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我河山嶽飛

朱仙鎮離汴京只有四十五里,四十五里,只是輕騎兵不須兩個時辰就可以跑完的路程。但是這四十五里卻成了岳飛永遠也無法跨越的距離,也成為南宋朝廷永遠也無法跨越的距離。

歷史上都寫著中國的靈魂,指示著將來的命運。

——魯迅

朱仙鎮

岳家軍進駐朱仙鎮的時候,金將完顏宗弼(金兀朮)在此與岳家軍對壘。岳飛派遣猛將率兵奮擊敵軍,金軍大敗,金兀朮逃回了汴京,並且準備全線撤兵。其實,金兀朮的膽早在郾城之戰中就已經被嚇破了。

紹興十年(1140年)金兀朮探知岳飛只有少量部隊駐紮郾城,便親率精銳騎兵一萬五千人直逼郾城,企圖一舉消滅岳家軍。這次戰役,金軍使用了其最具威力的重甲騎兵“鐵浮圖”,並以精銳騎兵為左右翼,號稱“柺子馬”,期望一戰而勝。岳飛遣旗下背嵬軍和遊奕軍迎戰,並派步兵持麻札刀、大斧,上砍敵兵,下砍馬足,金軍損失慘重,大敗而逃。金兀朮哀嘆:“自海上起兵,皆以此勝,今已矣!”而這次在朱仙鎮的戰役,岳家軍僅派遣五百人就擊敗了金兀朮的十萬大軍,金軍哀嘆:“撼山易,撼岳家軍難!”

此時汴京城裡的金軍已經看到了滅亡的黑翼在自己的頭頂上飛翔。在此之前的紹興五年,岳飛就預先派遣梁興等人深入敵後,招納豪傑,預備在時機到來時,能以之作為內應。此時,原來嘯聚山林的韋銓、孫謀等擁兵抗金,等待官軍到來。義軍首領李通、胡清、李寶、李興、張恩、孫琪等率眾歸降岳家軍。義軍主動為岳家軍通風報信,因此金軍的一切行動以及山川險要之處,岳飛均瞭如指掌。河南、山西的義軍都約定日期同時起兵,響應官軍,所舉義旗上面都書“嶽”字。百姓簞食壺漿,爭相迎接岳家軍。河北以南,金軍的號令已經毫無作用。連金兀朮想徵兵抵抗岳家軍,河北都沒有一人應徵。金兀朮哀嘆說:“自我起北方以來,未有如今日之挫衄。”金軍將官很多也紛紛投降岳家軍,金軍統制王鎮、統領崔慶等都率部來降。一些暫時沒有投降的金將,也秘密接受岳飛的招降,準備剋日起兵反金,金將軍韓常準備率五萬人投降。金軍統帥烏陵思謀向來以殘忍狡詐聞名,此時竟也無法統御部屬,只好對部下無奈地說:“大家不要輕舉妄動,等岳家軍來了,你們投降就是了。”

岳家軍官兵都已經看到了勝利的曙光,戒酒已久的岳飛也不禁高興地說:“直抵黃龍府,與諸君痛飲爾!”

感覺大勢已去的金兀朮準備撤兵。正準備走的時候,一個書生在馬前叩首說:“太子不用走,嶽少保馬上要退兵了。”金兀朮說:“岳飛用五百騎兵就擊破我十萬雄師,京城的百姓也日夜盼望他到來,汴京怎麼能堅守?”書生說:“權臣在朝中,而大將在外立功的事情,自古就沒有過。嶽少保自身都難保了,怎麼可能成功?”金兀朮大悟,於是留了下來。

《宋史》上沒有說這個書生叫什麼名字,但他對中國官場的熟諳卻是令人吃驚的,這種熟諳使他的話成了一個悲涼的預言,後來發生的事情,竟絲毫不出他的預料。而此時,岳飛已經接到了退兵的詔書。

功敗垂成

這一晚,岳飛無法入睡。

小重山

昨夜寒蛩不住鳴。驚回千里夢,已三更。起來獨自繞階行。人悄悄,簾外月朧明。

白首為功名。舊山松竹老,阻歸程。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絃斷有誰聽?

夜風襲來,吹得軍帳裡那面“精忠岳飛”的戰旗獵獵作響,這是紹興三年(1133年)九月,岳飛第二次朝見宋高宗的時候,高宗親筆書寫的。皇帝要岳飛把它做成戰旗,在用兵行軍的時候作為大纛。岳飛想起高宗親自嘉勉自己的話:“有臣如此,顧復何憂,進止之機,朕不中制(從中牽制——筆者注)。”高宗還招來內閣大臣,當眾說:“中興之事,一以委卿!”岳飛怎麼也想不明白,曾經對自己如此看重,並承諾絕對不干擾牽制自己行動的皇帝,怎麼突然之間,就變了臉色,乃至於一天之內,下十二道金牌逼迫自己班師呢?岳飛在此前的奏章中報告皇帝:“金人銳氣沮喪,盡棄輜重,疾走渡河,豪傑向風,士卒用命,時不再來,機難輕失。”即使是對軍事一無所知的人,也能看出這是千載難逢的大好時機,洗雪靖康之恥,恢復被佔河山,正在此時。而就在這勝利的曙光已經顯現的時刻,怎麼能退兵?

岳飛不甘心。

1126年冬,也就是“靖康之變”的前一年,當岳飛第三次投軍,終於歸入劉浩軍中的時候,年方二十三歲。從那時候起,他和戰友們出生入死,奮勇殺敵,建功無數,從一個從八品的秉義郎,成了一個令金人聞風喪膽的名將。從他從戎那一天起,洗雪國恥,驅除敵寇就是他心中最高的夢想。面對金人的兇殘和百姓的流離,他曾長嘆:“兵安在,膏鋒鍔。民安在,填溝壑。嘆江山如故,千村寥落。”(岳飛《滿江紅·登黃鶴樓有感》)更期望能“請纓提銳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同上)在他親提銳旅渡過長江時,他曾效仿祖逖中流發誓:“飛不擒賊,不涉此江!”

現在,他終於站在了勝利的邊緣,可是為了能夠站在這裡,他和他的將士們付出了多大的代價啊!在小商河一戰中,猛將楊再興率三百騎兵與敵主力猝然相遇,楊再興率部與敵人死戰,消滅包括萬夫長、千夫長在內的敵高階軍官百餘人,斃敵上千人。敵人箭如飛蝗,楊再興身上每中一箭,就折斷箭桿,繼續作戰,最後馬陷泥中,被亂箭射死,三百將士全部陣亡。後來張憲軍找到楊再興的遺體,火化後,熔化的鐵箭頭竟有二升有餘!潁昌之戰中,二十二歲的岳雲率領八百士兵,與金軍主力左右拐子馬苦戰十餘回合,身上百餘處受傷。岳家軍殺得“人為血人,馬為血馬”,可是沒有一個退縮,使敵人肝膽俱碎,倉皇敗逃。

而這些可愛的將士們,跟著自己,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委屈!岳雲曾經多次率先登上敵城樓,居功至高,但是岳飛卻從未將其名字上報請功,連名將張浚也說:“嶽侯躲避榮耀到這個地步,廉潔倒是廉潔了,可是卻不公正了。”(“嶽侯避寵榮一至此,廉則廉也,然未得為公也!”)岳飛回答:“父親教育兒子,怎能讓他急功近利呢?”(“父之教子,怎可責以近功?”)而更重要的是,岳飛明白,在這個國度,最鋒利的箭往往不是來自敵營,而是來自背後。

在當世名將中,岳飛的年紀最輕,資歷最淺,戰功卻最引人注目。他自己相信“文官不愛錢,武將不惜死”,天下方能太平,自己也身先士卒,嚴於律己。但是他更明白,要在這個人心惟危的朝廷做點事,是不能只依靠自己一人的。岳飛並不是個武夫,在平定楊么之亂後,他為了搞好關係,主動向張浚、韓世忠贈送繳獲的樓船。在襄陽六郡之戰中,岳家軍已經取得了勝利,劉光世的部隊才趕到,但是岳飛卻上表請求先獎賞劉光世部隊。為了不讓同僚難堪,寧願自己計程車兵受屈。這樣的將士,自己被迫帶著他們無功而返,怎能甘心!

岳飛更不忍心。每次調集軍糧的時候,他總是長嘆:“江南民力凋敝,已經到了極點了!”可是,為了北伐大業,又不得不硬著心腸徵集軍糧。而北方國土上的父老鄉親,更是望眼欲穿,盼著朝廷的軍隊能回來,趕走敵寇。當撤軍的訊息傳出時,老百姓痛哭流涕,紛紛說:“將軍軍隊來時,我們戴香盆,運糧草等待將軍,現在您走了,金兵回來,我們怎麼還能活命!”岳飛也泣不成聲,只好取出詔書給百姓們看:“我不能擅自留下啊!”

其實,逼迫岳飛退兵最關鍵的因素倒不見得是那十二道金牌,而是秦檜的毒計。在十二道金牌頒下之前,秦檜就知道岳飛肯定不願退兵,於是事先命令張浚、楊沂中等友軍撤退,岳家軍由以前全線出擊的主力,一夜之間變成了懸師深入的孤軍。釜底抽薪之後,秦檜再要求岳飛撤軍,此時岳飛已經沒有了選擇。

夜已經很深了,岳飛還是無法入睡,三十功名,八千里路,隨著這十二道金牌,化為烏有,散作雲煙,再也無法挽回。

朱仙鎮離汴京只有四十五里,四十五里,只是輕騎兵不須兩個時辰就可以跑完的路程。

可是,岳飛的軍隊在勝利觸手可及的時候,班師南歸了。

從此,他們的足跡再也沒有到過這裡。岳飛騎在馬上,望著近在咫尺的故都,長嘆一聲:“十年之功,毀於一旦!”

滿江紅

岳飛班師之後,北方大片剛剛恢復的故土,馬上又重新落入敵手。心灰意冷的岳飛多次上表請求解除兵權,都沒有得到皇帝的允許。而此時,一個巨大的陰謀,正在悄悄的醞釀之中。

秦檜入相之後,不以恢復中原為己任,卻一心求和,高宗趙構更是以偏安江南、做金國的藩屬為滿足,根本不想雪靖康之恥,恢復中原。當金人入侵的時候,君臣慌不迭求良將禦敵,當情況緩和時,則又安於現狀,不肯再興兵北伐。而且秦檜與岳飛的矛盾,在秦檜入相時就產生了。

紹興八年(1138年),金國遣使求和,願歸還侵宋的河南土地,岳飛說:“金人不可信,和好不可待。”還說秦檜作為宰相,不能正確為國謀劃,會成為後人的笑柄。秦檜十分惱怒。

岳飛一次讀秦檜的奏章,當他讀到“德無常師,主善為師”的時候十分憤怒,說:“君臣大倫,根於天性,大臣怎麼能這樣當面欺騙皇帝!”

岳飛撤軍之後,秦檜又多次向金國請和,金兀朮給秦檜寫信說:“你朝夕求和,而岳飛卻在河北用兵,只有把岳飛殺了,才能講和。”秦檜認為岳飛不死,始終是和議最大的障礙,甚至會危及自己,於是下決心殺害岳飛。

但是,殺害岳飛最關鍵的人物,還是坐在江南金鑾殿上的高宗趙構。

漢語中的“國家”是個頗可玩味的詞:表面上看,國在前而家在後,國似乎比家重要;可是若按照構詞規則,家才是中心,國不過是個修飾罷了。國是家前面的大旗,在必要的時候打出來,號召天下,莫敢不從。而家的中心又是什麼呢?是人,或者說,是那個現在任家長的人。不管這個人是傻子還是白痴,不管他是陰險小人還是狠毒的惡漢,只要他坐在那個高不可攀的位置上,他的話就是金玉良言,他的決定就是聖旨。《宋史·岳飛傳》說:“高宗忍自棄其中原,故忍殺岳飛。”而在這一對君臣的謀劃下,岳飛的千古奇冤已成定局。

紹興十一年(1141年),岳飛父子及部將張憲被捕下獄。韓世忠痛恨秦檜專權,詰問他岳飛何罪之有,秦檜竟說“莫須有”(也許有)。

當年十一月,宋金簽訂和議,南宋在戰爭大勝之後,正式向金朝稱臣,每年納貢銀二十五萬兩,絹二十五萬匹,並以淮水為界,將淮水以北的土地都劃歸金朝。這就是臭名昭著的“紹興和議”。

和議簽訂後,紹興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岳飛父子和張憲被害。臨死前,岳飛八字:“天日昭昭,天日昭昭。”當時漢人洪皓在金國,偷偷以蠟書上奏高宗說:“金國人害怕的只有岳飛一個,到了把他叫作父親的程度。當岳飛死訊傳來時,金人喜不自勝,酌酒相賀。”岳飛被害時,年僅三十九歲。

《宋史·岳飛傳》說:“從西漢至今,像韓信、彭越、周勃、灌嬰那樣的將軍,各個朝代都有。但是要尋找像岳飛那樣文武全才、仁智雙全的人才,卻是很困難的。史書說關羽精通《春秋左氏》,可是他沒有文章流傳。而岳飛北伐,軍隊到朱仙鎮,皇帝下詔班師,岳飛自己寫奏章答詔書,忠義之言,流出肺腑,有諸葛孔明之風。”(“西漢而下,若韓、彭、絳、灌之為將,代不乏人。求其文武全器、仁智並施如宋岳飛者,一代豈多見哉。史稱關雲長通《春秋左氏》學,然未嘗見其文章。飛北伐,軍至汴梁之朱仙鎮,有詔班師,飛自為表答詔,忠義之言,流出肺腑,真有諸葛孔明之風。”)南朝宋武帝殺死自己的名將譚道濟。臨刑的時候,譚憤然說:“自壞汝萬里長城!”岳飛的冤獄,與譚道濟何其相似!

岳飛的死,對南宋朝廷來說,是巨大的恥辱,對中華民族來說,卻又是巨大的幸運。南宋小朝廷不配擁有北方失去的大片國土,但是中華民族卻不能沒有精忠報國、矢志不渝的精神。岳飛以自己的生命為獻祭,讓無數的國人從那個黑暗的年代以後,開始明白和了解了這一種精神,而岳飛這個名字從此也就成了一個象徵,一個矢志報國、殞身不恤的象徵。從那時開始至今的數百年裡,每當外敵入侵、國難當頭的時候,很多人都會不由自主地想起這個名字,想起這位文武全才的元帥寫下的那首激勵過無數愛國志士的《滿江紅·寫懷》,而很多的人,就是高歌著這首《滿江紅·寫懷》,踏上保家衛國、為國捐軀的征程。

滿江紅

怒髮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