘇浙商人的緣故不得不將大宗囤積起來以供北販,當然也有逆時而上的,但更多還是要等候風信。只是如此便苦了小糖戶,是以若不是無奈,尋常糖寮並不太願意與江南商人合作,當然單純買賣則是另當別論,原本廣東本地的市場便不小。

廣東這裡家家嗜糖,就如方才從街市上走過,什麼繭糖、吹糖、秀糖、響糖,還有諸如糖通、糖瓜,就連丁藝這個如今久經戰陣的‘老兵’見了都嘖嘖稱奇,王星平在路上買了不少分與眾人,讓他們個個歡喜。這些夥計伴當不過都是十七八歲左右,以往在貴州縱然見過從川中遂寧縣販來的糖貨但也價值甚高,廣東糖同樣也不便宜,故而都不敢隨意去買,貴州本地所產糖品更是既劣且少。而廣東地面不僅糖貨充盈街市且價也不高,加上是少爺請客,享用起來自然毫無壓力。

話題迴轉,這蘇浙商人往來廣東販貨的不少,本錢大的自有海船,本錢小的則是四五戶或是數十戶合賃一船,從廣東運往北方的除了木材及各類海外珍奇外糖貨便是最大的一宗,甚至遠在京師大內同樣有不少來自廣東的甘物,倒是瓷器茶葉江南本地便有,自然不會假手於外省。

天下間產糖的地方不少,而唯獨廣東是全省『操』持此業,本地的蔗農多在池塘外堆泥種蔗,不僅甘蔗好於別處,還有魚獲之利,夥計話中也順便解答了王星平以往的一個大大疑問。

過去他曾在貴陽時聽聞南方各處的網箱養魚多是以鴨蛋黃為食,魚池中有養鴨的雙層小船他自然知道,鴨蛋自是來自於彼,但光吃蛋黃,這如此多蛋清如何處理卻一直疑『惑』,終於是在這夥計口中知道了答案。原來此時之糖也有各『色』之分,與後世獨重紅糖之類不同,此時糖貨,其中下品是黃糖、烏糖之屬,而制白糖之法則是出自嘉靖年間,原是泉州一糖寮土牆倒塌至泥入糖中,使糖自為澄白而成,後來成法則以黃泥分層制白砂糖,延為定製。

而蛋清則是凝固糖晶之用,是製作冰糖的必備之物,如此這廣東的糖業與漁業也算是相得益彰了。

這頓飯因為有了話題多吃了許久,等到午後從酒樓中出來時王星平心中對廣東如今的商場已是有了大致的瞭解,比之葉宜偉所言也有了不少全新的東西。

廣東府所謂各業有三十六行之稱,各商俱有經營範圍,商行官牙權力極大,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已經算是包攬了市舶司的商稅,這也就使得有著官府背景的行商擁有更加便利與寬鬆的商業環境。三十六行並非嚴格區分業務,甚至嚴格來說也只是泛指,實際上以那夥計之說不過十來行而已,經營模式以王星平看來也還比較簡單,無非是中介、稅代,市舶司有這些行商幫襯倒也輕省不少。

王星平覺得他的事業想要立足,則需要具有壟斷潛力的貨物,這壟斷之物鹽鐵其實都算,不過四川離得太近鹽是做不得的,鐵以貴州的規模其實產能極限也低,倒是這糖業讓他心中有些想法。貴州那裡種甘蔗似乎不行,但前一世的記憶中適合榨糖的農作物可不止甘蔗一種,還有一樣叫做甜菜的。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