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障燧舉火畏傳道(二)(1 / 2)

小說:表同作用 作者:平老爺

原來先前胡八榮光顧著謄抄,並未仔細破譯內容,現在跟著那本宋版《金瓶梅》的頁碼逐句檢視才現元老院的命令之後還有一個變通之法,說是若原棉不夠,可以鴨絨代替。

面甚至專門為鴨絨下了定義,必得是鴨頸、鴨尾和鴨翅的羽『毛』以及鴨腹、鴨背的絨『毛』,又有取『毛』之法、燙『毛』之法、曬『毛』之法。按照秘所言,十隻鴨子可得絨二兩餘,而元老院下達的鴨絨收購數量同樣不小,總得集齊六十萬兩,這得要三十萬只鴨子。面又說還可以鵝絨代之,數量或可更少。不過以此時鴨價來算,一隻鴨子三分銀,光只收絨別人雖不會整隻照價,但卻又搭工食,這段日子又是一年最忙時節,尋常幫傭一日總得五分銀,裡外裡一抵,三十萬只鴨子取絨,加轉運裝儲,總也少不得一萬五千兩銀子。

然後便是時間,胡八榮細細算來,江南之人喜食鴨鵝,這松江府雖小,每日屠鵝也在千五之數,至於宰掉的鴨子沒有五千也差不了多少。好在取絨與食肉並不衝突,只要與左近的大埠主商量得宜,橫豎再貼些錢去,勉強應該能行。若是一邊收棉一邊收絨,一個多月雖然緊些也倒勉強夠用,實在不行,原本庫準備送到呂宋紡織廠的存棉也可先墊一批,無非是影響一下外銷布的供貨,反正都是元老院統籌安排,相信天津那邊也不會因此為難自己。

如此過了十日,胡八榮一邊安排人暗從山東棉商處收棉,一邊又聯絡松江府各處的鴨鵝埠主購買鴨絨鵝絨,晾曬好後,小心裝袋,第一批三千擔籽棉、一千袋鴨絨和三百袋鵝絨裝了滿滿一艘海船,總算出港往臺灣去了。他心盤算,如此一來再有一個月當是能在期限內完成元老院交辦的任務。

胡東主從港口回來,尚未坐穩,見胡海進來通稟。

這胡海與胡峰兩兄弟原都是胡八榮的家僕,經過南洋的一番搏命,後來都順利歸化了大宋。只是這回跟著到海開創萬通行外櫃,倒成了特別配在胡八榮身邊之人。

“什麼事情?”

“是棉布行的請帖。”胡海湊近了小聲道,“東家可要小心了。”

胡八榮接過請帖,打眼看去,面說是松江府的幾位富商請他明日到豫園赴宴。

“你怎麼看?”如今胡海已在胡八榮身邊負責機要,沒有旁人在時他倒是都直接詢問對方的。萬通行明面做著南北貨貿生意,這些富商雖然都打過些交道,但共同點卻是都是松江棉布行的成員。胡八榮明面一直打著做茶的名頭,偶爾經營些澳洲貨,雖也跟棉布行有些交道,但還不至如此親近,這回請帖打頭的正是棉布行的郭行,其分明透著古怪。

胡海道“長們反覆叮囑要我們低調行事,我想著以往收棉多是找的外路商人,還難免被人盯過幾回,這次事急從權,收絨還好,這籽棉幾乎都是我們親自下場去做,如今山東和北直的棉貨又緊,這回郭行請東家去赴宴恐怕是已經打問到了我們的事情,是要藉機難。”

“那你的意思是?”

“宴無好宴,不去也罷,我們自做自的,這光天白日他們總不敢強與我們來爭,各憑本事是,只要做成了長們交辦的差事,自然是千好萬好。”胡海一直沒斷過重回大宋治下的心思,自在南洋經歷過一番,又常聽聞元老院最近的作為,他已對大明這裡失去了興趣,滿心思的都是大宋的新生活,哪怕是到新拓的臺灣也好,不然在這海縣,終究只能以奴僕之身行走,不得自在。

但胡八榮顯是個想要些作為的,長們誰也不派,偏讓他一人到松江府建立根基,這裡面的用意外人也難體會,他省悟道“不對,我以為還是要去觀觀風『色』。”

“東家是這麼想的?”

“眼下情勢不明,那些織戶們議論洶洶更甚昨年,正是要我們穩住才好,我想這正是棉布行的試探,不然我們明面一家做茶的,請我們作甚?也許這還是個機會。”

“那我叫弟弟跟著東家。”胡海的弟弟胡峰如今明面管著胡府的家丁,實際也是做的保衛工作。

“讓胡峰單獨跟我去一趟,目下還不用太過擔心,此地好歹也是江南善之地。”

“但也有‘民抄董宦’殷鑑在前。”胡海還是放心不下。

胡海說的是前些年董其昌家被百姓焚燬一事,當時也是有人在民間傳檄,說董家強搶民女,『逼』死士子,引出好大一場風波。如今看來雖然不能說董家一點沒錯,但在江南輿論也的確可以殺人,其捕風捉影之處頗多,可見在松江府地盤,眾口鑠金積毀銷骨的事情從來不少。

今年松江的織廠和織戶對原棉供應多有焦慮,遼東因為軍需的緣故,北直隸的棉貨多往肅寧去了,那邊的織廠也多,織成的多半直接送了出關,連帶山東的棉花經登州過海的都往年多了不少。加之去年以來又受到澳洲布的衝擊,江南民間的怨氣著實不小。

“我自省得。”胡八榮故作輕鬆,當日午後他便先去拜會了縣富顧昌祚,這一位也在受邀之列。

到了第二日巳正,胡老爺如約來到豫園。

這處嘉靖朝原任刑部尚書潘允端為自己致仕隱居而建的庭院出自造園名家張南陽之手,直到四百年後依然風采。但今時潘允端已故去十年,失了庇佑的潘氏雖然在朝還有些故舊,但也不如當年風光。如今潘家的幾個後輩多在京衙門任職,但位小職卑,是以守著偌大的家業,也將心思用在了經商之。

海一縣,最利絲棉海貿,因之松江府的布行潘家也有參與,這回一說到在海擺宴自然便想到了豫園,潘家倒是滿口應允了。

進得堂,卻已有人早早等著。

“雪巖兄,你可是來得遲了。”行郭增福笑著迎,嘴稱著胡八榮的表字,這表字還是平元老給他取的。郭增福是松江府布行的行,也是松江府城東門外廂最大一家織廠的主人,華亭縣出的三稜、雲布、飛花、眉織,他家德雲堂佔了一半多,尤其德雲堂的尤墩布,雪白細膩,更是好的襪料,遠銷各地。

胡八榮見過了郭增福,又見了潘家管事,潘家如今尚在的主家是潘允端的三弟潘允亮,但這位三老爺寄情書畫平日並不理事,櫃的事情都讓家管事來做。

顧昌祚也親自來了,見到胡八榮微點了點頭,他與胡八榮的關係是得親家徐光啟牽線,其自少不得王星平與傅小飛的運作。

除此之外,其他在座的也都是府有數的棉布商人,背後的勢力則更是錯綜複雜,胡八榮大略知道的便有浦東6家,華亭董家、徐家,常熟錢家,青浦蔡家,其他還有一些一時也認不過來。

但如常熟、華亭、青浦三縣,距此都不算近,這些人顯然是早到了的,今日的陣仗倒預想大了許多。

尚未開席,郭行已經將話題挑了起來,“今日難得潘府君抬愛,將豫園借與我們這些行商的粗人,實在是榮幸。”

潘家管事接著話茬,“郭行說哪裡話,若不是布行經營得好,哪裡有如今的興旺局面,既是行的各位員外設宴,潘家略盡地主之誼也是應當。”

“哎,可惜再往後沒有什麼好日子了。”一名年說起喪氣話來。

“沈老爺何出此言?”

“何出此言?今年收棉各家可都足數了?我這邊頭都要焦得白了。”這位沈老爺哼笑一聲,說話間不忘往胡八榮那邊瞟幾眼。

此言一出,其他幾家也像是得了暗號,紛紛叫起苦來。

又有一個道“往年這時節,棉早都收夠了,可今年到了如今,不光白養著許多織戶,連訂布的單子都少了許多,這生意看來是沒法做了。”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