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召見

梁王、宋王和端王的大聲密謀自然逃不了皇帝的耳目,但王啟此時沒興趣多關注他們——在京城,這三位王爺是反不了天的,但警告還是要動用一番。不過,王啟也沒將三人拉入殿內訓責兩句,而是在第三天,召集了燕、楚、寧三位藩王。

儘管論實力,秦王、晉王這些北方的王爺擁有一定兵權,並且坐鎮邊疆,與一些軍貴有所聯絡,但對皇家整體來說,燕王、楚王和寧王才是藩王的三大席。燕王是皇帝的親弟弟,且名義統領三大營,自比不說;楚王坐擁湖廣重地,儘管沒有佈政之名卻有實責,寧親王更是以兩江總督的名義,統轄東南各省,並且參與水師軍務,位高權重。

是的,若不是憑藉維護朝廷和皇帝的由頭,這種形勢很像前朝的諸王並立局面,但這一秩序維持了五十多年,從來沒有打破過。一面是王啟的“仁慈”、“公正”,另一方面則是“禮法”。有人會說,禮法是死的,但人是活的,這意味著當下秩序可以隨時打破——然而,如果是禮法是“活”的呢?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在宣政殿上,燕王、楚王和寧王妃三人身襲朝服登殿跪拜,向皇帝行使作為臣子的基本禮儀。儘管寧王沒有回京,但寧王妃和世子郡主都來到了京城——儘管墨氏她去年就在這京城蟄伏已久,但只要不對外聲張,誰又知道這裡的內情?

“諸位都起身吧。”王啟端坐在龍椅上,獨孤若雪沒來,也不會來。今天不是家族宗親的會晤,而是君召臣來,臣不得不入。

不止如此,王啟還貼心地給年歲最大的燕王賜座,並給予寧王妃一副軟榻。這是格外的照顧,畢竟他們二人都有些特殊,皇帝這麼做也無可厚非。但楚王這邊,除了允許起身,還是老老實實地站在一旁,俯低頭,沒有言語。三位親王在皇帝眼前的地位,一目瞭然。

“陛下,不知道今天召臣等前來,有何要事?”別看私底下王懇(燕王)與王啟之間調侃也好,鬧脾氣也罷,今天算是正式的朝覲,事先都通知給了朝中要臣和勳貴宗藩,不若平常。儘管王懇在心裡有了幾分保證,可以確認王啟的意思不在於敲打這些外省藩王,但還是要做些模樣。

寧王妃默默把玩著手中的小葫蘆,一副風輕雲淡的表情,彷彿沒見這次覲見看得太重,但由於坐著帶高背的軟榻,後面的人看不見她的真實面目。唯有楚王、燕王和皇帝能瞧見。

比起燕王的謹慎、寧王妃的淡然,楚王顯得漫不經心,而是不停地瞄著他處,消磨時光,並思考著一會出宮之後,去飄香居吃點什麼。順便讓王妃帶自己轉轉,他好久沒來京城逛街遊玩了。

王啟清楚各懷鬼胎的三人,也不甚在意。從曹連的手上,他接過了一本又一本奏摺,上面是白衣衛和東廠的調查彙報,幾乎無一例外地記錄了三個王府的“惡行”。

稍微掃一眼就能現,上面所寫的,都是燕、楚、寧三王府內的私事:比如燕王最近又去哪裡釣魚了,楚王又去哪個花樓流連忘返,寧王招攬了幾個打手……這些罪過雖然不能說重犯,但這些細枝末節仍然為皇帝所知曉。還有一些更為嚴重的情節,王啟將它們格外謄抄一份,儲存起來。

“陛下的意思是……”楚王接過自己的那份奏摺,嚥了咽口水,表示皇帝的人手夠勤快,居然把自己在某天的一日三餐都寫了進去,還有幾時幾刻加點心,沏茶水。但是,這點事既然沒有公開說破,王啟就沒有追究的打算。

“看好你們王府上下,別做出什麼違背天理的事情來。朕這裡,可還有一堆訊息呢。”這些遠遠不夠,王啟還留有後手——那些事情,比如豢養家丁(楚王)、私鑄武器(寧王),等等,這些足以讓藩王們掉腦袋的事情,王啟不是不知道。但他為什麼沒有直接干預,而是令三位藩王自我反省呢?

這不是養寇自重……至少對王啟來說,這是他留給藩王們的機會。這些訊息皇帝都能打探到,還有人覺得自己是安全的嗎?“對了王妃,這是還有關於晉王、秦王的奏摺,不知道王妃有沒有興趣過目?”

特別提到寧王妃,是因為墨清韻是“老祖宗”的一環。哪怕他們當中也有私心之人,但對朝廷的安危,大興的江山還是分外看重的。正如沒幾個知道老祖宗的身份,楚王、燕王恰好是除皇帝以外,知道某些內情的人。聽到皇帝說起這話,燕、楚二王紛紛轉頭看向寧王妃,心中有了幾分思量。

皇帝,在敲打誰呢?特別是楚王沒有想清楚答案,除了他們幾個,秦王、晉王,還是皇帝的幾個兒子?

“臣一定會看的。”寧王妃接過了奏摺,但沒有看一眼,只是默默地回應著皇帝的期許。

燕王、楚王知道老祖宗的事,但不多,他們與皇帝之間的秘密,若不是真心告知,是打探不清的。但多年身在京城,燕王覺得這事兒和幾個親侄子有關係。梁王、宋王和端王三兄弟,這些日子可常常聚在一起。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那麼,陛下,臣等還能做些什麼?”燕王接過話頭,清楚寧王妃不善與皇帝交談——至少是表面上的。作為藩王之,燕王得拿出些表率的姿態來。

“順便將朕的意思,告訴給那些兄弟子侄們,朕這次算是個提醒。下次可就沒那麼好心了。”王啟突然起身,弄得燕王條件反射,欲要離座,卻被阻攔。“坐下吧,你是朕的弟弟,這裡也沒外人。”

除了曹連和他的養子負責陪侍皇帝和下打手,這宣政殿確實沒有其他的閒人。王啟慢悠悠地散步在宣政殿的空地上,似是圍著三人打轉,結果到寧王妃身邊的時候,便轉到門口的方向,“諸位,你們的態度,對他們很重要。畢竟,誰也不想看到,前朝的教訓再次生,對吧?”

皇帝所說的慘劇,自然是神宗年間削藩、殺藩和反叛的內戰。那是大興唯一一次內因為藩王問題出現的內亂,涉及到諸多孝宗、宣宗的子孫後代,株連無數。儘管燕王、楚王、秦王這樣強藩倖存下來,但朝廷的分裂已經沒法避免了。

以此為鑑,王啟實則是不希望自己的兒子們手足相殘,尤其是太子——他不知道王沛腦子裡在想些什麼,居然能把趙輝這樣的內鬼提拔上來;而且,對待兄弟們,太子與他們也不親近,似有疏遠的意思。

王啟算得上失策嗎?其實也不完全。畢竟,太子乃長子,又是名義的嫡出,那些小子們怎麼搞也站不住腳。王啟是這樣打算的;但聽到三位兒子的密謀,王啟又必須正視一點。

皇帝終究是要死的,王啟必須為自己的子孫後代鋪好路。有人會說,一代人要做一代人的事,但王啟必須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付出更多才行。

王啟知道,只靠自己去說明,也不過靠著皇帝的名義,暫時震懾住這些不懷好意的晚輩,但若是這三人呢?他們說話的份量,也許比自己要高出不少。

寧王妃忍不住想,也就大興有個“老祖宗”在苦苦支撐,不然你去哪裡找人幫忙?但這事,她還是接了。

喜歡皇后的轉生日常請大家收藏:皇后的轉生日常小說網更新度全網最快。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