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北平牆高望門楣(六)(1 / 2)

小說:表同作用 作者:平老爺

【感謝各位書友支援,年底事情多,見諒,求票】

遠處噼噼啪啪一聲響乍起,那是一卦剛剛點燃的鞭炮傳來的熱烈訊息,一個身著勁裝的年輕兵勇將掛著鞭炮的竹竿挑起老高,生怕站在身後的大興縣令將過多的注意放在旁邊的春牛而不是自己身上,拿著迎春掛軸的童兒卻在一旁撒歡,正是新年第一天的熱鬧景象。

圍在儀仗之外的各『色』官民則都在躍躍欲試,等著散場好上去搶一塊春牛身上的泥塊好討個一年的彩頭。

隔著儀式不遠,京城東郊外的一處茶肆中,王星平與祁承爜此刻同時打了個哈欠,看得出來他們都沒有睡好。

但兩人心事卻各不相同,王星平是大半夜完報後躺在床頭想起家中來信所言的事情略有些興奮,故而一夜沒有睡著,五更天時正『迷』糊著又被客店小二吵醒來送扁食,這才一臉的瞌睡欠奉模樣,好在扁食中吃到一枚銅板才算沒有壞了心情。

葉大櫃信中告知如今兵工廠的規模又擴大了一倍有餘,但工匠們都覺得不用拆卸的魯密銃更為合用,造起來也輕省,只要數量能夠保障,其實無論維護還是新造都要簡單不少。雖然沒有分體式的掣電銃『射』迅,但零件緊密『性』更好威力也更大,更重要的是製作效率更高。

鐵器的生意也算順利,福泰號的買賣規模如今也有了較大的提升,只說鎮遠府那邊的訂單就多了不少,如剪刀等小件已經外銷到了湖廣。

劉鏽已經從雲南回來,雖然路上經歷了些波折,但也的確是找到了幾家礦主,搞到了還算便宜的銅源,意外之喜是在雲南結識了一位緬甸土邦家的漢人通事,其人也一併請回了貴陽,似乎有將生意做到國外的可能。而鑄錢的事情也因原料解決而起步,這次一起寄送到京的就有兩枚試鑄的母錢,質量比起官錢好了許多,相信拿出去肯定會有市場,更重要的是他開爐鑄錢是有張鶴鳴背書的。

甕安的磷肥礦算是辦了起來,雖然產出還不多,但地方官府還算支援。水窩寨的屯田也不知是否因為這個關係的確是出了些成果,去年秋糧的產出比起往常多了一成。

詰戎所轄下的各處屯堡也都有了產出,加上軍卒能打,王忠德在水東那邊連著收拾了好幾個不服的寨子之後,周邊土司也都不敢造次了。無論是屯田還是工商,王星平如今的進項也比當初他爹在時好上了許多。

再就是老孃也送來了家書,阿母身體康健,重慶的姐姐和侄兒也好,姐夫那邊生意也有了起『色』,一時之間倒都是些好訊息。

貴陽的形勢讓人舒心,因此王星平也難免對未來多憧憬了些,這人一有了願景瞌睡也就自然少了。

祁承爜則是剛從正旦大朝會上回來,只匆匆換了身便服就來赴約了,反是將祁彪佳留在家裡讀書待客。

明初每日有早朝、午朝,到如今午朝早已廢了,早朝也被張居正改成了逢三、六、九而朝,一個月只有三分之一的日子早起。但就算如此,每次早朝溜號的依然是為數不少,憲宗皇帝就曾在一次朝會上惱火作,‘爾等常以勤政為言,及朕視朝,卻又怠慢!’。

看來不光皇帝懶政,官員們也是一樣,只不過嘴上說得熱鬧,當年最多時候一次早朝點名不到的能有上千人,也算是一大奇觀,就連民間都編排奉天門上的烏鴉都比早朝的官員更多,揶之為鴉朝。不過現在更好,奉天殿都被一把火燒個精光,皇帝更是連早朝也不來了,只禮儀『性』質的朔望日朝會內閣諸公還要帶著百官做做樣,萬歲爺來與不來也端看‘腿疾’與心情。

但正旦大朝會則不同,這種有著極強政治意義的活動少有官員會缺席,好在捱過了一通禮儀後,不到三品的祁承爜還沒有資格留下來賜宴,算是得了倖免,不過依然是因為早早起床而睡意不減。

只是與王星平有約在先,中間既有兒子的情面,更有自己的好奇,前幾日王尊德就上書言遼東只可穩守不可冒進,要步步為營以圖穩固,和他前段時間的口氣大相徑庭,不是王星平這個侄子在中間做了什麼他是不信的。畢竟這話更該是楊鎬來說,而不是臺臣出身的王尊德。而且王星平這些日子在京中士子中宣揚他的那套遼東穩守之道也著實有了些名氣,雖然附和的人少,嘲諷的更多,但以祁承?的見識看來,其論從內政而及軍事,卻是條理分明的樣子,全不像個十四五的少年。甚而有好事者將其所言遼東對策總結為國初朱允生為太祖所設‘高築牆、廣積糧’之語。

祁承?看了看身旁滿臉稚氣的少年,道“天成已經去過部中了?”

“前日便去過了,因為是公事也就沒去叨擾先生。”王星平淡淡道。

他上京正是打著公幹的名義,到兵部走一回過場還是要的。

“每日叨擾我的多了,但若是天成你來我倒是求之不得,上次你託虎子送我的那本《石頭記》便極好,聽說是廣裡出的?”

“我也是在廣裡時從朋友處得來,正好聽虎子兄說先生好藏書,便不揣冒昧了。”

“這倒的確也是本奇書,天成能割愛我是記下這份情的。對了,你的那位四哥參加武舉的事情我也記下了,他若上京我自當照弗一二。”

“那星平就先代四哥謝過先生了。”

“不用謝我,王忠德這一年多來的功績在部堂諸公那都掛了號,武舉一事自也不會為難他,畢竟如今的邊方,也就西南還能讓人省心。”

貴州、雲南雖然土司作『亂』依然禁絕不得,但比起東南海匪、西北套寇和遼東建奴還是不算什麼,尤其現在遼東的事情讓祁承爜腦仁也直疼,張鶴鳴那裡不斷傳來的捷報就成了一味不錯的調劑,而且也就西南還能調出些土兵援遼,西北地方少了鎮壓自己都要先『亂』起來,楊應聘這才剛剛從陝西帶兵回京,套寇便又藉機南下了。

祁承爜道“你寫那一萬餘言的《論持久戰》我也看過了,的確是難得的好文字,且貴在言之有物,其中各方厲害也是鞭辟近裡,你不去考個進士實在是可惜了。”

王星平笑道,“先生掌著武庫司,能戰與否這庫中的軍器騙不了你,我寫這些不過也就是跟著張相公打了些仗,知道一句三軍未動糧草先行罷了。”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