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8章 三窮三通:為什麼子貢評價季孫行父是一個三窮三通的賢大夫?

小說:春秋魯國三桓 作者:千里草人

公元前57o年,楚國大舉討伐吳國。由於準備充分,吳軍節節敗退,楚軍順利佔領了吳國的勢力範圍不少地盤,並推進至吳國邊境的太湖一帶。

根據楚國的軍事計劃,這一次,如同晉國對秦國來了一次外科手術式的重大打擊,使秦國在短期內徹底失去戰鬥力,從而消除晉國的西線威脅。楚國就要對吳國來次暴風疾雨式的重大打擊,讓吳國在短期內徹底失去戰鬥力,從而消除楚國的東線威脅。

戰事一開始極其順利,楚國令尹熊嬰齊感覺吳國不堪一擊,於是在取得重大戰果的情況下,一邊命令猛將鄧廖率部分楚軍殺入吳國境內,一邊居然率主力撤軍回楚國,還在國內大擺慶功宴。

令人大跌眼鏡的結果來了,孤軍殺入吳境的楚軍被吳軍打得大敗,主將鄧廖戰死,楚軍幾乎全軍覆沒!

非但如此,吳軍趁勢起反攻,不但將先前被楚軍佔領的地盤全部奪回,還一舉侵入楚國境內,佔領了楚國不少地盤。

想想看,晉國打秦國,一戰而使秦國趴下不敢動。楚國打吳國,結果反被咬了一口。晉楚爭霸的局面,到現在,楚國完全處於下風。

吳國如此強勢,讓晉國非常高興。晉悼公認為必須要將吳國正式拉進中原諸侯聯盟圈,從而建成統一的陣線。公元前569年6月,晉悼公親自主持召開了雞澤會盟。

雞澤,即今天河北邯鄲雞澤縣舊城營村一帶。晉國、魯國、宋國、衛國、鄭國、莒國、邾國、齊國等八個諸侯國參會,此外還請出了周天子派卿大夫參會,並向吳國出了邀請。

這一次,年僅六歲的魯襄公也參加了,當然他只是一個小屁孩,參會只是一個形式而已,真正代表魯國出聲音的是叔孫豹。

令叔孫豹意外的是,堂堂中原諸侯聯盟盟主晉國向吳國出邀請,吳國卻選擇了不理會!也就是說,吳國根本不想參加這次盟會!而且,晉悼公的誠意非常到位,還派出了大夫級別的高官赴淮上迎接吳國國君壽夢。

淮上,即今天安徽省蚌埠市下轄區,這是什麼概念?晉國已經派人到了吳國的邊境等候,放低姿態去迎接一個曾經被視為東夷小國的國君。

但吳國國君壽夢居然不肯來參會!吳國佬頭上長角了?居然敢違抗晉國的命令?叔孫豹很不理解。

叔孫豹當然不知道,吳國雖然是晉國一手培養的,但卻非常有個性,吳國自有吳國的打算。總有一天,咱大吳要稱霸江湖,你們中原列國諸侯,那是一個一個都要打過去的,大吳摻和什麼聯盟?

但不管如何,雞澤會盟上吳國雖然沒有參加,仍舊給楚國陣營造成了很大的壓力。楚國傳統盟友陳國無法淡定了,國君陳成公居然揹著楚國主動前來參會!

這意味著什麼?意味著楚國的勢力圈又少了一個諸侯,陳國。

中原列國諸侯聯盟大獲全勝,楚國掛不住了,陳國叛變了,那就得教訓。於是,楚軍攻打陳國。晉國一看,喲,你打陳國,那我就打許國。於是,晉軍攻打許國。

可憐的小國,在這個春秋江湖中,就是這樣的命。

陳國國君陳成公在又驚又怕中,薨。

魯國的公卿大夫們看得很清楚,象陳國這樣的楚國枕邊的諸侯,叛離楚國當然是一個捱揍的下場,聽說陳侯因此而去世,不由暗自搖頭。這世道,唯有拳頭硬,才能生存啊。

是的,魯國的拳頭已經硬不起來了,唯一的生存之道,就是緊緊依附晉國。這是全體魯國人的想法。

既然如此,那就把晉國大腿給抱牢。

魯國對晉國當然是很忠心的,史料總是記載著魯國國君或者卿大夫總是屁巔屁巔往晉國跑,朝見晉侯,會見晉國卿大夫。

魯襄公雖然還是一介小屁孩,但已經出國多次了。除了參加晉國主持的會盟、聯合國軍外,還親自赴晉國朝見過晉悼公。

我們必須要說,這個時候的魯襄公,僅僅是一個還正在上幼兒園大班的孩童!魯國都城曲阜在山東,離晉國都城新絳有多遠,數以千里計吧。當時又沒有國家元的專機專列,就靠著馬車,還要帶著數以百車的財物去一趟晉國,真心不容易。

而且,但凡晉國對魯國稍有禮到之處,魯國必然是及時還禮。如這一次,公元前569年,仲孫蔑建議魯襄公派卿大夫叔孫豹赴晉國朝見,以答謝四年前即魯襄公即位時晉國曾派人來祝賀。

咦,執政上卿不是季孫行父麼?怎麼是仲孫蔑了?我們得解釋一下,季孫行父此時身體非常不好,經常請病假。雖仍舊為魯國執政,但已經將大部分的權力交出去給了仲孫蔑。

而且,由於是真的老了,一生謹慎的季孫行父這段時間表現得有些反常。史料記載了季孫行父的一件小事,公元前569年7月28日,魯襄公的生母、魯國太后定姒突然去世。當時工匠為定姒打造棺材時,相中了季氏家族的幾棵檟樹,當時向季孫行父要,季孫行父居然捨不得!

當時季孫行父居然對工匠說,這棺材用檟樹製作,是不是太高檔了點?

工匠都哭笑不得了,不就幾棵檟樹麼?人家是誰啊,那是魯國太后啊。你季氏家族家大業大,敢情就一毛不拔?

雖然,最後季孫行父還是同意了工匠砍他家的檟樹制棺,但這事還是被史料記了下來。也許,這是季孫行父被史料記載的唯一一個“非禮”事項。

公元前568年12月2o日,季孫行父病逝。

季孫行父自公元前6o1年正式成為魯國執政上卿以來,一直以賢大夫的形象展現在春秋江湖,是魯國曆史上難得的一位賢才,為魯國作出了巨大貢獻。

季孫行父的第一大貢獻,是倡導了一種崇廉拒奢的社會風氣。前面我們講過,史料記載,季孫行父“家無衣帛之妾,廄無食粟之馬,府無金玉”,意思就是季孫行父作為位高權重的魯國正卿,掌握國政和統兵之權,但是他的妻子兒女卻沒有一個人穿綢緞衣裳。他家裡的馬匹,只喂青草不喂粟米。他的府上,更是沒有鑲金嵌玉的生活用具。

季孫行父如此嚴格要求自己,自律不奢,堅持清貧,這真的太不容易了。在當時,季孫行父被認為是“三窮三通”的踐行者。用孔子的高徒子貢的解釋,這三窮三通,指的就是“其窮事賢,其通舉窮,其富分貧,其貴禮賤。窮而事賢則不侮,通而舉窮則忠於朋友,富而分貧則宗族親之,貴而禮賤則百姓戴之。”

據說,季孫行父臨死前,吩咐喪事從簡,並要求降低一個檔次舉行喪禮,陪葬品只能是他自己用過的器物。當時魯襄公去弔唁,他驚訝地現,季孫行父由於生前家裡的器具用度非常簡單,任何器具都沒有備用的,所以用於季孫行父陪葬後,家裡幾乎沒了生活必需的器具。

魯襄公當時就感慨萬分,對著群臣道“廉忠矣!”

是的,季孫行父一生輔佐輔佐過三位國君,但家裡居然沒有傢俬積蓄,最後不以正卿身份而僅僅以大夫身份的禮節入殮下葬。這在年少的魯襄公看來,是絕對的清廉,是對國家絕對的忠誠。

要知道,季氏家族在當時可以說是一個富貴家族,是魯國的第一大家族,家財萬貫絲毫不奇怪,但季孫行父給我們後人一個身居高位卻自甘清貧的形象,令人肅然起敬。

在春秋史上,這樣的人還有好多,如楚國的孫叔敖,齊國的晏嬰,鄭國的子產等等。

喜歡春秋魯國風雲請大家收藏春秋魯國風雲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