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兩個人的死(2 / 2)

曹操的心情那叫一個複雜。

不錯,今天他是勝了,現在,那些曾經向袁紹暗送秋波的人與他一起歡呼勝利,一個個表情發自肺腑得很——可要是敗了呢,他們也許還會歡呼勝利,一個個表情發自肺腑得很。只不過中心人物不再是他,而是袁紹。

但曹操沒有快意恩仇。雖然他的心腹建議他對這些人“逐一點對姓名,收而殺之。”曹操卻拒絕了。

他說了這樣一句話:“當紹之強,孤亦不能自保,況他人乎?”

這話說得悲憤,卻溫暖人心。說完之後,曹操還採取了一個行動:將那些信付之一炬。

沒有人知道曹操這樣說、這樣做心裡是什麼滋味,不過結果大家都看到了——這個人,夠意思啊。

同志們對曹操更忠心耿耿了。

在這場戰爭的善後中,曹操唯一主動殺的一個人是沮授。

但事實上,沮授不是死在曹操刀下,而是死在他自己的忠心裡。

對袁紹的忠心。袁紹倉皇逃竄時,並沒有來得及帶走沮授。沮授的一顆心卻隨他而去。在接下來曹操的攻心行動中,曹操絕望地發現,這個人這輩子是不可能為他所用了。不過即便如此,曹操也沒打算殺了他,而是“留于軍中,厚待之。”沮授後來自取其禍是因為他偷了一匹馬。沮授在曹營偷馬的目的是為了逃出去繼續追隨袁紹。曹操這才知道,有時候留一個人不如殺一個人。只有殺了沮授,這個人才不會繼續替袁紹出謀劃策。

沮授死了,死在他自己的忠心裡。死在袁紹不知道的某一天某一時刻。

不過,沮授不知道,自己即便逃出去也難免一死,因為袁紹不可能讓他活著看自己的笑話。只是這一層的意思,謀士沮授到底不明白。

沮授死時神色不變,很有慷慨赴死的意思。這讓曹操大為感慨,他嘆息說:“吾誤殺忠義之士也!”當然這話說得還是有矯情的成分在。如前所述,曹操是一定要沮授死的,否則,他自己都死不瞑目。

沮授死後,曹操把墓做得很氣派,在黃河渡口很醒目地立著,墓碑上書“忠烈沮君之墓”,體現著曹操有容乃大的意圖,令天下義士、謀士、壯士、勇士一時間景仰不已。

沮授的結局是塵埃落定了,田豐卻懸而未決。

他在冀州獄中等待命運的裁決。

袁紹的喜怒哀樂,袁紹的微妙心機,都可以決定他的命運。

只是這一層道理,看守田豐的獄吏不知道。這個獄吏雖然看人無數卻並不識人。因為在這個世界上,要識人必須先識心,很顯然,看守田豐的獄吏做不到這一點。

他能做的只是賀喜。當袁紹戰敗的訊息傳來,獄吏的第一反應就是賀喜。這個天真的人兒真誠地以為,袁紹敗了,田豐勝了,就像田豐田大謀士當初所預計的那樣。

田豐卻輕嘆一口氣。為獄吏的天真,也為自己的命運。

不錯,表面上看,袁紹是敗了,他田豐準確地猜到了這場戰爭的結局,可問題的關鍵是,戰爭的結局其實也就是他命運的結局,因為袁紹肯定會讓他死翹翹的。

不為別的,就為四個字。惱羞成怒。

田豐淡然地對獄吏說:“袁將軍外寬而內忌,不念忠誠。若勝而喜,猶能赦我;今戰敗則羞,吾不望生矣。”

獄吏不以為然。田豐的話在他聽來太背離生活常識了,他不相信。

很快,這個天真而自信的獄吏就相信了。因為田豐死了。

死在袁紹惱羞成怒的刀下。袁紹用這把惱羞成怒的刀告訴獄吏,人世間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太笨的人要死,太聰明的人也要死。做人,始終要戰戰兢兢。

獄吏果然戰戰兢兢了。一方面是驚駭於袁紹惱羞成怒的刀,另一方面則是驚駭于田豐的臨終遺言。田豐的臨終遺言說得很悲憤,充滿了懊悔的意思。他是這樣說的:“大丈夫生於天地間,不識其主而事之,是無智也!今日受死,夫何足惜!”真是後悔也晚了。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