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詩酒席催向京都(一)(1 / 2)

小說:表同作用 作者:平老爺

【今天兒子滿月多寫點,求票】

秋風陣陣,催著帆船一路向北,海上的日頭沒有遮擋,一大早便照得王星平有些眼暈,但海風吹拂之下卻又讓他頓生愜意之感。雖然這船上空間促狹,但比之在6上與人交道,他倒更喜這自由之感,一切從權之下倒也少了不少拘束。

十天之前,眾士子設席為舉人們送行,好不熱鬧,王星平也在餞別的酒席上憑著一句‘天下正多事,年華殊未闌。’贏得不少喝彩,現在想來那日畫面還猶在眼前,只是喧鬧的鼓樂換成了耳邊的聒噪。

‘公子看東面,過了這台山島便是浙江了。’

‘其實這時節出海已是晚了,也就是今年逢閏,好在只是到浙江,再往北去這風信就不好說了。’

‘福建這邊慌僻得很,要說早年間泉州和寧波的市舶司都沒有廢時,泉州港便不如寧波港,福建終歸還是不如浙江富庶。’

…………

在王星平耳邊說個不停的人名叫沈二狗,是新任廣東右布政使沈光祚的家人,那沈光祚九月初才堪堪趕到廣州上任,他與新任粵督許弘綱都是兩浙同鄉,接風宴上沈光祚無意中提了一句要讓家人回錢塘縣老家報個平安,許弘綱也不知怎麼就忽然想起了即將上京的舉人們,正好搭個便船,這也就是隨口一說,犯不著為了這等小事逾越制度動用驛遞,有的是人上趕著幫忙。

結果一問之下才知道好幾個舉子都是坐萬通行的船,而賃船的便是王星平。對於這貴州來的千戶這位許老爺自然還有些印象,畢竟是田生金和王命璇引薦,王忠德的侄兒,他還收了人家的儀金,又聽說此人還是山陰張汝霖的學生,都是浙黨便也不再見外,這才有了這個討人嫌的沈二狗跟上了船來。

不過這沈二狗雖然聒噪,說得卻是沒錯,浙江和南直隸的富庶的確非其他地方可比,就拿這遼餉來說吧,就在出之前,最新公佈的各省遼餉份額中,廣東一省十一府加在一起的加派不到九萬兩,而浙江和南直隸卻都是照府來收的,南京應天府一府就是兩萬四千多兩,蘇州府更是派到了三萬三千多兩,比廣西一省的加派還要高上數百兩之多。但問題也隨之而來,這遼餉加派全是按照農稅計算的,不然僅以富庶程度而言保定和河間兩府是如何都不該比南京還高的。

這大明的財稅制度看來的確是有些問題,最終的負擔全都轉嫁到農民身上了,而並非如之前眾人所想是以稅監加收商稅。看來這朝中的老爺們屁股坐在哪邊還真是不問可知,只是這樣下去大明的根基難免就要動搖了。然而想歸想,王星平倒是看得很開,畢竟這加派終歸是輪不到貴州的,他在貴州的產業無論是屯田還是商號都不會受到絲毫影響。

王星平說不上對這沈二狗多麼討厭,但好好的海景多了噪音畢竟不美,於是敷衍了幾句便開始四下張望,恰在此時一個帶些閩南口音的聲音在耳邊響了起來,“公子,洗把臉吧。”

說話的不是小六,卻是一個面生的少年,看其年紀與王星平差不多大,相貌也頗為俊秀,他眼神活絡見王星平轉頭看來忙讓過身後另一個少年端上水來,沈二狗見了外人也就識趣的又去找別人囉嗦了。

王星平一邊接過帕子一邊道,“你們不要如此費心,無事的時候自去休息便是。”

他倒不是嫌對方伺候得自己不好,而是覺得這水略有些浪費了,雖然這船是沿岸航行不乏補給,但海上食水本就金貴,他們這樣搞法難免讓其他水手見怪,平白讓人厭煩。

那少年卻並不擔心的樣子,一副剛剛替王星平打了麻煩的自得,“舅舅說了公子是顧東主的貴客,這一路上一定要護持好的。”

他身後的少年不大善言詞,但也大聲附和道,“對,舅舅是這麼吩咐的。”

王星平遞迴帕子拍了拍少年的肩膀,笑道“一官,你我差不多大小,我只略長些,犯不上這樣,你舅舅如今買賣做得大了,只要你跟好了他做事定能有個出身,不過凡事還是要靠自己,這海貿上能學的東西不少,卻不要將心思花在伺候人這等事上。”

被喚作一官的少年若有所思,但旋即回道“這船上的事我們弟兄都省得,伺候好公子也是舅舅吩咐下的,公子不是說過軍人以服從命令為天職麼?我想這海上行船也跟行軍差不多了,照著吩咐做事總不會有錯。”

王星平聞言搖頭苦笑,這少年聰明伶俐,上船才幾日這船上諸事已經熟了,就是這投機專營的心思略重了點,恐怕也是求進心切吧,但有上進之心也不算錯,何況還只是一個十四歲的小孩。

這兩個少年是一母同胞的兄弟,都是黃程姐姐的兒子,之前都隨其姊在南安老家過活。黃程原本打算是再等幾年將他們接去澳門的,但最近這一年他忽然交了運生意順風順水,故而此番北上停靠泉州補給時便忽然心中一動將這兩個外甥給接了出來,等跑完了日本回去就準備先打兩人到萬通行去學些手藝,也有個人質的意思,好讓顧子明安心,畢竟這走海的生意動輒上萬兩的本錢,起點什麼猜忌之心都是再正常不過的,他可還指望顧東主重用的。

王星平也沒細問,只知道大的這個小名一官,那弟弟只比大哥小兩歲,平日黃程都叫他阿虎,家中據說還有個小弟才四歲這次並沒有跟來。這大哥看起來聰明得很,弟弟倒是對哥哥言聽計從的樣子,小小年紀頗有些蠻力。這種年紀的小孩正是元老院喜歡的,恐怕兩人將來都會得到顧子明的大力栽培,不過此事與他無關,也就只是看在對方對自己態度恭敬的份上隨意提點兩句罷了。

打了兩人,王星平便朝著船舷一側走去,那裡有幾位剛剛出了船艙的儒士,他對著一位青衫青年拱手笑道,“孟良兄昨夜還是沒有睡好?怎麼臉『色』不是太好的樣子?”

青衫青年回了一禮,又嘆了口氣,一副欲言又止的樣子。

此人名叫劉大霖,孟良是他的表字,乃是瓊州府的舉子,他是大船放洋前臨時上的船。

這劉大霖與陳子壯同是萬曆四十三年廣東鄉試中舉,算是同年,故而陳子壯找王星平提出多帶一人時,王星平便一口答應了。而當得知這位劉孝廉竟是來自海南島上的臨高縣後,顧子明更是讓王星平一定要與此人多加結交。

他自然是已經看過地圖,臨高縣在海南島北部,位置頗好的樣子,元老院的資料上還說195o年解放軍渡海解放海南便是最先在那裡登6,難得瓊州的舉人要隨自己上京,結交一下自是好的,說不得明年傅小飛就要往瓊北滲透的。

倒是旁邊的陳子壯上前寬慰道“劉兄還在擔心廣西的局勢吧。”

劉大霖點了點頭。

王星平咦了一聲,他本與這位劉舉人不是很熟,前幾日又見他心情不是太好便沒有多言語,只是想及顧子明的囑咐今日特意多問了一句,沒想到居然是在擔心什麼廣西的局勢,難道不應該是遼東麼?

陳子壯繼續勸說,“上思州畢竟是屬南寧府,與思明府還有些距離,土司與交夷生事就從未停過,官中也不會讓伯父獨自承擔的。”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