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北平牆高望門楣(五)(1 / 2)

小說:表同作用 作者:平老爺

【求票】

大年三十的晚上,京城中各大衙門前都排起了送禮的長龍,與靈濟宮隔了一條街的宣城伯第園也是一樣,而兩街之外的太僕寺則只能算尋常。雖然王尊德早早便吩咐家人在官邸門口貼好了承裝拜帖的紅紙口袋,家中甚至連錄名的紙筆都沒有準備,但還是免不了有心人專程前來送上一份賀儀。

當然,正旦之前也不能說王家就完全沒有妝點,該有的門神、桃符、鬼判、春帖還是要有,門旁的將軍炭也一樣要放上兩個,二兩銀子一套的草裡金(注金銀做成的葫蘆頭飾,豌豆大小,工藝精美,有錢人家過年時戴在頭上,一般要二三兩銀子一對)沒捨得買,但烏金紙做的鬧蛾(以烏金紙做成的飛蛾、草蟲、蝴蝶頭飾,有些人甚至戴滿頭)卻也備了許多。

要說與往年不同之處,恐怕也就只有牆上的那幅掛曆了。

從廣東來的澳洲掛曆是年節前幾天才剛剛出現在京城市面上的,這種印刷精美紙質厚括的月曆一經面世便得到了市場的青睞。

顧子明搞出來的這樣新產品充分體現了他的商業頭腦與主觀能動『性』,形制以大明如今使用的大統歷為底本,掛曆上的『插』圖則是精心挑選的十二幅‘澳洲名勝’圖畫,甚至明年他還打算選出十二名江南名『妓』畫成美人圖,有了今年的先例,到時恐怕就會是各家『妓』館拿著銀子來求了。

印製掛曆的油墨和紙張全都來自汶萊總部,這得益於這一年多來元老院在化學工業上的成果,而採用石板印刷工藝的工廠則設在了三亞,這項新興產業既能給三亞當地人帶來足夠多的工作和商機,讓新近歸附的黎民、疍戶得以安穩,自然也更加襯托出了傅小飛本人的工作能力。

從有了這個想法到付諸實施也不過數月時間,連顧子明自己都對這效率頗為滿意。當然,收益也極為可觀,按照粗略的統計,油墨、紙張和運輸的成本加上刻制石板與印刷、裝訂的人工,試水的五萬本掛曆每本投入至多不過一分銀,低得顧子明都覺得有點不好意思。這些掛曆光在廣東每本就能賣到七分銀,沿著運河北上,等到了京師居然能賣出一錢的高價。

這也難怪,畢竟這掛曆不光印製精美,上面也有節氣時令和皇帝、閣臣、大儒、名宿等重要人物的生辰祭日標註,更有不少養生育兒的文字與各地民間的見聞,說是一部微縮的百科全書也不算錯。

更妙的是此事雖為顧子明倡,但全程萬通行並未經手,都是由傅小飛在三亞直接做得後再就地賣給途徑瓊州的福建私商。雖然每本只要四分銀的批價,比不得在廣州賺得多,但也是數倍的利潤了,為了規避內地禁令還打著個專供安南的旗號。但鬼知道有多少是真流入了安南,還有多少是走私到了大明北方,事實上五萬本掛曆的確是在年前賣一空了。

如今看來不少散貨也趕在年前被那些商人6續運到了江南和京中,聽聞因為內容豐富有趣連宮中的妃嬪和內官都有買了去的,畢竟養生與育兒恐怕永遠都是後宮的兩大主題。

此時曆書不比其他,在大明是明令禁止私印的,每年官印的黃曆還要加蓋了欽天監的大印才能統一賣,印製私歷的皆以違制論處,放在國朝初年是真要殺頭的。只是官營的黃曆一本要價往往要數錢銀子,嘉靖以後律令又漸漸鬆弛,民間私印的尤其如福建等處也多了起來,一年數百上千萬本的市場總有人想來分一杯羹。

只是如這次這般商家們也就較為小心,市場上此物名字也不帶一個歷字而是叫做月份牌,推銷給客人時更說是方便行商的大戶與求學計程車子在上面記錄重要事情。由其是商人,若是有個應收而未收的賬款,寫在上面也能一目瞭然。

雖然此物在王星平看來還很簡陋,甚至套印的四『色』細看還有不少瑕疵,但彩『色』印刷品此時本就稀罕,工藝上比之江南那些書坊也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已經能讓王尊德輩眼前一亮了,這一本聽說便是有下屬專程買來孝敬。

更況京師的澳洲貨並不止這一種,如今廣東版的圖書北京已經能見到不少,就拿《封神演義》來說,完整的一套大明書商刊刻版市價要紋銀二兩,還分為許多卷冊,實在不便。萬通行新出的版本則全是小字,雖然書冊厚重了些卻是單獨一本,而且紙張挺括文字精細且有句讀,最最緊要是如此一部書只要紋銀五錢,不到原來三成。這些日子,正陽門內的汪諒家金臺書鋪,大明門東禮部門口的永順書堂,王星平陪著不止一位友人在這些書店中見到原版書和‘盜版’澳洲書堂而皇之的擺在一起賣的情形,然而儘管原版封面都蓋著‘如有翻刻,千里糾治’的大紅印章,但究竟誰像盜版卻是個讓人哭笑不得的情形。

他有時甚至覺得未來如果大明不與元老院開戰,那些印書坊也會想要打上一仗的。

至於其他多『色』套印的澳洲畫譜、小說與遊記則更是好賣,加之先已流入京師的澳洲水銀鏡、放大鏡和數量不算多的國士無雙酒,這個年節倒也別有了一番趣味。

對於迎來送往送禮收禮,大節當前王尊德自然也不能免俗,太僕寺管著馬政和常盈庫,算是有些財權的職司,他這個少卿論資歷論實權都是本部的二號人物。如今又值北方不靖,有的是武將前來孝敬爭些好處。對於這樣的事情王尊德向來頗為無奈,但只要是持論正的求上門來他也不介意幫上一把,前些日子王星平對他說了周翼明部馬匹羸弱不堪驅使,他便做主往周部在通州的駐地調去了兩百多匹新貢的戰馬。

而拜訪的人中另一種便是在京城的貴州同鄉,即將成為新科進士的如馬士英等明日之後自然也會前來拜年,還有一些寓居京師的貴州商人士子平常多有來往的也免不了應酬,只是王尊德不愛熱鬧,家中也就沒了鼓樂喧囂。不過王星平倒也覺得不必,畢竟光聽外面的聲音已經夠熱鬧了,自日落之後爆竹聲便沒有稍歇。

如今王星平也算是見識了這大明的送禮手段,據說有些看起來儒雅的送來圖書竟也是掏空的,整個上半夜各大衙門門口都是水洩不通的樣子,遠遠看去更是燈火蜿蜒,想來比起正月裡的燈市也差不了多少的。雖然王尊德這樣級別的官員儀金不過十數兩,但光是年節這些天也有百餘兩銀子的進項,還不算平常的冰炭兩敬。

好在王尊德從來秉持廉潔自守之道,收到的儀金雖不便退回,但也都用到了家鄉的事情上,就如現下王星平在貴州屯田練兵,王尊德知道後便襄助了二百兩銀子,自己倒是布衣蔬食一如往常。

除夕夜的喧鬧持續到了中天,這樣直到了上半夜,王尊德才能與子侄輩在官署後堂守歲閒話。廳中不過一張八仙桌與幾樣下酒菜,幾個下人各自討了紅包早早去了,眼下也就坐著王尊德與王星平兩人。王尊德的兒子並不在身邊,只一個小孫子王承之在廳中自顧自玩耍,小妾唐氏一邊照顧孫子一邊為兩人溫酒佈菜。爐中炭火燒得極旺,讓剛從外面回來的王星平頓覺有些燥熱,忙脫去了貂皮做成的雲字披肩和暖耳。

“沒想到京師過年竟是如此熱鬧。”王星平心頭還有一絲興奮,畢竟在此時代難得能在夜中看到如此‘繁忙’的景象,讓久違了夜生活的他對北京城增加了不少親近。

王尊德淡然一笑,問道“剛從棋盤街回來?”

“的確是剛從那邊回來。”楊文聰因為老子被調去了南方,一個人在京師過年無趣硬拉著王星平去閒逛,王星平本不想大冷的天出去玩耍,但見了城中過年場面倒也提起了興趣。

王星平呵呵笑著,棋盤街在正陽門內,往北去便是六部衙門和五軍都督府還有大明門,要說春節給官員送禮,那裡從來都最是繁忙,大年三十的晚上真是求一拴馬樁而不可得。

放下話題,王尊德又揚了揚手中信紙,道“白天剛收到命德的書信,說家中一切安好,今年以來詰戎所練兵頗見成效,周邊土酋們也收斂了不少,張撫軍和孫府臺連番用兵小勝,又在為你上書請功了。”

王星平不好意思道“這大半年來我都在外奔走,並未有尺寸之功,實在是慚愧。”

王尊德笑道“沒什麼慚愧的,你所做之事乃是根本之計,二弟若是泉下有知當也能瞑目了。”

“總還是要伯父成全。”

“這你倒可放心,你說的事情我已上了題本,我聽到訊息再過些日子楊楚璞(注楊應聘)就要回部示事了,他與我頗為相善,兵部這邊自然沒有問題,上次你說刑部也打點了?”

“是馬師兄的一位同年,叫劉鐸的,如今是浙江清吏司主事,前日侄兒做東又請了他一回,他還為我引薦了一位同僚,也是刑部主事,現下管著江西,他們都答應侄兒幫忙。”

“江西司?似乎是叫洪承疇的?”王尊德想了想道。

“正是此人,他們都答應了侄兒在刑部幫忙轉圜,總能要到些。”

“使了銀子了?”

“這倒沒有,侄兒只送了些澳洲奇貨。”王星平笑道。

澳洲貨他倒是的確送了,不過光送東西顯然不好,劉鐸愛酒,洪承疇好『色』,於是湊在一起一頓花酒自然皆大歡喜,幾人關係也就更近了一步,只是此事他不好跟王尊德說起,畢竟自己年紀還小。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