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小吃

小說:施主,請留步 作者:方清平

我每到一地,必嘗的是當地小吃。出去演出住的都是大飯店,宴請菜餚豐盛,但是我不愛吃,我願意出去找地攤、小店。

去四川綿陽演出,火鍋不能不吃呀。我跟付強來到火鍋一條街,不知道哪家店正宗。當時不到飯點兒,也不能透過客流量判斷餐廳的口味。於是我採取用鼻子聞的方法,感覺不對,跟付強使個眼色就出來,接著聞下一家兒。

餐廳服務員心裡說,這倆人什麼毛病呀?進來站一下兒,什麼都不說,轉身就出去?終於聞到一家味道不錯的,我果斷地衝付強點點頭,“就在這家兒吃。”

等火鍋一端上來,就證實我的選擇是對的。濃濃的紅湯上漂著一層花椒,那種味道只有四川跟重慶能聞到,出了這一省一市,絕對找不著這味兒。

等服務員把毛肚、鴨腸等端上來,往鍋裡一涮,七上八下,然後蘸上用麻油、鹽、味精調好的調料,往嘴裡一放,輕輕一嚼,入口即化。

不像北京某些火鍋店上的毛肚,化凍的,跟嚼塑膠布似的,怎麼嚼都不爛,只能整塊往下嚥。到了嗓子眼兒那實在下不去,再用手拽出來扔嘍。

新鮮的毛肚味兒,伴隨著牛油味兒、麻椒味兒、味精味兒……這才叫四川火鍋!後來跟當地人打聽,那是綿陽最正宗的火鍋店。

現在網路發達了,無論多小的城市,在網上一搜,就能查到當地美食,我這副好鼻子也就失去了用武之地。

我給電視臺做撰稿的時候,到山東濟寧的金鄉縣搞晚會,發現一樣兒好吃的——甏肉乾飯。先開始不認識那個“甏”,跟當地人打聽,才知道念“蹦”,就是缸的意思。顧名思義,就是在缸裡燉肉,就著米飯吃。

缸裡不光有肉,還有海帶啦、雞蛋啦、豆皮兒啦,老湯燉的,跟山東濟南的把子肉有一拼。正式錄影那天,我師父李金斗先生來了。我上餐館買了幾大兜子(當地沒有餐盒,打包都用塑膠袋),提到後臺。很多著名歌星都在場,大夥一聞挺香,不一會兒就給搶光了。

到山東、河南的縣、鎮演出,我必須吃的東西是羊肉湯。縣城的大路兩旁搭著簡陋的棚子,支口大鐵鍋,破木頭桌椅板凳。您別瞧環境差,羊肉湯極鮮,放上羊油炸的辣椒油,配上一個發麵餅,給個縣長都不換。北京後來開了不少羊湯館,怎麼也吃不出那地攤兒的味道。

1997年,到廣州拍戲一待就是三個月,這可慘了。粵菜清淡,年輕時候口重,吃不習慣。給你換盤子倒是挺勤,吃兩口就給你換一個盤子,我還琢磨那,他們這邊刷碗工是不是不要工資呀?

感覺吃飽了,但是又不過癮,剛出飯館,又餓了。只能接著到外來人口聚集地,跟打工仔一起坐在馬路邊吃炸餃子,我就是那命。

廣州吃飯前先上壺開水,我正渴那,倒茶杯裡就喝。一看別人,用那開水洗杯子洗碗那,敢情我喝的是洗碗水。從那兒之後添毛病了,每次吃飯之前拿茶水洗餐具。回北京也這樣兒,一塊兒吃飯的哥們兒說,“你有病吧?”

廣東人吃著吃著飯,還經常把茶壺蓋兒拿起來斜搭在茶壺上,我怕摔壞了,趕緊給蓋好。人家又給拿起來,往復幾次,人家實在憋不住了,告訴我,“這是告訴服務生,沒有茶水啦。”

回北京我也把茶壺蓋兒掀起來,沒人搭理我,只能扯著脖子喊,“服務員,加水。”

有一回在廣東大排檔吃飯,吃晚飯喊“埋單”。那時候北方人對廣東話還不熟悉,我一直鬧不清楚為什麼管結賬叫埋單,入鄉隨俗吧,我也這麼喊。估計我發音不準確,人家不知道我這個北方佬喊什麼那,一直沒人理我。我生氣了,起身就走,也沒人攔我,那天白吃。後來我又如法炮製,沒能成功。

感覺廣東吃飯的習俗挺洋氣,回北京到大飯館吃飯用了幾次,服務員對我另眼看待,認為我這個人吃過見過。到小飯館兒用那套就不行了,別人說你裝蒜。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