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災情發生了

不久,人們開始議論,聽說邊關要打仗了,聽說要徵兵徵糧了,聽說....。

很快,縣衙大門外貼出告示,大意是,邊關戰事吃緊,國家急需招募兵士,凡戶有成年男丁的,三丁募二,二丁募一,有功名的人,和現在在官學裡讀書的,不在募兵之內云云。

看過告示,人們都緊張起來,知道邊關在打仗,戰況如何卻沒人知道,但國家募兵,說明戰況並不樂觀。

張熹的大兒子死了,二兒子張思吉正準備娶親,三兒子也到了弱冠年齡,按照告示要求,二丁募一,張熹現在的兩個兒子中必須有一人去當兵,小兒子年齡太小,大敵當前,張思吉被招募進軍營,隨軍到邊疆,走了。

林月表哥袁迪英是家中獨子,獨子不當兵,任何年代都是如此。

曹家雖然有兩個兒子,但曹家文是秀才,不在募兵之列,曹家武雖然沒有功名,但曹家文不在當兵計算內,曹家武就算獨子,所以也不用當兵。

募兵任務還沒結束,天上就開始下雨,這段時間連著下了十來天暴雨,長江黃河流域暴漲,沿河沿江兩岸大量農田和房舍被淹,土地被洪水沖毀,房屋倒塌,連曹家山種植藥材的梯土也被大雨沖垮了好幾個地方。

受災民眾家裡的存糧被洪水沖毀,土地被洪水淹沒,地裡短時間長不出糧食和蔬菜,沒有吃的,待在家裡只有餓死,人們紛紛棄家逃難。

很快,倉西縣城就出現很多外地逃荒的人,這些人在大街上見到了自己家鄉的熟人,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激動之下免不了抱怨當下的悲苦生活和傾訴自己的遭遇,說到傷心處,又都忍不住當街抱頭痛哭。

很快,逃荒的人越來越多,這些人白天討口要飯,晚上就利用屋簷,橋洞和能避雨的地方或躺或臥,不久,縣城郊外就現餓殍,再過了一段時間,餓死或疾病而死的人也越來越多,不說屍橫遍野,也是白骨堆垛。

自古以來,生災荒之後,官員怕的不是民眾沒飯吃,而是怕民眾利用饑荒要求減賦減稅,喊出造反的口號或真正造起反來,所以,這個時期,官員對一些聚眾鬧事或造反苗頭的生就特別敏感,倘若對聚眾鬧事處置不當,就有可能引起民變,釀成災禍。所以,倉西縣縣衙為了保平安,現有外地逃荒人進入縣城以後,就開始在縣城外面幾條主要路口設卡,既不許本地饑民外出流竄,又不許外地災民進入本地,以免造成糧食短缺和治安負擔,但倉西縣沒有城門,在主要幹道設卡攔截,作用總是有限的,每天都有很多災民,透過各種路徑,湧向倉西縣城。

張熹和袁錦以及曹家都來了一些逃荒的親戚,官府雖然設卡攔截災民進入,但對已經進入縣城的災民則不能驅趕,所以,縣府號召縣民獻愛心,對災民親戚提供幫助,這樣可以減輕官府的供糧壓力。但官府仍然擔心,如果外地流民在某戶或某地太過聚集也會引變故,所以,對收留逃荒人多的人家,官府就比較注意其動向,一旦現異樣,官府就會出面干預。

袁錦的家裡來了逃荒的一家人,他們是袁錦的二叔,二叔娘以及他們的兩個兒子,一個女兒。

袁錦讓家人和僕人都叫大叔為二大爺,二大爺已經是近七十歲的老人,病病歪歪的,杵著一根柺杖。

二大爺家住在長江邊不遠的袁家鎮,雖然家境也不錯,但今年的洪災實在來得邪性,二大爺的家被淹了,地也被沖毀了,關鍵是家裡的存糧全都沒有了,大爺只好帶著一家人前來投靠大侄兒袁錦。

袁錦對二叔一家的到來,肯定是要收留的。

張熹家來的親戚就比較多,66續續來了十幾個人,有的屬於張熹老爹一脈的親戚,有的屬於張熹老孃一脈的親戚,這些親戚遭受洪災的情況都是一樣的,土地被沖毀了,房屋倒塌了,沒有糧食吃了,現在無所依靠。

張熹是地方上有名的大地主,他家今年雖然也受了災,但與這些親戚比起來,張熹家受的災就不算什麼災。

張熹雖然賣掉了一個糧倉和倉裡的存糧,但張熹還有一個糧倉和一個糧店,所以親戚們都來投奔他。張熹待人也是有義氣的,不僅將親戚們都收留下來,還管吃管喝的照顧著。這些親戚大多數都是過日子的平常百姓,倒也安分守己。但也有幾個的性情與張熹不二,脾氣暴躁,喜歡惹是生非,這是他們從孃胎裡帶來的秉性,全是來自張熹老爹一脈的血緣。

基因這個東西是遺傳的,改不掉。

張熹家的親戚整天白吃白喝,無所事事,張熹就讓他們幫忙做一些事情,有的幫忙打理糧店賣糧的事,有的幫忙做些農活,還有的幫忙在縣城裡搬運東西,這些親戚做起事來都很勤勉,畢竟吃著張熹的,住著張熹的,幫著張熹做點力所能及的事理所應當。

官府開倉放糧了。往年有點小災,官府開倉放糧都是將糧食分成一小袋一小袋地放給災民,但今年遇到的是大災,外地來的饑民多,官府無法按照本地受災人口放糧食,就在縣衙大門外的空地上建了粥棚,每天定時為災民施粥。同時,縣衙還要求有存糧的富戶也開粥棚,袁錦和林月都響應官府的號召,在自家門前搭了粥棚,每天末時向災民施一次粥。

這段時間,縣城各處都相繼搭起了粥棚,災民們有義賑粥吃,就不至於被餓死。林月不禁為這個年代官府搭建粥棚和動員富紳義賑,緩解社會矛盾的做法點贊。

林月注意觀察,現張熹家沒有搭建粥棚,也沒有參與其他賑災行動。張熹在忙什麼呢?

張熹在忙著四處買糧,他買糧不是自家吃,而是過手大宗糧食轉手倒賣。災年災難財,對於商人來說,是極好的財機會,但對社會來說,則相當於強盜趁火打劫,不僅民眾深惡痛絕,而且官府也會重點打擊。但張熹做這樣的事駕輕就熟,行動也很隱秘。

饑荒一開始,糧價像飛出的火箭,嗖嗖嗖直向天上飛,一天一個價,有糧的商人囤積居奇,有錢的人爭相花高價購糧,市場上很快就出現手裡有錢但沒地買糧的局面,糧食成為比金錢更加重要的東西。

縣城裡缺糧,一些食店關閉了,雖然仍然有一些食店在堅持營業,但食店賣的饅頭、包子、大米飯、小米粥等食物價格全都暴漲。人們路過食店門前,聞著米飯饅頭飄出的糧食香味,摸摸兜裡的銅板,都只能咽咽口水,低頭黯然走開。

災年缺糧,缺糧就缺糧食製品,道理是一樣一樣的,食物漲價,人們理解。

曹家小面沒有關閉,但價格與正常時期相比漲了一倍,以前吃一碗麵十個小錢,現在吃一碗麵,需要二十個小錢。

雖然曹家小面也漲了價,卻是整個縣城漲價最低的一家食店,稍微有點經濟條件的人,吃一碗不會感到很困難,不僅漲價合理,賣出的小面分量也足,這種時候的糧食,誇張點說就相當於救命的藥,災年不趁火打劫就是有良心的商家,曹家小麵價低量足就是愛心面,良心面呀!吃曹家小面的人都心懷感激,吃完以後,都會向店裡的夥計道一聲謝了!謝了!

曹家小面旗艦店曾經是倉西縣轟動一時的招牌,名氣大,但店面不大,每天供應量有限。精明的食店老闆知道曹家買了張家的存糧,小麵價格漲價不多,是因為他們手裡有糧心裡不慌,如果這種時候再加盟曹家小面,加盟的其他內容都不消說,只要旗艦店對加盟店有足夠的糧食供應且糧價合理,保證自家食店正常運轉,就不至於在災年倒閉,那就是不得了的大事。

所以,精明的食店老闆就小心翼翼問焦貴,是否能夠加盟。焦貴趕緊請示林月,林月皺著眉頭,心算了好一會兒,點點頭,說可以考慮,但加盟的店不能太多。她明天會拿出一個具體條件的格式合同。

焦貴不明白什麼叫格式合同,但他知道這種合同是少奶奶說了算,屬於不需要回應的那種友情。

林月認真測算了一下,測算的糧食數量是按照山洞裡存糧做的依據。她知道災情只有幾個月時間,今年災情雖然來得迅猛,破壞力也很強,但災害性天氣消失得也快。一年後,邊關休戰,天氣轉好,一切都會恢復正常。

山洞裡的存糧比林月買的張家糧倉的存糧還多,林月買糧的時候,曹家山民家樂,味精廠和火鍋底料廠等能存糧的地方都存了一些糧食,她還特別告訴楊珍姨媽和曹姜氏等人,讓他們也買一些糧存著,大家都知道有備無患的道理,楊珍很聽話,買了足夠自家人吃一年的糧食,曹家武雖然買了一些,但存得不多,不過,也算是有準備的,親友們缺糧的時間不會太長,山洞裡的這些糧食,除了自家和相關生產用糧外,還有一大部分可以銷售給各加盟店。

這次曹家小面加盟是歷史展以來的第二次,第一次加盟是因為林月的味精,第二次加盟,是因為林月存放了足夠的糧食。

但這次加盟的店,只限於原曹家小面加盟店,為什麼只限以前加盟的店?是因為這些店第一次與曹家小面連鎖的時候,雙方配合很愉快,沒有生扯皮聊筋的事情,林月與這些店的老闆比較熟悉,因為熟悉,雙方說話辦事就輕鬆容易一些。

再說,既然加盟店與自己已經成為生意夥伴,當夥伴出現困難的時候,伸出援手拉夥伴一把也是應該的。

焦貴放出話來,說曹家同意加盟。

很快,前次加盟的店全都與曹家小面簽了加盟合同,加盟費二十兩銀子,期限仍然為一年。這一年裡,曹家小面旗艦店保證按照低於市場價提供糧食,如果災情緩解,加盟店不再在旗艦店買糧,雙方都不算違約,這項條款,既保證加盟店在糧食緊缺時用糧的需要,又保證加盟店糧食緩解以後購糧的自由。

第一次加盟曹家小面,每家店的加盟費是五十兩銀子,這次怎麼只要二十兩銀子呢?

林月認為,災年應該有同情心,二十兩銀子只是加盟費,在旗艦店買糧還需要加盟店自己掏腰包,如果收取的加盟費太高,加盟店壓力太大,災情緩解以後就會有新的矛盾生。一個人看問題不能只顧眼前,鼠目寸光,要胸懷大志,不忘初心。

林月畢竟是經過高度文明時代,受過高等教育的人,不能因為自己到了農耕時代或封建時代,其人品就降低,吃相就不文明。林月是個有良心的人呢!做坑人的事,難道自己的良心不會痛嗎?她知道自己的人生短暫,只想對身邊的每個人好一點,人品與正直為貴,心地與善良為貴,都要真誠相待。

加盟店連招牌都不用重新制作,找出以前的那塊牌子重新掛到店外門楣上,仍然是高階大氣上檔次的存在。

但加盟的店也不能以加盟的名義隨意買糧,加盟店需要多少糧食,是先稽核定下來的。不是有的店因為沒有糧食關閉了嗎?現在有糧食了,雖然比去年的糧價高,但仍然低於市場價,哪怕加上二十兩銀子的加盟費,加盟店有了比市場低的糧食,不僅能正常運轉,經營得好,還略有盈利,所以,關閉了的店都起死回生,又重新運轉起來。

不要以為林月賣給加盟店的糧低於市場價就會虧,要知道,林月買進的糧食是市場價最低迷時候的價格,現在她按照低於市場的價再賣給加盟店,此市場價與她買入時的市場價不是同一個概念。她即或用低於現在市場的價將糧食賣出去,按照買進的價相比,那也是賺了好一兩倍的價錢。

林月不做虧本買賣,這是她做生意的基本原則。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