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浴於湯池

前文再續,書接上一回。

上一回講到凌家一行59人曉行夜宿,經過兩天的跋涉,終於來到黃山腳下的湯口鎮,湯口鎮因為湯泉溪出口處得名,位於黃山的山陽面,即黃山南面。

三叔為了安全計,找到當地的朋友,請了一個湯口鎮本地的採藥人做嚮導。

第二天一早,在吃早飯前,三叔派了一個哥哥前往昨天訂了黃山燒餅的店鋪,帶領店家把兩筐香噴噴的黃山燒餅送到客棧。

店家知道我們是用上作上黃山的乾糧用,很貼心地提供了油紙,三叔讓幾個哥哥把燒餅五塊五塊地先用油紙包好,再放入布袋,每個人分一袋,裝入行囊。

我們找一家店吃過早飯後,就整裝待。

我們從湯口鎮沿著溪流上行,走了五里路,就到了祥符寺。

不得不說黃山祥符寺。

祥符寺在我生活的現代,只餘下清朝時山洪暴沖毀的遺址。*

黃山祥符寺歷史悠久,可追溯至唐朝。

唐朝開元年間(公元73o年),志滿和尚在黃山桃花峰麓的桃花澗,建立名為湯院的修禪之地;唐朝大中五年(公元851年),徽州刺史李敬量夢見白龍,就將佛堂移建在湯泉對面,起名為龍堂;到了唐朝天佑二年(公元9o5年),歙婺衢睦觀察使陶雅集資重建,恢復其本來名字叫湯院;南唐保大二年(公元944年),皇帝賜名為靈泉院。宋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oo8年),皇帝正式將它改名為祥符寺。

我看到的黃山祥符寺,為宮殿式建築,古樸軒敞,外有迴廊。

寺外四周群峰高聳環繞,湯泉溪水流經寺前,古木青翠,幽靜秀雅。

我們將大件行李放在祥符寺,告知方丈今晚回來住宿,同時請方丈安排僧人,晚上代為煮6o人的齋飯。

三叔四叔以前來過幾次黃山,知道祥符寺附近有溫泉,決定帶我們去浸溫泉。

眾人帶上用作路上裝飲用水的羊皮水袋和每人二個燒餅的量,就出了。

採藥人帶我們到隔溪,就在紫雲峰下。

我們看到一個大水池,池子前邊有溪流經過,池後倚靠石壁,三面是用石砌的井壁,上邊環繞著石圍欄像橋一樣。

採藥人說:別看池水清可見底,水深實有三尺。

明代所說的三尺,轉換成現代就是93.3厘米。

這時已入秋,早上天氣微涼,看見池裡水氣蒸騰,隱約可見池底有水泡汩汩而上,泉水非常清澈,無雜色也無氣味。

我們看到這個溫泉都非常興奮,這時是早上,除了我們,周圍還沒有其他人。

池水在流動,不斷湧出來,不斷溢位池邊,旁邊有一條小渠,泉水匯入溪流。

我們紛紛掬手掬飲泉水,大哥用隨身攜帶的一個葫蘆瓢,給了我一瓢,我一喝,水有點熱,而且味道甘美。

三叔四叔讓我們將羊皮水袋灌滿。

採藥人說,湯泉不但常年水溫穩定,出水量也穩定,外界即使久旱,湯泉也不枯竭,非常神奇。

每一個人都飲過泉水後,眾人都在等三叔四叔的命令。

三叔四叔相視一笑,三叔說:下水!

一群年輕小夥說時遲、那時快,都把衣服脫下,紛紛跳下湯池,十分壯觀。互相潑水的有、按頭下水的也有,在池水裡玩得十分開心。

大哥看他們全下水後,才和我一起也下了湯池。

我覺得水還是很熱的,起碼有近五十攝氏度的高溫。泡了一會,就感覺渾身出汗、血管裡的血,都有點被煮沸了一樣。我就對大哥說,要上岸。

大哥就和我一起上岸,兩人抹乾身上的水,穿好衣服,這時,湯池裡那一群年輕人把那池水弄得像沸騰起來一樣。

泡溫泉泡了足足有一個時辰,三叔四叔就要他們上岸,穿好衣服。

泡完溫泉,眾人都感到有點餓了,就坐在湯池邊,吃著鮮香的黃山燒餅,喝著甘甜的湯泉水。

陽光從高高的樹冠漏下來,照在溪流上,流水譁然而下,如同流光溢彩。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