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亞洲的問題

<h2>一、三強——俄、英、美</h2>

一個國家要生存,首先要保證自己的安全,這和個人的生存法則是一樣的。儲存自己就是透過一切恰當的手段獲得自己所需要的東西,並以自己的力量抵禦外部勢力的侵擾。

為了讓行動產生最大的效果,不管是個人行為還是集體活動,我們都要將長期性的想法和短期性的想法相結合,這是十分有必要的。在表面上看,這兩種觀點似乎相矛盾,但它們的實踐意義與影響卻是互補的,就如同宇宙中的向心力和離心力一樣,只有當兩者同時出現時,才能保證在判斷和決策上的一致性。生活就是不斷在似是而非之間找到著力點,前面提到的情形只是對它的一種描述罷了。用一種平和的心態去接受相反的事實,而不是費盡心機地去抑制它,才能夠讓我們在成功的航線上越行越遠。有一個政治信條大眾都認可:“擁有一個強大的反對派能夠增加代議制政府的成功效率。”這是對上述觀點的一個有效詮釋。所以,只有當我們掌握了詳細的材料以後,才能建立起一個堅實的理論基礎;另一方面,如果只注重細節,而不把握事物間的主要矛盾,我們就很難清楚地認識到事物各部分之間的關聯和它們對整體的意義,並採取恰到好處的行動。能不能正確理解事物間的關係和重要性,取決於是否有一個清醒的頭腦。

我們暫時不談國家、集體或者其他事物之間的運動形式,光是國際形勢的變化就充滿了種種必然性和不可預見性,我們的思想必須融入它們之中,而且要在面臨壓力的情況下做出精明的判斷和決策。我們一般把行動放到最大化來進行決斷,而世界上更多的是微小的、出人意料的、複雜的和充滿新意的東西。雖然每個國家都將主要精力放在處理內部問題上,但它對自身命運的掌握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世界形勢的發展。這些影響不但各不相同,而且還導致了個體與個體之間、個體與整體之間的連續性變化。這些變化的重要性和性質是不斷起伏的。化敵為友,以弱勝強,這些看似偶然的事件都對世界格局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雖然一個國家及其領導人在任何時期都可能會遇到失望、失敗甚至動搖國家根基的情況,但他們應該想到,這只是事物發展的一個階段,應該做的就是立足實際,從當前的情形來分析以後可能會出現的種種情形,雖然這些預想可能會超出他們這一代的範圍。但他們必須想到自己是後人的保護者,肩負不可推卸的責任。簡單來說,就是國家及其領導人必須要有長遠的眼光,並在合適的時機下合理行事。然而,由於人為的估計和事物的變化總不會那麼吻合,預測和估計又非常困難,所以他們必須走好眼下的每一步,又要放眼未來,只有他們清醒的頭腦和國家的利益相一致時,國家才能健康穩定地發展。

關於美國擴張主義的起源和演化雖然不是我們這次討論的主題,但對這方面的研究依然有重要的意義。美國的擴張在最近的時間段裡向前走了一大步,想要充分研究它就必須考慮大量的細節,以便從其中找出影響擴張的幾個重要因素。但是這樣做未必是最好的,我們應該認識到,美國的擴張只不過是幾十年里歐洲文明發展的一個片段。我們能夠在俄國侵佔亞洲的過程中,在非洲的分裂中,在法國和德國的殖民雄心中,在德國海軍力量的增長中,在日本的進步中,以及在非洲南部的實踐中初露崢嶸的英國聯邦思想中看到明顯的證據。每一個軍事大國在這些運動中的表現都不應該被我們忽視。雖然我們不知道這種運動的起源和前景,但這種運動確實存在著,而我們在其中發揮的作用已經改變了國際局勢和種族之間的關係。不管這種運動會發展到什麼階段,它肯定有自己的前途,要了解這些並非易事。當然,我們也不能忽略現實,我們還要做好此刻我們該做的事。

本文就是要對上述可能的前景做一個細緻的陳述和研究。在研究之前,我們有必要說一下國際形勢的變化是如何反映長期和短期的觀點的。古巴、西印度群島及巴拿馬地峽對美國在政治、軍事和商業上的重要意義在幾百年前就被人知曉。要詳細地說明這些可能需要很長的篇幅,我們暫且不管偶然性的細節,單從外交談判和政府主張,還有如《克萊頓—布林沃條約》、格蘭特政府吞併聖多明戈的努力、關於購買丹麥人佔有的島嶼的失敗談判,以及我們與哥倫比亞達成的確保地峽鐵路運輸的條約這些重大事項中,我們也能看出些端倪。人們對美洲的關注要早於美國的成立,當美國人把擴張當成自己生活的一部分時,上面的關注便形成了一種信念。這種信念在美國內戰前就存在,但在內戰之時受到了壓制,在內戰結束之後,它又重新煥發了活力,美國堅持讓法國從墨西哥撤出就是這一信念的具體體現。在某些特殊時刻,長遠的想法要服從當下的利益,一旦危機消失,長遠性的想法又要佔據上風。

事物總是處在不斷發展變化中,當形勢中出現了新的因素,舊的因素的影響和重要性就會顯得更加清晰,因為它隨著時間的變化慢慢被人肯定,其正確性慢慢地在具體行動中表現出來。美國的擴張思想變得更加公開和急迫,傳播範圍越來越廣,表述得也更加自信。接著,美國將眼光移開了安的列斯群島與巴拿馬地峽,放到了太平洋、夏威夷、中國及日本身上。不過僅僅是注意到這一點的話,依舊有它的侷限性,除非美國的統治者能夠認識到海權對國家發展和世界的重要影響。當然,海權只是擴張的一個基石,充當保護者的角色,它自己並不具備擴張的能力。美國擴張者沒有將眼光放到太平洋以外,一直沒有超越夏威夷,由於夏威夷對美國重要的軍事意義,美國人從來都是以防禦的觀點來看它,而不是把它當做,稱霸世界的一個據點。根據我的觀察,在美國與西班牙戰爭之前,美國的擴張就被歷史上繼承下來的防禦思想所束縛。現在的美國人只是將安的列斯、古巴、巴拿馬地峽及夏威夷作為軍事防禦基地,並漸漸感到美國所要面對的危險都可能從那裡開始。所以美國人必須趕在敵人之前制定出一系列措施,哪怕不是軍事行動,也要採取一項直觀的政策。

正是這種心理才導致了和西班牙的戰爭,它的結果也正說明,一旦擁有了適合自己的精神土壤,思想的種子就能很快生根發芽。當下的美國人正在討論建國者和前幾代人都沒有涉足過的領域,而各種聲音和文字、報刊評論都顯現了這一現象。歷史習性讓美國人從沒斷過在自己大陸外獲得疆域和建立權力機構的想法。雖然在亞洲獲得霸權的這種想法讓美國人乍聽之下大吃一驚,但這是美國人長遠的計劃,也正在一步步變為現實。這跟美國在短期內的行動並不矛盾,就像對菲律賓的吞併所表現出來的那樣,這是美國人在思想上很完美的跳躍。

今天,我們必須制定出符合眼下發展的政策,並安排一系列任務。不過這對於馬上要去做的事來說是必需的,但對於以後來說就未必同樣如此。在充分考慮到現實之後,接下來我們就要考慮對將來發展趨勢的把握,這些都跟我們在未來的生活息息相關。這些年發生的一些事件已經極大地改變了國家之間的關係,對它們的研究會為我們對未來的展望提供正確的方向。雖然這種展望不一定完全正確,而且會隨著時間的變化產生種種不一致性,但只要國家的引導是富有遠見的、持續不斷的,它就能產生重要的意義。進行這種研究要有靈活的頭腦和堅韌不拔的毅力,因為美國人已經習慣了對國際形勢的漠不關心,除了門羅主義。這不但是我們所處獨特地理位置產生的結果,也是我們骨子裡刻意要求的產物。這種懶惰是歷史遺留的,因為在當時,故步自封有很多充分的理由;還有,這種意願和華盛頓反對美國加入同盟的警告息息相關。當今世界局勢在發生變化,我們沒辦法置身事外,所以一定要考慮到自身的行動對國家的影響,只有這樣才能妥善處理國際關係。對於國際局勢的關心不僅能增加我們的知識,也能滿足我們對陌生事物的渴求性,這些和我們有密不可分的關係,也影響著我們的後代。

有了長遠的意識,在處理國際中的突發狀況的時候就不會顯得手足無措,因為這種意識已經幫你做出了選擇。對於即將發生的情況我們一定要做充分的瞭解,這樣才能有備無患。充分的準備是指對現狀和未來都有足夠的瞭解,美國最近發生的狀況很好地表明瞭這種準備的重要性。對古巴和西班牙的戰爭使美國攫取了世界強國的地位,由此帶來了無數的責任和機會。沒有比這個更能讓人感覺猝不及防,並能更好地說明眼前的考慮對未來可能產生的影響了。很顯然,對現實的種種考慮在一定情況下並非無足輕重。肯定不是一個單獨的事件將美國從歐洲國家的爭鬥中拉出來,並讓它重煥生機。和西班牙的戰爭只是這些事件中的一個,這些事件都促使人們把眼光轉移到了東亞,使人們認識到環境的變化要求人們改變以往的政策。處理眼前利益的重要性在下面的事實中得到了充分展現:日本在四個月前還向美國政府表示對我們吞併夏威夷的不滿,而現在又十分支援我們佔有菲律賓。

東方局勢的變化也是有很多預先的事件做鋪墊的,這和美國的擴張一樣,不過東方發生的事件並沒有引起我們的注意,所以也沒被我們所關注;另一方面,使形勢發生根本性變化的事件都集中在一定的時間段內,這樣就會使人們感覺很突然,從而讓人們喪失對它精準的判斷,只有模糊的認識。當然,它們的確客觀存在著,在影響國際局勢的強國間同樣存在,我們一定要避免和這些強國的接觸。隨著時間的變化,我們佔據了菲律賓,關於這件事我們沒必要回避,因為它給我們帶來了新的希望。然而,機會往往是和責任同時出現的,不管我們有沒有能力利用這些機會,我們都必須做出決定,而這種決策的正確或錯誤只有依靠道義來評判了。

在佔領菲律賓後,我們受到了種種指責,有人說我們背棄了門羅主義。這種說法完全是一種偏見。門羅主義雖然包含一定的貶義,但它所包含的內容卻沒有更多的含義;如果門羅主義所包含的含義是固定的,我們只有拒絕新形勢才能奉行它了。門羅主義的主要內容是:抑制歐洲各國對美洲大陸的擴張。所以,我們在干涉歐洲對美洲進行侵佔的時候,並沒有固定的行為準則和成文規範。只要符合我們的切身利益,我們就去做。

這種相互彌補的力量沒有任何的條文或者法律約束,所以我們在一定條件下可以隨時放棄其中的一個,也不會招來譴責。如果我們把門羅主義當成一個純粹的政策來奉行,並接受廣泛的建議,那我們在亞洲的權力也就不會被人禁止。門羅主義從一開始就揭示了這樣一個規律:兩個國家領土上的鄰近地區是產生爭端的一個根源。而我們國家得益於在地理位置上相對孤立,所以這種情況就能得到有效地避免,結果就是和歐洲國家的爭端完全脫離關係。

總而言之,我們要充分運用我們在地理上的優勢,儘量保持穩定發展。但是在本土之外,各國的利益會有交集、融合;而在這些地方,門羅主義起不了什麼作用。我們從來沒有過佔據歐洲領土而獲得利益的想法,因為一旦介入歐洲爭端,對我們並沒有好處,某一個地方局勢的穩定依賴於幾個世紀以來各民族之間的平安延續;我們在西半球的擴張並沒有什麼好與不好的顧慮,最終也沒能有效地調整西半球的民族關係。在當下的亞洲,我們遇到了和我們的利益緊密聯絡的問題。我們需要一如既往地採取有利於我們的行動,就像我們在歐洲和任何國際爭端中的表現那樣。如果形勢發生突變,而某些地方成了權力的真空,我們會以保護自己的體制和抵禦外敵為出發點,對這些地方實行軍事佔領。不過,美國不會得寸進尺,因為這和它的政策是相違背的。但是前面我們提到過的情形極有可能發生,不管最終的結局是怎樣,當一個生命死亡之後,屍體除了用於解剖和充當食物之外,別無它用,就像禿鷲喜歡在死屍上空盤旋是由生存法則決定的,一味地抱怨不會產生任何效果。永遠不可否認,世界是一路向前發展的,我們只能在這個過程中尋找對我們有利的因素並運用於自身,既不能一味地排斥,也不能對已經發生的事悔恨或者傷心。

在某些特定的環境中,門羅主義會一直適用。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門羅主義漸漸變成了一種傳統,一個很保守的東西,它所具備的積極意義和消極意義參半。這種傳統的觀念只能運用在一成不變的事物上,而一個事物是否會發生變化完全是由外部環境決定的。如果一種思想所對應的事物是一成不變的,那麼這種思想就永遠實用,變成了真理;但是對思想的運用卻在不同的條件下有所不同,信念、規則、主義都不是原則本身,只是它的外在表現形式而已。它們沒能力擺脫外部條件的影響,在有些條件下暫時的實用也便沒有永恆的意義。我們不應該將這些思想神話,而應該在任何情況下對它們進行修改。

不管對一種思想如何迷信,依然有可能對它進行修改。從美國對歐洲事件的觀點中我們可以看出來,哪怕是在今天我們也找不到干涉歐洲事務的理由。不過可以肯定的是,隨著歐洲力量發生變化,我們對歐洲的態度再也不能一成不變。哪怕只是出於保護自己安全的考慮。我們被世界的發展拖進了這樣一個圈子:一旦有一個歐洲國家衰落,可能會直接損害我們的利益,從而促使我們採取行動,一是為了避免災難,二是為了減少損失。從這些方面可以看出,關注不同國家的實力和國際地位,對我們自身而言是十分必要的,同樣它們對我們的態度也受國民性格和政府政策的影響。所以,美國人的命運和其他國家的命運是相同的,只是現在國家之間的聯絡更加密切罷了。而且在亞洲,所有的國家都把注意力集中在一處,這一處不是指某個特定的區域,它在未來的發展中還會發生變化。

來自各個國家和各個民族的力量在亞洲交匯到一處,對亞洲的未來產生了重大的影響。針對這種情況,我們先從地理位置、人員、環境等因素來探討一下地理上的特點。隨後論述政治狀況。為了瞭解這些,我們還得注意亞洲周圍的環境,比如歐洲國家的地理狀況和政治、經濟、軍事實力等特點,以及和亞洲聯絡的交通線的情況、各國在亞洲的軍事據點等。亞洲問題不僅僅是局域問題,在很大程度上它是一個世界性的問題。亞洲問題出現的時候,世界正好面臨著這樣的狀況:交通方便快捷,藉助於電訊聯絡方便,各國的變動越來越受到其他國家的注意。但是敏感並不意味著理解,就像症狀和診斷是兩碼事一樣。所以研究是必不可少的,從一開始我們就注意到政治問題和軍事戰略有很多相同之處。這兩者中間有利益的連線,而各國領土邊緣的情況正是其軍事力量和軍事行動的基礎,在和平狀態下也是如此。向利益交織的範圍內投入力量的能力和交通同樣具有首要的軍事意義,因為無法自由方便地移動的力量不是有效的力量。正是各國之間運輸能力和設施的不同使它們所表現出來的效率有所不同。

如果單純以形狀來觀察亞洲大陸的話,我們可以看到它幾乎完全處於赤道北部,其主要位置在北迴歸線和北極圈之間,大多數地方位於溫帶地區。不過以此就判斷亞洲是溫帶氣候的話,就有點草率了,因為自然狀況在每一個地方是不同的。亞洲北部和南部分別在西伯利亞和印度,前者異常寒冷,後者異常炎熱。主要原因是亞洲大陸太過遼闊,海洋無法發揮對氣候的調節作用。區域遼闊對氣候的影響體現在季風上,這種季風是隨著季節而變化的週期性的風,就像陸地和海洋的微風隨著晝夜的變化而改變一樣。不過,季風的持續週期同信風一樣是穩定的,季風主要出現在印度洋、孟加拉灣和中國海,是由大陸冷熱交替形成的。太陽在赤道南北間的運動導致了大氣風向的週期性,冬天刮東北風,夏天刮西南風。

從輪廓上來看,亞洲大陸沿著北緯30度從東到西的跨度大約是5000英里,而沿北緯40度則會增加幾百英里,這是由於西部的小亞細亞半島和東部的朝鮮半島向兩邊延伸的關係。總體來說,在北緯30度到40度之間存在著亞洲最典型的自然景觀和政治分立,這種極為不穩定的形勢使得亞洲問題非常棘手。在這兩條線之間還有蘇伊士地峽、巴勒斯坦與敘利亞、美索不達米亞、波斯(伊朗)的絕大部分及阿富汗,帕米爾、西藏高原地帶,長江流域的大部分。在這個地帶還有摩蘇爾和巴格達、德黑蘭和伊斯法罕、梅爾夫和赫拉特、喀布林和坎大哈,以及遠東的中國北京、上海、南京和漢口等城市。在這些地方,沒有任何一個城市所屬的國家能夠依賴自身的力量保持其穩定,強大的鄰國也無時無刻不想著侵犯它。喜馬拉雅山只有南段偏離出了北緯30度。雖然日本領土狹小,但我們也注意到,日本領地的大部分和政治中心都在這個地帶內,而且跨越了這個地帶。

從整體上來說,這個地帶爭端不斷。它的南部和北部的政治狀況雖然整體上比較穩定,但也並非一潭死水。南北兩邊的邊界都有外敵入侵的危險,各種爭端層出不窮,雖然這些爭端從眼下來說還只是政治性的而不是軍事性的。這些行為不管是從表面上來看,還是從實質來看,都是軍事衝突的前期表現。亞洲的分裂地帶是向東西延伸的,而亞洲軍事爭端卻是南北方向的。我們所要了解的就是這些爭端產生的原因及背景。而這其中的利益關係是非常龐大的,現在的形勢在表面上顯得相對平靜,我們希望這種平靜能夠一直持續下去,直到某種調整的出現。這種調整要麼符合每個人的利益,要麼是由參與競爭的最高領導人決定的。拋開理論,就實際情況而言,平衡既能在力量不平等的情況下出現,也能存在於完全的均衡之中,這個說法雖然表面上看起來矛盾,其實卻非常有道理。

我們展開一張世界地圖,就能找到這個地帶有一條分割線,這條線所經過的區域的政治都極為混亂。這條線沿著南北擺動,它所包含的人物和事件都是我們熟知的。光是聽到突厥斯坦、基輔、梅爾夫、赫拉特、坎大哈、喀布林這些名字我們就能感覺到這種情形,滿洲和旅順也在這條線上。在亞洲西部和遠東地區都能很清晰地看到這種擺動,對歷史有研究的人將會更加了解這點。事實上,把亞洲沿著南北分割開來是辦不到的。把東西方分開來調查,把一個地區發生的事件和另一個地區完全分開,東西亞共同構成了一個大問題的真實內容並給它注入了大量複雜的因素。所以,我們完全有必要探尋它們之間的聯絡及它們與整體的聯絡。

我們暫時把亞洲東西向的分割線看做我們分析問題的一個階段,接下來我們將考察這條線的特點和力量分佈。這些力量沿著南北兩個方向不斷拓展併發生變化。隨便看一眼地圖,我們就會注意到一個明顯的問題:龐大的俄國的領土從小亞細亞向東延伸一直到日本上端。在這樣大的跨度內,任何政治力量都沒能力阻礙俄國集中軍隊。在俄國,只有自身遙遠的距離和自然環境的阻礙能夠限制它調動這些力量,所以處於中心位置的俄國具備非常有利的因素。另外,俄國的領土像一把利劍一樣插進了中亞,在它的一側還有高加索山脈及裡海的保護,另一側,是起伏不斷的山脈,從阿富汗向東北延伸到中國西部邊境,所以到現在為止,俄國並沒有遭遇到來自中東右側力量的侵略。

俄國的領土推進是在100年內完成的。在中亞,它的楔入點是在波斯與阿富汗之間,我們能夠聯想到,途經波斯而直插波斯灣對俄國來說多麼具有吸引力。這樣的活動在大陸的另一端已經展開了,俄國跨過滿洲直插旅順,並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在俄國的東西兩側,它都煥發出無盡的活力,不過這種表現顯得收放自如。出於一種擴張的慾望和自然生存法則,俄國正在依靠自己在地理上的優勢向南推進,而推進的中心就是阿富汗山地及多沙漠的東突厥斯坦與蒙古地區。任何一個國家都沒有能力對上述地區內的俄國行為產生干涉。從自然環境和政治狀況而言,俄國漫長的地帶並非它的弱點,因為它的擴張中心不會受到襲擊,如果某個國家真想對俄國加以限制,只能在上述地帶的側面進軍。所有反對俄國擴張的國家都與俄國素無冤仇,也不是嫉妒它的強大,它們只是覺得,無論任何一個國家,無休止的擴張和不公平的主宰都是值得詬病的。如果世界能連成一個聯邦,政治的執行就需要有反對勢力的存在,它無疑應是以國家或種族的分野為基礎。

北方和南方從字面上來看是相對的,所以我們推斷,與俄國北邊的擴張相對應的是分割線南邊的擴張。事實的確如此,不過南北之間還是有些差異,無論是從本質還是擴張的程度而言。歷史千百年來的演變使我們產生了許多想法和企圖,我們從中能夠了解到,雖然南亞半島深深地插入了中亞爭執不斷的區域,但統治南亞半島的權力中心卻與它相距甚遠,同俄國領土的集中相對的是,它的人口和軍事力量都顯得非常分散。正是因為這樣,印度才沒成為英國的主要政治和軍事活動場所,它只是英國眾多殖民地中的一個,而英國的殖民地遍佈世界各地,由英國強大的海軍力量將它們連線到一起。在眾多的殖民地中,只有印度最適合用來對中亞實施軍事打擊或者對俄國擴張線的前沿採取行動。印度的陸上邊境有阿富汗山脈及喜馬拉雅山的天然保護,而海上邊境有稱霸世界的英國海軍。這樣一來,印度實際上就成為了一個開往埃及或者向中國進軍的前沿陣地,對鄰近地區的控制就更加不用說了。

從本質上來看,印度不僅僅作為一個軍事基地。它處在埃及和中國的中間位置,同樣能夠適用於澳大利亞和好望角,這樣,英國在其他殖民地的行動,都能夠在印度得到補給和支援。在印度和亞洲問題的聯絡方面,它也能發揮自己的作用。佔領緬甸會使印度的領土邊境向東推進,這樣就避開了喜馬拉雅山脈,中國的大門就被開啟了,長江中下游地區和中國的西部省份都將會暴露在眼前。在海洋上,英國在這邊的海峽殖民地和香港及埃及的海軍據點一樣能夠發揮重要的作用,強有力地援助了英國在東西兩個方向上的海上貿易。從更深層次來說,這種貿易針對的是亞洲分割地帶,或者說是南北力量的爭鋒地帶的側翼。以亞洲領土為目的是這個爭端中最明顯的體現。

英國和俄國在亞洲的軍事佔領構成了當前的亞洲形勢,不但英國和俄國的行為是以它為前提的,其他國家或防禦或進攻的行為也以此為基礎。如果沒有這個前提,人們就不會關注這片領域。正是由於有了這個背景,每一個國家都會面臨多多少少的危險,對此我們必須保持警惕。所以,我們必須時刻思考、總結這些危險和機會,因為它們是國家利益所在,這些利益在政治領域是和戰爭中的戰略目標相對應的。

國家首先要將自己保護起來,這和個人的自我保護意識一樣,我們不能將其理解為一種狹隘的生命迴圈。生命的特點是不斷的變化和發展,但是對國家而言,擴大其規模不一定是必然的。對人也是如此,當我們的身材長到一定極限之後,人的精神還會在很長的時間內不斷發展變化。對於國家來說,儲存自己就意味著透過適當的方式獲取國家在發展過程中所需要的東西,並以此來抵禦外部力量的入侵。我們習慣了根據某一項既定的權力來分析國家之間的爭端,在這個時候,我們預設的前提是這種白紙黑字的權力必須得到遵守,到那時,當一場爭端中一方的優勢要遠遠強於另一方,而又沒有法律或者制度的規範時,我們就只能權宜處理了。從自我保護的觀點來看,這是非常正確的,如果每個國家都能充分地考慮到對手的要求,並在很大程度上給予滿足,或者透過協調達到雙方的平衡,這對兩國及兩國的人民都非常有益。在這樣的一種協調當中,國家和政府並不是結果的擁有者,只是充當了一個工具的作用,它自身不會獲得什麼,而是為後代謀福祉。所以,放棄既得利益和求助仲裁都受到這種關係的制約,因而一個政府不能光從自我奉獻的角度出發採取行動。國家與個人不同,個人處理的是自身的事務,所以這種精神當然值得提倡了。

因此,我們不能僅僅把眼光集中在英俄兩國的領土安全上面,雖然英俄兩國當前在亞洲最具競爭意向。我們要考慮到這兩國既有發展的需要,也有發展的權利,而這種發展一方面受到它們兩國水火不容的態勢影響,另一方面則與亞洲存在爭端的分割地帶有關。所以上述問題的討論不能僅圍繞英俄兩個國家,要在全世界範圍內進行討論,尤其是亞洲地區。因為對於亞洲國家來說,發展一方面能解決許多問題,另一方面能促進亞洲地區的發展。

發展的兩個相關因素是:組織內部活力和國際物資的交換自由,前者能消除差異而後者維護著貿易平衡。組織問題屬於國家內部問題,只有在特殊情況下才涉及外來因素。不過,交換自由必須依賴外部環境,它不僅與交換物件有關,也與交換過程中的利益相關體有關。因此,商業交換不僅能促進處於英俄兩國統治範圍內的亞洲國家和民族的發展,而且能夠帶動有此目標的其他國家的發展,從而實現雙贏。任何一個被統治國家都渴望在商業領域獲得均等的機會,不會受到強權壓制等各種不公平待遇。因為這種情況令人厭煩、讓人無法忍受。據分析顯示,至今軍事力量的使用仍是問題的關鍵。雖然發展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但現在的形勢是,英俄兩國不僅在獲得新的地理要塞方面有優勢,而且在鞏固、發展新舊土地時也如魚得水。

這種情形適用於中國,也適用於處於北緯30度到40度之間的所有地帶。但是,因為中國地域遼闊、人口眾多,使得它備受關注。目前,涉及的問題與發展的結果關聯不大,而這種發展結果也許不能將中國人民對貿易交往的美好期待變為現實。未來是怎樣的誰也做不出準確的預測,涉及的問題對發展結果的影響就像一個變數對函式的影響。不過,對於發展而言,這和把不同的數值代入表示式求得結果又有本質的不同。不同的問題會導致不同的發展結果,甚至同一個問題在不同的情況下也會產生不同的發展結果,因此必須把各種結果都考慮進去。

與此相連,假如把亞洲的中央地帶看做一個源泉,世界各國憑此互通有無來使自己受益,這看起來非常合理。因為就連亞洲地區建設國內交通所使用的勞力和資本,都會對許多國家產生影響。而這種影響在未來會怎樣,對我們現階段的預測影響不大,但是,如果把所有的因素(陸軍和海軍力量、陸上的和海上的地緣狀況、內外聯絡、商業活動和利潤等)都考慮在內,上述影響將會呈級數增長,而級數的大小由國家未來的實力決定。

世界各國特別關注亞洲地區的原因是,它能為世界的繁榮發展做出貢獻。就各國對亞洲地區的控制意圖或者爭取瓜分的企圖來看,這與軍事目標是緊密相連的。如果你接受了上面有關數值的可變觀點,接下來我們就談談在戰爭策略上極為重要的內外交通問題。國內交通只是一個國家商業發展的一部分,就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那麼構成國際航線的交通,它們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

眾所周知,交通主要有海上運輸和陸地運輸兩種方式。這種劃分方式使我們聯想到歐洲如今正處於拉鋸戰的海上強國英國和陸地強國俄國,它們不同的本質預示著兩國的較量即將拉開帷幕。認真觀察英俄兩國的競爭形勢,它能更好地引導我們看清當今世界的複雜局面,並教會我們如何求得對手之間的平衡發展。為了達到這種平衡,英俄兩國的組織結構無論在大小上,還是性質上都應該相似。另外,它們之間的摩擦要儘量避免。如果上述兩種局面能夠實現,英俄兩國就能和平相處了。

海上航線隨著船隻的航行延伸,與始發點和航行方向無關,這是不以人的意志而改變的自然法則,人們只能遵守並應用這種法則,而不能妄想改變它。海上交通的運載量比陸地運輸多得多,而且陸地運輸需要的開支比海上高得多,因為陸地運輸不僅受到地形的限制,還受到加寬道路、增修鐵路所需開支的限制。因此,雖然陸運有著速度上的優勢,但還是不能彌補數量上的劣勢,所以海運有著陸運所沒有的競爭優勢。海運的這些優勢是與生俱來的、長久的。只有在沒有海運的地方,或者水運不方便時,陸運才會有競爭力。不過,人們常常因為鐵路運輸的速度優勢,而忽略了它的數量劣勢。我們應該明白運輸的好壞不僅取決於速度,更取決於長時間內能夠安全運送的貨物數量。

水運的上述優勢可能對於它所屬地區的發展有著不可替代的貢獻。不過,正如上文所言,海運的存在與它的使用是完全不同的兩回事。後者取決於能力,該能力一方面體現在海軍力量上,另一方面體現在海陸交界處海上力量與陸上力量的相互配合上。在海陸交界處,由於陸軍力量在傳統中是政治權力的基礎,它與海軍力量之間必然存在著不協調因素,這就需要達成平衡,而這種平衡的影響範圍是不可預知的。

陸權的使用與海洋之間的距離有關;由此可知,在任何海陸交界處,陸地環境同樣制約著海權的使用,使它受到陸權的影響。在不同時期,上述情形在海港及可航行河流的出口處、河流的中上游地段、島嶼及對海岸戰略的影響程度不同,甚至像直布羅陀這樣的海峽及蘇伊士運河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在上述情況中,陸權對海權的影響不言而喻。還有在國際水道被陸上力量截斷之處——巴拿馬地峽,這種截斷在陸地的毗鄰之處極易發生。而人工水道最易受到截斷的威脅,蘇伊士運河就是最好的例子。從地中海通往波斯灣的鐵路,不僅反映了亞洲的發展前景,也顯示出了被截斷的可能。

雖然陸地和海洋是具有不同特點的交通渠道,但是毫無疑問,對中國及擁有海岸線的國家而言,海洋是發展商業的有效媒介,使各國的物資交換順利進行,促進國家的發展。長江對於海運有著重要作用,因為它有幾千英里的河段可用於汽船航行,還將大海與其他流域的中心地帶相連,中國擁有的海岸線可使別國的船隻由海洋抵達,由於交通便利,運輸量和財富都會相應的增加,所以要想有好的收益,就必須保持海運暢通無阻。由此可以看出,從商業交換中獲益最多的國家最希望商業不斷發展,而商業的發展又與環境有關,因此藉助海運發展貿易的國家都把和平的環境作為影響利益的首選條件。商業國家的利益在於和平已不是新鮮的話題,但它們也要隨時做好戰爭的準備,在此條件上推行和平政策,但是戰爭的準備應該是防禦性的而不是侵略性的,原因如下:因為這些國家的主要利益在海上並對海運有控制權,但它們對爭端區域的陸地控制能力要比鄰近的國家弱;又因為海軍對內陸的控制能力有限,而且作為防禦工具的海軍,對其他的國家不會構成太大的威脅。

前文說到,俄羅斯的統治地域廣闊且連為一體,加上它距離海域遙遠,因此不可避免地要依賴陸運與亞洲的多爭端地區進行交通、聯絡。由於陸運條件惡劣,俄國很難透過政治擴張的方法得以改善。這就表明,俄國即使擴張到了海邊,但由於這些抵達點遠離俄國的中心地帶,它們的聯絡還得透過陸運。因此對於俄國而言,海上貿易只會對離海岸線較近的地區有益,但這些地區較小,無法達到海上貿易的水平,也得不到什麼好處。並且,它們瀕臨的是內海,這些地區還可能遭受敵國的封鎖,這一情況在達達尼爾海峽以及波羅的海的出入口就時有發生。

透過俄羅斯的地理位置可知,由於海運比陸運有著上述的比較優勢,那麼俄國在積累財富方面便處於不利地位。換言之,俄國缺少獲取財富的有力工具。對於這個事實,俄國肯定會不滿,這種不滿情緒就會體現在侵略擴張上(厭惡任何國家擴張行為的人最喜歡用這個詞)。它一定會不斷侵略,以此來滿足財富積累的目的。如彼得大帝眾所周知的志願表明,俄國經常有組織地進行侵略計劃,而這些計劃又值得我們深思,有多少是為了自身的需要,又有多少是為了永不滿足的野心。這或許正是亞洲局勢動盪不安的原因,可以這樣說,海上貿易只讓俄國小部分地區受益,而這些地區加起來和俄國的領土相比也是九牛一毛。因此,俄國的目標是更多、更開放的海域,甚至希望佔領或者控制別國的海濱地區,來滿足使自己繁榮昌盛的野心。在此還要說明,俄國對內的統治制度及一般政策是:在吞併了某一地區後,俄國通常要剝奪其他國家在它實行佔領之前就已享有的東西。

假如你瞭解了利益糾紛的情況,又找到了敵對的依據,那你只是發現了問題的一面。那些在海運方面有著天然優勢的國家,海上貿易促進了國家的發展。這些國家即使不同情俄國,也要做到坦誠相待,因為俄國因其海岸的狹窄、內陸的廣闊、條件的惡劣及氣候的嚴酷承受著諸多的束縛。

儘管有海運優勢的國家應持有以上態度,但俄國人民依然有自己的責任。同理可知,亞洲地區可能出現的任何變革都與人民和政府的道義責任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因此解決我們面臨的問題不能只依據自然因素或者現有的法律,也不能只靠社會中約定俗成的原則,因為我們有可能面臨許多機制瓦解或者部分需要調整的局面。這兩種情況也可能透過自然選擇達成一種平衡,各自找到適合的位置,這一過程中所包含的矛盾衝突是不可避免的。如果能理性地對待自然的力量,並透過妥協和人為的協商方式求得自然的協調,矛盾衝突或許可以避免,至少部分能夠避免。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