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仇敵滿天下(1 / 8)

武漢是蔣介石要攻取的重點之一。楊永泰曾建議,要破新桂系的“一字長蛇陣”,必須先擊首腹後斬尾,也就是先解決武漢、平津的桂軍,而後再直搗新桂系的廣西老巢。

然而即便有了那麼多有利於蔣的趨勢,蔣、桂位於長江中游部隊的實力仍然不相上下。除此之外,“李白”還有另外一個希冀,那就是馮玉祥已答應出兵相助。從現實情況來看,只要西北軍南下響應,新桂系便可立於不敗之地。

令“李白”感到意外和不安的是,蔣桂開戰後,西北軍不但沒有依約南下,反而還向後撤退了。當時馮部大將孫良誠出任山東省政府主席,有一天夜裡,他突然讓部下在兩小時之內把行李備好,準備由泰安撤退。部下不明其意,問道:“這是什麼道理?是不是由北南下直驅浦口、南京,驅蔣下臺呢?”孫良誠回答:“我接到馮總司令的密令,叫我們往開封方向撤退,內幕我不知道。”

西北軍中搞不清狀況的人還有很多。有人直接問馮玉祥:“這一次撤退的戰略意義何在?”馮玉祥一面握起拳頭做縮回來再打出去的姿勢,一面說:“把拳頭縮回來再打出去才有力量。”又有人請他預測一下這次蔣桂戰爭的結果,馮玉祥說:“他們是勢均力敵,總要看上一個月至兩個月才有分曉。”

馮玉祥的真實意圖是要坐山觀虎鬥,坐看戰局發展而從中漁利。他固然恨蔣,欲藉此機會反蔣;但另一方面又垂涎於新桂系所控制的地盤,打算一旦“李白”力竭或者落敗,就趁機將河北奪過來,以便使河南與湖北連成一片,達到既控制長江形勢,又增加財政收入的目的。

為了“一舉而得兩虎”,馮玉祥暫時實施回縮戰略,他將孫良誠部作為預備隊集中到豫西一帶,將韓復榘部佈置在京漢路南段,以便在“一個月至兩個月”後發力。

<h2>眼前一黑</h2>

“李白”不知道馮玉祥的葫蘆裡究竟賣什麼藥,作為“李白”的對手,蔣介石也是又驚又疑,非常害怕西北軍聯合新桂系夾攻自己。為防不測,他除調動所有可以使用的正規部隊外,還將正在肄業的中央軍校第六期學生編入作戰序列,其中一部分直接到前線作戰;另一部分發給實彈,做保衛南京的準備。

繼李宗仁的代表之後,蔣介石的代表也拜見了馮玉祥。西北軍總司令部內盛傳,代表帶來了蔣的三個條件:馮玉祥任行政院院長;要孫良誠繼續回山東當主席,同時青島特別市亦歸西北軍接收;由馮在湖北、安徽兩省中任選一省作為西北軍的地盤。

作為回報,馮玉祥必須通電聲討新桂系,出兵湖北。馮玉祥聽後告訴蔣介石的代表:“論公論私,都不能讓你們獨任其艱,我出十三萬兵力相援,怎麼樣?”

代表高高興興地回去覆命。見馮玉祥已經表態,蔣介石立即改訂戰鬥序列,臨時任命韓復榘為第三路總指揮,由豫南向武漢進攻。他自己也乘艦由南京至九江,親自指揮嫡系部隊向鄂東進攻。

哪知道馮玉祥嘴上答應得好,實際仍是虛與委蛇,不但沒有發出一個字的討桂通電,韓復榘部也奉命止步不前。說來說去,他還是捨不得放棄他那坐山觀虎鬥的妙想,就想盡量拖延時間以等待蔣、桂兩敗俱傷。

當時蔣、桂在長江中游的兵力配備大體相當,蔣軍雖然人數上稍多幾個團,但論戰鬥力,桂軍卻還要強上一些。3月30日,蔣介石在九江下達總攻擊令,但只是虛張聲勢,各部前進很遲緩,都不敢冒險猛進。

然而當蔣軍進入鄂東境內時,桂軍也始終沒怎麼抵抗,眾人對此頗為不解。由於李宗仁無法親自到武漢指揮作戰,桂軍在軍事上主要由胡宗鐸、陶鈞主持,當有幕僚表示擔憂時,陶鈞說:“我們的作戰計劃是引敵深入。敵軍攻堅,傷亡必大,可一鼓而殲滅之。軍事我們很有把握,你不必擔心。”

胡宗鐸代替李宗仁任第四集團軍總司令。他更是對著幕僚擺出了一副用兵如神的姿態,說:“將來武漢附近聽到炮聲隆隆,是打得很好聽的。請你轉告親朋和一般市民,不要驚慌,沒有危險,結束很快。”

胡、陶之所以敢於“引敵深入”,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在蔣桂戰爭醞釀之初,他們就耗費兩百多萬元,在鄂東前線打造了堅固的防禦工事。二人認為,憑藉這一深溝高壘和強兵猛將的組合,不愁蔣軍不傷亡慘重,到時他們再率部一衝,自然就能夠“一鼓而殲滅之”。

3月31日,胡宗鐸已做好到蔣軍兵敗,新桂系重新入主南京中央政府的準備。他認為:“這次戰事很快就可以結束,打到九江就沒有戰事了,我們乘船東下,一帆風順到南京,不會像上次那樣吃苦(指北伐時期)。”

胡宗鐸叫來自己的幕僚:“我打算明天出發,想約你同行。到南京後,關於政治黨務,還是要你幫我佈置佈置,在作戰中途也有一些大文章要請你大筆一揮!”

4月1日晨,胡宗鐸正要出發,卻見夏威拿著檔案跑了進來,並且招手讓胡宗鐸到臥室密談。

聽夏威講完事情經過,胡宗鐸頓時眼前一黑。

按照胡宗鐸的計劃,第十九軍防正面,第十八軍防右翼,第七軍防左翼。由於夏威本人患扁桃腺炎住院治療,無法到職指揮,第七軍臨時由李明瑞統帶,這給武漢策反中蓄謀已久的兵變創造了一個絕佳機會。

第七軍出發之前,李明瑞就在漢口密約團長以上多名將領,商定全軍開至前線後,即發動兵變。為免不測,李明瑞這時候還不敢說是要投蔣,只說是反對胡、陶,因此沒有人對此表示異議。

到達鄂東前線後,俞作柏與李明瑞取得直接聯絡,約定立即行動。當天黃昏時分,李明瑞召集連長以上軍官訓話,他說:“北洋軍閥雖然被打倒了,但是現在又有新軍閥起來了,比如蔣介石、胡宗鐸、陶鈞等人就是。”

接著他列舉了蔣、胡、陶的罪狀,當然重點講的是胡、陶如何把持湖北地盤,橫徵暴斂的種種事實,特別強調“我們的官兵,在北伐各次戰役中出生入死,現在倒落得個食不飽、衣不暖,連按月領餉都成問題的地步”。

第七軍本是第十八軍和第十九軍的母體,可是在“桂系鄂軍”吃香喝辣的同時,第七軍卻在軍餉被服的補給等方面飽受歧視,甚至連軍裝都發不出。大家早就對此憤懣不已,那真是“提起心頭火,咬碎口中牙”,李明瑞的講話立刻在與會者中引起了共鳴。

李明瑞說,胡、陶把第七軍擺到最前沿,等於是讓第七軍給他們做擋箭牌、犧牲品,完全不值當——“現在蔣介石的軍隊向武漢打來了,我們的內部又有胡、陶的軍閥部隊,即使我們打敗了蔣介石,還不是為胡、陶他們這些新軍閥造機會?結果我們還是吃虧的!”

見眾人頻頻點頭稱是,李明瑞決定繞至主題:“現在我的意見是這樣,把我們的部隊開到安全的地方去,不參加這一場骯髒的戰爭,聽他們兩方面的新軍閥自己去拼吧。等到他們打到筋疲力盡的時候,不管哪方面打贏,我們再把他們消滅。我的意見,大家看看怎樣?”

李明瑞這麼一問,大多數軍官都舉手高喊“同意”。有幾名軍官是李宗仁、白崇禧、夏威的親信,他們內心雖然不同意,但在多數人都贊成的氛圍下,也只好被迫跟著舉了手。

統一意見後,李明瑞即集結部隊,以急行軍的速度向西北移動。等夏威得到訊息時,李明瑞、楊騰輝早已率部撤至孝感了。

<h2>丟了西瓜撿芝麻</h2>

事已至此,胡宗鐸問夏威打算怎麼辦。夏威知道自己責任非小,連忙說:“我還是出發到前方去吧。”胡宗鐸尚有些猶疑:“你的喉痛怎樣,去得嗎?”

夏威哪裡還顧得上什麼喉痛:“不要緊,我決定還是去的好。”

去往前線的專車上,有不明真相的人還在興高采烈,高談闊論,說:“今天這樣的好天氣,可以說天時、地利、人和,兼而有之,是勝利的先兆。”

胡宗鐸越聽越鬱悶,已全無平時狠拍胸口的那股牛氣;夏威更是一言不發,情緒極度低落。

突如其來的內部兵變動搖了桂軍的整個軍事計劃。胡、夏到達前線後,立即召集陶鈞等人開軍事會議,眾人研究至深夜,最後決定變守勢為攻勢,冒險向蔣軍出擊。

不料天亮後,胡宗鐸又接到報告,稱李明瑞、楊騰輝貼出了“打倒胡、陶”“再不為湖北人打仗”等標語。這種情況下,如果十八軍、十九軍繼續出擊,第七軍極有可能抄襲他們的後路,到時“桂系鄂軍”就會面臨腹背受敵的危險。

“為了不白送槍支”,胡宗鐸、夏威、陶鈞只得率部向鄂西退卻。撤退途中,夏威壓力很大,接連幾天都吃不下飯。直到他的親信所帶的幾個團跑回來,表示願意繼續服從他的指揮,夏威這才吃了一碗飯,並且說:“老子拼到一兵一卒還是要拼的。”

當胡、夏、陶不戰而退出武漢時,他們連李宗仁的行李都一道遺失了,其中也包括李宗仁那張跟蔣介石做盟兄弟時的交換帖子。白崇禧在北方同樣狼狽不堪,這位以花樣多、點子多著稱的小諸葛,其弱點正在一個“小”字上面。他的精明能幹往往都只限於一定範圍,做事也總是丟了西瓜撿芝麻,大處不算小處算——捨不得放棄武漢,結果武漢的軍隊丟了個一乾二淨;捨不得放棄平津,又導致在勢單力孤、久居客位的情況下,難以控制住自己的部隊。

白崇禧名義下共有兩支改編部隊,一支屬北方部隊,駐於北平的西苑和南苑;另一支就是“桂系湘軍”,駐於河北唐山,他自己的總指揮部則設在北平城內。

在發現北方部隊不可靠,甚至有可能將自己抓了送蔣之後,白崇禧被迫由北平出走,前往唐山開平,住進了廖磊的寓所。

蔣桂開戰前後,各方來電都彙集至開平,白崇禧經常通宵不睡,以制定決策和批閱來電。他不睡,譯電員自然也無法休息,一連十幾天都是如此。

當蔣軍向武漢進逼的時候,白崇禧一邊抓緊聯絡馮玉祥,一邊準備率李品仙、廖磊兩軍回救武漢。可是長江戰事結束之快出乎預料,馮玉祥在震驚之餘,趕緊放下悠悠然垂釣的心情,匆匆忙忙地發了一個討桂通電。

世情如紙,只有錦上添花,哪有雪中送炭?馮玉祥的通電一發,便意味著“桂系湘軍”回救武漢的路被徹底截斷了,與此同時,白崇禧對軍隊的掌控能力受到了越來越嚴重的挑戰。

“桂系湘軍”所屬的兩師官兵大部分為湖南人,西征之役中被新桂系收編乃是出於不得已,他們一直認為這是一種恥辱,內心裡都盼著自己的老長官唐生智迴歸。

為了切實消化這支部隊,白崇禧一面撤換湘籍軍官,用新桂系成員替代;一面對最上面幾個既是同鄉又是同學的頭頭加以籠絡,尤其待廖磊甚厚,引為心腹。廖磊對白崇禧也知恩圖報。蔣桂開戰後,白崇禧日理萬機,廖磊怕他身體頂不住,每晚都讓自己的太太蒸制人參或高麗參,送給白進行滋補。

可是新換上來的軍官卻不給白崇禧爭氣,除了死要錢“不關餉”(即不發軍餉)外,還排除異己,任用私人,惹得官兵恨之入骨,盼唐生智迴歸之心反而更加迫切。李品仙、廖磊等人雖然和白崇禧的關係很好,可是中下級官兵不聽調遣,他們也只能隨波逐流。

<h2>上兵伐謀</h2>

隨著武漢桂軍的迅速失敗,外界紛傳新桂系即將垮臺,唐生智迴歸有望。湘軍官兵為之暗自歡喜,躍躍欲試,有的部隊已經集合官兵,公開宣佈反對新桂系。一時之間,“打倒桂系”“打倒白崇禧”“歡迎唐總司令東山再起”等標語甚至貼到了開平至平、津的列車車廂上。

看到內部反對他的浪潮如此高漲,白崇禧驚慌失措,生怕再也走不出去。還幸虧廖磊不忘舊情,親自將他護送到塘沽坐上了出逃的輪船。

事有湊巧,唐生智搭乘同一艘輪船到達塘沽。兩人一個上船,一個下船,只是沒有正面碰頭而已。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